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素发现的历史_第1页
浅谈元素发现的历史_第2页
浅谈元素发现的历史_第3页
浅谈元素发现的历史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元素发现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元素一共有92 种,世间的万物都有这些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构成。这些元素成员之间,特点各不一样,甚至差异极大,比如从体积来看,氢原子体积很小, 而铀原子相对于它来说则是庞然大物了。 有限的元素之间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还组成了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既有月球上的岩石,也可以组成芭比娃娃, 既可以成为一只猴子,也可以是一架空中客车。我们人类发现了它们, 找到了它们,也分析了它们, 而且我们还把其中的一些进行拆分,重新组合,获得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元素。如今元素周期表中列出的 118中元素,就包括了由人类自己合成或分裂的 26 种元素。现在没有任何人会再去怀疑关于元素的观

2、点,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元素发现的过程相对于人类在这一领域探索的历程相比还是显得十分短暂的。 在元素不断发现的过程中, 人们曾经困惑、忧虑、也曾争论过。本文即从化学史的角度来探究元素的发现的故事。一、 思考世界到“四分”之说“世间万物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物质构成的。 ” 这种思想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艾奥尼亚地区, 即现在的土耳其西南海岸。 在古代, 此地的一些流放罪犯是一些思想理论的创建者, 这些理论就是后来的自然哲学。 希腊人的好奇心也是这一思想的直接推动因素, 他们永不停息地思索着世界运作的奥秘。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摆脱了神学思想束缚的艾奥尼亚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

3、相信, 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应当由合乎逻辑的解释。在他们中间,一位名叫泰勒斯【 1】的人被学界公认为是第一个思索了物质本质构成的人。 在他的时代, 希腊人绝大多数是商人, 希腊的殖民地几乎遍及地中海周遭的地区。 地区间的贸易迅速发展, 主要的贸易物品有粮食、 橄榄油、 干鱼、 葡萄酒、 金属、木材和奴隶。 贸易的兴起给泰勒斯游历各地带来的方便, 在自己从事贸易行走于希腊各地的见闻促成他思考。他说,宇宙的基本原理,或者说要素,就是水。宇宙间的一切已知事物都是由水合成的, 或者由水更动之后的变体而合成的。水形成水蒸汽,水蒸汽又飞入大气,由大气层下降之后才变成了雨。 雨水打击着地面, 让大地变紧实、

4、 变硬, 最后变成坚硬的岩石。所以,一切事物最初都是由水开始,逐步演变而来,而又最终化成水而去。泰勒斯的这种以水为基础的宇宙观念, 说明了整个世界从本质上来讲是由一种元素演变而成的。他的观点引起了不少争论, 他的得意门生阿那克西曼德【 2 】就是最激烈的反对者。他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构成太丰富奇幻, 根本无法想象会建立在如此简单平凡的一个元素水的基础上。 世界的基本元素一定要更为抽象, 也更具有普遍性。 阿那克西曼德还提出了一种名为 apeiron【 3】的看不见形式的原生物质,它有能力变换生成世间万物。而阿那克西曼德的得意门生阿那克西门斯( Anaximenes,585BC 525BC)也同样摒

5、弃了 aplasma的假说, 照他看来, 任何物质总得包含某一种物质构成成分,不能任何物质都不包含,他认为这 “某一种物质”是空气,因为地球变面几乎到处都有空气。随着争论的扩大化,其他的物质构成学说也开始出现。古希腊唯物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540BC 480BC ) 认为火是万物的本源, 一切都在流变之中; 变化居于宇宙最重要的地位。火这个最为活跃的元素构成了宇宙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这个世界由火生成,火升水,水再生土,土经液化又生成水,水继续变化又生成火,如此循环往复。此外,还有色诺芬尼的土为本源的假说,认为土是万物的根基。在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元素学说中,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

6、mpedocles , 494BC-432BC ) 的贡献最大。他对宇宙物质基本构成的思考,可以说接近现代科学理论的观念。恩培多克勒把以前各位前辈有关一种基本元素构成世界万物的各种假说和设想组成了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派生出一个包含四种成分的模式。四种成分水、气、火、土,各司其职、平等运作、 相互关联。在 他的四 元素学说 ( Doctrine of the FourElements )中,恩培多克勒指出:这四种基本元素,或单独或相互结合,组成了世界的各种物质。 事物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是因为它们的组合成分在外力的作用下,互相分离或又重新组合;这些外力分别有亲和力和冲击力。而四种元素在组成

7、过程中的比例则决定了物质的形态。例如,恩培多克勒认为骨骼就是由火、水、土三者构成的,比例为4 : 2: 2 。恩培多克勒的思想与现代化学元素理论着极其相似的地方,比方他说, 一切物质都有一定数量的某种或者某些物质组合而成的, 而且其数量是不会消减的; 这些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 其实, 世界上其他的一些民族的文化中, 也有类似的宇宙物质观。 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就是其中一例。 古代印度人也提出了五种要素说火、 水、 土、 气、以太( ether ) ,作为构成物质的要素。二、由“四分”之说到燃素说欧洲中世纪早期是愚昧黑暗的时代, 然而中东的科学技术依然在繁荣与发展。 古代欧洲四元素观念开始在

8、阿拉伯炼金术士中慢慢发展。其中一个著名的研究者要算哈比尔伊本 赫扬( AbuMusa Jabir ibn Hayyan) ,大约诞生于14、 15世界的几部最有影响的炼金术和冶金术著作都由他或者假托他的名义发表。 其中有 完美的冶炼产品 ( 1678)、熔炉之书 (1678)、完美度的判定(1678)、真正的发明(1678)。在这些书中,哈比尔伊本赫扬对自己进行的全部重要的化学实验都作了详尽的描述, 从他的描述中, 我们发现, 他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而且他对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过程的领悟和理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这其中还包括了元素理论和解释和理解。哈比尔伊本赫扬认为,所有金属元素,都由

9、贡和硫组合而成,不过配比不一样。 因而从理论上来说,任何金属都可以分解为贡和硫,然后按照另外的比例产生新的金属元素。一个世纪以后,波斯医生阿尔瑞兹又发展了这一理论。他将它所使用的化学药品依照物品的味道、可溶性或者质感细分为金属、硫酸、硼砂、食盐、石头,等等。这种划分方法是对化合物和元素的现代理论的最早尝试。阿尔瑞兹为元素二分论添加了第三种因素一一食盐,并提出一个假说,一切固体物质都是有这三种元素(贡、硫、食盐)依照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因为这三种物质分别代表了可燃性、挥发性、和可溶性三种特质。瑞士炼金术士帕拉切尔苏斯 ( Paracelsus,1493-1541 ) 在对以上两种观点融会贯通之后

10、,将燃烧物质作为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据他的秘书记载 “他的厨房里经常是火花闪耀, 他那些碱土、冒烟的硫酸升华物、雷克斯药剂、信石油、砷粉、研磨芬、神秘莫测的樟脑制剂,以及一些天晓得的什么鬼玩意儿制成的调和物, 闹得烟气腾腾。 有一次他险些把我呛死, 那天他吩咐我去看看他蒸馏器里面制作的烈酒, 把我的投硬按到这种液体表面, 一股子冒烟的怪气味直窜鼻孔和喉咙,有毒蒸汽几乎让我昏厥过去。 ”帕拉切尔苏斯根据类似的实验得出结论说古希腊人的四种基本元素的确就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要素了, 但是可以划分为阿拉伯人所说的三种要素(贡、硫、食盐) 。他认为,树枝燃烧时分解出的四种物质,分别为烟(气) 、火焰(

11、火) 、从断裂处喷出的液体(水)以及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土) 。上升的烟雾为贡,火焰代表硫磺、灰烬则是盐。对于树枝燃烧的现象,1658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Rober Boyle )出:“至于青枝燃烧之说, 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并不能令其分解为元素, 而只能分解为一些混合物, 所不同的是,这些混合物呈现为另一种形态。 ”波义耳主张化学研究必须使化学摆脱从属于或医药学的地位, 发展成为一门专为探索自然界本质的独立科学。 为了确定科学的化学, 波义耳 考虑到首先要解决化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 波义耳通过一系列实验, 对传统的元素观产生了怀疑。他指出:这些传统的元素,实际未必就是真正的元素。固为

12、许多物质,比如黄金就不含这些“元素”,也不能从中分解出、盐等任何一种元素。恰恰相反,这些元素中的盐却可被分解。 波义耳认为, 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才是元素。 例如黄金, 虽然可以同其它金属一起制成合金, 或溶解于王水之中而隐蔽起来, 但是仍可设法恢复其原形,重新得到黄金。水银也是如此。作为万物之源的元素,不是四种也不会是三种,而一定会有许多种。三、拉瓦锡和道尔顿继波义耳之后,1789年,法国化学家、现代化学的奠基人安东尼拉瓦锡发表了化学元素论文 。拉瓦锡在论文中将人类已知的元素进行了归纳列表,将它们分别归为气体、金属、非金属以及土族元素四类。当时,发现的元素总数为 33 种。

13、拉瓦锡表示认为,元素的划分原则是“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分解了” ,因而一切无法再分解的物质都被他称为元素。 但是他又说“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有把握说,我们如今认为是单质的物质,今后永远不会被进一步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粒子了,除非今后的实验和观察结果能够推翻这个论点” 。 果然, 由拉瓦锡定名的 33 种元素当中, 后来证实有8 重视可以在分解的化合物。这8 中元素中有石灰、硅土、泻盐【4】 ,另外还有根本不是元素的光和热。其余的23种元素包括金Au、银Ag、铜Cu、铁Fe、贡Hg、锡Sn、铅Pb、睇Sb、硫S、碳 C、锌Zn、神As、钞Bi、磷P、钳Pt、馍Ni、铝Mo、镒M、氢H

14、、氮N、氧。、鸨 W、 钴 Co。拉瓦锡的的理论在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得到了拓展。道尔顿由气象学半路出家到化学领域, 并很快得出重要的成果。 他创造性地把算术、 量子化学融汇到古希腊的化学元素学说当中去,产生了自己的元素理论。 道尔顿认为, 元素其实是又无法再分开的微小颗粒组成;元素不同, 其组成颗粒也不同, 任何一种特定的元素只能由特定的颗粒组成。 他称这些颗粒为原子(atom ) 。当这些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组合时,就能产生出不同的化合物。由于化合物是由各种原子组成的, 而原子又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化合物的各种元素比必定是简单的整数比。与此同时,道尔顿开始计算各种元素原子的相对重量,他先从最轻

15、量级的氢气开始。截至 1810 年,道尔顿已对二十余种元素建立了原子量表,其中包括氧、氮、磷、硫、铜、铁,等等。至此,人类看不见的原子终于被赋予了自己固有的实体规模、实质和特性。道尔顿还提出了第一套有化学含义的符号系统每一种原子都用一个带有某种明确符号的圆圈来表示, 比如氢原子就是个中心的有圆点的圆圈, 氧原子是空心圆圈。 但这一套符号因为花样太多,变化多端而没有被后人采用。四、元素周期表与门捷列夫19世纪化学研究的另一大困惑就是如何为全部元素进行分类。 整个 19 世纪, 化学家们都在试图找出一种符合逻辑的序列,能够把所有元素归并到其中。瑞典化学家柏济力阿斯( Jacob Berzelius

16、 )提出把全部的物质划分为“不可称量的物质” ” ,包括电、磁、光和热,以及“可称量的物质” ,包括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又可划分为氧气类、 非金属类和金属类; 化合物则划分为矿物质和 “组织机体” ( organized bodies ) 。 元素的排列顺序是以它们的电解性能为基础来排列的。1817年化学家约翰德贝赖纳【5】首先观察到了不同元素的某些相似性, 成为元素周期理论的先声。 他提出按照化学性质的相 似性每三个元素结成一组。 譬如, 锶的化学性质与钙和钡相似, 而锶的原子量介于钙和钡之 间,于是德贝赖纳就将这三个元素归为一类, 类似于音乐的“三联音”。后来他又发现了更多的类似的 “三

17、联音” 。 尽管这个设想最终被认为是错误的, 但它启发了人们更宽泛的思路。于是“五联音”的说法也被提出。合并了“三联音”和“五联音”的发现后,人们组合成了一个有规律的元素表。 1862年,亚历山大钱考特斯(Chancourtois )16】草拟了包含24种元素的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钱考特斯观察到,将元素按照原子量排列成行, 某些相同的特性就会反复出现,于是, 他将各种元素的符号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镌刻在一个圆柱体柱面上, 这些元素就呈现出一条螺旋上升的状态。后来,英国化学家约翰亚历山大瑞纳纽兰兹利发表文章称如果将元素按照原子质量递增排列, 会发现一种元素的特性会在此序列上向前、 向后各八个位

18、置出现。 纽兰兹将这种每隔八个位置出现的周期现象比喻为音乐中的八音程复规律, 命名为 “八音程律”周期。最终解决化学元素分类的人是我们熟知的俄国化学家季米特里 门捷列夫。在门捷列夫按照原子量升序排列已知的 63 种元素时,他发现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也呈现出有节奏的的往复现象。 化合价是原子形成该元素化学联接能力的一种指证。 沿着这个表格观察,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化合价呈有规律的起伏状态 1 , 2, 3, 4 , 3, 2, 1 ;而且如此循环往复。门捷列夫受单人纸牌玩法的启发将元素的名字都写在纸牌的背面, 按照玩纸牌的顺序排好,横向符合原子质量顺序,纵向符合化合价顺序。不仅如此,按照此法排列的元素周期表还有预测没被发现的元素的功能, 因为元素在表中排列的位置预言了未被发现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和原子量。门捷列夫于1869 年发表了题为元素新体系的论文,但是西方主流学术界并不以为然, 因为当时的化学家们早已厌倦了形形色色的分类体系。 直到 1875 年 8 月 27 日, 法国一位酿酒商的儿子发现了新元素镓,原子量为69,化合价为3 ,镓的化学性质、化合价、原子量正好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预言的介于铝和铀的元素 “类铝” 相一致。 人们终于认识到了门捷列夫理论的准确性。 后来的科学发展证明,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对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