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错题集2_第1页
八上物理错题集2_第2页
八上物理错题集2_第3页
八上物理错题集2_第4页
八上物理错题集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1 . 一束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如果折射角不断地增大,则入射角一定()A.保持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无法断定2 .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 )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3 .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4 .如图所示,

2、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图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5 .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大致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6 . 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画出这束光通过玻璃砖的光路图。7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 .请画出水下 E处的人看到路灯 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8.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文档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一只长度

3、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确的是()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8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9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 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 P点;如果水面升至 b位置时,人看到 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hIA.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 ”B. P点在S点的上万,Q点在S点的下万一;二一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附匕厂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

4、方10 .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A.凸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11 .如图所示,光沿COM向半圆形玻壬砖的圆心 O,请在图中作出光线分别透过平直界面AOB和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路图。A 12 .如图所示,岸边有一物体 B,潜水员从水中能看见 B的像B1,请作出一条眼睛能看到B的折射光路图。13 .画成下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14.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

5、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f 一定大于LB. f 一定小于LC. f 一定等于LD. f可能小于L1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角a0°15°30°45°60°反射角B0°15°30°45°60°折射角丫0°11°22.1°35.4°40.9°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1)分

6、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16 .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春游一,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位同学拍全身照时下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A.不能看到认得头部B.不能看到人的脚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

7、全身像 ,但像会变暗一些17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12 .在下图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光学元件.18 .如图,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 变大.前者是由于 形成的 (实/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侧部分 (左/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 像(实/虚).19 .请在图上大致画出物体所处位置时对应像的位置20 .放电影时,银幕上成的是()A.倒立

8、放大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倒立放大的虚像21 .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 cm B .小于10cm C .大于20cm D .在10cm和20cm之间22 .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 ,关于投影仪的使用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

9、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23 .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逐渐移至 20cm的过程中,所成像,像距;当物体再从距透镜 20cm处移至距透镜10cm的过程中,所成像 ,像距;而当物体从距透镜10cm处逐渐靠近凸透镜时,所成像,像距.(变大/变小/不变)24 .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的像.如果文物上有条裂纹,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2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A.投影仪 B .照

10、相机_C.放大镜D .幻灯机UF26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 ,现要改拍全应该将相机 (靠近/远离)该同学,且将镜头向 (前/后)调节.27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在 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28 .在某次“

1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在凸透镜很远很远处时,移动光屏后,发现在距透镜12cm处的光屏上也能成一比较清晰的像,则可推测此凸透镜焦距近似为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上/下)调整.(2)利用此透镜再次探究实验规律时,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变大/变小/不变).(4)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离透镜越远,像越;物体离透镜越近,像

12、越 29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0 .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 25cm,远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填“强”或“弱”),致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 (填“前”或“后”), 这时应佩戴用 做成的远视眼镜可以矫正远视眼。31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以焦距 (长/短)的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焦距 (长/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特别适宜于观察行星和月球。32 .学完“眼

13、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小明自制了一个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利用注射器向水 透镜内注水或往外抽水, 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 小明想利用这个水透镜来研究近视眼的成 因.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 是用相机甲乙(1)小明把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此时在光屏上成像如图乙所示.要想模拟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 (左/右)移动,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 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A;(2)接着小明要想研究近视眼的成因,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他要用注射器(选填“向水透镜中注水” 或“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然后向 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B,则实像

14、B要比实像A (大/小)。33 .某同学正在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在实验时观察到如下现象: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有将光屏远离透镜移 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将另一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有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才能在 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是凹透镜,是凸透镜;(2)在实验现象和中,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填写实验现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 拍摄的。3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5、:(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个平面都与光具座 的轨道(视为水平直线)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 。(设实验中烛焰中心高度不变 )(3)小明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做了三次实验。与一次和二次实验相比较,三次实验的好处是: 。(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 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36

16、 .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A.反射现象B .折射现象 C .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D .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37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 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电影银幕上的像; 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B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C.属于实像的是D.属于虚像的是38 .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是 ()39 .某光屏放在凸透镜前 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17、. 20cm B . 15cm C . 10cm D . 5cm40 .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位置B. 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41 .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 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 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气”是水蒸气B . “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

18、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42 .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工跤片 X|i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且胶片应正立放置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 ,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43 .如图,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

19、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个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 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 B' 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能/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44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4)在如图实验的基础上, 将蜡

20、烛和光屏互换位置,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倒 立/正立)、 (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5)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 36 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清晰的正立 (放大/缩小)的虚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 镜.(6)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 的方向移动(填“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 。45 .某同学测量一根木棒的长度是0.583m所用的测量工具是()A.厘米刻度尺B. 毫米

21、刻度尺C.分米刻度尺D.游标卡尺46 .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实像.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调.(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2cm,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探究的

22、是的矫正方法.分A|!| B一秒。cm ,物体B的长度的测量48.如下图,物体 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 值为 cm 。47 .右图停表显示的时间为49.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A. 12.38cm B . 12.365cm C . 12.36cm D . 12.37cm50 .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A.偏大B .偏小 C .不受影响51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无法判断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23、路程与速度无关52 .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每隔0.2s(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速度变化情况是9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 不变/先变大后不变/ 一直变大);m/s(2)若测得纸锥在 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写出一个影响因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53 .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关于比较她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1)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

24、动快;(2)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 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3)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4)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运动快慢程度。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54 .如图所示,测平均速度实验中,(1)使斜面保持 (很小/很大)的坡度, 目的是;(2)测得 S1=60cmi, S2=30cm 11=5s, 12= 3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m/s。55 .汽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 0

25、.5s (从发现情 况到开始制动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 4.5s滑行60m车停止。则从 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 。解析: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时间t=;所以,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v= =.56 .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用字母V和表示)57 .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用字母V1和表示)58 .在桂林北到南宁之间约 437km的铁道线上,运行着两对

26、“城际快速列车”N801/N802次和N8037 N804次。下面是 N801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站 名桂林北桂林南柳州南宁到站时刻8: 1710: 3013: 26发车时刻8: 068: 2610: 34里程/km011176437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 N801次列车由桂林南到柳州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 (2) N801次列车由桂林北到南宁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59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所选的参照物是 。小芳同学

27、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 路旁树木向 运动。60 .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 ,他的平均速度是 ;4X 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6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动的河水具有动能B.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 “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说明了运动具有相对性D.高空飞行的飞机即使碰上小鸟也会被撞出一个大洞,这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较大的能量62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显示04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

28、的情形, 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00:: L0(1)请你根据图本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时间t/s4平均速度v/ (cm- s-1 )15(2)分析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63 .右图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景.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球B .太阳 C .月亮 D .“神舟”飞船64 .我国自1984年4月8日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那么,它绕地心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为()A. 1 天B . 30 天C. 120 天D. 365 天65 .用下列物理量描述火车上行人的运动情况时,与参照物选择无关的是()A.时间 B. 速度 C. 位置 D. 路程66 .下列关于公式 v = s / t 说法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