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包拯?27.?包拯?【第一局部: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字:古人在年满二十时取表字。一般说来,古人的的名和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络。徙:从一处到另一处。课文指改换任职地点。迁:迁移职位,课文里指升官。刺疆事:刺探边疆的军事情况。无以对:没有什么话说了。敛手:指收敛行为,不敢胡作非为。陈曲直:陈述是非。恶:憎恶、讨厌。苛刻:过于严厉苛求。推以忠恕:对人忠厚宽恕。伪辞色悦人: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仕宦:做官。犯赃:犯法贪赃。大茔:指家族暮地。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二、相关背景:1、关于?宋史?宋史?,元脱脱托克

2、托等主持修撰。四百九十六卷。包括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字数多达500多万。元至正三年,设局重修?宋?、?辽?、?金?三史,以丞相脱脱为都总裁,五年四月?宋史?告成。于北宋及南宋高孝光宁四朝,据宋王朝国史旧本,比较详赡;于理宗、度宗两朝,缺了漏很多。成书时间不及三年,纪志表传间时有矛盾;至有一人两传、一事数见等缺点。全书篇幅浩大,所收列传人物多至二千人,诸志保存了不少原始资料。2、关于作者脱脱,字大用,1313年生于蒙古贵族之家。脱脱自幼时拜浦江名儒吴直方为师,十六岁即精通经史,且武功超群,膂力过人,被任为内宰司丞兼成制提举司达鲁花赤。史载脱脱施政期间,革除旧政,减免赋

3、税,选儒臣以劝谏。内外皆称其为贤相。1348年,脱脱升为太傅,几乎集朝政于一身。他力排众议,坚持主张开渠修河,利农通运。当时黄河决口,使山东境内的州县皆遭水灾,方圆几千里内的人民饱尝水患之苦。而朝中主管官员,置假设罔闻。脱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专督治河。在元王朝走向衰落时,他主持修纂三史,即辽、金、宋三史。并将其列为中国的二十四史内。由于脱脱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才使顺治统治的前期社会略趋安定。1355年12月,脱脱受人诬陷,削去官职,流放云南,行至大理腾冲,被哈麻假借皇帝旨意,用药酒毒死,死时42岁。脱脱死后十余年,元朝即告覆亡。3、关于包拯包拯包青天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

4、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展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那么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

5、案,震动朝野。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朶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开展消费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屡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恳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展。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觉,以国家大事为重。恳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制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

6、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可以及时惩罚诬赖刁民。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待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第二局部: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包拯的几件事的表达,突出了包拯的机智、廉洁、巧言善辨

7、、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克已奉公的性格。二、文章脉络课文分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第一段,通过详细记叙包拯智破割人牛舌案,突出了他的为官机智。第二段,写包拯和先前的知府的不同,从正面突出了他的为官清廉。第三段,写包拯出使契丹,机智地驳倒契丹,不辱使命,突出了他的巧言善辨。第四段,写别人对包拯的态度和看法,间接地表现了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第五段,记叙了包拯的日常生活及他的为人清廉,特别是从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从中突出了他的克已奉公。三、写作方法行文生动,活灵敏现地展现人物风貌。本文虽选自正史,但不失生动活泼,记叙时详细、概括互相配合,使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比方第一、三段分别用百十来

8、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刻画得淋漓尽致。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本文第一、二、三、五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四段那么穿插了侧面描写,从别人对包拯的看法和称呼中更突出他的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关键句子的揣摩: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不从吾志,非吾子假设孙也。这段话突出了包拯的克已奉公的精神。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这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的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四、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氏。在他做天长县知县的时候,有人偷割了别人牛的舌头,牛的主人

9、来向包拯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杀掉这头牛,然后把它卖了。不久又有人上告包拯说有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为什么割了别人耕牛的舌头而又来上辞别人呢?那个盗贼非常吃惊,也很信服。后来迁任端州,任殿中丞。端州这个地方盛产砚台,以前的郡守总是趁着上贡的时机大多收敛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砚台的人刚好满足贡数,只到他任期满也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包拯出使契丹,契丹派典客对包拯说:雄州最近大开方便之门,就是想引诱我方叛国的人,来刺探边疆的军情是吗?包拯说:涿州也曾开了门,刺探边疆的军情何必开方便之门呢?契丹人便不知怎样答复了。在他暂时代理开封府府尹时,包拯任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刚正果断

10、,当朝权贵都因为他而有所收敛,闻说过他的人都很畏惧他。人们笑着把包拯比作黄河清。妇女儿童也都知道他的名声,称之为包待制。京师里也因此说:包拯像阎罗一样,为官清正,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没法进展。按以前的规矩,凡诉讼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那么大开正门,使上诉的人直接到跟前陈述是非,官吏都不敢欺骗他。包拯性格严峻刚直,憎恶酷吏,追求诚恳宽厚,虽然他痛恨坏人坏事,但对人也很忠厚宽恕。包拯不随意同意支持别人,也不假装出一副说话、做事的神态讨好别人,平时没有什么家信,亲朋好友都与他断了来往。虽然身居官宦,但衣服、用具、饮食都像平民一样。他曾说:我的后世子孙做官,假设有贪赃枉法的,不能放归本家,死后不

11、能葬于家族墓地。不遵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儿子及孙子。【第三局部:类文品读】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那么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国人成事。那么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狄公阅之,恐惧引咎,那么天不责。由于外阅: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衿色。注:狄梁公:唐武那么天时有名的大臣狄仁杰,宇怀英。娄师德:唐有名的大臣,为将相三十年,以能容人著名。直道:品行端正。进身:受任用。比:过去,原来。箧:小箱子。荐表:推荐的奏本。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朕大用卿重用B卿之遭遇遇合,这里指做大官C恐惧引咎认错D而娄公未尝有衿色难过的表现2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臣以文章直道进身 以残年余力B得十许通荐表 杂然相许C非碌碌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