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战国七雄的概念;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国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都江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制度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导致生产力的提高,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引起各国的变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 激励学生与时俱进, 大胆创新,理解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改革能够促进 社会的发展,勇于投身改革的人 ,定会受到后世敬仰;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积极参 与改革。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都江堰的作用难点:商鞅变法引起了社

2、会关系的变化,从而为后面讲述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流沙(唐代)胡曾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老氏却思天竺住,便将徐甲去流沙。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胜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当时的这种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本课我们将学习第7课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二)讲授新课:一、战国七雄:1、历史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 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着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井田制被破坏: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辟广阔的山林,兴修大

3、型水利工程,带来了方便。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了。农业的发展,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阶层,有了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井田制的“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过时了, 而分散的、一个体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封建经济形式兴 起了。左传记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而一律征税。分封制、宗法制破坏: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周灭商和东

4、 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 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 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 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 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 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

5、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2.田氏代齐: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 。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 兴衰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 的合法地位。公元前 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 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3、战国七雄:齐、韩、赵、魏、楚、燕、 秦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已经不再打着“尊王

6、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 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4.著名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 354年(周显王十五年), 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 邯郸, 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 庞涓赶回应战。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郑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邺城、范县、濮县诸说),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 诱其就范,使战局

7、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 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个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个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 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新兴的地主阶级 势力增强

8、。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 各个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确立新的政治经 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政治:1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世卿世禄)3.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 伐加速了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

9、发展经济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约公元前 302年235年),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 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发民工 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2、构成: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部分构成。渠首

10、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成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部分。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降水泥沙淤积。3、意义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我国人民的智慧。(三)、课堂小结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

11、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秦国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四)、课堂练习:1、战国时期,七雄当中位居中央的是哪三国( B )A.齐、楚、燕B.韩、赵、魏 C.秦、赵、魏 D.齐、韩、赵2、下列战役,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A )A.牧野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3、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C ) A .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4、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