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_第1页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_第2页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_第3页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一)项目名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提名意见:项目针对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冬季低温不足,满足不了葡萄打破休眠的低温需求,春季萌芽难;葡萄营养生长旺,二茬果花芽分化难;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果实降酸难等三大难题,开展了葡萄一年两收技术攻关,解决了葡萄休眠芽夏天萌发的瓶颈问题,发明了葡萄篱架栽培模式下促进二茬果花芽分化关键技术、延后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葡萄带叶绿枝修剪一年两收技术,突破了传统葡萄一年一收栽培模式,创建了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新模式,提出了温光资源丰富情况下葡萄一年两收顺应葡萄生长规律,南方特殊葡萄优势

2、栽培区新理念, 创建了葡萄一年两收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促进了学科和领域的科技进步,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成果已在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湖南等南方省区大面积应用,在北方栽培早熟葡萄设施园区也获得成功。项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葡萄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新方法,为扶贫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门路。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1项和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项目简介项目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葡萄属落叶果树,温带主栽,传统认为:南方不适宜种植葡萄。针对南亚热带地区冬季低温不足,满足不了葡萄打破休眠的低温需

3、求,春季萌芽难;在篱架栽培条件下,新梢直立,营养生长旺,花芽分化难;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冬果降酸难等三大难题。项目组从2003年起在国家和广西区政府项目支持下,创立了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体系,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1、创立了我国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新理论及新模式发明了葡萄带叶绿枝修剪一年两收技术,创建了“两代不同堂”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新模式。创新了一茬果采收后留叶催芽促花技术,解决了“两代不同堂”两收栽培模式中夏季去叶修剪强迫休眠伤流过重的难题,突破了全去叶强迫休眠模式浪费温光资源的根本限制,比常规技术提早15-20天成熟,扩大了葡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新模式适栽区域。发明了疏除

4、一茬果促新梢上部开花结实并延后错峰成熟的“两代同堂”延后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新技术,创立了南方生态条件下的“两代同堂”葡萄两收栽培新模式。发现了南方光照、降雨、积温及水热系数等气候指标满足两茬葡萄生长且下半年气候条件比上半年更适合葡萄生长,提出了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我国葡萄特殊优势栽培区的新理念。发现葡萄叶片光合寿命有限,两收栽培新叶可更好利用温光资源,提出了在温光资源充足的地区进行一年两收栽培,顺应葡萄生长发育规律的新概念。2、突破低温不足葡萄萌芽难瓶颈,创新了夏季打破葡萄休眠芽的破眠技术在国内首创使用单氰胺夏天打破葡萄休眠,发明了南方葡萄篱架栽培模式下促进二茬果花芽分化关键技术,解决了南方葡

5、萄篱架栽培时花芽分化难的瓶颈问题,并开发了葡萄休眠芽完全没有接受低温就在夏季萌发的技术体系,当年及时开启并完成第二个生长季,实现了降酸充分品质优一年两收栽培。不但解决了热带、南亚热带葡萄需冷不足的难题,并应用到北方设施栽培葡萄收获早果后,重开生长季增加一茬冬果产量,充分发挥温室利用率。形成了桂南、滇南、粤南、海南等热区淡季葡萄供应新产区,改变了我国葡萄产业格局。3、创建了南方产区葡萄一年两收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创建了巨峰、阳光玫瑰等16个葡萄品种一年两收栽培技术体系。建立补光促进二茬果果粒膨大技术,提出了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运转的最佳土壤水势阈值指标。实现巨峰葡萄16年30茬果树势不衰。

6、技术简单易行,贴近生产实际,不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农民欢迎,政府支持,推广迅速。技术效果直观,有效提高产量效益,秋冬葡萄在最适宜气候条件下生长,用药少,淡季上市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按市场需求随时启动发育进程,将鲜果供应期由4个月延长到10个月。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列入农业部2017年度主推技术。成果已在桂、滇、粤、闽、琼、湘等省区大面积应用,近三年各地两收栽培新增销售收入64.38亿元、利润45.93亿元。获省级特别贡献奖1项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发表论文139篇。(四)客观评价1、院士专家对该项技术成果的评价意见2016 年 12 月由中国农学会组织陈温

7、福院士、万建民院士、邓秀新院士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研究员、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原理事长晁无疾教授、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刘崇怀研究员等十二名专家对南方产区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进行成果评价,评价组认为:该研究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冷量不足、葡萄萌芽率低而且不整齐,夏季高温多湿花芽分化难、品质差等核心问题,经过 10 余年的持续攻关,发展了葡萄栽培理论,创立了适应南方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体系,建立起适于南方产区的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取得了多项技术发明及创新性成果,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一年两收栽培关键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2、行业专家对该项技术成果的鉴定和验收意见2008 年 12 月

8、 17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段长青教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修德仁研究员、晁无疾教授等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鉴定认为:该项目立题正确,效益显著,科技创新明显,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3、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葡萄三大专业协会联合推荐“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技术”2009 年 1 月 9 日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段长青教授,与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联合行文“关于加快广西葡萄产业的建议”,递交给当时广西区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主席,文中充分肯定了广西在全国葡萄创新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尤

9、其是广西一年两收技术已经成为我国葡萄生产技术创新又一项重大突破,是我国葡萄产业发展中一个新的里程碑。4、科技查新证明该成果具有原创性与新颖性经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查新证实:国内外所检文献范围内,课题组发明的“V 型双篱架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方法”、“巨峰葡萄延后一年两收方法”、“葡萄带叶绿枝修剪一年两收方法”,除查新项目完成单位及其相关课题组人员外,未见国内外有开展上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的公开文献报道。5、科学技术奖励体现了该项目的创造性5.1“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2010 年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2“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推广”20

10、13 年获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5.3“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2015 年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6、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被国家农业部推荐为2017年主推技术2017全国“葡萄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示范现场观摩会”在南宁召开,肯定葡萄两收栽培提升了葡萄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成为葡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好技术和脱贫致富的好门路。2. 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获奖项目名称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奖励等级主要获奖人授奖单位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2015广西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白先进*,彭宏祥*,谢太理*,李杨瑞*,陈爱军,曹慕明,张瑛,刘金标*,文仁德,黄江流,何建军

11、,林玲,宋雅琴,杨莹,周咏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2010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白先进*、李杨瑞*、黄江流、谢太理*、陈爱军、曹慕明、彭宏祥*、刘金标、文仁德、陶伟、何忠、朱建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推广2013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白先进*,陈爱军,文仁德,宋雅琴,王举兵,张瑛,何建军,蓝惠国,秦继成,覃炳树,梁志全,李丁凤,邓光臻,李萍,唐艳平,宋堆连,孙柳华,刘建玉,王博*,郑远桥,唐荣良,林清,张星敏,张哲,廖丽萍国家农业部(五)应用情况自2003年以来,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先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湖南等地区

12、推广应用,主要推广和集成应用了“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两代不同堂技术”、“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两代同堂技术”、“错峰栽培产期调节技术”等,显著提高了南方葡萄产量、品质和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2018年间累计应用葡萄一年两收栽培 66.89万亩,新增销售收入64.38亿元,新增利润45.93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应用单位名称应用技术应用的起止时间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应用情况广西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葡萄一年两收栽培2016.01.01-2018.12.31王举积33.71万亩、新增销售额18.43亿元、新增利润15.15亿元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

13、站葡萄一年两收栽培2016.01.01-2018.12.31杨子积17.68万亩、新增销售额23.23亿元、新增利润12.60亿元广东园艺学会葡萄分会葡萄一年两收栽培2016.01.01-2018.12.31黄旭积9.82万亩、新增销售额14.73亿元、新增利润13.52亿元福建省农学会葡萄分会葡萄一年两收栽培2016.01.01-2018.12.31吴银积2.76万亩、新增销售额3.54亿元、新增利润2.43亿元海南省农业厅葡萄一年两收栽培2016.01.01-2018.12.31黄正积0

14、.25万亩、新增销售额0.44亿元、新增利润0.36亿元湖南省葡萄协会葡萄一年两收栽培2016.01.01-2018.12.31杨国积2.67万亩、新增销售额4.01亿元、新增利润1.87亿元(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发明专利一种南方葡萄一年两收的栽培方法中国ZL201310671519.82016年03月02日197504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白先进,谢太理,刘金标有效发明专利一种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方法中国ZL201410052037.92016年0

15、6月22日2120738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白先进,陈爱军,何建军,王博,覃炳树,唐荣良有效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葡萄保果膨大的方法中国ZL201410660612.32016年06月15日2111499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曹慕明,白先进,陈国品,李洪艳,韩佳宇,盘丰平,谢蜀豫,王博,黄露,刘金标有效发明专利一种南方沿海地区地区葡萄避灾的方法中国ZL201310671625.62015年07月15日1729108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谢太理,白先进,林玲有效发明专利一种酿酒葡萄的栽培方法中国ZL201410215604.82016年01月20日1901078广

16、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张瑛,白先进,曹雄军,谢太理,张劲,杨莹,管敬喜,时晓芳有效发明专利一种葡萄栽培的遮阴方法中国ZL201310671575.12015年11月25日1851659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张瑛,周咏梅,谢太理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葡萄结果母枝春季破眠催芽的施药装置中国ZL201620545957.92016年06月07日5664881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陈爱军,何建军,白先进,盘中林,刘萍,宋雅琴,娄兵海,韦励业,王博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催芽工具中国ZL201520913365.32015年11月17日5093586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

17、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文仁德,李洪艳,白先进,文昊,阳仁桂,曹慕明,陈国品,李玮,张劲,韩佳宇,盘丰平,谢蜀豫有效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一年两收葡萄二茬果的催芽装置中国ZL201721235872.12018年04月20日724549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韩佳宇,谢太理,周咏梅,张瑛,白先进,林玲,曹雄军,郭荣荣,时晓芳,李洪艳有效实用新型专利石漠化地区搭葡萄架的水泥柱中国ZL201720135417.82017年09月15日6469949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韩佳宇,张瑛,白先进,谢太理,曹雄军,林玲,周咏梅,时晓芳,盘丰平,郭荣荣,余欢有效(七)主要完成人

18、情况排名姓名工作、完成单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白先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项目总主持人,先后牵头开展南方生态条件下的葡萄夏季破眠、促控花芽分化、“两代不同堂”、“两代同堂”等葡萄一年两收先进技术研究与提升,创新形成了南方产区葡萄一年两收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在广西、云南以及福建等地大力推广葡萄一年两收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超过6000人次,对热区葡萄学科团队的建设做出了主要贡献。发表相关论文47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参与编著2本。对创新点1、2、3做出主要贡献。2谢太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作为项目主持人之一,从2006年

19、至今,组织实施葡萄一年两收栽培配套技术研究,先后带领团队在广西、云南以及福建等地进行葡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示范、培训以及应用技术服务工作。参与13个葡萄新品种选育并通过广西区审定(六个排名2,二个排名3,其他5),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受理发明专利5件。对创新点1、2、3做出主要贡献。3李杨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教授主持本项目总体技术路线制定,组织实施开展对相关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研究,引进选育一批葡萄新品种,组织葡萄一年两收栽培配套技术及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发表相关论文13篇。培养博士1人,硕士3人。对创新点1、2、3做出重要贡献。4

20、彭宏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负责酿酒葡萄新品种选育及酿酒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主要参与南方生态条件下的葡萄夏季破眠技术研究等工作。发表相关论文28篇,育成审定酿酒葡萄新品种3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个。对创新点2、3做出重要贡献。5王世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要负责土壤水分管理等一年两收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云南、宁夏等地推广两收栽培技术,发表相关论文27篇、SCI 6篇。对创新点3做出重要贡献。6杨顺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负责在云南主产区进行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并组织开展培训、示范推广等技术服务工作,发表相关论文2篇。近三年在云南省示范推

21、广应用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葡萄面积达17万亩。对创新点1、3做出贡献。7曹雄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参与了葡萄一年两收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系列研究工作,负责开展一年两收栽培葡萄生长发育规律、光合特性、品质调控技术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南方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光合特性及产物分配规律研究(31760554)”等项目,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浆果类花果管理与品质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D16B05-1)”、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CARS-30-18)、广西八桂学者一年两收葡萄栽培研究岗位(2011A019)等项目,参与引进和选育并审定葡萄新品种8个,发表相关论文3篇

22、,申请发明专利2件,对创新点1、3做出贡献。8王博广西大学讲师主要参与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机理以及品质调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通过不同产期调控广西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研究(31401821)”等项目;参与八桂学者岗位“一年两收葡萄栽培技术研究”(2011A019)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二次果成花的生理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31460501),参与引进并审定葡萄新品种2个,发表相关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件,对创新点1、3做出贡献。9娄兵海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副研究员参与八桂学者岗位“一年两收葡萄栽培技术研究”(2011A019)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3、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二次果成花的生理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31460501),发表相关论文3篇,对创新点1、3做出贡献。10刘金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参与项目实施管理和示范推广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作,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田间试验方案的主要执行人之一,重点研究葡萄夏季破眠技术和巨峰、夏黑等品种“两代不同堂”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发表相关论文4篇,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该项目的牵头单位,全面主持项目的研究工作,负责项目统筹与协调,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组织各单位科研力量和各领域专家,协同攻关,经过15年的努力,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绩。

24、项目成果获省级特别贡献奖1项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发表论文139篇,培养硕士3人、博士1人、博士后1人。研发的葡萄一年两收新技术、新模式已成为葡萄增产增效的重要科技支撑,有力提升了我国葡萄整体科技水平,为我国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2. 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项目参与单位。负责组织技术力量在我国广西桂北地区开展一年两收技术攻关,研发和示范推广了“两代同堂”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新模式;成功研发巨峰、夏黑、美人指、温克等葡萄品种“两代不同堂”模式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突破了年均温20以上地区才能应用“两代不同堂”栽培技术的局限,扩大了葡萄一年

25、两收适栽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合作创新研发了巨峰葡萄延后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并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培养博士1人,对我国南方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3. 上海交通大学:项目参与单位。组织完成葡萄精准肥水供给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负责指导云南等地区葡萄示范点具体实施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广的效果。4. 云南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项目参与单位。负责成果总体技术在云南等地区的组织实施,主要组织研究解决红地球、夏黑、阳光玫瑰三个葡萄主栽品种在云南干热条件下花芽分化的难题,并应用破眠、大棚促早萌芽等技术,构建了云南不同区域的葡萄促成

26、栽培技术模式以及低纬高原条件下一年两收栽培模式,实现云南葡萄错峰上市和效益最大化。并通过集成与应用云南不同区域的葡萄省力化(稀植、高宽垂“V”架、“T”或“H”整形水平棚架)设施和避雨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花果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栽培技术,开展新品种和配套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熟化及示范推广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了技术的推广应用。5. 广西大学:项目参与单位。负责组织科研力量开展一年两收栽培机理及果实品质调控相关研究。开展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巨峰、夏黑和阳光玫瑰等品种花芽分化和叶片光合特性变化等机理研究,研究夏黑、阳光玫瑰等鲜食及酿酒葡萄栽培模式及品质调控技术。培养硕士研究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