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枝阳中学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共1课时)备课教师授课教师第周授课班级课题采莲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型讲读课主备刘海英授课教师教学目标(要求体 现三维目标)1 .通过自学诗句理解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大意。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 .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难点及关键点1体会杨万里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的情感,感受诗人清新、明快的诗风。2体会古诗独特的文化现象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热襄古诗的情感教学方法借助网络,引导学生领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通
2、过与不同诗比较,感受诗人清新t然的诗风,感悟杨万里高洁的 人品。教具或课件网络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学习采莲曲(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 同学们大家上学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大家学习了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番。2、 今天怎么再来学习一首。你们看!(见课本荷花图)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补充 荷花又被称为芙蓉(板书芙蓉)3、 这么多碧绿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芙蓉显得是多么的美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与这有关的诗:由唐代诗 人王昌龄所写的采莲曲(教师板书)。4、 谁来给咱们把诗题读一读。指名读,齐读。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采莲曲是怎样写的呢?咱们来听一听吧!2、
3、你们也想读了吧!赶快把不认识的生字读准,你就能读准了!快自己读一读吧!3、同桌互读,相互指正读音。4、指名读生字。指导多音字“觉”5、指名读词卡(荷花、芙蓉、两边开、看不见、一色裁、乱入池中、罗裙)6、学生自由读整首诗。同桌互读。7、指名读,全班评。全班齐读。三)感受诗境,理解诗意。1、 大家可真会学习啊! 一下子就把古诗读准了。那咱们就轻轻地关上书本,赶快去欣赏这一湖美丽的荷花吧!(出示荷花图,播放歌声)2、 呀!哪来的歌声,你此时想到些什么?(一定是有人来了)3、 咱们刚读过的古诗里哪一行能让让我们找到答案?(出示第四行)给大家来读一读吧!4、 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始觉”5、 姑娘来了
4、,只听到歌声却看不见身影。这可真是“乱入池中看不见”啊!(出示第三行)谁能象老师这样来读一读。先练一练,再指名读。6、 人在花中游,花在人旁走。看不清是人还是花。直到听到了优美的歌声才发觉有人来了。谁还能给咱们来读 一读(指名读)7读到这我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我们听到了姑娘的优美歌 声却看不到她的身影呢?8、 难怪看不到啊!原来姑娘身穿绿色的罗裙犹如荷叶,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采莲少女的脸庞正 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 女的脸庞开放。谁来读一读。9、 (播放课件)感受指导朗读“一色裁” “芙蓉向脸”。四)领悟诗情,朗读试诵1、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
5、绿罗裙已经融入田 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 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 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 荷花的精灵。荷叶罗裙,芙蓉人面,可真让人难以分辨, 要不是突然听见的歌声,还真不知道有人来了。利用录音 机试读整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 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 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 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 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6、这样 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 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一“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 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 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 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 了,显 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 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 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 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
7、丛 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 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 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 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 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 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 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 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 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 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 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8、然而,正当胸蹦怅 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 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 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 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 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 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 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 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 她们作为美丽
9、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 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2、指名读。配乐。全班评3、学生试背。指名背诵2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 .课件出示诗。请同学自己读一读。喜欢这首诗吗?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读。2 .这首诗的语言生动而又浅显。请大家打开明诗意版 块,借助网络,自己读懂诗意,待会儿我请同学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特别要注意关键字的意思,如:毕竟, 无穷碧,别样红。(点红。)3 .读懂了吗?先同座之间交流交流。注意说大意时把 关键字的意思要说出来。4 .谁读懂了诗题的意思?一二两句呢?谁来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5 .课件出示诗意:我们一起读读诗意。6 .小结:同学们借助网络,
10、抓住关键词,读懂了诗句 的意思,真不错。【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展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 自然渗透了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疏通诗句意思的方法。】3 .悟诗情。1 .学习古诗,仅仅理解诗意还不够,情是诗文的根。 我们只有走进诗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感受诗的 情感,感悟诗的意境。请同学们再读读诗,体会体会这首诗中,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2 .学生读诗。3 .刚才大家边读边体会,网站上的“悟诗情”版块能 进一步帮助大家领会诗人的情感。请大家打开这个版块。4 .要感悟诗人的情感,首先要走进诗歌描写的意境。 比如说诗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那么四时风光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先点击四
11、时风景,走进 那如诗如画的西子湖畔。(学生欣赏时教师放音乐)5 .出示四季图画。同学们看得都陶醉了,是啊,西湖四季风景如画,正 如诗人苏轼所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你想说说哪个季节的景色。(学生描绘:春天,夏天,秋天,冬天)6 .是啊,春夏秋冬的西湖尽展自己特有的魅力,而诗 人尤其喜爱六月的西湖,他爱六月西湖的一一荷花。(点击“清风荷韵”,音乐起。)让我们走进夏日的西湖,静静地、美美地欣赏这美轮 美奂的荷花。7 .荷花美吗?真美。谁来说说看?(一两个同学说) 荷花那么美,我们总觉得难以用语言来描绘。老师在 “名家名篇”栏目里为大家选录了著名作家艾青.朱自清.叶圣陶等人作品的精彩
12、片断。通过阅读,能丰富你的 语言积累,帮助你进一步领略绿叶红花的意境。待会儿描 述时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词.句,这样就一定能说得更具体, 更生动.更形象。)课件出示部分名家名篇。现在,望着这开阔的湖面,8 .听到同学们的讲述,老师仿佛也看到了碧绿的荷叶, 娇艳的荷花,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意境。一碧一红,相映成趣;荷花与朝阳,交相辉映, 再加上满湖碧绿的荷叶,真是充满生命的美感。9 .欣赏着这满湖的荷花,我们再一起轻轻地吟诵这首 诗。10 .诗的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谁能说说?对,这首诗借西湖美景,抒发了自己对荷花的钟爱, 对夏季景色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11 .就
13、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诗人此时丰富的内心情感。老师精心挑选了几幅古雅的荷花水墨画和四段音乐,你可以从“悟诗情”版块中自由选择,为自己的朗读配配 音。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来朗读古诗,一定能读得更加 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12 .课件出现自选音乐,自己读。13 .你挑选了哪段音乐?你来吟诵吟诵。14 .同学们读得那么的入情入境,老师都被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再次朗读这首诗。(齐读,配乐朗 诵。)15 .诗人杨万里站在西子湖畔,看着满湖的荷花,吟 诵诗歌,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诗人喜欢荷花,仅仅是因 为荷花美吗?启发:在中国文化里,往往用特别美好的事物象征人 物的精神。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松竹
14、梅被称为“岁寒三友”, 象征坚强和高洁,荷花呢?则出污泥而不染。杨万里一生 正直,为官清廉,他在这首诗中浓墨重彩地赞美荷花,正 表明他对美的热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16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诗,用荷花赞美诗人的高 尚人格。【音画及荷花的互文拓展等多种网络资源的开发利 用,营造了一个诗画交融、文化内涵丰富的诗歌教学情境, 有效地协调了学生情感和智慧,促进了学生对诗情的领悟 对荷花意象的内涵启发,使这个环节表现出的浓浓的文化 意味。】四.品诗韵1.这一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体 会了诗人的情感,大家收获都很大。课件出示:研究性学习:(1)杨万里诗:读读诗,说说这些诗描写的是什么, 有什
15、么共同之处?(2)送别诗:比较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3)荷花诗:同样描写荷花,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不 同?其实杨万里一生写过很多诗,他的诗喜欢描写什么? 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再比如说,这首诗也算一首送别诗,它和其他送别诗 有什么不一样呢?还有,很多诗人都留下了描写荷花的诗作,我们这里 也收录了一首,同样描写荷花,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我想,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学者,把这个作为你的研 究课题,凭借网络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相信大家通过学 习,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杨万里的诗,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 感,体会诗的韵味。请大家进入“品诗韵”版块,挑选一类诗作为研究课 题,可以自己研究,也可以和同座合作研究。
16、3.汇报交流。教师小结。(1)是啊,杨万里的诗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是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描写自然,善于在平常的事物中发 现美,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全都涌 入了他的诗作,他自己曾经说过:山中物物是诗题。难怪 他的朋友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2)送别诗有的写得悲凉,有的写得依恋,有的写得 豪爽。而杨万里的这首送别诗却写得那么愉悦。课后同学 们还可以收集一些送别诗,扩大研究范围,结合写诗的背 景,作者的经历,想想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区别。(3)同样写荷花,因为季节的不同,心情的不同,诗 歌的意境却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 古诗中除了吟诵荷花的, 还有吟诵绿柳.吟诵明月的,吟诵山泉的同一题材的 诗,不同诗人却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课后我们可以多收集 收集。进行进一步研究。(4)诗的韵味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细细地品读, 品味。【本环节通过网络拓宽了学生的诗歌学习空间,引导 学生对诗歌进行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磨床考试题及答案
- 客运考试题及答案
- 菜鸟考试题及答案
- 海事考试题及答案
- 防护装备穿脱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法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药品生产领域的道德试题库(附答案)
- 高血压考试试题
- 道路运输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带答案)
- 国际式摔跤锦标赛反兴奋剂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新版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PCR实验室基因扩增检验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学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人员招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富县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届张家港市达标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 保密观试题含答案2025年
- 柏拉图教育思想体系解析
- 奶茶线上活动方案
- 军训医疗知识培训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