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饭,可不是溢出来的饭_第1页
溢饭,可不是溢出来的饭_第2页
溢饭,可不是溢出来的饭_第3页
溢饭,可不是溢出来的饭_第4页
溢饭,可不是溢出来的饭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溢饭,可不是溢出来的饭家乡南安霞美,每当有人家生下男孩第11 天,遵循民俗传统的他们便会向亲朋邻居赠送“溢饭”。 “溢饭”也被称之为“玉饭”、 “油饭” ,俗称“红饭”等。 “油饭”的说法,源于“溢饭”中添加了大量香油; “红饭”这一称呼则源于“溢饭”给人的鲜明印象是饭中有一半左右色彩呈红色。红色, 在闽南意味着喜庆;而 “ 11 ” 与闽南语 “溢”谐音。旧时, 闽南人大都重男轻女,这源于闽南男人肩上担负着更多责任。他们不仅要出门赚钱养家,许多男人还要包揽各种家务,显得细腻。 且在那些年代里时时发生的武力斗争及迁徙等,闽南男人必须展现更大的体力与武力,生命承受更多威胁,这些皆不适合女性去承担

2、。因而, 家族与家庭都需要更多男性进行支撑。因此当有人家生下男孩,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是咸饭的一种,是闽南部分地区特殊日子的一种民俗食品。其有着喜庆之意,是告知亲朋、邻居、好友自家新诞生了一位男丁的信使,是分享喜悦,分享收获,分享根基的一种方式。在闽南民间故事中,溢饭相传起源于明末时期,与汉文化的挽救者、传承者洪承畴有着不解之缘。洪承畴出生于现泉州鲤城浮桥锦田村其母亲娘家。刚满月时他母亲碍于当地风俗“宁借人死,不借人生”的闽南风俗。 (怕刚出生的孩子夺走当地所在风水龙脉。)便带着洪承畴回归英都。英都为洪承畴父亲的家乡。那年, 家庭贫困的洪承畴得幸入私塾读书,且在同学中过人一筹。在考试前期,

3、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为了有一处安静备考之地,无奈之中他母亲只能再次求助其娘家。洪承畴的外公在世时,他并不反对洪承畴前去借住。后来其外公过世,其外婆有心相助,却苦于其舅舅、舅母一心反对。最后, 洪承畴的外婆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隐瞒他人,将洪承畴安排在村外一间闲置空房中。而后, 安排一位忠心老仆每隔数天偷偷送米送菜前去供应。在隐居期间,洪承畴不愿将时间浪费在一日三餐中。为了简便,他将那仆人送去的米、油、香菇混合豆粽、黑豆、糯米等,他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食材掺在一起,创新煮出别样的咸饭。如此那般,不仅味道可口,入口香滑,令他食欲大增,且能保存更长时间,从而节约时间,更用心于学业。后来,洪承畴仕途顺畅,在多

4、年时间里职位不断上升。他为了感谢外婆对自己的关爱,便让人煮了一锅包含有香菇、松菇、红米粒等物的溢饭送至锦田其外婆家。此事,由乡里传开,当地百姓们便纷纷效仿。每当家中新添男孩时,皆在一定时候,做出溢饭送至新生儿外婆家并赠予乡邻,以此能获得各方祝福,愿孩子如洪承畴那般飞黄腾达。现如今,真正懂得制作传统美味“溢饭”的南百姓并不多,绝大多为农村妇女。约每一万位闽南妇女,才有一位能够将“溢饭”做得比较传统,比较令人认可。在闽南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城市居民,他们早已放弃这样的传统。在另一些地方则是以小包生米、味精或鸡 精及小桶花生油等物代替。现如今,不论代替物或是制作“溢饭”的费用,每一份大都在30 元至

5、50 元之间。“溢饭”采用优质大米,加入香菇、蚝干、豆皮、松菇、虾米、香菜等,拌上小部分用颜料染红的大米,通过数道程序,将之进行混合、搅拌、煎炒。制成后的“溢饭”散发一股特殊芳香,它给人的口感不软不硬也不脆,在食用时显得十分润滑。每一回有喜事的人家,皆会用大饭盆装上满满的溢饭,其上铺一张煎好的金黄色鸡蛋膜。而后, 请人将之用扁担一盆盆挑出去向相关的各户人家进行赠送。受赠之人接受后,会按照传统礼节回赠八个鸡蛋与一小盆米,此代表彼此相互祝福。大锅内,往往一次性放入三十斤至六十斤大米,添入佐料后,每一锅的“溢饭”一般皆达五十斤以上,因而制作人翻拌的力度及火候的掌控上显得十分关键,不是一般人轻易能够把

6、握,对体力也有着较高要求。每一锅“溢饭”的制作过程约四十分钟,每一户人家所做的“溢饭”一般在 5 锅至 15 锅之间,此在一般人家,便是一场大事。而今,有一些大型宴会上,也会有“溢饭”出现,但大都较不正宗,较缺少民俗气息。不同地区的“溢饭”,制作上会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在熟鸡蛋上贴上红色喜字;大部分地方, “溢饭”的食材皆为素料; 有些地方,如南安蓬华,当地百姓不是在第11 天分赠 “溢饭” ,而是在第3 天分送, 其制作流程及食材大同小异,但名称为:落地饭;有些地方的“溢饭”会加入一些炒熟后的花生米,也有些地方的“溢饭”没有加入“红米”;有些地方,则是赠送给全村每一户人家,并加入两个煮好的

7、喜蛋,且在“溢饭”中加入五花肉、虾仁、板栗、玉米粒与红枣等。因其皆用大口铁锅及文火缓缓加热到九分熟,因而它也称为油焖饭。我喜欢 “溢饭” , 源自于它的香甜,也因为它不脆不硬不软不Q,一切适中。且其中有一味 “松菇” , 其味道显得特殊,特别让我喜爱。由此,知道我这喜好的亲朋往往会多赠送我一份。要品尝“溢饭”前,往往需重新进行加热,才能真正熟透与进一步香甜。由于香油多,因而加热过程中大都不用担心被烧焦。现今, 许多人家皆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目前,闽南的“溢饭”并不是随时想要食之便可以品尝得到。能否尝到,需要运气,需要机缘。因它的用料较为上好,较为多样,其制作成本也就相对较高。也因其手艺目前只有少数人掌握,所以在民间“溢饭”出现的次数并不太多。相信许多与我一样品尝过 “溢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