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_第1页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_第2页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_第3页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_第4页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内容分析: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 情趣盎然。课文以“带刺的朋友”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点出了作者 与写作对象的关系。整篇文章都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课文共12个自然段。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开头:秋天 ,枣树上 挂满了红枣。第二部分(第二至十自然段)详细讲述了刺猬偷枣的过程。第三部 分(第一、十二自然段)写了刺猬溜走后作者对刺猬的赞叹与好奇。本文语言很生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诡秘” “匆匆” “爬来 爬去” “打了一个滚儿” “扎”等词语,将刺猬聪明伶俐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有很强的画

2、面感:二是“朦胧” ”斑斑驳驳”等环境描写,渲染了秋夜的气氛,突出了刺猬“偷”枣的趣味;三是作者对刺猬的称呼,由“那个东西” “那个家伙” 到“小东西”,喜爱之情逐步加深,体现了对这位“朋友”的特殊情感;四是“哗 哗” “哪里啪啦” “噗”等拟声词的运用,让课文有声有色。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描绘了刺猬摇枣后的情景,新月斜挂,树影斑 驳,刺猬“摔”下枣树,地上枣子撒了一地。第二幅插图描绘了刺猬背上扎满了枣 子走的情形。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的可爱,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学情分析:带刺的朋友是第七单元“我与自然”为主题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单 元导语为“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

3、吗? "。语文要素是感受 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符合三年阶段孩子的身 心发展特点,把小刺猬写得灵敏可爱更是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符合孩子们大 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在教学时,巧妙引导孩子去发现刺猬偷枣的“高明”,感受 生动地语言。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但本篇课文的易错字较多,教师应适当地 进行指导。另外,有些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刺猬不太了解,可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 关刺猬的资料。教学目标:1 .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 13 个生字,会写“红枣、摆动”等 26个词语。2 .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3

4、 .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 程。教学重点: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教学难点: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开门见山,揭题导入1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做带刺的朋友2 .齐读课题。3 .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这位带刺的朋友是谁吗?(小刺猬)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这位带刺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94页,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出示第一组生字:眼馋 缓慢猜测逐个(1)指名读,正音。(2)小组开火车读。像刚才这样一个一

5、个地读,就是哪个词语的意思?(逐个)(3)齐读。3 .出示第二组生字:兴许 散落满背扎枣子(1)自由读,发现共同点(都有多音字)(2)指名领读,学生跟读。(3)学习多音字“扎”你知道“扎”还有另外的读音吗?怎么区分呢?出示字典:我们把字典老师请出来。(当表示捆、绑这个意思时,读 za, 当表示刺这个意思时,读zha)出示句子,读准多音字。请教了字典老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句1: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句2:小熊每天都扎一只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4)齐读句子。4 .出示第三组词语:带刺 枣树(1)齐读词语。(2) “刺”和“枣”是今天要写的字,观察字形,你发

6、现了什么?(共同部件“束”)为什么都有“束”呢?(3)微课识字微课内容:瞧,这是一棵树(图片树、篆书“木”字),树上长出了刺(图朱片刺、篆书“束”字 )。后来人们觉得不够锋利,又给它加了一把刀(篆新书“刺”字 W )。这个带刺的树还会结出红红的枣子呢!(篆书“枣”)最初的枣字就是由两个刺组成的后来为了方便楷书把下面的刺简化成“两点(4)观察比较同一个部件在不同的位置,笔画有什么变化?“束”在“刺”的左边时,捺变成点;“束”在“枣”的上面时,横折钩就变成横折。(5)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第三笔横折钩的钩,就像一枚小小的刺。“枣” 第3笔是横折,没有钩,就像光溜溜的枣。撇有锋,捺有脚,笔画要拉长,

7、笔锋 要展开)出示评价标准:形近处笔画书写准确。 撇捺舒展一颗星。(4)评价反馈三、品味“红枣”,体会妙用(一) 预习检查,读好长句子。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 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1)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读一读,比一比,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数量多、香味、动态的美感、 比喻)(3)指名读:连人都馋,何况是刺猬呢。谁能把这种馋人的感觉读出来?(4)齐读感受再读句子,也再次看看红枣那诱人的颜色,闻闻它的香味。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听着你们郎朗的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 香。小刺猬听见你们得朗读,它也忍不住来偷枣了!四、聚焦

8、动作,讲述“偷枣”(一)明确“偷枣”段落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它偷枣的过程? (2-10 )(二)默读圈画过渡:小小的刺猬究竟是如何从高大的枣树上成功偷取红枣的呢?我们把镜 头悄悄移到后院的枣树旁,贴近墙根,来注视它的一举一动。1 . (PPT出示)默读第2-10自然段,按照顺序用横线找出描写刺猬偷枣 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偷枣的动作。2 .指名生答,师提醒生说明出处并相机板书:(爬、爬、停、摇晃、掉、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驮、跑)动手演示理解:谁能上来把老师的粉笔归拢到一起?(把分散的东西聚集到 一起)3 .关注顺序这些动作这样贴行不行。小刺猬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说说这样安

9、排顺序 的理由。如:老师注意到,这只小刺猬在“归拢”和“打滚”这里犹豫了一下,最终 她选择了先“逐个归拢”,小刺猬,你是怎么想的呢?4 .读句子别小瞧这些动作,这可都是刺猬偷枣所使出的招数啊!把这些动词放进文中,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三)借助支架,简要复述1 .导语:这位“带刺的朋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预设:聪明、机灵、可爱、偷枣水平很高2 .作者也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小刺猬偷枣本领的看法,找一找作者是怎么说的呢?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3 .请结合板书,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这句话作为开头,用自己的 话刺猬偷枣的过程。可以选用“先” “再” “然后”

10、“接着” “最后”这些连接 词。(1)自由练说。月黑风高,枣树上挂满了枣子,嘘,小刺猬们,我们奇妙 的旅行开始了。把我们偷枣的过程再说一说吧!(2)指名说:(音乐起)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小刺猬想得清清楚楚的,的确不一般!五、小结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在旁边偷偷观察的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着。 下节课就让我们当当作者,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吧!第二课时一、借助板书,回顾故事师:同学们还记得那只高明的刺猬吗?夜晚的后院, 在那颗枣树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谁来讲讲?二、聚焦细节,详细复述1 .走进故事,再读课文过渡:同学们真厉害,把这些动作的词串联起来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就说清楚了。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

11、和课文相比,作者把这个过程说得更生动更有趣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2 .示范指导,体验生动那作者是怎么把小刺猬偷枣的动作写生动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正往树上爬反午是与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五枣,而着墙角的水沟眼力 急火火地 跑去了,(1)哪些地方将它的动作写得更加生动了?(板贴:缓慢地、急火火地)(2)想象小刺猬的心理独白。导语:采访一下小刺猬们,你们上树缓慢,跑走是急火火的,能换吗,为什么?请学生任选一句,想象刺猬的心理活动:如果不慢慢爬,就会如果不快点跑,就会(3)跑得很快,而且心里很着急。这就叫做一一(急火火

12、)(4)在学生想象、表达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个别朗读、评价读、男女生 合作读3.由扶到放,感受“高明”导语:像“急火火地跑”、“缓慢地爬”这样的词组还有很多。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把小刺猬的其他动作写生动的,用“一 ”画出来。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贴。预设:那个东中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群抻义又爬向伸出的 枝条(1)诡秘是一种感觉,这篇文章的作者宗爷爷是音乐老师,他也常常用音 乐来表达感受。如果我们给这句话配一个音乐,你觉得选哪段音乐更合适。请生 听两段音乐,并做选择。(2)说理由。理解“诡秘”包含神秘,鬼鬼祟祟。(3)音乐停止,请生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4)

13、学着小刺猬偷偷摸摸、神神秘秘的样子,带上表情和动作读一读句子。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福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嘴里啪啦地落 了一地。(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很多红枣落在地上的声音,小刺猬重重地摔在地上的声音。仿佛看到树枝空空如也,地上落满了红枣,小刺猬从树上快速地掉下来。(2)哪里让你感受到很用力? (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嚅里啪啦地落了一地)谁能用声音告诉我刺猬很用力!谁能用动作表示?来,你用动作,其他同学大声读。这么大动静,不怕被发现吗?(引导学生理解刺猬多摇些枣的意图)(3)这样表示声音的词都叫拟声词,找找看还有这样的词吗?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14、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口 一 (1)读好拟声词“噗的一声”。(2)真是个贪吃鬼,怎么回事?快还是慢?哪里感受到快? “噗”怎么读这个字?你来试试。再大声点!再大点!(3)摔得可真重啊!地上的枣,怎么搬回家呢?可是东边扎完跑西边,要累坏的!有好办法吗?(逐个归拢)好在哪里?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 一个滚兀.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你从哪体会到了它的高明?总结:你看,其实不仅是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很高明,作者写得也很高明,把 小刺猬的动作写生动了,偷枣的过程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4.创设情境,活用语言(1)引入带刺的朋友一书

15、:我们现在读的课文只是作者写得第一个片 段,在第二个片段开头作者是这么写的:“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我再也憋不住 了,就把小刺猬偷枣儿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2)情境设置:假如现在你就是文中的作者,请你以“爸爸,小刺猬偷枣 的本事可高明啦!”说一说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记得用上刚才学习的语句,注意 要把过程说得生动哦!(1)学生自由练说。(2)指名学生展示。(3)评一评:你觉得他说得生动吗?哪里让你觉得很生动?(4)同桌轮流说给对方听,互相提建议,让对方说得更好。三、关注称呼,体味情感我们的小作者也是在观察小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深深喜欢上了它。请同学们看课后第三题,找一找作者对小刺猬的称呼有了什

16、么变化?(1)自由读:说说体会(2)联系实际,平时谁会叫你“小家伙”?你感受到什么?(3)朗读指导石子4四、推荐阅读,迁移体验其实在作者宗介华的笔下,还写了小刺猬好多故事呢!这不,它又要来偷枣了!这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想看吗?1.拓展阅读宗介华带刺的朋友一书中带刺朋友章节的第三部分,完成课中导学单夜幕悄悄地降落下来,大地被笼罩在铅色一样的暗纱里了。我偷偷地躲在树丛的背后。过了好长时间,还没见到刺猾的影子,我忐忑不安起来。昨天晚上刚刚偷了枣儿,管 一定还有吃的。兴许不来了“”不,爸爸说过,刺猾的食量可大呢,一天一夜,它准会饿坏 了 .那么,一旦它发现墙根儿处都撒了沙子,会不会感到奇怪,猜到了我的心里,噢,想 着沙子上的脚印找窝呀,我才不去了呢四不,不会的, 昨天晚上偷枣儿并没被人看见, 天晚上还得去,红枣儿多甜呀小我静静地蹲在那里,替刺猬问着、 答着.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胶洁的月光又把庭 洒满了“啊,时候已经不早了,我的心慢慢凉下来,断定小刺猬发现了沙子,是不会再来 了。突然,我眼前一亮,奇妙的现象终于出现了.小东西钻出水沟眼儿.顺着墙根,直向 树底下跑来临上树,它伸出头,四下看了看.我检偷扔过去一粒小石子.石子落在地上,发出“啪”的声响,小刺猬闻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