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资料推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模式研究初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模式研究初探 作者: 张惠勇, 鹿振辉, 吴定中, 郑培永, 倪伟, 王飞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及证型分布规律。 方法通过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DME 的前瞻性调查, 采集了 616 例 COPD 患者 86 个相关中医四诊信息变量及肺功能、 生活质量等客观指标; 借助现代数理统计学工具, 以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方差分析、频数分析为主, 在相关专家参与下, 拟定 COPD 的中医临床辨证模式; 探索性分析各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与肺功能、 生活质量的关系。 结果初步
2、拟定 COPD 临床辨证分型模式(6 个证型) : 肺气虚型、 风寒袭肺型、 肺脾气阴两虚型、 肺肾阴虚型、 痰饮伏肺兼肝郁脾虚型、 痰瘀交结兼心肾阳虚型。 证型间存在一定的兼加规律; 随着病程发展, 证型特征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 证型与肺功能、 生活质量关系存在规律性。 结论初步拟定了 COPD 辨证标准; 临床证型分布及证型与肺功能、 生活质量关系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对 COPD 临床实践及证型规范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辨证标准; 证型分布; 肺功能;生活质量; 临床流行病学;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
3、generallawoftypingaccordingto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 . MethodBasedonlargesampleprospectiveClinicalEpidemiologyinvestigation,symptoms, conditionsoftongue, pulseaccordingtoTCMandpulmonaryfunction, qualityoflifein616patientsofCOPDwerecollected. BymeansofFrequen
4、ciesprocedure, factoranalysis, clusteranalysisandanalysisofvarianceinSPSS11. 5, analyzetheinvestigateddataandlaydifficienttypesofsyndromeofCOPDaccordingtoTCM. Meanwhile, exploreddistinctdistributionandtherelationbetweentypesofsyndromeandpulmonaryfunction, qualityoflifeinpatient5withCOPD. ResultThere
5、weresixtypesaccordingto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COPD, deficiencyoflung-qi, pathogenicwind-coldattackinglung, deficiencyofpulmonosplenicbothvitalenergyandyin, yin-deficiencyofthelungandkidney, stagnationofphlegmandpathogenicfluid-reteneioninlungfollowingsplenicastheniaandstagnationofliver-qi, bloodst
6、asis-phlegmfollowingdeficiencyofheart-yangandkidney-yang. ThereweremultipletypesofsyndromeinCOPDpatients, therelationwasdetectedbetweeneachtypeofsyndromeandlungfunction, qualityoflife. ConclusionTodrawassistancefromclinicalepidemiolog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method, theinitialstandardofdifferentiat
7、ionofsymptomsandsignstoCOPDwaslayed. TheregularityoftypesofsyndrometoCOPDwasdetected. TheresultcouldbeusedindiagnosisofCOPD, andthem ethodcouldbecommunicatedinthestandardizationresearch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 Keywords: COPD; typingaccordingtosyndromedifferentiation;distributionofsyndrometype ;lun
8、gfunction ;qualityoflife ;clinicalepidemiology; clusteranalysis; factoranalysis 证候规范化、 标准化研究是目前中医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现有的中医辨证标准多是古代或现代医家的经验总结, 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临床辨证多隶属于中医多个证或病的范畴, 如: 咳嗽、 喘证、 肺胀、 痰饮等病证。 本研究从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的角度, 对 COPD 辨证标准进行了研究, 以期能为证候标准的规范化研究及 COPD 的临床辨证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思路 通过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DME
9、的前瞻性调查, 收集COPD患者相关中医四诊信息变量; 借助现代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 挖掘大量数据本身所蕴含的内部规律; 结合中医理论, 分析数据规律的专业意义。 2 研究方法 2. 1 调查表格的设计 2. 1. 1 信息变量选取 查阅近 10 年文献报道的有关中医药对 COPD 认识的文章(108 篇)及中医诊断学 (五版教材) 、中医内科学 (五版教材) 、上海市诊疗常规 等属咳嗽、喘证、肺胀 等范畴者, 从中收集所有涉及到的中医四诊的症状体征, 确定基本信息变量。 为保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各变量中细分信息, 按不同变量处理, 如: 咯痰可分为痰质、痰色、痰量; 痰色又可有黄、 白、
10、 其他之分。 依照此法, 共收集基本信息变量105 个。 2. 1. 2 信息变量的赋值 根据中医辨证特点和信息处理的需要, 通过咨询有关统计学专家和既往参与过类似研究的专家, 变量赋值具体拟定如下: 将辨证特异性变量咳嗽、 咯痰、 喘息按临床程度各分为 3 个不同等级变; 其余症状、 体征变量按二分类变量赋值(即有该信息负 1 分, 无则负 0 分) ;舌象变量按舌体、 舌苔、 舌津分列 COPD 常见基础项目, 均按二分类变量赋值(即有该信息负 1 分, 无则负 0 分) ; 脉象变量按浮、 沉、 迟、数、 滑、 涩、 濡、 紧、 弦、 结、 代、 促等 12 条信息变量及左右脉是否相同选
11、项, 均按二分类变量赋值(即有该信息负 1 分, 无则负 0 分) 。 2. 2 临床调查的实施 调查病例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曙光医院、 岳阳医院和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 2005 年 3 月2006 年 3 月住院及门诊符合最新指南1-2COPD 诊断标准且能配合问卷调查的患者, 排除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异病理表现并有气流阻塞的一些疾病患者(如囊性纤维化、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 。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临床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完成调查621 例, 其中 4例患者因缺少大部分调查信息而被剔除, 1 例患者缺失主要辨证信息而未进行证型研究数据分析。 临床诊断 COPD
12、急性加重期 442 例(71. 6%) , 缓解期 175 例(28. 4%) ; 男性 350 例(56. 7%) , 女性 267 例(43. 3%) ; 年龄最小 30 岁,最大 95 岁, 平均年龄(68. 1112. 15) 岁; 病程最短 1 年, 最长 70 年,平均病程(14. 5912. 51) 年; 111 例(18%) 患者有家族性遗传倾向; 250例(40. 5%) 患者有吸烟史。 2. 3 数据挖掘3-6 采用 SPSS13.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按统计学要求完成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录入、 核对和管理, 在统计学专家和中医专业专家指导下完成。 2. 3. 1
13、调查对象一般资料的临床分布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包括性别、 年龄、 病程、 吸烟情况、 住院情况、 既往和家族疾病史等。 2. 3. 2 变量分类(分型) 调查辨证信息变量进行初步频数统计, 按照统计学惯例剔除频数在 7%以下变量, 共保留 86 个信息变量。 将滤过后得到的 86 个辨证信息变量进行分层聚类(指标聚类) ,不断尝试后采用离均差平方和法(WardsMethod) 测算各数据间二分类变量欧几里得距离(BinarySquaredEuclideanDistance) , 将距离最近的两条数据并为一个类别, 从而成为 n-1 各类别, 新产生的类别与其他各个类别间的距离形成新的距阵, 按
14、同样原则, 再将距离最接近的两个类别合并, 以此类推, 直到所有的数据都合并成为一个类别为止。 根据聚类分析的核心思想(同组类变量间距离或差异最小, 不同组类变量间距离或差异较大) , 通过聚类树状图分析, 将 86 个信息变量分为六组类(证型) 。 分别对聚类得来的 6 组类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A. 根据因子分析提取数据集主要信息的降维思想对各变量集进行因子分析, 参考各公 因子因子载荷和方差贡献率, 分析变量集中各变量的信息权重或称重要性, 结合专业理论及专家咨询, 拟定 COPD 辨证分型模式。 B. 结合专业特点, 咨询统计学专家, 考虑本调查的信息采集特点, 可能存在较多的混杂因素,
15、 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对变量信息集解释程度可能不是很高, 如果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 60%, 就认为公因子反映了该变量集的主要信息。 为更明确显示各公因子特征, 因子分析后作因子旋转(旋转后总含带信息量不变) , 增加各因子间的距离, 并且因子载荷矩阵(ComponentMatrix) 表仅显示大于等于 0. 5 的因子载荷。 C. 因子分析前,首先进行抽样适合程度统计量 KMO 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 判断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和各变量是否各自独立, 分析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 参考因子共性方差大于 0. 5 的变量数占总变量数的比例, 当该值越大时, 表明大多数变量都能被因子加以解释,
16、 另一个角度衡量应用因子分析适宜性。 2. 3. 3 证型分布特征3 先将 616 例患者通过聚类分析分类, 形成具有相同证型特征的患者群体, 再对每一类患者群体的主要证型特征进行分析。 根据 SPSS 输出函数系数矩阵, 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出各样本在不同公因子上的公因子得分 faci_n(SPSS 能自动生成) , 以此来表示各样本函带不同公因子信息的多少, 从专业上讲就是 函带不同证型(病机) 特点的分量。 再按如下公式计算每一基础证型的综合统计量 COMF-n(表示每一样本函带每一基础证型主要病机特点的多少) 。 COMF-n 1/( 1 2 i) *fac1_n 2/(
17、 1 2 i) *fac2_n i/( 1 2 i) *faci_n 上述公式中, COMF-n 是样本在第 n 个基础证型上的综合得分, i为方差贡献率的权数, faci_n 为样本在第 n 个基础证型上第 i 个公因子上的得分。 将综合公因子(COMF-n) 作为自变量对 616 例样本进行快速聚类(K-Means 聚类) , 通过不断迭代并使用 K-means 算法不断更换聚类中心(分别以 2、 3、 4、 5、 6、 7、 8、 9、 10 类为中心) , 把观察各样本不断分配到与之最近的聚类中心, 结合聚不同类型时各反映基本病机特征的公因子分布情况和各类中心间距离, 最后将调查对象归
18、为 7 类。 进行各群组间综合因子得分和各公因子得分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方差齐性检验, 依据综合因子得分反映不同证型信息, 按群组综合因子得分均数大小及各组间差异, 找出反映相应基础证型综合因子得分(COMF-n) 均值最大和最小者, 可认为综合因子得分均值最大患者群主要反映该证型特征信息, 得分均值最小患者群函带很少的该证型信息。 结合各群组患者信息变量的频数特征进行分析。 2. 4 建立 COPD 基础证型的思路和方法 A. 结合因子分析中公因子的特征(函带专业意义但不可直接测量的随机变量) 和方差贡献率及因子载荷的不同, 分析各因子函带的中医病机特征。 B. 按脏腑定病位、 寒热虚实定病
19、性原则, 给各组类变量集命名。 C. 根据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变量因子载荷的不同, 确定主症和次症。 D. 证型名称符合中医证候辨治轨范 7规范的原则。 3 研究结果 3. 1 辨证分型 肺气虚型。 主症: 轻度咳嗽、 轻度喘息、 轻度咯痰; 次症: 痰色白、 脉滑。 具备 1 项主症, 同时具备 1 项或 2 项次症者可辨为此型。 脾虚肝郁兼痰饮伏肺型。 主症: 食少、 纳呆、 口淡无味、 腕痞; 次症: 时有太息、 胸胁满门、 自汗、 中度咳嗽、 中度咯痰、 中度喘息、脉沉无力或脉弦。 具备 1 项主症, 同时具备 2 项或 2 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 痰瘀交结兼心肾阳虚型。 主症: 尿
20、黄、 发热、 痰色黄或唇甲青紫、 面浮肢肿、 重度喘息、 形寒肢冷或便溏、 舌有齿痕或脉促;次症: 恶心、 呕吐、 尿后余沥、 小便清长、 胸痛、 痰稠、 舌红、 舌黯红、 舌体瘦薄、 苔薄黄、 苔薄黄腻、 脉代或涩或结或迟或紧。 具备 2 项主症, 同时具备 2 项或 2 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 风寒袭肺型。 主症: 恶风、 怕冷; 次症: 头昏、 头晕、 痰稀、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浮有力或濡。 具备 1 项主症, 同时具备 2 项或 2 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 肺脾气阴两虚型。 主症: 神疲、 少气懒言、 体倦乏力; 次症: 胸闷、 痰粘、 脉数、 舌少津。 具备 1 项主症, 同
21、时具备 2 项或 2 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 肺肾阴虚型。 主症: 口渴、 口干、 盗汗、 便秘;次症: 失眠、 多梦、 健忘、 腰膝酸软、 耳聋耳鸣、 夜尿频多。 具备 1项主症, 同时具备 2 项或 2 项以上次症者可辨为此型。 3. 2 证型分布特征 借助因子分析方法, 分析调查了 COPD 患者的主要证型分布: 128例患者(20. 78%) 仅表现为肺气虚型为主, 病变主要局限于肺, 脏腑虚损的征象不明显; 183 例患者(29. 70%) 表现为肺脾气阴两虚型为主, 其中84 例(13. 64%) 兼见风寒袭肺型, 病位主要在肺脾两脏, 气阴出现亏虚;167 例患者(27. 11
22、%) 痰饮实邪与肺脾肾亏虚、 阴阳失衡并见, 病变累及肺脾肾三脏, 气虚同时出现脏腑阴阳失恒, 多兼见痰饮实邪; 138 例患者(22. 41%) 痰瘀交结、气虚运行失常与阴阳虚衰并见, 病变累及肺脾肾心肝五脏, 脏腑阳气虚损明显, 多表现为多脏腑虚衰(心肾为主) 与痰瘀实邪夹杂。 4 讨论 中医学按照古老的中国哲学思维方式对待人体的生理、病理, 其理论特征所决定的临床信息采集和整合模式与现代科技(包括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有较大的差异, 使现代中医学很难充分利用目前科技飞速发展成果, 严重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 寻找中医学与现代科技的切入点,充分利用科技信息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 是当代中医药工
23、作者面临的紧迫问题。 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 虽未实现理论的实质性突破, 但形成了 一些认识上的共识, 其中证候作为联系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辨治的纽带, 受到广泛的关注, 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关键环节。 辨证论治体系中辨证是论治的基础, 证候的提炼又是辨证的核心内容, 进一步加强证候的规范化、 标准化研究, 切实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已成为中医药界的共识。 现有的辨证分型主要根据古代或现代医家的经验, 缺乏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而现代人与古人在生活环境、营养水平以及治疗条件等方面各有差异, 证型特征分布方面亦应有所偏差。 本研究借助数理统计学模型, 将各证型的四诊信息变量在辨证中的权重数量化, 近而确定每一证型的主症和次症, 所得结果与传统辨证分型及文献分型不尽一致。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 数理统计学本身存在的医学专业的局限性, 通过多位中医药专家咨询, 并和统计学专家协商的方法完成统计学与证型研究的结合。 本研究显示, 128 例(20. 78%) COPD 患者病程相对较短(平均 7 年) ,仅主要表现为肺气虚型为主。 183 例 COPD 患者(29. 70%) 病程平均 1113 年, 主要表现为肺脾气阴两虚型。 167 例患者(27. 11%) 病程平均约为1415 年, 主要表现为痰饮实邪与肺脾肾三脏亏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粉末冶金在磁性材料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讲座》课件
-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基本知识》课件
- 租赁设备的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模式考核试卷
-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煤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考核试卷
- 小种子的成长之旅家长会课件
- 小学期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数字化转型企业战略规划BLM模型培训课件
- 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之中级会计实务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 医院感染管理笔试题及答案
- 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海南旅游演艺融合发展问题探讨
-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课件
- 2025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房地产公司2025年度项目开发计划
- 物业保盘计划制作与实施指导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DB32T 4793-2024球墨铸铁管排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5.3基本经济制度 同步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