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归纳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归纳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归纳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归纳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归纳酸和碱的性质.浓盐酸、浓硫酸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盐酸浓硫酸物 理 性 质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 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 HCl气体遇空气中水蒸气形 成由盐酸小液滴构成的白 雾。有强烈的腐蚀性,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黄 色。纯净浓硫酸是无色,粘稠状 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干 燥剂。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量。具有强烈的脱水性。能将纸 里的H、O按水分子组成比脱 去,而使其碳化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途用化工原料。制取氯化物及医 药等,金属除锈。化工原料。用于生产人造棉、 化肥、农药和染料。精炼石油、 除锈等。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

2、应先用干抹布讲其擦拭干净,再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到5%勺碳酸氢钠溶液。二.酸的化学性质:(由于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 H+,所以具有下列共性。)1 .跟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溶液(如: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酥试液遇酸不变色。 注意: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跟酸碱指示剂作用时,颜色变化不符合上述规律。2 .酸能跟Al、Mg Fe、Zn等比H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 酸=盐+ 氢气稀盐酸与金属反应:2A1 + 6 HCl= 2AlCl 3 + 3 H2T, Mg + 2 HCl = MgCl 2 + H2TZn + 2 HCl = ZnCl 2

3、+ H 2T ,Fe + 2 HCl= FeCl 2 + H 2T稀硫酸与金属反应:2Al + 3H 2SO = Al 2(SQ)3 + 3H2T , Fe + H 2SO = FeSO4 + H 2TZn + H2SO = ZnSO4 + H2T, Mg + H2SO = MgSQ + H 2T注意: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铁参加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2价的亚铁离 子:Fe2+;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又多到少的顺序:Al、Mg Fe、Zn。;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钻金。3 .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酸=盐

4、+ 水CuO + 2HCl = CuCl 2 + H 2O, CuO + H 2SO = CuSO + H 2OFeQ + 6HCl = 2FeCl 3 + 3H 2O, Fe 2Q + 3H2SO = Fe2(SQ) 3 + 3H 2O 注意:工业上常用盐酸或稀硫酸出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4 .酸能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碱+ 酸=盐 + 水(实质:H+oh=hqNaOH + HCl = NaCl + H2O,Ca(OH)2 + 2HCl=CaCl 2 + 2H2OCu(OH) + 2HCl =CuCL +2H 2O,Fe(OH)a + 3HCl=FeCl 3 + 3H2O2 NaOH +

5、H 2SO =Na 2SO+2H 2OICa(OH)2 + H 2SO=CaSO4 + 2 H2OFe(OH)3 + 3H 2SO =Fe 2(SO4) 3 + 3H 2O,Cu(OH)2 + H 2SO=CuSO4 + 2H2O5 .部分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盐+ 酸= 新盐 + 新酸(1)酸能与碳酸盐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碳酸盐的性质之一:易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酸盐+酸=新盐+二氧化碳+ 水(实质:H+CO2- =HCO =COT +HO,酸提供的H+和碳酸盐的 CO2-结合成 HCO, HCO 不稳定,分解成CO和H2O(1)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2HCl+CaCO= Ca

6、CL+COT +HO注意:实验室制取 CO;除去茶壶、锅炉的水垢;洗涤盛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 的白色固体;常用碳酸钙粉末除去过量的酸,确保达到中性。(2)酸与纯碱碳酸钠反应:H2SO +NaCO= Na?SO+ COd + H2O2HC1+ N&CO = 2NaCl+CQ T +H2O注意:该反应可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方 法:取样,滴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发生的反应:氢氧化 钠在空气中变质生成碳酸钠:CO + 2NaOH = NazCO + H2Q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生成:2HC1+ N&CO = 2NaCl+COT

7、+HO;除去变质了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氢氧化钙, 充分反应后过滤:NaCO + Ca (OH 2 = CaCOa,+ 2NaOH用于检验碳酸盐。方法:取样,加入稀盐酸,并把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如果有大量的气体产生,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固体是或含有碳酸盐。 以石灰石检验为例,发生的反应如下:2HCl+CaCO= CaCl2+COT +HQ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 是二氧化碳:CO + Ca(OH) 2 = CaCO,+ H2O(2)盐酸能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硝酸等酸的白色沉淀硝酸银(AgNQ反应实质:Ag+Cl- = AgCl JHCl+

8、AgNO = AgCl ; +HNO(3)硫酸能与硝酸酸化的可溶性钢盐【BaCb、Ba(NO)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硝酸 等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钢(BaSO)反应实质:Bf+SO2- = BaSO JHbSQ+BaCb = BaSQj + 2HCl , H 2SO+ Ba(NQ)2 = BaSOj +2HNO三.常见的碱的物理性质1 .氢氧化钠:(1)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2)白色块状或片状固体,易溶于水,溶 解时放热。(3)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4)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空 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吸收空气中的 CO而变质。(5)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溶解蛋白质 和油脂。

9、如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石油、纺织和造纸工业;肥皂、洗涤剂。可作干燥剂。2 .氢氧化钙:(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白色粉末状固体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 称石灰水,有腐蚀性(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用途:建筑材料;制造漂白粉的原料;配制农药、改良土壤等。3 .氨水:氨气的水溶液,浓氨水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其化学式可记为:NH KO或NHOH在水中电离方程式为:NH - H2O= NH+OH,所以氨水显碱性。氨水可作化肥。四.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1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NaOH Ca(OH)等碱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10、,无色酚酥试液变红。2,碱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性氧化物+ 碱=盐+水二氧化碳+碱 一碳酸盐+水CO + Ca(OH)2= CaCO J + H2O,CO 2 + 2NaOH = Na2CO + H2OSO + Ca(OH) 2 = CaSO ; + H2O,SO 2 + 2NaOH = NazSO + H2OSO + Ca(OH) 2 = CaSO+ H2O ,SO 3 + 2NaOH = NazSO + H2O这些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的原因是它们能溶于水生成酸CO + H 2O = H 2CO , SO 2 + H 2O = H 2SO (亚硫酸)SO + H

11、2O = H 2SO3.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实质:H+oh=hqNaOH + HCl = NaCl + H 2O Cu(OH) + 2HCl =CuCb + 2H 2O ,2 NaOH + H 2SO = Na 2SO+ 2H 2O Fe(OH)3 + 3H 2SO = Fe 2(SO4) 3 + 3H 2O,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可溶性盐+ 可溶性碱=新碱+Ca(OH)2 + 2HCl = CaCl 2 + 2H 2OFe(OH)3 + 3HCl 二 FeCl 3 + 3H 2OCa(OH)2 + H 2SO = CaSO4 + 2 H 2OCu(OH)2 + H

12、 2SO = CuSO4 + 2H 2O新盐(1)可溶性碱能与可溶性铜盐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反应实质:Cd+ + 20H = Cu(OH) 2 ;Cu(OH"2 NaOH + CuSO = Cu(OH) 2 ; + NazSO , Ca(OH)+ CuSO 2 NaOH + CuCl2 = Cu(OH) 2 J + 2NaCl , Ca(OH»+ CuCl2 (2)氢氧化钙能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Cu(OH) 2 J + CaSO= Cu(OH) 2 J + Ca Cl 2 CaCQ反应实质:CeT + CQ2- = CaC04Ca(OH)+ N

13、azCO= 2 NaOH + CaCO ;注意:该反应可用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该反应可以除去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里的 杂质碳酸钠。Ca(OH)+ KzCO= 2 KOH + CaCQ ;(3)氢氧化钢氢氧化钢能与硫酸、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硝酸等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钢(BaSO)反应实质:Ba2+SO2-=BaSO;(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SO2-)Ba(OH) 2+CuSO = BaSOj + Cu(0H)2 J , Ba(OH) 2+NaSO = BaSOJ + 2 NaOHBa(OH) 2+KSO = BaSO J + 2 KOH氢氧化钢能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BaCO

14、I反应实质:Ba2+ + CO32- = BaC03 ;Ba(OH)+ NazCO= 2 NaOH + BaC。; , Ba(OH>+ KzCO= 2 KOH + BaCd ;5.不溶性碱(如Fe(OH) 、 Cu(OH)的特性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与酸性氧化物或盐溶液反应 受热易分解。例:Cu(OH) = CuO + H2O 2Fe(0H) 3=6.氢氧化钙的制法工业上:煨烧石灰石获得生石灰,生石灰和 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又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高温 CaO + C02T CaO + H2O = Ca(0H)2 C0+ Ca(0H)2 = CaCO J + H2O注意:(1)生石灰:

15、CaO熟石灰、消石灰:CaCO(2)氧化钙溶解时,放热。氧化钙溶解属于化学变化。(3)干燥剂:酸性干燥剂一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物质QCD,、CHO .:呼网相互转RFe203 + 3H2O水发生反应制得碳酸钙)Ca(OH),石灰石:CO, HCl 气碱性干燥剂一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干燥酸性物质,如 体等五.复分解反应1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 B + C D = A D + B C注意:复分解反应主要发生在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互相交换成分, 即互相交换离子(只能是阳离子与阴离子结合成物质,同种离子所带电荷电性相同,要互相 排斥。所以,

16、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的离子结合方式是外边的离子与外边的离子结合,中间 的离子与中间的离子结合。);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中和反应属于复分 解反应。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实质是使溶液中,反应前后,离子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一互相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的离子离开溶液,反应后溶液中,不再有这些离子了。如:氢氧化钙【Ca(OH)】与碳酸钠【NaCO】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 KzCO= 2 KOH + CaCQ ;复分解反应,除了有酸参加的反应外,其它类型的反应的反应物必须能溶于水。3 .物质的溶解性K+盐、Na盐、NH+盐、NO盐,完全溶解不困难

17、;Cl-盐不容氯化银(AgCl)SO2-盐不容 Ba2+、Pb2+碱中还溶C1和Ba2+同时别忘碳酸镁(MgCO【微溶】常见的沉淀: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钙溶液、可溶性钙盐【 CaCl2、Ca(N2、CaS研】与可溶性碳 酸盐【K2C NaCa (NH) 2CGX MgCO反应生成碳酸钙 (CaCQ白色沉淀。反应实质:Cl + CQ2- = CaCdJCa(OH) + NazCO = 2 NaOH + CaCO3 ; , CaCb + Na 2CO = 2NaCl + CaCO 3 ;碳酸钢白色沉淀(与相似):氢氧化钢溶液、可溶性钢盐【BaCl2、Ba(NO)2与可溶性碳酸盐【K2C®

18、; NaC® (NH) 2C® MgCO反应生成钢酸钙白色沉淀。反应实质:Ba2+ + CQ2- = BaCO3 ;Ba(OH) + Na2CO = 2 NaOH + BaCO3 J , BaCb + Na 2CO = 2NaCl + BaCO 3 J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可溶性碱【Ca(OH)、NaOH KOH Ba(OH)】能与可溶性铜盐【CuSQCuCb、Cu(N2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反应实质:Cu2+ + 20H = Cu(OH) 2 ;2NaOH + CuSO= Cu(OH) 2 J + Na2SO , Ca(OH)+ CuCl2 = Cu(OH) 2 J + Ca Cl 2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实质:Mg+2OH = Mg (OH 2;MgCl 2 + Ca (OH 2 = CaCl2 + Mg (OH 2 ;(海水制碱中将Mg元素从海水中分离出来的原理)硫酸钢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氢氧化钢、可溶性钢盐【BaCb、Ba(NO)2】能与硫酸、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硝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