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字或词语意思。尝:_   依然:_2文中出现了三处“之”,分别是指什么?(1)诸儿竞走取之。(_)(2)人问之。(_)(3)取之。(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4请你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2.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注释)夕:晚上。及至:到了。屋梁:房梁。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好学(_) 晨夕不休(_)   悬屋梁(_)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孙敬的方法是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

3、请谈谈你的看法。_3. 阅读理解。陪  客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父适他往。(   )A.合适 B.恰好 C.舒适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_4.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匡(kuàng)街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i)  ,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本文选自西京杂记,区街:西汉经学家。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1

4、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和(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2匡衡是一个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5.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 方: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诗人_,被人们称为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6. 课内阅读。 

5、;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 曰_           溺_堙_           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7.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6、“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誉:赞誉,夸耀。陷:穿透、刺穿。或:有人。弗能:不能。应:回答。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

7、矛。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n)。(1)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也感到心惊。(2)带点一句中,“家书”是指_,“家书抵万金”采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将士们对家乡亲人的_。9.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面的词语。故:_  

8、; 堙: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4课外你还读过哪些有关神话故事的书籍呢?请列举两部。_10.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孟母戒子盂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注释:诵:背诵。辍(chuò):停止。誼(xun):忘记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其母方织 (_)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 (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_3读完以

9、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_11. 文言文阅读。王充求学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注释)徙:迁徙。孤:小时候父亲去世了。 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师事:以师礼相待。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肆:店铺。辄:就。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充的祖先是会稽上虞人,后迁到魏国的元城郡。B.王充到了京师后做了班彪的老师。C.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乡里因孝顺被称颂。D.王充虽然读了大量的书,但是仍旧不熟悉各家学派。2王充

10、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法C.学习目的 D.学习范围3王充家境_(a贫困 b富裕),他是通过_的方法来读书的。4王充求学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_5请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_12.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把短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尝与诸小儿游(_)A经常 B曾经   C尝试(2)唯戎不动(_)   A但是 B唯一   C只有3王戎

11、不去摘路边李子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4读了这个故事,你能从王戎身上学到什么?_5历史人物故事,生动有趣,给人智慧和启迪,历经千百年仍然广为流传。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故事,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写一写,与大家分享。_13. 阅读与理解。已死的母熊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注释)选自护生画集。以;用,使用。视:看。遂;就,于是。复;语,又。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_(2)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_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

12、人物。例:(猎人)中(母熊)要害(1)(_)端坐不倒 (2)(_)近视之(3)(_)戏于水 (4)(_)死而不倒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B. 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C. 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母爱的姿势 B. 端坐不倒的母熊 C. 猎人入山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_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冕求学(节选)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