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自幼年起逐渐增大,但10岁以后开始萎缩。腺样体因炎症刺激发生病理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临床与病理 儿童鼻咽腔狭小,肥大之腺样体常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可出现听力减退和耳鸣,有时可诱发化脓性中耳炎,常可并发鼻炎和鼻窦炎,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有鼾声,常张口呼吸。影像学表现X线:鼻咽部侧位平片,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广泛肿胀、增厚,表面柔软光滑。鼻咽腔因腺样体占位而狭小,局部骨质无改变。CT:CT横断面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弥漫性软组织增生,一般为对称性,表面可不平,平扫呈粘膜或稍高密度,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显著强化,与周围邻
2、近结构界线清楚,颅底骨质无破坏,伴有中耳炎、乳突炎及鼻窦炎时则有相应改变。MRI:矢状面可清楚地显示鼻咽顶后壁腺样体的肥大程度及鼻咽呛狭窄的程度,腺样体肥大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与粘膜信号等同,T2WI呈较高信号,余同CT。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结合影像所见及临床和鼻镜检查,诊断不难,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其矢状结合横断面显示腺样体肥大的范围较CT更直观。本病需与鼻咽癌相鉴别,前者多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广泛弥漫性肿胀并伴有低密度分泌物,而后者则浸润性生长,常侵犯邻近组织结构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
3、渐长大,4-6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以后逐渐萎缩。i7Ti7T腺样体增大的诊断主要是拍X线鼻咽部侧位片,因为进行鼻咽镜和鼻咽部指诊的检查很难取得儿童的合作,而且还不能准确测量鼻咽腔的宽度和阻塞的程度。要做好腺样体的测量,就需要拍一张高质量的X光片,那么怎么样拍鼻咽部侧位片呢?i7Ti7T鼻咽部侧位片的投照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侧位,头部略上抬,使眶耳线平行于地面,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前方和下方各2厘米处,胶片距在120CM左右。i7Ti7Ti7T测量方法:1.腺样体厚度的测量:腺样体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骨外侧面的垂直距离为腺样体厚度i7T29907035916710.jpg
4、(16.83 K)2010-12-4 14:12:36i7T”i7T”2.腺样体长度的测量:使用平行曲线法,沿C3椎体前软组织前缘向上划与颈椎相平行的直线,上行至软腭后下缘,水平转折向前向上划与软腭后上缘平行的弧线至硬腭后部,此线与突入鼻咽腔的腺样体后、前缘相交为b、a两点,ab间距为腺样体长径i7T29907039026720.jpg(26.47 K)2010-12-4 14:12:36i7T”3.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为鼻咽通气道的宽度。i7Ti7T29907040632851.jpg(29.08 K)2010-12-4 14:12:36i7T”i7T”i7T”
5、i7T”以腺样体厚度与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的比值(A/N)可判断腺样体的肥大程度:0.5-0.6为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腺样体肥大多与腭扁桃体炎同时存在,X线片上显示腭扁桃体肥大、后突,口咽腔气道变窄.i7Ti7T需要说明的地方: 我在网上找腺样体相关的资料时,看到有2处错误:i7Ti7T1.腺样体的位置: 在文章开头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但是网上有张图片错误的标示了腺样体,为了不让大家走弯路,我在那张图片上重新标了一下:i7T”i7T”29907040642399.jpg(29.91 K)2010-12-4 14:12:36i7T”i7T”下面是X线图片:i
6、7Ti7T”29907042152991.jpg(44.88 K)2010-12-4 14:12:36i7T”i7T”2.关于A/N比值的问题:用A/N比值的方法比直接测量腺样体厚度的方法更科学,更有效.但有人将狭窄的鼻咽腔气道(腺样体增大压迫所致)当成鼻咽通气道的宽度,这是错误的。鼻咽通气道的宽度应为: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i7T补充:i7T1.腺样体面容:张口呼吸,鼻根下陷,嘴唇厚,鼻唇沟变浅,上唇短而上翻,上门齿外突,面容呆笨,无表情i7T2.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诊断i7Ti7TCT轴位像可见鼻咽气腔变形变窄,后壁软组织增厚,密度均匀,与头长肌相近,左右侧对称,前缘光滑或呈波
7、浪状,向气腔突入,咽隐窝及咽鼓管咽口隐约可见或显示不清,不同程度的阻塞后鼻孔,咽旁间隙清晰,邻近骨质无破坏。CT轴位像测量,腺样体指数0.70。小儿腺样体增大的透视点片体会发表时间:2010-11-1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9期供稿 作者:肖月虎 导读 利用电视透视图象清晰,点片迅速特点,采用小儿立位腺样体定位点片 【摘要】目的 评价电视透视下腺样体点片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电视透视图象清晰,点片迅速特点,采用小儿立位腺样体定位点片。结果 采用本法所取鼻咽侧位图像,均能真实反映腺样体大小,鼻咽气道受压有狭窄等征象。结论 此法清晰显示腺样体位置,角度准确,摆位方便,为一较好的应用方法。
8、【关键词】 腺样体 鼻咽部 透视点片 医用电视系统用于临床X线检查,是放射技术的重大进步。这种新的图像系统使X线图像增加了透亮清晰度,提高了分辨率和诊断信息。对患者需检查的部位器官能直观的,多角度,动态时观察及点片。准确而快速。点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我们在电视透视下为小儿腺样体点片。效果很好,为临床提供了标准优质的照片,准确的诊断信息。 小儿腺样体增大,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腺样体肥大能阻塞鼻后孔,阻塞呼吸道通气不畅,鼻塞为主要症状。并可引起中耳炎、鼻炎,鼻窦炎,长期用口呼吸,也可引起扁桃腺炎,咽炎,支气管炎或引起消化道不良,便秘,腹泻。也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漏斗胸”或“鸡胸”,肺动脉高压症和
9、肺源性心脏病等。因此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必要的。 我们用的机器:日本岛津XUD150LF500mA遥控X线机器。使用的是日本富土胶片,用1012胶片,分四格,可供四人拍照。 点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主要方法,常规采用立位。腺样体位于鼻咽顶部后壁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鼻咽侧位可显示腺样体大小,鼻咽气道受压及狭窄等征像。 如果不在电视透视下点片,采用普通摄影方法,难度大,成功率低。标准片要求是:双侧下颌骨重叠,双外耳孔重叠。必需是患儿吸气时照片。腺样体在鼻咽部位置解剖结构复杂,投照时极易相互重叠,角度稍有偏差显示失真甚至不能显示腺样体及鼻咽气道全程。普通摄影重照机率高,提高了废片率,而且增加病人
10、辐射。在电视透视下点腺样体,可以直观、准确、清晰显示鼻、口、咽腔、腺样体、扁桃体,颈椎及其前组织影像,明确显示腺样体肥大的程度,给临床提供指导手术情况。 我们认为电视透视下点腺样体有以下优点:1、清晰显示腺样体的位置,大小形态影像。2、角度准确,避免了与其他部位组织的重叠。3、焦点一胶片距为1米,减小放大失真,使影像更清晰,所照部位更真实。4、摆位方便,时间短,时效快,一次成功。5、充分利用胶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6、本法儿童易接受。 儿童鼻咽腺样体肥大的X线及CT诊断价值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X线鼻咽侧位平片及CT检查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常规摄吸气期鼻咽侧位平片
11、和测量A/N比值及行CT检查病例24例并手术病理证实,详细分析腺样体肥大影像特征。结果 (1)摄吸气时的鼻咽侧位片是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2)测量A/N比值用以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程度,A/N0.60为正常,0.61为腺样体肥大,0.71者为腺样体病理性肥大;(3)CT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增厚,黏膜线连续,形成肿块致气道狭窄;中重度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结论 鼻咽侧位片是观察腺样体肥大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CT检查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并发症重要手段,弥补了鼻咽部X线侧位片的不足。关键词 腺样体;鼻咽;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腺样体位于鼻咽腔顶部
12、,纤维喉镜可直接观察增大的腺样体而明确诊断,但儿童通常很难配合检查1。鼻咽侧位平片检查简便易行且儿童及家长易于接受,通过测定腺样体-鼻咽腔比值(A/N比值)来明确显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但难以详尽显示病变周围累及情况,CT检查可弥补平片的不足2。收集我院2005年2008年24例X线鼻咽侧位平片及CT检查被诊断为鼻咽腺样体肥大并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总结,旨在探讨X线鼻咽侧位平片及CT检查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岁14岁,平均年龄6.3岁。临床症状:打鼾16例,鼻塞20例,耳鸣2例,听力下降1例。1
13、.2 方法 鼻咽部侧位片的投照方法 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侧位,头部略上抬,使眶耳线平行于地面,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前方和下方各2cm处,胶片距在150cm左右。 测量方法 (1)腺样体厚度的测量:腺样体最突点至枕骨斜坡颅骨外侧面的垂直距离为腺样体厚度;(2)腺样体长度的测量:使用平行曲线法,沿C3椎体前软组织前缘向上划与颈椎相平行的直线,上行至软腭后下缘,水平转折向前向上划与软腭后上缘平行的弧线至硬腭后部,此线与突入鼻咽腔的腺样体后、前缘相交为b、a两点,ab间距为腺样体长径;(3)鼻咽通气道的宽度: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为鼻咽通气道的宽度。 采用GE公司Light Spe
14、ed plus螺旋CT,扫描条件:以硬腭为基线,电压120KV,180MA,扫描速度1r/s,使用螺距=1.5,层厚5mm。窗宽350Hu,窗位35Hu50Hu,常规扫描范围从硬腭至鞍上池水平,根据需要加扫,直至包括全部病灶。18例平扫,6例平扫后加扫增强。2 结果2.1 X线表现 鼻咽顶壁和后壁软组织增厚,呈圆弧形、平行状或波浪状,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一致,前不超过翼板上部,后不低于C2椎体中部,相对应的鼻咽腔变窄,甚至闭塞,周围骨组织无破坏及增生。以鼻咽顶壁软组织向下呈弧形突出为主者9例,顶后壁广泛向下、向前突出者6例,其中边缘呈圆弧形4例,呈波浪状3例,平行状2例。2.2 以腺样体厚度与鼻
15、咽通气道的宽度的比值(A/N)可判断腺样体的肥大程度:0.50.6为正常;0.610.70为中度肥大;0.71以上为病理性肥大。腺样体肥大多与腭扁桃体炎同时存在,X线片上显示腭扁桃体肥大、后突,口咽腔气道变窄。2.3 CT表现 CT横断面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生,增强扫描显著强化,伴有中耳炎、乳突炎及鼻窦炎等时有相应影像改变。24例患儿的腺样体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增生肥大,增强扫描可见中度以上的强化液化坏死。依据CT表现分为三型:型,单纯型,仅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增厚,形成肿块,前缘平直或略凹陷,堵塞后鼻孔,鼻咽部气道变形、狭窄,上气道变窄;型,除型的CT表现外,同时有上颌窦、筛窦黏膜增厚,窦腔变窄
16、等慢性鼻窦炎表现及鼻甲肥大或(和)鼻中隔偏曲;型,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即除I型的CT表现外,还有咽鼓管咽口粘连狭窄及中耳乳突积液即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3。本组病例的CT表现,型肥大4例,型肥大13例,型肥大7例。其中合并副鼻窦炎症20例,合并腭扁桃体增大2例,合并渗出性中耳炎1例。3 讨论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为鼻咽腔顶后部的一团淋巴组织。发生于胚胎第4个月,小儿出生后逐渐长大,约在6岁时达到最大程度,之后逐渐退化,1415岁后达成人状态4。当腺样体长期反复炎性刺激,即可导致腺样体的病理性肥大,为儿童的常见病之一。腺样体肥大造成咽鼓管口狭窄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阻塞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17、;并可诱发儿童的鼾病,造成呼吸困难,特别是睡眠中的呼吸障碍,影响颜面部的发育,同时还会对呼吸道以及胸部造成影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5。因此腺样体肥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虽然纤维喉镜、鼻咽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增大的腺样体而明确诊断,但小儿难以合作,故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拍鼻咽侧位片时一定要在吸气时曝光,吸气时软腭位置最低,鼻咽腔前后径达到最大,此时的鼻咽腔狭窄方为真正狭窄,否则会因呼气时软腭抬高而造成鼻咽腔变窄之假象。A/N比率既可以反映腺样体的大小,又描述了鼻咽气道容积,同时还可以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组结果亦
18、证实了这点。拍摄鼻咽部侧位X线片简单易行且易于接受,但普通X线片是重叠性图像,密度分辨率低,周围组织结构显示不清,所以观察不甚满意。而CT体层扫描检查的图像是数字化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小鼻咽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对腺样体增大的程度和表面的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受压征象,特别是后鼻孔、咽鼓管咽口阻塞情况等均能清晰显示,优于传统X线鼻咽部侧位片,而对慢性咽炎、副鼻窦炎、鳄扁桃体增大、中耳乳突炎等合并症的显示更是传统X线检查无法比拟的。4 结论鼻咽部X线侧位片及A/N比率的测量在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治疗中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易为患儿、临床医师所
19、接受,应用最为广泛。CT检查对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及并发症重要手段,弥补了鼻咽部X线侧位片的不足。 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34例成人鼻咽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活检和病理证实。 结果 鼻咽部侧位X线照片11例,表现为鼻咽腔顶后壁软组织增厚,范围11mm17mm,绝对值均大于10mm。横断CT扫描23例,鼻咽后壁软组织厚度13mm-18mm,平均值14mm;所有病例均未见颅底骨质破坏。MR检查27例,鼻咽顶后壁粘膜增厚,厚度达5mm10mm 5例,11mm15mm17例,15mm以上5例,均
20、与头长肌分界清晰。5例可见14个咽旁或颈淋巴结增大,直径4mm11mm。 结论 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不难;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分辨粘膜、腺样体增生肥大与肌层,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 鼻咽腺样体肥大是临床儿童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成人较少见。但近年来成人患病的发现率逐步增高,常需与鼻咽癌等疾病相鉴别,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总结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活检证实,影像检查资料较完整的病例34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例,女性26例,年龄2456岁,平均34.4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涕中带血29例,咽
21、部异物感、灼热感7例,耳闷、听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9例,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鼻鼾症16例。X线平片检查11例。CT检查23例,其中5例加作增强扫描。MR检查27例,11例加作增强扫描;7例多次MR检查,临床追踪3年以上。所有病例均经活检和病理证实。 1.2鼻咽内窥镜检查 按李学佩等1腺样体肥大的分度方法,度;鼻咽顶后壁组织肥大增生,呈平坦隆起,表面光滑,无明显纵沟;度:组织增生明显,表面不光滑,出现浅的条状纵沟;度:组织明显肥大出现一条以上纵沟,纵沟加深或呈不规则形。本组34例中度腺样体肥大17例,度9例,度8例。 1.3影像检查仪器与方法 X线机:北京万东F78-II 500mAX线摄
22、片机,摄取标准鼻咽部侧位片,靶片距离100cm。CT机:Philips Tomoscan AV或GE Lightspeed 16全身扫描机,行横断扫描,层厚5mm,层距5mm。MR机:Philips T5-NT超导型MR机。用头线圈。SE T1WI:TR450500毫秒,TE1520毫秒;TSE T2WI:TR 2600毫秒,TE 110毫秒;层厚5mm,激发次数46次,行横断、冠状扫描,并加作横断位脂肪抑制序列,必要时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作增强T1WI。 2 结果 2.1X线检查 本组鼻咽部侧位X线照片11例,按林瑞宽等2测量方法,鼻咽腔顶壁软组织厚度6mm11mm,绝对值均
23、大于5mm;顶后壁软组织厚度11mm17mm,绝对值均大于10mm;后壁软组织厚度3mm11mm。 2.2CT检查 本组横断CT平扫23例,增强扫描5例;其中鼻咽镜检查度腺样体肥大6例,度9例,度8例。CT表现:CT平扫鼻咽部顶后壁粘膜增厚6mm10mm,前缘平整或轻度锯齿状,增厚的粘膜与双侧头长肌分界欠清15例;顶后壁粘膜肥厚向腔内隆起呈软组织肿块样,厚达11mm20mm,前缘呈锯齿状或火焰状5例(图12);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厚度达21mm30mm,前缘形态不规则3例。增强CT检查5例,增厚的粘膜组织强化明显,与双侧头长肌分界可辨。其他伴随改变:单侧或双侧咽隐窝闭塞11例,单侧或双侧副鼻窦炎
24、9例,单侧或双侧中耳乳突炎7例,咽旁或颈侧可见12个淋巴结增大5例,直径5mm12mm。所有病例均未见颅底骨质破坏。 2.3MR检查 本组MR检查27例,11例加作增强扫描。其中度腺样体肥大3例,度16例,度8例。MR表现:鼻咽部顶后壁粘膜增厚(粘膜厚度测量不含肌肉)5mm10mm,前缘平整或轻度锯齿状5例;顶后壁粘膜肥厚向腔内隆起呈软组织肿块样,厚达11mm15mm,前缘呈锯齿状或火焰状17例;粘膜增厚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样,厚度达15mm以上,前缘形态不规则并可见中央沟5例(图38)。所有病例增厚的粘膜T1WI呈中等信号,与邻近肌肉信号相似;T2WI上亦呈中等信号,高于邻近肌肉组织,且粘膜线
25、连续,与双侧头长肌分界清晰可辨。增强扫描增厚的粘膜组织强化明显。肿胀的粘膜向下可延伸至口咽6例。5例可见14个咽旁或颈淋巴结增大,直径4mm11mm。 2.4病理检查 本组34例均为鼻咽内窥下活检;其中7例临床追踪3年以上,3次取样活检。病理检查显示反应性滤泡增生并伴有非特异性炎症27例;非特异性炎症7例。 3 讨论 3.1解剖、病理与临床 腺样体又名增殖体和咽扁桃体,是鼻咽顶后、蝶骨体底和枕骨斜坡颅外面的一团淋巴组织,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出生时即已存在,以后逐渐长大,6-7岁时达到最大,此时淋巴组织特别明显3。正常生理情况下,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在成人则基本消失。 以往观点认为成人腺样体
26、基本退化,但近年来的观察发现并非如此。文献报道46有作者用鼻咽内窥镜检查100例成人鼻咽,发现89%鼻咽腺样体肥大,54%有典型的腺样体纵沟。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成人腺样体肥大。成人腺样体肥大在临床较少见,且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本组病例多因鼻塞、流涕、涕中带血、耳闷、听力下降、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就诊。本组病例均显示以慢性炎症为主的组织学表现,说明感染对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影响作用,另外对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刺激的免疫反应,亦可能是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原因之一。 病理上成人腺样体在光镜下观察与儿童腺样体有差异3。在成人除部分有典型的纵沟,镜下多数表现为慢性炎性细胞侵润伴有淋巴细胞增生。
27、很少有典型的淋巴滤泡增生和生发中心存在。儿童腺样体除有纤毛与无纤毛上皮细胞外,其下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淋巴滤泡中有生发中心,很少有慢性炎症。李学佩等1报告9例为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伴有淋巴组织增生。本组病例非特异性炎症伴反应性滤泡增生13例,非特异性炎症7例,与文献报道相似1,7。 3.2影像学检查 鼻咽部X线侧位平片:正常时鼻咽顶后、蝶骨体底和枕骨斜坡颅外面腺体称线条状软组织影,表面光滑,曲线连续。正常成人鼻咽腔顶壁软组织厚度前部为3mm8mm,后部为616mm;鼻咽腔后壁17mm;口咽及喉上部后壁为25mm,咽喉下部后壁为915mm。一般认为鼻咽腔顶壁厚5mm,绝对值不超过10mm, 鼻咽、口
28、咽及喉上部后壁不超过5mm。异常时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失去正常连续的曲线穹窿,呈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影,表面多光滑,可有分叶改变。 林瑞宽2等腺样体肥大测量采用鼻咽侧位投照,病人取端坐或站立侧位,头颈部呈伸屈中间位,眶耳线平行地面,矢状线与胶片暗盒平行,中心线通过外耳孔下方2cm处,靶片距100cm。在枕骨斜坡颅外面做一切线,取腺样体最凸点B与切线做一垂线,交点为A,AB即为A值,并做反向延长线至鼻咽腔气道达腭部交界处C点,AC即为N值。在儿童小于0.60为正常,0.60到0.70属病理肥大;软腭与腺样体之间最小气道间隙3mm时为异常,5mm以上为正常。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数据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鼻咽部CT检查:正常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在CT上形成凹面向下的软组织密度影。当腺样体肥大时,CT平扫可见咽顶后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呈中等密度,与邻近鼻咽肌肉相似,呈半球形向前膨隆,前缘呈火焰山状、锯齿状或不规则状,一般为对称性,无浸润,密度均匀,可致不同程度的鼻咽腔狭窄,严重者可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伴有鼻咽部的炎症或渗出性中耳乳突炎7,8,部分病人可合并有咽扁桃体炎。CT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粘膜线连续,病变与正常软组织同步强化;双侧咽隐窝及邻近组织解剖结构显示清晰,颅底骨质无吸收破坏或硬化增生。CT具有较高密度分辨率,显示鼻咽解剖结构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嘉兴市人民医院深静脉血栓防治考核
- 上饶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绿色通道质控考核
- 宁波市人民医院肠外营养配置考核
- 温州市中医院造口狭窄处理考核
- 龙岩市人民医院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考核
- 南通市人民医院教学评价反馈考核
- 扬州市人民医院电镜标本制备考核
- 衢州市人民医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治疗考核
- 泰州市人民医院老年谵妄快速识别与处理考核
- 鹰潭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材料选择与使用考核
- 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
- 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2课时 教学课件
- UL300标准中文版-2019用于保护商用烹饪设备的灭火系统的耐火测试第四版
- 2024年外教教学考核与评估标准3篇
- 职工食堂服务(技术方案)
- 2024年度建筑设计合同图纸交付与验收标准
- 建行秋招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024
- GB/T 15934-2024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连电线组件
- 中考英语1600核心词汇
- 英国海德公园
- 食品保水剂产品营销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