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SBJC2018002_第1页
ZTSBJC2018002_第2页
ZTSBJC2018002_第3页
ZTSBJC2018002_第4页
ZTSBJC20180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ZTSBJC2018002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二一八年五月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名称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38km,其中新建堤防5.54km建设单位、联系人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刘永设地点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所属流域金沙江工程总投资1951.83万元工程总工期2015.01-2015.05水土保持监测指标监测单位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联系人及电话刘永然地理类型西南山区防治标准一级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设施)

2、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设施)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调查监测2、防治责任范围监测对照红线,实地丈量3、水土保持措施情况监测实地量测4、防治措施效果监测实地调查5、水土流失危害监测生态调查、住户调查水土流失背景值2083t/km2a方案设计防治责任范围20.34土壤容许流失量500t/km2a水土保持投资69.35万元水土流失目标值625t/km2a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主体工程区建渣清理2035 m3,场地平整2.28hm2撒播草籽0.35hm2土袋拦挡3215 m2施工便道区撒播草籽2.28hm2临时排水沟4100m,塑料薄膜7296 m2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区撒播草籽2.15hm2临时排

3、水沟280m,土袋拦挡840 m2,彩条布覆盖361 m2监 测 结 论防治效果分类分级指标目标值(%)达到值(%)实际监测数量扰动土地整治率95100防治措施面积4.78 hm2永久建筑物及硬化面积11.36 hm2扰动土地总面积16.14 h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899.19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6.14 hm2水土流失总面积16.14m2土壤流失控制比0.81.01工程措施面积0容许土壤流失量500t/km2a拦渣率9599.06植物措施面积4.78 hm2监测土壤流失情况495t/km2a植被恢复率99100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4.78 hm2林草植被面积4.78hm2林草覆盖率2529.6

4、2实际拦挡弃土(石、渣)量2.11万方总弃土(石、渣)量2.13万方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各项防治指标总体达标总体结论项目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发挥挡防作用,大部分区域植被生长较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建议 加强已成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管护工作,落实专人负责; 建议业主对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效益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并将监测成果定期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目 录前 言1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41.1项目概况41.1.1项目名称及工程特性41.1.2项目地理位置51.1.3工程施工计划51.1.4工程占地61.1.5项目区自然状况61.2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情况91.2.1

5、水土保持管理91.2.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情况101.2.3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报送情况101.2.4水土保持变更情况10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112 监测内容和方法142.1 监测内容及方法142.1.1施工准备期152.1.2 工程建设期间监测方法162.1.3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期202.2 监测点位布置情况213 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233.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233.2 土石方平衡及表土剥离情况243.3监测结果253.3.1设计情况253.3.2占地面积监测结果263.3.3监测结果27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294.1 工程措施监测结果294.1.1工程措施设计情况294.1.2

6、工程措施监测结果294.2植物措施监测结果304.2.1 植物措施设计情况304.2.2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304.3临时防治措施监测结果314.3.1临时措施设计情况314.3.2 临时措施监测结果314.4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32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345.1 水土流失面积345.2 土壤流失量345.3 水土流失危害36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376.1 扰动土地整治率376.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386.3拦渣率386.4土壤流失控制比396.5林草植被恢复率396.6林草覆盖率407结论417.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417.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417.3存在问题及建议427.3.1工作经验4

7、27.3.2存在问题及建议437.4综合结论44附件:甘洛县水务局关于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批复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监测点位图 前 言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位于甘洛县海棠镇西桥村境内,实施地点为甘洛县东北部田坝河的一级支流中沟流域,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38km,其中新建堤防5.54km,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防洪堤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区和施工便道组成。本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工程,共占用土地16.14hm2,其中永久占地11.71 hm2,临时占地4.43 hm2。工程挖方10.37万方(其中表土0.91万方),填方3.25万方,表土回铺

8、0.91万方,经土石方调配后,需弃土6.21万方(自然方),弃方全部运至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回填利用,无取土。本项目不涉及拆迁房屋。项目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的急剧切割作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显现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工程计划于2015年1月开工,2015年5月竣工,施工总工期5个月。项目由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建设,项目估算总额为1951.8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601.71万元。甘洛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雨热同季,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但各季降水量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降雨量随

9、海拔升高而增加。全年平均日照为1661.2h,10积温为5062,平均降水量880mm。每年5月上旬10月中旬温暖多雨,降水量占全年86%,最大降雨季节为59月;10月下旬次年4月下旬干燥寒冷、少雨多风,降水量占全年的14%。多年平均气温16.2,全年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4.1,最高气温为39.2;全年最冷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7.1,最低气温为-5.7,无霜期212天。历年最大1日降水量87.9mm;多年平均蒸发量2142.4mm;历年最大风速25m/s;多年平均无霜期283天,最长362天,最短254天。工程建设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黄棕壤。植被覆盖率约为41.6。工程位于甘洛县境内,属国

10、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中的金沙江下游治理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工程区水土流失平均侵蚀模数约2083t/km2a,平均流失强度表现为中度,工程区不属于风力侵蚀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印发的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水利部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第10条的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门的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为此,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自行开

11、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接到任务后,成立了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组,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多次了解工程现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以及部分施工技术资料,调查了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编制了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监测实施方案,并依据实施方案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2017年10月开始,监测项目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按照监测实施方案,对工程施工现场开展日常水土保持监测。经过调查和地面监测,按照合同约定,到2017年12月完成了对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的监

12、测工作。在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根据GB/T19001-2000标准要求,结合本工程情况,对监测期间的水土保持监测数据进行检查核实,确保监测成果的质量。工程完工后,组织监测人员赴现场对工程的水保措施效果进行了巡查监测,及时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编写本工程的监测报告,并于2017年12月顺利完成了监测总结报告的编写工作。在本监测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甘洛县水务局和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1.1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及工程特性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特性如下:工程名称:甘

13、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公司名称: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建设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工程等别:小型建设性质:新建工程规模: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38km,其中新建堤防5.54km工程特性见表1-1。表1-1 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组成及特性表一、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项目地点四川省甘洛县海棠镇西桥村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所属流域大渡河建设内容防洪堤工程建设规模综合治理河道长度3.38km,其中新建堤防5.54km工程投资1951.8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601.71万元建设工期建设总工期5个月(2015年1月至2

14、015年5月)二、项目组成及占地情况项目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备注主体工程区11.7111.71/施工便道区2.28/2.28施工临时设施区4.43/2.15合计16.140.743.20三、项目土石方挖填工程量(自然方,万m)项目组成挖方表土剥离回填表土利用废弃(m)(m)(m)(m)(m)数量去向主体工程区7.680.211.630.216.05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回填施工便道区1.530.120.870.120.66施工临时设施区0.250.580.170.580.08合计9.460.912.670.916.791.1.2项目地理位置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位于甘洛县海棠镇西桥村境内,

15、实施地点为甘洛县东北部田坝河的一级支流中沟流域,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1.1.3工程施工计划本工程计划2015年1月开工,2015年5月完工,施工总期为5个月,2015年6月投入试运行。1、筹建期主要由建设单位筹建完成对外交通、供电等工作,为施工单位进场创造条件。筹建期1个月(不计入总工期内)。2、施工准备期安排在第一年12月,完成场内交通、临时房屋、施工工厂及辅助企业等必要的临时设施。3、主体工程施工期第二年1月至第二年4月,完成土方开挖、砂卵石开挖、砂卵石回填、大卵石回填、砼砌卵石护脚、砼砌卵石护坡、防浪墙、堤顶人行道、穿堤涵洞、下河梯步等工程。水下工程必须于3

16、月底以前全部完成,确保水下施工安全。4、完建期 第二年5月完成施工机械退场、场地清理复原等扫尾工作。工程施工进度见表1-2。 表1-2 工程施工进度表 1.1.4工程占地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6.14hm,其中主体工程永久性征占地11.71hm(主体工程区);临时性征占地4.43hm(施工便道区2.28hm,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区2.15m)。占地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本工程占地面积汇总详见表1-3。表1-3 工程施工占地面积汇总表 单位:hm2占地性质工程单元占地类型耕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旱地其他草地内陆滩涂永久占地主体工程区2.233.875.61小计2.233.875.61

17、合计11.71临时占地施工便道区2.28施工临时设施区0.351.80小计0.354.08合计4.43合计16.141.1.5项目区自然状况(1)地形地貌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位于甘洛县海棠镇,地势平坦,高程在2210-2490m之间,高差变化较小。为中低山地貌。(2)地质和地震甘洛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的急剧切割作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显现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境内最高海拔4288m,最低570m,相对高差3738m。全境受康滇地轴北段东缘横断山脉的褶皱和河流的切割,形成岭高谷深、凸凹起伏的地貌特征。

18、场地等级与地震烈度: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其余建筑均为丙类。不良地质现象:本区无崩塌、断裂等不良地质条件,场地基本稳定。(3)气候甘洛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雨热同季,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但各季降水量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全年平均日照为1661.2h,10积温为5062,平均降水量880mm。每年5月上旬10月中旬温暖多雨,降水量占全年86%,最大降雨季节为59月;10月下旬次年4月下旬干燥寒冷、少雨多风,降水量占全年

19、的14%。多年平均气温16.2,全年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4.1,最高气温为39.2;全年最冷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7.1,最低气温为-5.7,无霜期212天。历年最大1日降水量87.9mm;多年平均蒸发量2142.4mm;历年最大风速25m/s;多年平均无霜期283天,最长362天,最短254天。(4)水文甘洛县境内有7条主要河流,均系长江流域大渡河水系,流域面积1180.35km,水能理论蕴藏量达95万kW,可供开发43万kW,河川径流量16.93亿m。河流以尼日河为主流,由南向北纵贯县境。斯觉河、尼日河、田坝河等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大渡河流经东北边境。尼日河是大渡河中游下段右岸的一级支流,于

20、甘洛县尼日汇入大渡河,又称牛日河,发源于喜德县东之力比少哈山(山峰海拔3419m),尼日河干流全长136km,流域面积4084 km,2011年重现期50年一遇最高洪水水位(水文观测站)1005.5m。(5)植被项目区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的水平地带规律不明显,而垂直地带性则典型完整:海拔1500m以下植被分布有苦楝、香椿、番木瓜、马尾松、云南油杉、滇青冈、密油枝、余甘子、山蚂蝗、苦刺、番石榴、小桐子、黄茅、拟金茅、芸香草、紫茎泽兰等;海拔15002000m植被分布有麻栎、云南油杉、马尾松、华山松、桤木、丝栗、马桑、油密枝、苦刺、胡枝子、山蚂蝗、羊蹄甲、滇黄妃、余甘子、紫茎泽兰等;海

21、拔20003000m植被分布有华山松、马尾松、丝栗、桦木、桤木、柏木、云南油杉、川梨、火棘、马桑、杜鹃、悬钩子、灌状栎类、蕨草、嵩草等;海拔3000以上植被分布有高山栎、丝栗、冷杉、云南油杉、柏木、杜鹃、花椒、山樱桃、莎草、苔藓、蕨类、箭竹等。森林覆盖率为41.6%。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人类活动频繁,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经济作物烟叶等。项目区主要位于2210-2490m,低山河谷区植被以人工栽培为主,主要有杨树、泡桐、桉树、柑橘和油桐等,农作物主要为苦荞麦、蚕豆等,河谷地带零星分布有水稻。(6)土壤根据甘洛县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县内土壤构成极其复杂。甘洛成土母质以坡残物为主,新、老洪、冲积物

22、甚少。诸多的成土母质在自然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和人为因素的深刻影响、发育、演变呈多种土壤类型,全县土壤共13个土类、21个亚类、33个土属,44个土种。本工程地海拔高度为22102490m,土壤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红壤、黄棕壤、石灰岩土7类,由于成土母质岩类差异各地不同,其中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肥力较高,土质相对较好。总体看来,区内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较浅,土壤肥力中等偏下。工程区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1.2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情况1.2.1水土保持管理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项目前期依

23、法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报甘洛县水务局批准,基本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将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高标准、规范化管理模式和程序中,强化了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三同时”制度,实行了“项目法人对国家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承包商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从监测的情况来看,项目区内挡护工程、护坡工程、排水系统较完善,植物措施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这对有效防治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起到了较好作用。总体看来,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较好,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项目区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强度由中、强度下降到轻、中度。经过系统整治,

24、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总体发挥了较好的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1.2.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情况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将对项目区原始地貌、植被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破坏,造成较大新增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号)等相关法律法规,为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该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于2014年9月完成了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5、报批稿)。2014年10月21日,甘洛县水务局以“甘水发【2014】82号”对该报告书进行了批复1.2.3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报送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2017年10月,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自行承担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小组定期向建设单位报送监测成果。建设单位主动接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成果。1.2.4水土保持变更情况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较可研阶段进行了优化,因此实际布设的水土保持设施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实际发生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措

26、施量较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有所增减。(具体变化情况见第4章)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2017年10月,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自行承担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接到任务后,立即成立了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组,并在实地勘察和分析整理野外调查资料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写了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并以此监测实施方案为技术依据,配备了相应的监测设备,对参与监测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并制定了监测工作制度和技术把关程序。 2017年10月,监测人员依据监测实施方案面对工程现场进行了全面调查,选定监测点位,汇报了第一阶段水土

27、保持监测基本情况、水土保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后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内容。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监测人员按照合同约定对项目进行了日常监测工作,主要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地段、存在水土流失隐患及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监测,监测技术人员对全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实施情况以及水土流失隐患进行了调查监测、水土流失危害调查、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检查,以及阶段监测中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调查。 根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要求,在总结分析全过程监测成果的基础上,2017年12月完成了最后一次水土保持监测全区调查,并对所有的监测成果进行梳理和整编,总结分析监测成果,收集工程竣工资料,编写完成了甘

28、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至此,合同规定的全部监测任务圆满完成。 根据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开工时间为2015年1月,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10月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水土保持监测介入时间滞后。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监测小组(监测小组成员见表1-4)表1-4 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组成员及分工姓名职称单位分工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项目经理/制定监测计划,指导监测工作,技术报告编写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

29、会地面监测数据分析、汇总等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地面监测、质量检查等甘洛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参与地面监测、质量监理、地面数据分析、汇总等 由于接到任务时,工程已完工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本工程监测主要为运行期,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等大部分资料主要根据施工和监理资料分析得出。 施工期:此阶段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监测,包括工程扰动土地面积、降雨量、水土流失(类型、形式、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和水土流失危害等,监测评估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主要采用现场调查。 运行期:此阶段主要针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防治效益进行监测。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护坡工程、土地整

30、治工程、绿化等措施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定的防治目标。监测人员对该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采用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借助一定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监测方法更科学,监测结论更合理。如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扰动土地面积进行动态监测,用水样、土样分析仪器分析典型区域含沙量及土壤养分等。主要监测设备仪器见表1-5。表1-5 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仪器设备一览表序 号设备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数字雨量计套1利用当地气象资料2测距仪个1租用3手持式GPS个1租用4数码相机台1租用5钢卷尺个1购买6皮尺个1购买7游标卡尺个1购

31、买8测钎个40购买9烘箱台1购买10天平台2购买11泥沙取样器个2购买12雨量筒个10购买13量筒个10购买14径流瓶个40购买15蒸发皿个4购买16经纬仪个1租用17水准仪个1租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区内未发生重大的水土流失事故,这与合理的工程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技术水平是息息相关的。但现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完善,主要有以下几项: 部分占地区域植被恢复效果不佳,需进一步补植和管护。 建议业主对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效益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并将监测成果定期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442 监测内容和方法2.1 监测内容及方法根据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有关

32、要求,并结合实地考察,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状况定期获取关于水土流失状况的数据。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及分布、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实施对水土流失量或典型地段水土流失强度的监测。对于建设中的工程扰动区特别需要及时跟踪监测扰动地表面积,土石方挖填、转运和堆放情况。在获取上述数据的同时,定期获得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的参数变化情况。如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主要水土流失部位的坡度、坡长、坡形及汛期降雨等。水土流失危害在汛期降雨产流期监测工程建设和运行初期水土流失的发展和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周边地区及河道安全的影响

33、。重点包括水蚀程度发展、植被的破坏情况、河道或沟道输沙量、水体填埋和淤塞情况、重力侵蚀诱发情况、关键地貌部位径流量、已有水土保持工程的破坏情况、地貌变化情况等。水土保持效益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指水土保持工程投入使用初期的防治效果,在定期或暴雨后对防治措施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植物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和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运行情况和拦渣保土效果;边坡等防护对象的稳定情况;耕地恢复面积和恢复质量情况。对工程的维修、加固和养护提出建议。除此以外,还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测:项目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要素和地面组成物质等调查;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地面积、

34、扰动地表面积;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项目区植被状况、林草覆盖率;田坝河、尼日河流量、泥沙含量等水文情况。2.1.1施工准备期根据监测时段特点,施工准备期的监测内容主要是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背景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进行监测。根据该监测时段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该监测时段内各个监测分区的监测内容相同。由于本工程在监测工作前已经开工,对工程开工前的水土流失背景和水土流失因子只能采取调查、走访及类比工程的方式进行估算。2.1.1.1水土流失背景监测项目所在地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水土流失防治等级、允许的水土流失量。项目区背景土壤侵蚀面积、强度、平均侵蚀模数、平均侵蚀深度、年侵

35、蚀总量。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设施情况调查。2.1.1.2水土流失因子监测 主要对项目建设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社会经济因子进行调查。地形地貌因子:地貌形态、海拔与相对高差、坡面特性及地理位置。气象因子:项目区气候类型分区、降雨、气温、无霜期、风速与风向等因子。其中降雨因子主要为多年平均降雨量。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地面组成物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抗蚀性。 植被因子:项目区植被覆盖度。主要植被种类。 水文因子:水系形式、河流径流特征。 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区原土地利用情况。 社会经济因子:社会因子及经济因子。2.1.2 工程建设期间监测方法工程建设

36、期间为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重点时段,故本监测设计将对其监测内容进行详细设计。根据该监测时段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程度不尽相同,故本监测设计在全区监测的基础上,将按照监测分区,对该时段各个监测分区的重点监测内容进行设计。根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特点,部分监测内容各个监测分区基本一致,在全区进行统一介绍,各个监测分区部分不再赘述,只设计了分区监测重点内容。2.1.2.1地面监测 工程永久占地区a. 采取目测方法。通过巡视调查本区的地表扰动情况、排水设施的修建及临时土石方的堆放情况,将观测数据记录后填表进行分析,反映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同时,用数码相机定点记录监测对象的图像数据,

37、作为直观对比分析的依据。b. 采用地形测量法测量临时堆土石的坡度、堆高、体积。c. 监测开挖前植被情况及完工后场地恢复情况(植被恢复情况),采用标准样地方法监测植物覆盖度及林草生长情况。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按式F2-1计算林地郁闭度和草地盖度:D=fd/fe (F2-1)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fd样方面积,m2; fe 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2。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按式F2-2计算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 C=f/F (f2-2)式中: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 f林地(或草地)面积,hm2; F类型区总面积,hm2。需要注意:纳入

38、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关于标准的灌丛、草木等多度的调查,采用目测方法按世界通用分级标准进行。(见表2-1)表2-1 植被多度分级表多度级代号多度特征相当于覆盖度(%)SOC植株覆盖满或几乎满标准地,地上部分相互衔接76%100%COP植株遇见很多,但个体未完全衔接51%75%COP植株遇见较多26%50%COP植株遇见尚多6%25%SP植株散生,数量不多1%5%SOI植株只个别遇到1%Un在标准地内偶然遇到一二株个别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乔木林20m20m,灌木林5m5m,草地2m2m。在填写监测成果表时,应同时填写标准地记录表。(表2-2)表2

39、-2 标准地调查记载表立地类型:标准地位置略图标准地编号:标准地面积: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小气候:土壤质地:地质条件:植被群落:总覆盖度:施工临时设施区监测a.采用地形测量法测量施工区各种建材临时堆放的坡度、堆高、体积;开挖表土临时堆放的坡度、堆高、体积;b.采用标准地样方法监测开挖前植被情况及完工后场地恢复情况(植被恢复情况)植物覆盖度及林草生长情况。田坝河、尼日河含沙量观测利用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上下游的水文站含沙量资料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施工工程量与河水含沙量关系,找出工程施工与田坝河、尼日河含沙量的关系,并进行水土流失综合分析。 降雨量观测:定期收集项目区的降雨量资料,分

40、析雨量对工程施工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通过分析一次降雨量、雨强、年降雨量等,分析其与工程水土流失因子的关系。2.1.2.2调查监测1、监测要求按照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应对施工区建设结束后的林草生长情况,各种工程防护措施实施效果,水土保持效益等采取调查监测。2、监测方法(1)调查原则a.调查监测:采用实地勘测和量测定点调查,对地形、地貌、水系的变化,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等进行监测。b.各监测点:应在工作底图上确定位置,利用附近的永久性明显地物标志,现场采用高精度GPS定位仪确定其地面位置,并确定监测范围,设置固定标志。具体工作方法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应认真使用规定的图例、

41、表格、符号、编码等。原始资料应进行分类整理,录入计算机等成册保存。(2)各项调查方法a.对施工开挖、填方进行调查,应查阅施工设计、监理文件和实地量测,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建设过程中的土石方挖填量。b.林草的生长情况观测,在工程土建施工完毕植物措施实施之后进行。在措施实施的当年按10m10m(树林)、1m1m(灌草)的样方地调查林草的成活率。对林草的生长状况主要调查苗木胸径、地径及林草结构、覆盖情况等,时间主要在每年的秋季进行。公路林木生长状况调查,主要是对行道树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3050株)的方式进行,主要调查林木生长情况等。c.扰动土地面积和程度,采用设计资料分析,结合实地调查,以实

42、际调查情况为准。路基边坡的监测因子:路基挖方量、边坡面积和坡度;边坡侵蚀面积、范围和侵蚀量及变化情况;监测时段内产生的降雨量、洪水量和频次等;水土流失程度变化量及对周边地区造成的影响趋势等。d.对施工过程中新建的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并对其稳定性观测,应充分利用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理资料,结合水土保持调查综合分析评价。e.调查沟道淤积、洪涝灾害及其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建设期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与效果。f.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主要为水土保持设施的保土效益和拦渣效益等监测。保土效益测算应按GB/T15774-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规定进

43、行;拦渣效益根据拦渣工程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g.土壤侵蚀总体监测特征值的估计,将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数计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成数,并根据成数和调查总体面积估计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现状,再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最终计算出调查总体的土壤侵蚀特征值。h.土壤侵蚀年平均动态变化,采用定期抽样调查方法,以监测前后期得到的土壤侵蚀面积成数平均数动态估计值除以监测间隔年数,再乘以调查总体面积求得。2.1.3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林草植被恢复期)主要是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益等进行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标。水土保持措施

44、运行初期(林草恢复期)的主要工作是针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监测。(1)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数量和质量;(2) 工程防护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3) 林草的生长发育情况、成活率、保存率、植被覆盖率;(4) 防治目标监测,监测各个防治目标的达标情况;(5) 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林草植被恢复期)监测内容详见表2-3。表2-3 运行期水土保持措施全区监测内容一览表监测分区监测内容全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及质量水土保持措施完好性、运行情况林草的生长发育情况防治目标监测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2.2 监测点位布置情况由于水

45、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时间较晚,技术人员进场开展监测工作时,工程建设结束投入运行。监测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布设了水土保持监测点,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详见下表。表2-4原方案设计监测点位布设情况监测时段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方法建设期防洪堤工程区降雨情况、降雨特征值、水土流失量每年雨季前后各监测1次;雨季中每遇到8mm/10min的雨强时每30min监测1次;每遇到P24h50mm降雨前后各监测1次普查法标准地调查法简易坡面量测法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区降雨情况、降雨特征值、水土流失量每年雨季前后各监测1次;雨季中每遇到8mm/10min的雨强时每30min监测1次;每遇到P24h50mm降雨前后

46、各监测1次普查法标准地调查法自然恢复期防洪堤工程区防护工程完好率、土壤侵蚀情况每年15次,其中汛期每月3次普查法标准地调查法简易坡面量测法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区植树种草成活、生长情况及植被覆盖率每年15次,其中汛期每月3次普查法标准地调查法表2-5实际监测点位布置情况序号监测时段监测区域监测点位1#监测点运行期主体工程区边坡开挖恢复自然恢复期主体工程区绿化措施2#监测点运行期施工便道区绿化措施自然恢复期3#监测点运行期施工临时场地区绿化措施自然恢复期监测点变化原因分析:由于监测工作开展时,该工程土建已结束投入运行,水土保持措施以后期管护和恢复绿化为主,因此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主要以调查监测和地面

47、监测(简易坡面量测法)为主。3 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3.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1)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根据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该工程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0.34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6.14 hm2,直接影响区4.20 hm2,详见表3-1。表3-1 报告书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 单位:hm2序号名称面积(hm2)防治责任范围(hm2)备注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永久临时1主体工程区11.7111.713.672施工便道区2.282.280.283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区2.152.150.25剥离表土临时堆放合计16.1411.714.434.20

48、根据现场实际监测结果表明,工程施工期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6.14 hm2,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的面积减少4.20hm2。已经发生扰动的直接影响区面积纳入项目建设区面积,未扰动的直接影响区面积不计。实际发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详见表3-2。表3-2 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 单位:hm2项目分区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方案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方案批复相比增减量增()减()变化原因建设用地直接影响区小 计主体工程区11.7111.713.6715.38-3.67施工控制在征地范围内,未发生影响区施工便道区2.282.280.282.56-0

49、.28施工控制在征地范围内,未发生影响区施工临时设施占地区2.152.150.252.40-0.25施工控制在征地范围内,未发生影响区合计16.1416.144.2020.34-4.20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变化原因如下:本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与方案批复相比,减少了4.20hm2。其中,工程实际扰动的土地面积与方案批复面积一致。施工单位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在项目征地范围内,没有发生影响区,因此直接影响区较批复减少4.20hm2。直接影响区:按照“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审查若干技术问题暂行规定的函(川水函【2014】1723号)”文的规定,项目建设区实际扰动的直接影响

50、区已纳入项目建设区,未扰动的则不计列面积。(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于2015年1月开工,于2017年10月自行开展该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于开工时间早于水土保持监测开始时间,监测人员进场时,土建工程已结束。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建设单位对施工环境的进一步确认,通过后期施工的优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和扰动土地面积均发生了一定变化。通过后续监测,工程建设期实际扰动土地面积为16.14hm2。3.2 土石方平衡及表土剥离情况本工程挖方总量10.37万m3(其中表土剥离0.91万m3),填方总量2.67万m3,表土回填0.91万m3,产生弃方

51、6.79万m3。弃方全部运至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回填利用。表3-3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区防洪堤建设项目石方工程平衡表(单位:万方)项目组成挖方表土剥离回填表土利用废弃(m)(m)(m)(m)(m)数量去向主体工程区7.680.211.630.216.05甘洛县海棠产业园回填施工便道区1.530.120.870.120.66施工临时设施区0.250.580.170.580.08合计9.460.912.670.916.793.3监测结果3.3.1设计情况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下:临时措施(1)塑料薄膜防护施工便道开挖后,造成地表裸露,用塑料薄膜遮盖防护以雨水对地表的冲刷造成水土

52、流失。(2)临时排水沟本方案设计在施工便道区设临时排水沟排放雨水。临时排水沟设计采用下底为0.3m、上口宽为0.5m,深为0.4m的梯形土质排水沟,铺设塑料薄膜。共需布置临时排水沟4100m。(3)土袋拦挡主体工程区开挖后开挖边坡不稳定,用土袋挡护以防止土、石块滚落。剥离的表土用土袋挡护,并覆盖防护网。(4)彩条布覆盖施工临时设施区表土剥离后将临时堆放在本区域一侧,待施工完毕后用于绿化覆土之用,本方案设计对临时堆放的土石方进行彩条布遮盖,需彩条布361m。工程措施(1)建渣清理 本工程在施工中将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对建渣进行清运,本工程共需清运建渣1720m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