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基础知识总汇_第1页
小提琴基础知识总汇_第2页
小提琴基础知识总汇_第3页
小提琴基础知识总汇_第4页
小提琴基础知识总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提琴基础知识总汇2008年02月01日 星期五 15:36                                           

2、;                                              小提琴基础知识总汇 属于擦奏弦鸣乐器,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

3、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作为现代弦乐器中最小、声音最高的乐器,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煌的声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        现代的乐器大多数都是历尽历史的考验而幸存下来的。人们从先人那里继承乐器的制作和操持技术,然后自己作出种种改进。中世纪的欧洲,在还没有出现正式的乐队之前,对乐器的标准化没有要求,于是人们对自己手里的乐器不断地进行着试验,一种又一种新式的东西被制造出来。制造各种弓弦乐器的工匠对当时各种各样的提琴类乐器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改革,直至17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四种提琴才诞生在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毫不起

4、眼的小镇克雷莫纳。张四根弦,从细到粗依次是E弦,A弦,D弦,G弦。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 能自如地演奏音阶,音程跳动和各种装饰音,熟练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许的情况下演奏半音阶。在速度不快的情况下,还可以演奏双音,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减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较困难的有:纯四度,增四度,增五度,减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难的双音有:小二度,纯五度。在把位和空弦运用合理的情况下,还可以演奏3个音或者4个音组成的和弦。并能轻松演奏各种调的音乐作品. , 除了用常规的弓法来演奏外,还可以用拨奏

5、,跳弓,击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来表演。特别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改变定弦音高来获得特殊的音色色彩。这时,声部的乐谱就要进行移调处理。      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音乐作品中,经常标明单独用G弦来演奏,G弦的特点是音响丰满,浑厚。      的音色具有人声的特点,演奏灵活,携带方便,表现力十分丰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也可以作为节奏乐器来使用。无论是在管弦乐队中还是在喜爱音乐的人家中,都成为一件不可取代的乐器,被人称之为乐器中的皇后。的由来 &#

6、160;      这种乐器由来已久,究竟是谁发明了,无从考证。不像汽车、飞机、电灯、电话都有据可查,知道是何人,何时发明。人们在1550年的一幅壁画上找到了一把有三条弦的,这是至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样子。一直到17世纪,意大利克雷蒙那的制作大师阿玛蒂才将定形为今天人们使用的的形状、尺寸,并使用4条琴弦。-Violin是意大利文,记得我们初学时,人们还不太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出时听众中经常有人称是:“歪脖琴”。在大型交响乐队中,坐在前面的弦乐大家族中有第一、第二声部,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五个声部,是其中的高音声部。有琴头、琴颈、指板和琴身几个主

7、要部位。琴身又包括面板、背板、侧板、面板是枫木,背板、侧板和琴头是云杉,指板是木质坚硬的乌木。从前使用的弓子是弯的,近似二胡弓子形状,随着演奏技术的发展和需要,于18世纪未才固定成现代的形状。音域宽广,有3个半八度经常作用,偶尔还可以超过这个音域,4条弦分别是G 、D、A、E,音色各不相同。由于是用弓子演奏的乐器,可以演奏持续的长音,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歌唱性的乐器,可以演奏非常抒情、甜美、娓婉、动听的旋律,又能奏出热情、激动的曲调和活泼、欢快、强有力的音乐.四弦的音色在被演奏者施加能量发出声音时,不同直径不同重量不同拉力的四根弦發出類似調和的音質,即所謂的四弦音色平均,在未曾潤色(調整)的

8、四弦G,D,A,E)其本來面貌為何?也就是說弦原本的特性為何?容易產生何種偏差?E弦 在低音域(低把位)表情較為豐富,尤其與其他樂器一起演奏時可感受出來,在高音域有非常明亮即細緻精巧的聲音,如果柔軟的控制震動,聲音的清明性就會較凸顯。以上的特質容易產生音質單薄,刺耳,在高音(高把位)不容易發聲的窘況,尤其在泛音的表現上更為顯著。A弦 柔軟的親和力和明亮輕快的音色,有較強烈低音,在高音部份變得較弱較柔,如果樂章裡要求較柔軟又有表情的音質,演奏A弦比演奏E弦來的效果好。這根弦是最容易產生鼻音的弦,在琴的構造或調整上的偏差是產生鼻音的原因。D弦 這是根表情最豐富的弦,但聲音的焦距濃度色彩很難控制,在

9、製作上稍有誤差聲音很容易蒙上一層霧水。這條弦和G弦比起來給人安靜祥和的氣氛,有些宗教的味道,如果說得露骨些,好像琴的魂魄就寄託在這裡。這條弦很容易流於沈悶,雖然是比G弦高五度的D弦但常帶著低音弦的包袱,如果它擁有A弦的氣味就會比較典雅精緻。G弦 厚重是這條弦的特質,有些些的冷調,利用聲音的力量和深幽闡釋內斂的曲風是這根弦最拿手的。在低音域時非常幽暗沈重的讓人透不過氣來,在高音域有較開朗的表現。在高音域使用較大的弓壓或較快的吖 妊葑喾绞綍r表現力是非常豐富的。G弦在高音域時常接不上D弦,甚至很難發出聲音,在低音域常常流於黑白色(沒有一點色彩)只有嗚嗚嗚的發聲,像是一間全黑的屋子,如果這屋子裡點燃

10、豆子般大的油燈,那可就全然不同了,雖然仍是黑漆漆但會有些朦朧給人些想像的空間。魯特琴的優雅, 中提琴的甘醇優美, 豎琴的莊重, 小號的激情,短笛的活潑靈動,橫笛般優雅的嘆息,短號般淒涼,藉著個種演奏方式(Vibrato,Harmonics,Tremolo,Trill,Staccato等)集這些樂器的特性於一身,製做這樣的琴聲時製琴者除了被要求擁有精準的雙手外,看不見的精神同時也接受嚴苛的磨鍊。演奏史概述关于的来源,其说不一。有人认为的前身是乌龟壳琴,有的说是从古阿拉伯的一种名叫“雷巴勃”的弓弦乐器演变而来,而法国学者索曼则认为可能是由英国的古老弓弦乐器“克罗塔”演变而来。至于第一把到底是在什么

11、时候制成的?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根据它的名称“小型古提琴”(Violino),作用有别于中提琴(Viola),可以判定这种乐器无论如何在16世纪中叶以前已被采用。只是必须承认,从1520年开始就有人提到的这种新乐器,它注定要取代所有在它之前和与它同时出现的一切类型相近或相同的乐器,并在艺术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倒是确实可信的。 初期在16世纪,的演奏是局限在第一把位范围内的三根高音弦上(弦仅偶尔使用之),的琴颈与指板比现代的短和宽得多,持琴姿势也完全不同(将*在胸部的左方)。16世纪中,的用途大致可分为两类:歌唱伴奏与演奏舞曲。在伴奏歌唱音乐时,演奏者与歌唱者共同使用一份乐谱

12、,而演奏舞曲时,则即兴演奏而不用乐谱。由于可随意移动演奏位置,因此最适合跳舞音乐的拉奏,当时的提琴音乐是属于平民的乐器,贵族则皆演奏维奥琴,对于提琴是极为漠视的。此期间演奏者于欧陆的发展乃以意大利为主,法奥亦产生了极优异的人才。著名的歌剧作曲家蒙特威尔第本为一位弦乐演奏者,在他的作品中,常赋予突出的表现。作品中常用颤音与左手拨弦之效果,同时乐句中亦有强弱变化之控制。1615年时,在家玛利尼的作品中,出现了双音、三音和弦、四音和弦与快速音群。提琴家法利那于1625年的作品中,则有令后代作曲者讶异之技巧表现,比如以弓杆击弦、吉它式的拔弦奏法,在近桥点之用力压奏。1665年,提琴家费切尼尼的音乐中,

13、音域的应用达三个八度。著名提琴家维塔利的恰空舞曲乃每一习琴者皆知的曲子,其中有关提琴的各类弓法的应用,已达相当成熟的地步。法奥系的提琴音乐,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深受意大利演奏的影响,虽然法国演奏者在技巧之应用上,超越了意大利演奏者,但是,意大利风格的歌唱,却是德奥演奏者无法企及的。旧奥地利演奏者的代表是舒梅哲,在他于1664年出版的奏鸣曲中,出现了快速音群的琶音、飞顿弓与双音等技巧。法国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为毕伯、瓦尔舍与威斯霍夫。毕伯的提琴技术水准实已超过当时意大利的演奏水准,他广泛运用和弦的演奏技巧,同时首先应用变格定弦法(scordatura),其演奏风格益显灿烂。瓦尔舍则于其1676年的

14、出版作品中,包涵了第七把位演奏、顿音、快速换弦与和弦的应用。而威斯霍夫则于他的作品中展现了双方反复三音和弦,同时也应用大量的琶音。当时的法国提琴音乐,由于其音乐风气过于沉溺舞曲音乐之演奏,更在该期地位崇高的卢利之影响下,其所领导之法式乐团喜奏舞曲型式之音乐,音乐特色为富于节奏性,短促的弓法与特殊之重音,致使法国提琴音乐技术之停滞不前,落后了意大利与德国音乐之演奏约100多年,直至维奥蒂,才重新奠定法国提琴演奏之基石。古典期由于16世纪的演奏局限于一个把位范围之内是由于左手的固定位置所造成的,对于较稳固的持琴法来说,左手的固定位置似乎具有第二个支点的作用。到18世纪,乐音应用音域的加宽以及由此而

15、产生的向各把位中的演奏的逐渐发展,都要求演奏者的左手摆脱这种固定不动的状态,为了摆脱这种状态就须确立一个新的、更牢固的持琴支点,这个支点要使左手有沿着琴头进行自由移动的可能。所以开始在肩上持琴了,但当换把时,演奏者要不时的将下颚放在腹板上,放在系弦板的右方。此一时期的发展,仍以意大利演奏者作曲者为重心,由于意大利提琴名家极力展现的协奏曲式,已能与乐团的协奏相抗衡,此一时期的技术方面已提升至极度绚丽华彩之状。演奏的内涵亦专注于多样化的反复音型与各类弓法变化,有关高音域的演奏,亦由1700年前一般通用之第七把位高限,移升至罗卡泰里所应用之十四把位,此外更由于双音与多音和弦、歌唱性之旋律,与装饰音演

16、奏的加入,使独奏者能以更富表现力之技巧,将演奏内涵自由发挥至前所未有的高峰。此一时期有关德奥系提琴音乐之贡献,则在于巴赫对提琴音乐之写作,使提琴音乐展现了丰伟结构与秩序性,他的无伴奏提琴曲,至今仍为演奏者必要的演奏曲目。利奥波德·莫扎特的演奏原则提供当代提琴演奏之精密描述。而法国提琴音乐的发展,于维奥蒂的领导下,18世纪后期之巴黎,始逐步成为提琴正统训练的中心。(一)意大利科雷里第一个贡献就是把前人留下来的那些杂乱无章的作品和奏法,加以汇集和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把当时各式各样的所谓“奏鸣曲”形式,加以归纳和创新。他创作了许多奏鸣曲,这些作品是古典乐派以前的典范作品。他创作的

17、奏鸣曲集中的最后一首福里亚舞曲(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舞蹈歌曲为主题的变奏曲),是他的代表作。科雷里的演奏,技艺高超,风格明朗,音调响亮而圆润,声音光辉而透明。他的演奏风格打下了意大利学派的基础。他的得意门生罗卡泰里继承了老师的事业,创作了许多奏鸣曲、协奏曲等器乐作品。他是欧洲创作标题器乐曲的最早代表人物之一。维瓦尔蒂是前期意大利学派的协奏曲的代表人物。是一位极富创意的音乐家,他是采用乐队为协奏曲进行伴奏的首创者。四季协奏曲乃为家喻户晓的乐曲,其为维瓦尔蒂众多类别协奏曲中之一首,他以活力十足的节奏感,参合亮丽抒情之旋律,使其作品有无可抗拒的魅力。巴赫始终认为他的作品是对自己的一项“启示”,而加以复写

18、与重新编曲的手法来学习维瓦尔蒂的意大利风格之作曲内涵,直至他发展出一种混合现代的意大利乐风与德式对位法之新产物。塔尔蒂尼是18世纪欧洲最大的演奏家,也是18世纪意大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般多认为塔尔蒂尼乃属于较古典型式的家,事实上,由于他对于其他型态的艺术有着广泛的喜爱与极高的鉴赏力,而使其作品趋向于浪漫的内涵。他改进了琴弓,把弓杆弄直并且增加了长度。他是第一个发现“合音”的人并主张利用“合音”来判断音准。他于1758年出版之弓法艺术中,共包含了近50种不同之弓法,在当时可算是个创举。他奠定了由三个乐章构成的早期古曲式奏鸣曲的新形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颤音,是18世纪创作和演奏技艺的高峰。(二)法

19、国列克莱尔是第一位提升了法国提琴演奏水准之提琴家,他扭转了一直以意大利为领导地位的趋势,使法国提琴演奏者之地位逐渐为世人所重视。其作品包括了48首奏鸣曲,曲中处处流露出列克莱尔的特殊艺术个性,他并不追求如罗卡泰里之灿烂技法,反而充分融合了法国与意大利提琴音乐的风格,形成一种平衡自在而温馨的音乐个性。在他的提琴曲中,相当频繁地采用双音、三音与四音之和弦,因此,对时音准要求非常严格,据闻其在演奏会进行中,经常调音。比较其与当时意大利演奏之显著不同,乃在于当时意大利提琴家较易于沉溺在对纯技术的追求,一心想表达辉煌的技巧。而列克莱尔的音乐仅只一目的,即对音乐完美性之追求。列克莱尔较著名的学生有法国提琴

20、理论家拉菲尔与加维尼斯等人。国籍本来是意大利的维奥蒂倒成了开创法国古典学派的元勋。他于1780年左右初抵巴黎时,手持斯特拉第瓦里的琴与杜特的弓,以其丰润而具力度感的琴声,迅速征服了欧陆听众。他的音色坚实而宏大,摆脱了其他人较浮丽纤细的风格;其数名学生罗德、克勒莱尔等,均先后成为巴黎音乐院的提琴教授。雄伟硕健的音色,手指敏捷有力,音乐性甜美温暖,乐句的多变化处理,皆为维奥第的演奏风格。列克莱尔和加维尼斯与维奥蒂三个人的成就加起来是足以代表18世纪法国演奏艺术的顶峰。德奥学派的代表人物利奥波特·莫扎特对于提琴技术的重要概念均呈现于他所著的演奏艺术一书中。书中包涵的范围相当广泛,举凡音乐史

21、,音乐理论的应用,均使他对于提琴技巧的解析,有更加稳固的理论基础。有关弓法与指法的讨论,反映出其对于当代音乐风格处于转型期之体认。20世纪20世纪的演奏家有承袭由比法派独奏者所呈现的技巧与音乐平衡融合之风格,有年青的演奏者接替帕格尼尼辉煌的技艺,亦有家秉承着由约阿希姆所坚持的纯音乐原则,总之,20世纪初期充斥着各类提琴演奏的理念,由20世纪中期以来,很明显的四个学派成为提琴演奏之主流;即俄国学派、比法学派、德奥学派与美国学派。俄国学派为现今演奏训练极为成功的国家,其提琴演奏的发展,根据舒瓦滋的分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世纪中意大利演奏者的影响,意大利的演奏者为古典时期的主流,曾赴俄国

22、的提琴家包括:普兰尼与威奥蒂。第二阶段,则受法国的影响,19世纪中期间,罗德、白耀、维厄当与维尼亚夫斯基均曾长期旅居俄国任教。第三阶段则属欧洲各国的影响,如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与德国的演奏者和教师的参与,奥尔、塞夫契克均曾有教学上的贡献。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看俄国教师,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终于促成了无数俄国提琴训练下的优异演奏者,使其成为世界上各类比赛的大奖得主。俄国提琴训练的主要影响力,源自三位著名的教师,奥尔、普莱金与史托里亚斯基。奥尔是犹太血统的著名匈牙利的家,是俄罗斯学派的鼻祖。他主要在圣彼德堡教琴,其是著名教师顿特与约阿希姆的学生。奥尔最初接受的是德国学派的演奏风格。1868年

23、,他应刚刚创建六年的彼得堡音乐学院的聘请,在该院任教授。一任就长达半个世纪。在此期间,他逐步使世界演奏艺术的优秀成果与俄罗斯演奏艺术的民族传统结合了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演奏风格。在他培养的大量家中,最著名的有:艾尔曼、津巴里斯特、海菲茨,这三个学生的出现,奠定了俄国学派的基础。奥依斯特拉赫的出现对于俄国提琴训练具有重要影响,他代表着古典而温暖的完美演奏者,而柯刚则呈现较为冷峻精确的演奏风格,新的俄国学派培养出许多优秀演奏者,包括史彼伐可夫和克莱曼等。比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伊扎伊为比利时人,曾受教于维尼亚夫斯基与维厄当,其演奏风格以温暖醇厚的音色著称,伊扎伊为大量应用揉音的第一人,在约阿希姆同时期以

24、前,揉音乃属特殊方法,亦即少用,直至法国学派才增加其用途。他的著名作品共六首,无伴奏曲,是继巴赫后最重要的无伴奏曲之一。卡佩特于巴黎的教学时期大约在19071928年间,他着重于各类教学法的应用,尤其重视弓法练习:他将弓的训练分为四分、两分与三分的不同弓位,且彻底的训练各类弓法使用于不同部位。自1950年后,重要的提琴训练中心逐渐移往纽约、费城与莫斯科,巴黎音乐院的光辉已不复往昔般灿烂。法奥学派沿袭约阿希姆的“正统音乐”传统,其后两位著名的提琴教师为弗莱什与罗斯托。弗莱什可能是20世纪教师中,率先广泛的讨论提琴演奏结构的人,曲目选自17世纪以来50位作曲家的作品,用以说明演奏艺术的发展过程。他

25、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曾先后在布加勒斯特、阿姆斯特丹、费城、柏林、卢塞恩等地从事卓有成效的教学工作,所著演奏艺术,对演奏技艺作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他是本世纪前半叶享有国际声誉的演奏家和教师。著名的家曼斯泰尔、戈德伯格、席林、特米安卡、韩德尔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近年来,美国学派的提琴演奏者活跃于世界乐坛,而在20世纪之前,可几乎没有任何的本土演奏家为世人所知。美国演奏者的成功,可能有下列两个因素:一为许多私人赞助的音乐院发挥非常杰出的表现;如:柯蒂斯音乐院与朱丽亚音乐院,其二为许多优秀之音乐家自欧洲远徙美国并定居执教。柏辛格为早期曾游学欧洲后返回美国任教并曾任柏林爱乐交响乐团首席和旧金山交响乐团

26、首席。定居美国后,曾任教于朱丽亚音乐院,历时36年。其著名的学生包括梅纽因、黎奇、斯特恩。格拉米安的门下弟子极多,亦有许多学生日后成为著名的教师与独奏家,如帕尔曼、郑京和、弗多、丹尼尔、海菲茨等人。格氏的教学概念袭自法国的卡佩,其教学观呈现于其所著书中教学与演奏之原则。他重视努力的练习与精确的准备,他并校订了许多国际版的练习曲,其中所应用之弓法与指法,均为最合乎近代的演奏原则。蒂蕾则于朱利亚音乐院为格拉米安的教学助手长达20年,她的教学特点,在于能很敏感地引导不同学生之差别个性,终至一完整的音乐人格。其著名学生有明滋、卡普兰,林昭亮等人。金格1922年1927年间受教于格兰夫曼,其后并赴布鲁塞

27、尔从伊扎伊学习。1960年担任印第安那大学提琴教授。其演奏风格承袭比法极佳的演奏传统,音色甜净,技巧惊人,并有类似上一代大师演奏之个人风范。门下弟子有佛列德、席威斯坦和本国第一位荣获世界级大赛金牌的提琴家胡乃天。综观演奏发展史,各学派的演奏,都不是原封不动的地维持该学派的演奏风格,而是不断发展其风格。如克莱斯勒、海菲茨、奥依斯特拉赫、梅纽因等,他们都在互相影响,取长补短,采撷众华,丰富自己。因此他们都在各自学派的基础上,独创一格,自成一家,实际上,他们之间在其演奏风格的某些方面已经互相接近。再有,许多教授,每参加一次国际竞赛会归来后,立刻根据竞赛会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就促使历

28、史上形成的不同学派,逐渐趋向统一。小提琴基础知识总汇 属于擦奏弦鸣乐器,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作为现代弦乐器中最小、声音最高的乐器,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煌的声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        现代的乐器大多数都是历尽历史的考验而幸存下来的。人们从先人那里继承乐器的制作和操持技术,然后自己作出种种改进。中世纪的欧洲,在还没有出现正式的乐队之前,对乐器的标准化没有要求,于是人们对自己手里的乐器不断地进行着试验,一种又一种新式的东西被制造出来。制造各种弓弦乐器的工匠对当时各种各样的提琴类乐器无一例

29、外地进行了改革,直至17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四种提琴才诞生在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克雷莫纳。张四根弦,从细到粗依次是E弦,A弦,D弦,G弦。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 能自如地演奏音阶,音程跳动和各种装饰音,熟练的演奏者可以在速度允许的情况下演奏半音阶。在速度不快的情况下,还可以演奏双音,较容易演奏的有:大六度,小六度,减七度,大三度,小三度。比较困难的有:纯四度,增四度,增五度,减五度,八度,大二度。演奏有困难的双音有:小二度,纯五度。在把位和空弦运用合理的情况下,还可以演奏3个音或者4

30、个音组成的和弦。并能轻松演奏各种调的音乐作品. , 除了用常规的弓法来演奏外,还可以用拨奏,跳弓,击弦,加弱音器等色彩性奏法来表演。特别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改变定弦音高来获得特殊的音色色彩。这时,声部的乐谱就要进行移调处理。      的每一根弦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音乐作品中,经常标明单独用G弦来演奏,G弦的特点是音响丰满,浑厚。      的音色具有人声的特点,演奏灵活,携带方便,表现力十分丰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也可以作为节奏乐器来使用。无论是在管弦乐队中还是在

31、喜爱音乐的人家中,都成为一件不可取代的乐器,被人称之为乐器中的皇后。的由来        这种乐器由来已久,究竟是谁发明了,无从考证。不像汽车、飞机、电灯、电话都有据可查,知道是何人,何时发明。人们在1550年的一幅壁画上找到了一把有三条弦的,这是至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样子。一直到17世纪,意大利克雷蒙那的制作大师阿玛蒂才将定形为今天人们使用的的形状、尺寸,并使用4条琴弦。-Violin是意大利文,记得我们初学时,人们还不太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出时听众中经常有人称是:“歪脖琴”。在大型交响乐队中,坐在前面的弦乐大家族中有第一、第二声部,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五个声部,是其中的高音声部。有琴头、琴颈、指板和琴身几个主要部位。琴身又包括面板、背板、侧板、面板是枫木,背板、侧板和琴头是云杉,指板是木质坚硬的乌木。从前使用的弓子是弯的,近似二胡弓子形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