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_第1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_第2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_第3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_第4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经典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复习提纲蜗醉牛出品Ø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考点汇总:元素周期表(结构、族、周期)、元素周期律(微粒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金属性、元素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位构性”关系;元素推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元素、核素、同位素;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氢键(N、O、F的氢化物);电子式、 结构式、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2015新课标卷理综化学】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的沸点:W>XB阴离子的还原性

2、:W>Z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2【2015新课标卷理综化学】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 、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3【2015北京理综化学】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

3、>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4【2015上海化学】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A2种 B3种 C4种 D5种5下列过程中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 )碘升华 Br2与H2生成HBr O2气体溶于水 NaCl固体溶于水 加热分解NH4Cl 干冰汽化 水通电分解 HCl溶于水A 6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 (ANm) mol B. (AN) molC. (AN) mol D. (ANm) mol7

4、含有共价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ACH4 BH-CC-H CCO2 DBF38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且为短周期元素,A与B可形成BA型化合物,且A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8个;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1、C2、C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C1,C3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3倍,C2原子的质量数是C1的2倍。D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E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1)写出A元素的名称:_,C2粒子的符号:

5、_。(2)画出E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写出E的氢化物的分子式:_。(3)写出B的单质与E的单质化合的化学方程式:_。(4)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答案:8(1)氟H(2)H2O、H2O2(3)4NaO2=2Na2O,2NaO2Na2O2(4)共价键5【2015天津理综化学】(14分)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的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_。(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

6、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4)已知1mol e的单质在足量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zx4f(gd4)2,向盛有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示意图如下:R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若R溶液改加20mL1.2 mol·L-1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mol。参考答案:5(1)第三周期A族 (2)r(O2-)r(Na+)、HClO4H2

7、SO4(3) (或)(4)2Na(s)+O2(g) Na2O2(s) H=-511kJ·mol-1(5)c(SO42-)c(NH4+)c(Al3+)c(H+)c(OH-)NH4+ + OH-NH3·H2O 0.022Ø 热化学考点汇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热(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中和热(稀溶液,生成1mol水)、利用盖斯定律或键能计算焓变1 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2SO2(g)O2(g) 2SO3(g) H=-QkJ/mol (Q0),若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SO2和0.5molO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0.5QkJB热化学方程式中

8、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能用分数表示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2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O2(g)=SO2(g)H2O(g)H1 2H2S(g)SO2(g)=S2(g)2H2O(g)H2H2S(g)O2(g)=S(g)H2O(g)H32S(g)=S2(g)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H1H23H3) BH4(3H3H1H2)CH4(H1H23H3) DH4(H1H23H3)3到目前为止,由化学能转变的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的最主要的能源。(1)在25、101

9、kPa下,8g的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176kJ的热量,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能(焓变,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E)有关。已知:H2 (g) + Cl2 (g) 2HCl (g) H=185kJ/molE(HH) = 436kJ/mol;E(ClCl) = 243kJ/mol则E(HCl) =_(3)已知某反应A(g)B(g) C (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 图所示。则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在 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则H的变化是: 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已知下

10、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 =2Fe(s)3CO2(g) H125 kJ·mol1 3Fe2O3(s)CO(g)=2Fe3O4(s)CO2(g) H247 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319 kJ·mol1 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_。3.【答案】(1)CH3OH(l)O2 (g)CO2 (g)2H2O (l) H704 kJ/mol(2)432 kJ/mol(3)吸热 不变(4)FeO(s)+CO(g)=Fe(s)+CO2(g) H=11kJ/molØ 化学平衡

11、考点汇总: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恒温恒容、恒温恒压、绝热恒容等条件下的平衡问题;平衡移动方向判断(比较K与Qc的相对大小);等效平衡;三行式法解决平衡相关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平衡移动问题);借助图像有效获取有用信息;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计算1已知2SO2 (g) + O2 (g) 2SO3 (g);H 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 ;(丙) 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

12、P甲P丙 > 2P乙 BSO3的质量m:m甲m丙 > 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 > 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G丙 > 2Q乙2将等物质的量的F2和ClF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F2(g)+ClF(g) ClF3(g)H<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时,当ClF 转化40% 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初始时的0.9 倍B若 c(F2):c (ClF): c (ClF3) =1: 1: 1, 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左移D平衡后再降低温度,保持恒容,达到

13、新的平衡,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3如图,甲容器有一个移动活塞,能使容器保持恒压。起始时向甲中充入2 mol SO2、1 mol O2,向乙中充入4mol SO2、2 mol O2。甲、乙的体积都为1L(连通管体积忽略不计).保持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2 SO2(g)+O2(g)2SO3(g)。达平衡时,甲的体积为0.8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小于60% B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乙C打开K后一段时间.再次达到平衡.甲的体积为1.4 LD平衡后向甲中再充入2mol SO2、1mol O2和3moLSO3,平衡向正反应方

14、向移动4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 A、0.1mol C和一定量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图乙为t2时刻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各改变一种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t1=15 s,t0t1阶段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为a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

15、(g)B(g)+2C(g) H=50a kJ·mol15已知甲、乙中进行的反应是:N2(g)+3H2(g)2NH3(g);丙、丁中进行的反应是:H2(g)+I2(g) 2HI(g) H=akJ·mol1。实验条件和起始投料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组中,若平衡时N2和NH3的转化率分别为1 和2,则1 + 2 = 1B乙组中,平衡中NH3的浓度是平衡的二倍C丙组中,若平衡时中放热Q1kJ, 中吸热Q2kJ,则Q1 + Q2 = aD丁组中,建立平衡的时间:tt6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A和2mo

16、lB,达到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 )A2molC   B2molA、1molB和1molHe(不参加反应)  C1molB和1molC  D2molA、3molB和3 molC7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 H2(g) 2NH3 (g) H= 92.4 kJ·mol-1):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 mol N2、3 mol H22 mol NH34 mol

17、 NH3NH3的浓度(mol·L -1)cl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akJ吸收b kJ吸收c kJ体系压强( Pa)p1p 2p 3反应物转化率1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cl> c3 Ba+b>92.4 C2 p 2< p 3 D1+3 <18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 2c(g);H1<0 x(g)+3y(g)2z(g);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

18、体,各反应速率不变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9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10可逆反应X(g)+2Y(g) 2Z(g) 、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1的

19、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 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C 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D 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11【2015四川理综化学】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正,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

20、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Ø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离 + 水解)考点汇总:溶液pH的计算;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注意规范答题)及误差分析;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双水解”;单一溶质、混合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三大守恒”;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1(2011广东非公开11)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Bc(Na)=2c(SO32)+ c(HSO3)+ c(H2SO3)Cc(Na)+c(H)=2 c(SO32)+ 2c(HSO3)+ c(OH)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2(03广东

21、)将0.2 mol·L1 HCN溶液和0.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HCN)c(CN) B. c(Na)c(CN)C. c(HCN)c(CN)c(OH) D. c(HCN)c(CN)0.2 mol·L13(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11)在25 时,将pH = 11的NaOH溶液与pH = 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c(Na) = c(CH3COO)c(CH3COOH) Bc(H) = c(CH3COO)c(OH)Cc(Na)c(CH3COO)c(OH)c(H)Dc

22、(CH3COO)c(Na)c(H)c(OH)4(96全国)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c(Cl)c(H+)c(OH) B. c()c(Cl)c(OH)c(H+) C. c(Cl)c()c(H+)c(OH) D. c(Cl)c()c(OH)c(H+)5 (2011全国II卷)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时,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 + c(H)c(CH3COO) + 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D若V1V2, c1c2,则c(CH3COO) + c(CH3COOH)c (Na) 6(08年上海化学·14)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