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课时提升作业湘教版综述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课时提升作业湘教版综述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课时提升作业湘教版综述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课时提升作业湘教版综述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第四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课时提升作业湘教版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三门峡模拟)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统计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回答下列13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A.长江三角洲 B.松嫩平原C.黄河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2.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A.冷暖气团势力均等,形成准静止锋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3.27日到29日,该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大的原因是()A.风力大小的变化 B.大气的保温效应C.日照时间的长短 D.处于低压槽的两侧【解析】1选A,

2、2选B,3选B。第1题,据表格知11月下旬该地的温度在10左右,因此最可能为长江三角洲。第2题,长江三角洲冷暖气团势力均等,形成准静止锋的时间是6月份左右;11月份,长江三角洲地区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易带来降水。第3题,27日到29日,该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大的原因是天气变化明显,大气的保温作用出现变化。【加固训练】读我国华北部分城市初雪日期和2014年12月2015年2月降雪日数与常年降雪日数的比值(K)统计表,回答(1)(3)题。城市20142015初雪日期常年初雪日期K天津12月10日11月27日0.82太原12月9日11月26日0.89石家庄1月24日11月25日0.61济南1

3、月21日12月6日0.11郑州1月24日12月2日0.68(1)根据表中数据,我国华北20142015年()A.初雪日期较常年早,降雪日数较常年多B.初雪日期较常年晚,降雪日数较常年少C.初雪日期较常年早,降雪日数较常年少D.初雪日期较常年晚,降雪日数较常年多(2)影响我国冬季降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暖锋 B.热带气旋C.冷锋 D.反气旋(3)形成表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北方的冷气流偏强,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较强B.来自北方的冷气流偏强,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较弱C.来自北方的冷气流偏弱,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较强D.来自北方的冷气流偏弱,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较弱【解析】(1)选B,(2)

4、选C,(3)选D。第(1)题,对比20142015初雪日期与常年初雪日期可以看出,初雪日期较常年晚。结合K值均小于1,可以判断20142015年降雪日数较常年少。第(2)题,我国冬季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受冷气团影响大,故降雪主要是受冷锋影响。第(3)题,表中显示初雪日期晚,降雪日数也较少,说明暖湿气流较弱,而冷空气也较弱,锋面形成不明显。(2015·邢台模拟)读某天气系统经过邢台市前后的气温()、气压(hPa)、降水量(mm)、风速(m/s)变化示意图,回答46题。4.该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5.该天气系统到达邢台市的时间约是()A.29日 B.31日

5、C.l日 D.3日6.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强沙尘暴 B.重度雾霾C.交通事故增多 D.气温日较差增大【解析】4选A,5选B,6选C。第4题,图示天气系统过境前后,邢台市出现了明显的降水过程,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符合冷锋过境前后天气现象的变化特点。第5题,冷锋到达时,会造成其影响地区气温骤降,并伴随大风、降水天气,由图可知,31日邢台出现大风、降水过程,故冷锋系统大约于31日到达邢台市。第6题,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水,不易产生强沙尘暴天气;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会减少雾霾的发生;锋面造成云量增加,减小气温日较差。(2015·濮阳模拟)在某天气系统中,由于冷

6、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读某地某天气系统(左图)与锢囚锋的剖面(右图)示意图,回答7、8题。7.锢囚锋最有可能产生在左图中的()A.A地 B.B地 C.C地 D.D地8.下列有关上面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出现连续性降水,持续时间较长B.乙地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C.A地比C地气温高D.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解析】7选D,8选D。第7题,注意“冷锋追上暖锋”这个信息点,结合冷锋和暖锋的移动方向即可判断。第8题,由图中锋面坡度可判断甲地为冷锋,乙地为暖锋。冷锋势力强大,气温低,运动速度快,追赶上了前面的暖锋,所以甲地气流上升强烈,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

7、乙地为暖锋,气流上升相对缓慢,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A地为冷气团控制区,C地为暖气团控制,所以A地气温比C地低;从图中锋面的移动方向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加固训练】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解析】(1)选C,(2)选D。第(1)题,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分三步:首先过M点作等压线的切线,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然后在垂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最后根据所处的位置画出具体的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

8、偏;近地面风向一般偏向为30°40°,高空风向偏转为90°)。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图是某区域地面天气简图、M点位于北半球、在高压(反气旋)的东侧,可确定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变化可知,降水区位于低压槽附近。在降水区附近每条等压线最弯曲的凸出部分分别找一个点,用虚线把点连接起来就是低压槽的位置,低压槽是形成锋面的位置。由图中降水区域等压线比较密集、距离反气旋中心较近可知,冷气团势力强劲,形成的锋面为冷锋。9.下图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月、7月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可知()A.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9、C.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D.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解析】选C。由图可知,甲地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少;丙地位于南纬30°40°,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最有可能是地中海气候,所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丁地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10、11题。10.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A. B. C. D.11.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10、解析】10选B,11选C。第10题,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第11题,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形、洋流等综合影响。【加固训练】(2016·长沙模拟)下图为巴西利亚(47°55W,15°47S,海拔1 158米),巴马科(8°W,22°39N,海拔331米)的气候统计资料。读

11、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地气候在雨季多雨的共同成因是()A.西南季风的影响 B.气压带的季节移动C.地形的抬升 D.海陆位置(2)乙地最高气温出现在4、5月份,而7、8月份气温相对较低,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4、5月份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4、5月份雨季没有到来C.4、5月份地形阻挡北方冷气流的进入D.7、8月份降水多,太阳辐射削弱多【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甲是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乙是巴马科,位于北半球;两地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甲、乙雨季多雨的共同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第(2)题,乙地纬度较低,4、5月份该地的正

12、午太阳高度角大;4、5月份雨季没有到来;4、5月份没有北方冷气流的进入;7、8月份降水多,太阳辐射削弱多。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5·南昌模拟)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天气预报示意图。根据天气形势预报,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气象站未来12小时将处于低压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气象站所处低压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说出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和判断依据。(2)若未来该低压各部位强度变化不大,试描述B站锋面过境前后风向和风速的变化。(3)假设气旋强度不变,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同纬度海面时,试分析风速和风向会发生哪些改变。【解析】第(1)题,根据图

13、中A站的风向,再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偏转方向即可判断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第(2)题,B站等压线变密集,故风力增大。锋面过境前,B站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为西南风;锋面过境后,B站为西北风。第(3)题,该天气系统从陆地到海面,摩擦力将变小,风力会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会变小。答案:(1)北半球。依据:A站风向向右发生偏转(D处为低压中心,锋面呈逆时针方向移动)。(2)B站在冷锋过境前为西南风,过境后为西北风,风速变大。(3)当该天气系统由陆地移到海面时,由于摩擦力减小,风速会加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会变小。13.(能力挑战题)读世界某两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30分)(1)简述图中两地气候成因的不同点。(2)图中标序号的地区中有世界著名的葡萄种植区,请说出是哪一个,并说明判断理由。(3)地和地纬度大致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分析各自的形成原因。(4)澳大利亚沙漠气候直逼西海岸,简述其原因。【解析】第(1)题,地为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为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地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种植。第(3)题,地和地中间有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分别处于西风的迎风坡和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因此其气候类型不同。第(4)题,澳大利亚沙漠气候位于副热带地区且西侧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答案:(1)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暖流影响,形成了热带

15、雨林气候;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2)地。理由: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且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种植。(3)地位于大陆西岸,处于西风迎风坡,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4)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西侧海域有寒流流经。【知识拓展】非地带性气候类型分布的典例(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主要出现

16、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大约在5°N10°S、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大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