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CPIII控制高程测量培训_第1页
高速铁路CPIII控制高程测量培训_第2页
高速铁路CPIII控制高程测量培训_第3页
高速铁路CPIII控制高程测量培训_第4页
高速铁路CPIII控制高程测量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高程测量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OO九年七月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CP高程测量编制者: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航察处 : 夏艳军审核者: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航察处 : 郭良浩(处总工程师)目 录1. 无砟轨道高程测量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2. 轨道控制网CP高程测量12.1 CP控制网测量设备12.2 CP高程控制点精度要求12.3 CP控制点高程测量一般规定32.4 CP控制网测量方法32.5 CP控制点高程测量数据处理83. 特殊情况下的CP控制网高程测量83.1 区域沉降区的CP控制网高程测量83.2 连续梁等特殊结构的CP控制网高程

2、测量94 CP加密高程测量及高程上桥的方法95 CP高程复测方法与技术要求106 CP控制网高程评估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117 CP控制网的维护118 其它有关事宜119 上交资料11 京沪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P高程测量轨道控制网CP是沿线路布设的三维控制网,起闭于基础平面控制网(CP)或线路控制网(CP)及线路水准基点,应在线下工程竣工,通过沉降变形评估后施测,为无砟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的三维基准。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为两级布设,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二等),第二级为轨道控制网(CP)高程控制测量(精密)。所有CP平高共点。1. 无砟轨道高程测量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客运专线无砟

3、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2. 轨道控制网CP高程测量2.1 CP控制网测量设备用于CP控制网高程测量的水准仪,标称精度应满足每公里水准测量往返测高差中数测量的中误差优于±0.3mm/km。水准尺应采用整体因瓦水准标尺,与水准仪配套的尺垫,其重量应不低于3kg。与水准仪配套的脚架,应采用木质脚架。2.2 CP高程控制点精度要求C

4、P控制点水准测量应按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的“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CP控制点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且一个测段联测不宜少于三个水准点。精密水准测量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电子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3mm),配套因瓦尺。使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期内,每年必须对测量仪器精确度进行一次检定,每天使用该仪器之前,根据自带的软件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校准。(1)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表(mm)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

5、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精密水准2.04.012884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2)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要求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精密水准42DS1因瓦往返往返8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3)精密水准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

6、字二等DS05因瓦503且501.01.53.06.00.32.8且0.552次精密水准DS05因瓦603且601.52.03.06.00.32.8且0.452次三等DS1因瓦1001002.03.05.06.0三丝能读数0.351次DS2双面木尺单面条码7575因水准路线较短,故不设间歇点。使用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时,不计算基辅分划读数差。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小于0.4mm。上述观测限差超限时,重新观测。2.3 CP控制点高程测量一般规定轨道控制网CP控制点的高程测量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 CP控制点与上一级水准点的高程联测应采用往返测精密水准测量。轨道控制网CP控制点间的高程网

7、测量,可采用3种水准测量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CP控制点间的高程网的构网形式及其与上一级水准点联测应符合相关规定。当采用单程观测时,每相邻4个CP点之间应构成水准闭合环。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满足±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CP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12对CP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当桥面与地面间高差大于3m,线路水准基点高程直接传递到桥面CP控制点上困难时,宜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CP高程网外业观测成果的质量评定与检核的内容包括:测站数据检核、水准路线数据检核,联测线路水准基点的高差闭合

8、差,当CP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要进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全中误差的计算。相邻CP点高差中误差应不大于±0.5mm。2.4 CP控制网测量方法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法采用中间法三角高程原理,用测站点到CP点间的高差,进一步计算出相邻两CP点间的高差,该方法类似于GPS网基线的差分处理,其实质是用于减弱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影响。单个测站形成的CP三角高程网网形示意图多个测站形成的CP三角高程网网形示意图CP三角高程网建网需注意的事项:1)可以根据CP平面测量的边角观测值,采用CP三角高程网建网测量技术,进行CP高程网的建网测量;2)应根据经过球气差改正后的自由测站到个CP点的单向三

9、角高差,计算相邻点间的高差。3)用于构建CP三角高程网的CP平面网观测值,除满足CP平面的外业观测要求外,还要满足各测回竖直角测量的竖盘指标差互差和竖盘指标差互差的限差要求。CP三角高程网外业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CP三角高程网外业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全站仪标称精度测回数测回间距离较差标志误差测回间竖盘指标互差测回间竖直角互差方向测量误差1距离测量误差 1mm+1ppm31mmX、Y、Z方向1mm964)CP三角高程网应每2km与就近的线路水准基点进行高程联测,联测方法应采用独立往返水准测量的方式进行,联测的进度为精密水准测量。5)由不同测站测量的CP三角高程网中的同名高差,应采用

10、按距离长短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合成。6)CP三角高程网含有自身的闭合高程路线和与线路水准基点构成的符合高程路线,闭合和符合高程路线的高差闭合差、每公里高差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以及全中误差,应该满足精密水准测量的相应限差要求。7)CP高程网应采用约束线路水准基点的方法进行严密平差,平差后的各项精度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CP三角高程网平差后的精度指标高差改正数高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平差后相邻点高差相对中误差1mm1mm2mm1mm单侧贯通往返水准测量法往测时以轨道一侧的CP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另一侧的CP水准点在进行贯通水准测量摆站时就近观测;返测时以另一侧的CP水准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对侧的水准

11、点在摆站时就近联测。往测水准路线如下图1所示:图1 往测水准路线示意图返测水准路线如下图2所示:图2 返测水准路线示意图观测顺序:1)光学水准仪观测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基本分划;B 中视标尺基本分划;C 前视标尺基本分划;D 前视标尺辅助分划;E 中视标尺辅助分划;F 后视标尺辅助分划。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G 前视标尺基本分划;H 中视标尺基本分划;I 后视标尺基本分划;J 后视标尺辅助分划;K 中视标尺辅助分划;L 前视标尺辅助分划。2)数字水准仪观测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B 前视标尺;C 中视标尺;D 前视标尺;E 中视标尺;F 后视标尺。偶

12、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G 前视标尺;H 中视标尺;I 后视标尺;J 后视标尺;K 中视标尺;L 前视标尺。单程闭合环水准测量法CP点之间的水准路线,采用下图3所示的水准路线形式进行。仅第一环和最后一个环各边往返观测,由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图3 CP点之间的水准路线示意图观测顺序:1) 光学水准仪观测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基本分划;B 前视标尺基本分划;C 前视标尺辅助分划;D 后视标尺辅助分划。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E 前视标尺基本分划;F 后视标尺基本分划;G 后视标尺辅助分划;H 前视标尺辅助分划。2) 数字水准仪观测奇数测站照

13、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B 前视标尺;C 前视标尺;D 后视标尺。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E 前视标尺;F 后视标尺;G 后视标尺;H 前视标尺。测站数为偶数,一般为6或8个。2.5 CP控制点高程测量数据处理在数据存储之前,必须对观测数据作各项限差检验。检验合格时,进行必要顺序整理,计算与检核者签名后进行存储。检验不合格时,对不合格测段整体重测,至合格为止。CP控制点高程测量应严密平差,平差计算取位下表中精密水准测量的规定执行。精密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

14、m)精密水准0.010.10.010.010.10.1水准网平差包括经典平差、拟稳平差及伪逆平差。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不仅需要精密仪器和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更重要的是采用合理可行的测量数据平差处理方法。TSDI_HRSADJ精密工程测量平差软件中包含专门针对高精度工程测量的高程数据处理方法,具有水准网平差,水准闭合环能自动搜索并计算的功能,可采用经典平差、拟稳平差和伪逆平差三种不同平差模式下平差,且平差结果可相互转换。3. 特殊情况下的CP控制网高程测量3.1 区域沉降区的CP控制网高程测量区域沉降区的CP控制网高程测量,所使用的二等水准基点,应该是最近一个月左右复测的最新成果。时间间

15、隔长的二等水准基点高程坐标不能如实反映高程近况,使用时应当注意。CP建网必须在沉降评估通过之后进行。CP控制网高程测量结束后,如果间隔时间长没有铺轨,应该重新进行二等水准复测和CP高程复测,复测成果合格后方能铺轨。 CP高程复测后,发现高程沉降较大,超出规范要求,常规方法不能解决,需要调整设计坡度时,应及时通报总体组相关负责人,协商解决。3.2 连续梁等特殊结构的CP控制网高程测量大跨度连续梁等特殊结构的CP控制网高程测量,是整个CP高程测量的一个难点。由于连续梁中间的CP标志不是设在固定端,其平面和高程坐标会随着桥梁的上端的伸缩形变(温度等因素)而变化,因此连续梁中间位置的CP高程在复测时,

16、有可能超限。通常要求铺轨时在与测量时相同外部气候条件下进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及济南黄河大桥等超大跨度的特大桥,其高程的解决方案需等CP高程成果出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建议作为科研攻关项目进行研究。4 CP加密高程测量及高程上桥的方法CPII加密测量按照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加密点可以设在一般地面,也可设在桥上。当桥面与地面间高差大于3m,地面水准点高程无法直接传递到桥面CP点上时,应选择桥面与地面间高差较小的地方进行CP点高程上桥测量。高程上桥测量可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与几何水准测量相结合方法进行。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应满足表4.3的主要技术要求。采用该方法传递高程

17、时,前后视必须使用同一个棱镜,且观测过程必须确保棱镜高度不变。仪器到棱镜的距离宜小于100m。仪器到前视棱镜和后视棱镜的距离应尽量相等,一般差值不宜超过5m。观测时,应测量温度、气压值,并进行边长改正。高程引上桥后的高差(三角高程高差)需注意与相连段的水准基点构成闭合环,检查闭合环中每段高差的往返不符值、环闭合差等相关技术指标,保证三角高程有检校过程。表4.3 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垂直角测量距离测量测回数两次读数差 ()测回间指标差互差()测回间竖直角互差()测回数每测回读数次数四次读数互差 mm测回间距离互差mm4±4.0±5.0±5.044

18、±3.0±5.0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就是在没有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的情况下,求出点A和点B的高差。其测量原理,见下图4所示。 不量仪器高、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示意图也可在同一侧设置观测点,如图5:5 CP高程复测方法与技术要求CP高程复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需要满足规范要求,按照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复测。CP高程网复测采用的精度指标、计算软件及联测上一级线路水准基点的方法和数量均应与原测相同。CP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高程较差应±3mm,且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高程成果增量较差应±2mm。较差超限时应结合线下工程结构和沉降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19、,并根据分析结论采取补测或重测措施。高程成果增量较差应按式计算:Hij=(Hj Hi)复 (Hj Hi)原6 CP控制网高程评估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CP控制网高程评估验收程序与平面相同,其成果报告、技术报告、平差计算报告与CP控制网平面一起成册,不单列。CP控制网高程验收标准是检查外业数据表格、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及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W等一系列精密控制测量的技术数据及指标,满足精密控制测量的规范要求。CP控制网高程评估验收要求:按照京沪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P评估实施细则,提交评估验收报告。按照标准固定格式由外业提供观测数据和成果报告、评估单位独立计算和评估、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