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建铁路(开安)至西巴彦花新建铁路(开安)至西巴彦花CX-ICX-I 标工程项目标工程项目试验室质量管理制度试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中铁二十三局集团 长西铁路长西铁路 CX-ICX-I 标工程项目经理部标工程项目经理部 2 / 51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1 11.1.试验检测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1 12.2.试验岗位责任制度试验岗位责任制度 .1 13.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 24.4.样品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 .3 35.5.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 .4 46.6.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5 5
2、7.7.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 .6 68.8.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 .7 79.9.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7 710.10.混凝土配合比审核与发放制度混凝土配合比审核与发放制度 .9 911.11.试验检测事故分析制度试验检测事故分析制度 .111111.111.1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检测事故: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检测事故:.111112.12.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121213.13.试验人员工作制度试验人员工作制度 .131314.14.人员考核与培训制度人员考核与培训制度 .131315.15.委托试验管理制度委托试验管理
3、制度 .131316.16.外委试验管理制度外委试验管理制度 .141417.17.分试验室管理制度分试验室管理制度 .151518.18.拌合站试验管理制度拌合站试验管理制度 .161619.19.试验检测设备使用、维修、保养制度试验检测设备使用、维修、保养制度 .161620.20.水、电安全管理制度水、电安全管理制度 .171721.21.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81822.22.防火、防盗管理制度防火、防盗管理制度 .181823.23.检测工作管理制度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191924.24.可疑报告应急制度可疑报告应急制度 .2323 3 / 5125.25.废弃物品处
4、理制度废弃物品处理制度 .242426.26.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242427.27.抽样管理制度抽样管理制度 .252528.28.技术资料制度技术资料制度 .262629.29.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62630.30.化学试验意外事故防止与处理管理制度化学试验意外事故防止与处理管理制度 .272731.31.化学药品与易燃、易爆、有毒类重要物品管理制度化学药品与易燃、易爆、有毒类重要物品管理制度 .282832.32.化学试剂、溶液管理制度化学试剂、溶液管理制度 .292933.33.胶材室管理制度胶材室管理制度 .292934.34.骨料室管理制度骨料室管
5、理制度 .303035.35.力学室管理制度力学室管理制度 .303036.36.土工室管理制度土工室管理制度 .313137.37.混凝土室管理制度混凝土室管理制度 .313138.38.耐久室管理制度耐久室管理制度 .323239.39.化学室管理制度化学室管理制度 .323240.40.留样室管理制度留样室管理制度 .333341.41.标准养护室管理制度标准养护室管理制度 .333342.42.现场室管理制度现场室管理制度 .343443.43.原材料进场质量检测制度原材料进场质量检测制度 .343443.143.1 水泥水泥.343443.243.2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35354
6、3.343.3 外加剂外加剂.353543.443.4 粗骨料粗骨料.363643.543.5 细骨料细骨料.363643.643.6 拌合用水拌合用水.363643.743.7 钢筋与钢铰线(钢丝)钢筋与钢铰线(钢丝).373743.843.8 委托试验台账委托试验台账 .383843.943.9 不合格台账不合格台账.3838 4 / 51第二章第二章 试验室管理办法试验室管理办法 .39391.1.总总 则则 .39392.2.工作要求工作要求 .3939第三章第三章 岗位职责岗位职责 .40401.1.试验室职责试验室职责 .40402.2.试验室质量职责试验室质量职责 .41413.
7、3.试验室安全职责试验室安全职责 .42424.4.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42425.5.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43436.6.质量负责人职责质量负责人职责 .44447.7.试验工程师岗位职责试验工程师岗位职责 .44448.8.试验检测员岗位职责试验检测员岗位职责 .45459.9.资料管理员岗位职责资料管理员岗位职责 .464610.10.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 .464611.11.安全员岗位职责安全员岗位职责 .474712.12.质量监督员职责质量监督员职责 .474713.13. 样品管理员岗位职责样品管理员岗位职责 .47471
8、4.14.计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计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848 0 / 51试验室质量管理制度试验室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第一章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1.1.试验检测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管理制度 1.1 为充分发挥工程试验在长西铁路技术管理与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规中心试验室与各分试验室试验检测工作行为,特制定本制度。1.2 本中心试验室负责管段全面试验工作,并为工程质量监控承担相应责任。1.3 各分试验室应根据本项目部工程任务量配齐检测人员,试验人员必须参加铁道部质检中心培训并经考核取得试验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不得随意更换。1.4 各试验人员,都要依据“立场公正、方法科学、态度认真、服务现场”的精神开展
9、工作。1.5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与规程,全面负责经理部管的检测技术工作。1.6 试验室的一切工作,不受各级行政领导的不良干预,检测人员必须坚科学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奉行“科学严谨,诚信务实”的宗旨,一切以数据为准、严格按章办事、严格执行试验规程和技术标准。1.7 学习集团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实施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8 负责试验室的日常管理和检测试验工作,指导各项目部的试验工作。2.2.试验岗位责任制度试验岗位责任制度 1 / 512.1 试验检测工作应遵循原则:科学、公正、独立、准确,严格执行国家、部门与地区颁发的有关规、规程和有关技术规定
10、;遵守职业道德,严禁弄虚作假。2.2 根据工程项目检测需要配备相宜的规与标准,保证采用标准的有效性。2.3 试验检测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方可从事试验检测工作,必须遵守试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无故违反。2.4 试验样品必须由试验人员会同有关人员按照标准、规定的方式、方法、数量和频度进行抽取,确保样品的代表性,抽取样品与时按有关规定封存、保管,需监理见证取样的,要和监理共同抽样,超出本室检测能力围的,应进行外委,外委时遵循外委制度。2.5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按操作规程使用,按仪器管理制度进行维护和保管,按监视和测量装置办法规定来进行检定和校准;经检定和校准的仪器设备均应有证书和相应标识
11、。未经检定、校验或检定、校验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禁止投入使用。2.6 检测环境:所有的检测环境必须满足规与标准的规定,严格按照检测程序和检验方法标准进行,精心操作,准确读数,认真记录,正确进行数据处理。2.7 检测过程中如出现不合格品按有关规定处理,出现重大事故就应向主管领导或上级部门报告,其它事宜按相关制度办理。3.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3.1 购置试验仪器设备,首先编制购置计划,提出购置仪器设备时要注意性能的先进性和质量的可靠性,以与量程、精度是否满足测试要求等;对于精密、贵重设备应检查厂家的 ISO 证书和仪器设备的出厂计量检定证书或测试报告。 2 / 513.2 仪器设备做
12、到专人保管,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台帐与档案,写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数量、性能状况、检定情况、购买时间、量程、精度等容;仪器设备分为 A、B、C 三类,A、B 类指检定/校准设备,C 类指自校设备,三类设备在总台帐中注明。3.3 主要、常用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并配备“仪器设备使用、维修记录薄”,使用或维修保养后,认真填写。3.4 做好试验仪器设备的计量标定和自检自校,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精度满足检测要求,保管好相关记录等资料。3.5 属于送检仪器设备,应编制检定计划,按周期送检,取得检定合格证后才能使用,严禁不检或超过检定周期使用;在检定周期,仪器如果经过修理、搬运、移动等影响力值系
13、统,要重新送检。3.6 属于自校设备,应编制自校计划,应按铁路系统仪器设备自校规程自校。3.7 各种仪器设备须在试验室放置整齐,并按要求分别粘贴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标志。3.8 试验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设备和人身安全,使用完毕应进行断电和必要的常规保养,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保持工作间的整洁。3.9 仪器设备的报废,应由设备管理员提出申请,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按规定手续办理。4.4.样品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4.1 取样人员或外来委托人员将样品送至试验室时均应填写试验委托单,样品管理员在接受样品室,应查看样品状态,如样品的外观、包装、规格、型号等级等,并清
14、点样品,认真检查样品与其附件资料的完整性,检查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时否适宜于所检项目,确认无误后,按规定编号作好标识。 3 / 514.2 试验员接收样品时,应按照试验检测标准规定对样品封样状态、取样数量、规格型号等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准用于试验,同时要求取样人补充或重新取样。4.3 试验前需要进行加工的样品应严格按标准方法进行加工和制样。搬运试样时防止破坏或损毁,以免影响试验结果。4.4 样品室的环境与设施应符合样品的存放条件,如温度、湿度、防水、防盗要求等。4.5 样品室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样品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帐物一致,样品丢失或混淆不清必须追查原因,按质量事故处理。4.6 已检验过的样
15、品,检测人员应在样品标识卡或其包装袋上写上“已检”字样和检测时间。4.7 留取样品应按要求经技术负责人或试验室主任同意后处理;破坏性检测项目一般不保留试验后样品,若检验方法有有其它特殊要求时例外。凡破坏性检测项目留存样品在该项目检测报告发出 7 天后,无异常时可以处理。水泥、外掺料等试样经过试验检验后均需留样保存,保存期一般不少于一个月。5.5.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试验检测记录管理制度5.1 试验人员在进行试验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相关试验记录,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字迹清楚,按照要求的格式和容填写,按照统一的编号规则编号,记录不得涂改,如有记错时,应对错误数据划“=”道横线,将正确的数据写在上边,
16、并加盖更改人印章,更改印章每记录不应超过两处。5.2 签字一律采用碳素钢笔或签字笔,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或红色笔。5.3 日期要正确,不准漏记或凭印象补记。5.4 试验人员应各自签字,不得漏签或代签。 4 / 515.5 试验过程中如果遇到停电、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一般应重新试验,如确实不影响数据精度要求时,在试验记录中注明。5.6 记录必须复核,复核的主要容有:5.6.1 测标准和评定标准是否正确,选用仪器精度或量程是否恰当。5.6.2 记录数据是否正确,计算数据是否正确,保留有效位数和数字修约是否符合规。5.6.3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是否正确。5.6.4 用语是否正确、规。5.6.5 填写项目
17、与签名、日期是否完整。5.7 试验室资料外借或查阅必须经过试验室主任批准后到资料管理员处办理查阅手续。5.8 记录完成后应与时出具试验报告并交资料员归档管理,不得影响试验检测的时效性。6.6.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6.1 检测报告是检验机构检测水平高低的集中反映,必须保持在和外观的质量。6.2 检测报告应与时填写,数据要与记录表中对应项目一致,统一采用法定计量单位。6.3 检测报告应按工程建设单位要求使用统一格式。检测试验报告一律用微机打印。6.4 出具的报告不允许有更改容,凡有更改情况的报告一律作废重写。6.5 报告要做到容完整、字迹清晰、数据准确。结论要求做到文字简练、公
18、正确切。 5 / 516.6 报告要严格签字手续,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要分别签字,严禁一人代签。6.7 报告须经过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签发,加盖试验检测专用章与认证标志章,以保证报告的法律效力。6.8 试验检测报告应与时提交,除对试验周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项目试验室应于接受委托后的 48 小时,出具试验检测报告。6.9 建立试验报告发放登记台帐,写明试验报告名称、发放份数、发放人、领取人、领取日期;发放人、领取人和领取日期一栏要手签。6.10 试验检测资料使用统一编号。7.7.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环境管理制度7.1 各操作室仪器设备摆放整齐有序,保持清洁卫生。
19、7.2 不得随地吐痰,操作室不得吸烟。7.3 不得存放有腐蚀性和放射性的物质。7.4 标准仪器使用完毕,应用防尘罩覆盖防尘。7.5 室空调保持完好,运转正常。7.6 力学室温度保持在 535之间。7.7 混凝土成型室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防止水分蒸发,并在室温为 205的情况下静置一至二昼夜。拆模后应立即在202相对湿度为 95%以上的标养室中养护。7.8 胶凝室试验室温度为 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水泥试样、拌和机、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 90%。8.8.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 6 / 518.1 中心试验
20、室与各分试验室需建立防火、防盗、安全用电制度,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教育,经常检查安全操作情况,与时消除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8.2 工作间要设置消防器材,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剧毒、放射性有害物品等应有隔离防护措施,制定专人妥善保管。8.3 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使用完毕要立即切断电源、水源。8.4 高温加热试验严格按规程要求升温和降温,不得违规操作,在试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操作室。8.5 与试验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试验室。易发生试件崩溅的试验项目,机械旁边严禁站人。8.6 试验过程中仪器设备如有异常情况,应马上停机检查处理后方能重新开始工作,并在仪器
21、设备使用维护记录中注明8.7 各试验分站要做好防盗工作,加强办公电脑、文件、资料的保管工作,下班后关闭所有门窗,防止仪器设备和重要试验资料丢失。8.8 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工作间、办公与生活区域的环境管理工作,特别是试验弃碴和化学废液的处理要按有关规定办理。9.9.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9.1 试验检测表格与原始记录应采用铁道部规定的试验记录与报告表格进行记录、整理、保存,并与时归档。9.2 试验检测原始数据必须记录在业主统一印制的原始记录上,数据数据真实、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书写一律采用碳素钢笔或签字笔,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或红色笔,不得随意涂改或图黑
22、,若记录或书写错误需更正时,应在更正处划“=”,在上方填写正确数据,并在该处加盖个人印章。 7 / 519.3 参加试验人员应各自签字,不得漏签或代签;试验过程中如果遇到停电、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一般应重新试验,如确实不影响数据精度要求时,在试验记录中注明。9.4 检测操作结束,要与时计算检测结果。结果的有效数字应严格按规程修约与保留;并校核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可疑数据应与时找出原因或重新测试。9.5 检测报告应与时填写,数据要与记录表中对应项目一致,统一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出具的报告不允许有更改容,凡有更改情况的报告一律作废重写。9.6 报告要做到容完整,字迹清晰,数据准确。结论做到文字简练,
23、公正确切,要严格签字手续,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要分别签字,严禁一人代签;报告须经过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签发,加盖试验检测专用章与认证标志章,以保证报告的法律效力。9.7 试验检测报告需监理签字的应与时报监理签字认可。9.8 试验检测结果不合格时,仍应出具并保存试验报告,注明处理意见,待整改和复检合格后一并归档;同时应专门建立试验检测结果不合格的试验台帐。9.9 试验室应建立完整的试验台帐,试验台帐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妥善保管。9.10 试验检测资料应一个季度整理一次,根据材料类型分别编号,装订成册,存档保管。容包括:试验检测记录,试验检测报告。当试验检测资料较多时,可分类
24、装订成若干册存档。9.11 试验室所有报告、原始记录等资料均应进行,未经技术负责人许可不得外泄或外借。9.12 建立试验报告发放登记台帐,写明试验报告名称、发放份数、发放人、领取人、领取日期;发放人、领取人和领取日期一栏要手签。 8 / 519.13 试验检测资料使用统一编号。9.14 试验检测所用的标准、规、试验方法,资料等应集中管理,各种工具书分专业配齐人手一册,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任何人不得擅自交流发放。9.15 资料管理人员应随时注意新编、新颁发和出版的试验检测规、标准的动向,与时收集与时补进。9.16 如需借阅资料经试验室负责人批准,资料借阅人对借阅的试验资料必须保持整洁,不得涂改复
25、印、遗失、拆卸调换、转借、污损资料,由此引起的责任自负。资料员办好登记手续。10.10.混凝土配合比审核与发放制度混凝土配合比审核与发放制度10.1 配合比试配工作,由工程部与时准确的提供砼强度等级,施工部位,施工工艺,图纸上相关试验资料等,并委托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配。10.2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与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要求,配制完成的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要求。10.3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10.3.1 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
26、原材料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10.3.2 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搅拌方法,通过适当调整混凝土外加剂用量或砂率,调配出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9 / 5110.3.3 改变配合比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掺量、外加剂掺量或砂率等参数,调配出拌合物性能与要求值基本接近的配合比35 个。10.3.4 对不同混凝土制作力学性能试件,养护至龄期进行试验。10.3.5 从上述不同配合比中优选出拌合物性能优良、抗压强度适宜的一个或多个配合比各成型一组或多组耐久性试件,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10.3.6 根据上述不同配合比对应混凝土的
27、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与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按照工作性能优良、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经济合理的原则,从不同配合比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配合比作为理论配合比。10.4 混凝土配合比在此设计与试配时,应经监理工程师见证。10.5 试配时的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的要求,达到龄期后的混凝土试件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的条件下,满足其强度、耐久性等一系列指标的设计要求,必要时监理工程师可进行平行验证。10.6 经试配满足设计要求的砼配合比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报上级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并建立相应的台帐。10.7 各拌合站与施工点所使用的配合比必须由试验室发放,并经签字后登入台帐,发放后的配合比不得私自更改。10.8 拌合站
28、混凝土搅拌前工程部必须给试验室提供砼强度等级、施工部位、砼方量、施工工艺等,然后试验室根据工程部提供的资料,出具砼配料单,拌和站接到配料单后,在试验人员监督下,输入微机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搅拌。11.11.试验检测事故分析制度试验检测事故分析制度11.1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检测事故: 11.1.1 试验时取错样品; 10 / 5111.1.2 样品丢失、损坏,或由于保管不当,造成样品性能丧失或下降; 11.1.3 样品加工、试验时弄错规格,以至无法弥补; 11.1.4 未经事先协商,不采用标准方法或标准样品进行检测; 11.1.5 检测时未与时读数或未填写原始记录而得不出检验结果; 11.
29、1.6 由于人员、仪器设备以与检测条件不符合检测工作要求,致使检测结果达不到要求的精度; 11.1.7 已发出的报告,其检测数据计算错误或结论不正确; 11.1.8 检测报告发错单位且在规定保存期原始记录丢失,检测资料失密;11.1.9 检测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或仪器设备损坏。 11.1.10 检测结果和监理的抽样平行试验或上级质量监督单位的抽检结果出现较大差异。11.2 一旦发生检测事故,应立即报告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并登记作好记录。 11.3 对事故应与时调查,弄清事实,由中心试验室质量负责人主持召开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分析事故原因与性质,对事故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理,并总结教训,杜
30、绝此类事故重复发生。同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检测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2.12.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2.1 本制度对委托试验与检测中出现不合格品的管理应遵循的规则作了具体的规定,以确保检测中出现不合格品的管理有章可循,管理规化。试验与检测中出现不合格品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12.2 试验检测工作,必须按照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进行取样检验,检测频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11 / 5112.3 须建立单独的不合格品管理台帐。试验检测中出现不合格时,与时向指挥部主管领导与监理站报告并通知委托单位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在工程中使用,记录通知时间与容。12.4 经检验不合格
31、的原材料,必须与时通知委托单位并出具不合格报告单,严禁不合格原材料用于工程实体。委托方在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对不合格品就地封存并在第一时间通知供货单位进行退货处理或限期清除出场。12.5 经检测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进入下道施工工序,例:路基压实度检测不合格,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直至检测合格为止;钢筋焊接不合格,则本批次焊接的接头判定为不合格予以切除,对施焊人员重新考核评定,由合格的焊接人员重新施焊按规定重新取样检验;混凝土结构物,桩基等半成品检测不合格者,应视其程度不同采取相应措施,严重时报废重新施工。12.6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工程实体,除与时上报局指挥部主管领导和监理站外,应通知施工单位共
32、同分析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13.13.试验人员工作制度试验人员工作制度13.1 试验人员认真对待每项检测工作,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对检测结果与其数据的正确性负责。13.2 试验人员要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不准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也不得受经济利益或其他人员因素的影响,确保试验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正确性。13.3 要做到诚实守信,作风正派,不准弄虚作假干扰检测工作,保证所有检测工作的公正性。13.4 严格遵守试验检测工作的制度,不得擅自提供或泄漏所检样品的技术资料、试验检测数据与其它有关情况。 12 / 5114.14.人员考核与培训制度人员考核与培训制度1
33、4.1 各试验室要做好部考勤管理工作,人员请(休)假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14.2 本中心试验室上级主管部门将不定期组织对本标段试验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各公司主管部门。14.3 凡在考核中,连续两次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从事白阿铁路所管工程项目试验检测工作。14.4 所有试验人员必须持有试验岗位,并经过铁路相关知识的培训。14.5 本中心试验室将不定期对各本标段试验人员进行培训,各分试验室必须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培训要有记录,培训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15.15.委托试验管理制度委托试验管理制度为保证委托试验管理有章可循,使委托试验管理规化,特制定本制度。指挥部委托试验管理必
34、须严格执行本制度。15.1 凡委托中心试验室进行各项试验者,需详细填写试验任务委托书一式两份,委托书格式统一。15.2 来样必须认真包装,其规格、尺寸、数量必须符合有关取样规定要求并附有相应的检验取样记录,否则,收样人可不予受理。15.3 样品接收后,收样人应在委托书上给予统一编号,一份由试样接收人员专卷统一保管,一份退委托单位备查,试样编号要清晰醒目且与委托单编号相一致15.4 对需留样保存的试样应按相应规定和要求进行保存,包装外应附留样卡,标明产地、品种规格、批号、施工单位、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取样人等容,保存期最多为三个月,过期自行失效。 13 / 5115.5 委托试验管理台账为本试验
35、室委托试验管理记录,在每次委托收样后应认真填写。15.6 对于因本中心设备条件或上级试验室开展项目所限不能检测的项目,统一由中心试验室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检测。15.7 委托检测试样实行见证取样,检测结果对工程负责。16.16.外委试验管理制度外委试验管理制度16.1 各级试验室外委试验室,必须考察外委试验检测机构的资质、检测能力、信用水平、服务质量以与收费标准等,并经批准后实施。16.2 对资质不符,能力低下、弄虚作假与收费严重不合理的委托试验机构,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停止委托 ,并在部通报。16.3 各级试验室必须建立委托试验计划和台帐,对外委试验报告要单独管理。16.4 各试验
36、室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要对委托试验的技术和质量问题把关,对委托试验报告必须审核,有问题与时联系解决。16.5 各项委托试验采用的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必须符合白阿铁路所管项目的技术标准要求。16.6 对于委托试验项目,监理人员必须全部见证取送样,做好封样标识工作,并取得委托试验室的收样确认凭证。16.7 对于重要的试验项目,委托试验留样以备复验。16.8 严禁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试验室对于同一检测项目委托给同一家试验检测机构检测,对于指定检测机构的检测项目,监理单位见证取送样。17.17.分试验室管理制度分试验室管理制度17.1 试验人员必须由经铁道部质检中心培训考试合格且取得试验员岗位证书的人员
37、担任。 14 / 5117.2 试验员必须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有关的规定进行取样,取样的频率和数量要符合标准要求。17.3 履行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中相应职责,实现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7.4 试验人员应根据施工图纸中工程数量编制试验计划,在施工中按照计划结合施工情况进行落实。17.5 混凝土施工前应对砂石料进行含水量测试,并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认真填写施工配料单;拌合站应严格计量确保配合比准确性,施工中要与时留取试件。17.6 在路基施工中试验人员要跟班作业,测取填料的含水量、路基压实度、地基系数、孔隙率。17.7 负责分试验室试
38、验仪器的管理、周期检定和标识。17.8 对已留取的试样要做好标记,标记包括工程名称与部位、规格型号、取样日期等容,在试样送检前应填写试验委托单,委托单容应和试样标记相符。17.9 与时收集、填写、统计、分析、总结、传递、保管试验资料、 并汇总上报。18.18.拌合站试验管理制度拌合站试验管理制度18.1 根据物资部门的材料进场通知,与时对原材料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拌和站未设试验室的必须要有混凝土标养间和试验操作间,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实验人员,能完成筛分、含泥量试验,水泥、粉煤灰的细度试验,外加剂净浆流动试验,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要与时送样至试验室与中心试验室,确保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18
39、.2 拌和站要建立各种原材料进场台帐,不合格原材料清除出场,并有不合格材料控制程序与记录。18.3 配合物资部门对现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标识管理。 15 / 5118.4 对进场的粉煤灰进行一车一检,粉煤灰的细度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入罐。18.5 开盘前应对砂、石料的含水量进行测试,并据此将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填写施工配料单,经现场监理确认后方可开盘。18.6 按要求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与时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按要求制作、留置、养护混凝土试件,并建立相关台帐。18.7 对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按要求进行性能测试,并与时将情况通知拌合站,按要求制作、留置、养护
40、混凝土试件,并建立相关台帐。19.19.试验检测设备使用、维修、保养制度试验检测设备使用、维修、保养制度19.1 建立主要试验检测设备台帐,对于贵重、精密设备要建立设备档案,做到设备履历书、使用说明书、检定证书三证齐全。19.2 必须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有故障,应与时查明原因,进行修复,未经维修重新检定/校准合格,不得继续使用。19.3 主要大型机械设备,设专人负责保养,其他仪器按操作间落实到人进行管理保养。19.4 凡标准器具和标准物资设专人负责管理,未经批准不得外借。未建标启用的标准器具要妥善保管。19.5 标准仪器应配专人维护,定期检查,保证仪器正常运转,提高仪器完好率。 19
41、.6 与时检查标准物资的质量,保证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严防失真。19.7 标准仪器的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证书后,方能上岗操作使用。19.8 仪器使用完毕,操作者应与时清理余样残渣,并檫拭干净。 16 / 5119.9 仪器无论使用与否,应每周做清洁工作一次,每月保养一次,含上油、紧螺丝、皮带、机清理污油等。20.20.水、电安全管理制度水、电安全管理制度 20.1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异常状态应立即断电检查原因,修复后才能使用,重大复杂问题应与时报告领导处理。 20.2 使用电器设备时,不能用湿手、湿物接触电器开关,仪器设备不使用或下班时,应拉闸断电(需连续工作除
42、外) 。 20.3 定期进行检查各种电器设备、电源线路,用电仪器设备在检修、 保养、接线时,必许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20.4 电线路接头,断头必须用绝缘胶布包扎好,用电设备应按规定与保安触电器连接。 20.5 水龙头用后必须关紧,停水时,不得将水龙头打开待水,以免造成水患。 20.6 不准往水槽倾倒细屑物品,茶叶沫等,以免堵塞水管。 20.7 试验完毕,离开工作室前应检查水电开关是否关好。在雷雨季节,应将不用的电器设备总闸关掉,并将电脑电源信号线、网线插头拔下。 21.21.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21.1 试验室是开展检测、检定工作的场所,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21.2
43、试验室禁止随地吐痰,乱扔脏物,禁止将与检测无关的物品带入室。 21.3 建立卫生值日制度,各试验操作室清洁卫生落实到人,定期清扫试验室外周边环境卫生,疏通排水管道和水沟。 21.4 各恒温室应随时保持清洁、无腐蚀性气味,并定期清理空调防 17 / 51尘罩。 21.5 废弃的混凝土、水泥浆以与经试验检测后的各种原材料,应按要求倒入指定的地点。 21.6 试验用的各种化学试剂,应按要求进行稀释达标后集中处理。 22.22.防火、防盗管理制度防火、防盗管理制度22.1 试验室全体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平时要注意偶然着火与化学试验可能起火的因素;定期检查加热电器连接导线、控制器是否完好,
44、放置是否符合防火要求。 22.2 根据操作室布置和仪器设备安放情况,准备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湿布等灭火工具。试验人员应了解灭火器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定期检查。 22.3 领取易燃易爆物品的数量,以满足试验需要为准,操作室不准私自存放。化学药品的储藏应满足药品性能和标准要求,储藏柜应为非易燃物品,并由专人加锁保管。 22.4 试验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被加热对象性能,按要求进行试验操作,操作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22.5 发生火灾应按下列情况处理: 1、电器设备失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2、化学药品失火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湿布灭火。 3、已酿成火灾,应立即报警,同时组织抢救。
45、(报警:119) 4、下班后或节假日,应关好门窗,防止被盗。 5、新到试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防火知识教育与消防器材使用训练。23.23.检测工作管理制度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23.1 质量方针: 坚持标准 行为公正 数据准确 23.2 检测工作质量目标 18 / 5123.2.1 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确保持续有效运行,使试验检测能力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23.2.2 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试验检测报告杜绝数据和结论性差错,经复核审查后检测报告无差错率达 100%。 23.2.3 杜绝重大检测质量事故,一般检测质量事故小于 5。 23.3 样品规定 23.3.1 抽样检测按规定频率要求进行抽样检测,
46、抽样检测应按现行国家与行业标准要求进行取样与试验,试验结果应与时通知被抽检单位,并填写试验台帐。 23.3.2 收样规定 抽检样品送至本室时,须填写试验委托单一份(原材料应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样品管理员应按相关标准规定和样品管理制度进行验收,核对委托试验项目、样品规格数量、批号编号等,如符合要求,则在委托单上注明“试样规格数量符合要求” ,并签名,同时按序编写入库编号,填写试验台帐,对样品作出明确标识。如不符合要求,须向委托单位提出,要求补齐或重送。 23.3.3 样品标识 样品标识分为以下四种状态: A. 待检未经检验和试验; B. 在检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尚未作出判断; C. 合格经
47、检验和试验为合格; D. 不合格经检验或试验为不合格; 23.4 检测工作质量控制23.4.1 检测依据国家、行业的现行有效标准、规、规程,特殊情况,也可由业主提供检测要求。 23.4.2 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岗操作。 19 / 512.参加每项检测工作的人员原则上不少于二人。其中一人至少在本领域有五年的工作经历,该检测人员作为该项检测工作的负责人,同时负责试验原始记录和报告的复核工作。 3.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正确性负责。 23.4.3 测前检查 1.检测人员应对样品规格、数量、外观质量进行核查,确定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查与检
48、测情况。 2. 检查仪器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检定、校验周期,并填写使用记录。 3. 对检测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23.4.4 测中检查 1.在检测过程中,如首个试件(或首次试验)不合格,应立即停止试验,再次对样品规格尺寸、受压面、检测仪器设备状态进行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检测。 2.在检测过程中,如多个试件(或多次试验)不合格,应立即停止试验,报试验室主任,经确认无误,方可继续进行。 23.4.5 测后检查 1.检测工作结束后,全部检测数据应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允许对样品或被测件进行处理。需要留样的样品,检测人员试验完毕应通知样品管理员一同留样,留样时应注明该样品
49、的入库编号、检测状态、保存日期,同时与样品管理员一道办理移交手续,填写试验台帐中有关项目以备查验,样品保存期限到期时由样品管理员处理,保存期限按各材料标准相关要求办理。2. 检测人员对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 、被测件状态、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3. 对检测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恢复到起始状态,切断电、水源,打扫工作间环境卫生。 23.5 检测工作异常情况与处理 20 / 5123.5.1 检测工作应严格按试验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1. 首次测试超过平行(或允许)误差; 2. 首次测试未结束被测件破坏; 3. 重复测试数据散布太大; 23.5.2 应停止检测工
50、作,检查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被测件是否符合要求,操作方法是否按规定进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分析原因,确定采取措施,经技术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并记录备查。 23.5.3 因外界干扰(如停电、停水)而中断检测并影响检测质量者,检测工作必须重新开始。 23.5.4 凡因检测仪器设备故障而中断检测,必须将损坏的仪器修复,经试用或检定合格后方准进行检测。23.5.5 凡因检测工作失误,检测过程中样品损坏,无法得出完整的检测数据时,所有检测数据作废,应重新取样进行所有项目的检测,检测数据以第二次检测的为准,禁止用两次检测数据拼凑检测记录。检测人员应分析异常情况产生原因,总结上报
51、,交室领导处理。 23.6 原始记录与数据处理 23.6.1 原始记录 1.原始记录不允许随意删改。如需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写在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或签名。 2. 原始记录采用行业规定的统一表格,不能用铅笔填写。记录应清晰整洁,容完整,有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复核人员一般为参加该试验者,并具有在本领域五年以上工作经历。 3. 试验编号按材料种类独立、连续编号,原始记录上同时还须记录该样品的委托编号和报告编号。 4. 委托单、试验台帐、原始记录要妥善保存,年终归类存档;各类原始记录应长期保存。 21 / 515. 原始记录一般不允许与检测无关人员、外单位人员查阅,确需查阅
52、须经室领导批准,并填写查阅登记表。 (1)报告进行仔细复核,无误后方可签名,然后送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名。 (2)在审核中发现错误,应由检测人员更改,审查人不得自行更改。 (3) 经审核、加盖试验资料专用章后的检测报告,由资料员发送用户,并在报告单发送登记薄上登记签名。检测报告须留底件,由资料员保存,每年底归类存档,到工程竣工时移交主管部门。 24.24.可疑报告应急制度可疑报告应急制度 24.1 在核查中对已发报告的数据和结论产生怀疑或发现问题时,应与时通知技术负责人,由技术负责人在第一时间通知委托方,要求检测报告持有人暂停使用编号为:XXX 的检测报告,申明待查实报告的数据和结论后再以书面文件
53、告之。 24.2 技术负责人应立即起草一份书面文件通过委托人通知所有检测报告的持有人。24.3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根据与委托人签立的检测执行标准核查以与发生检测问题的追溯情况进行分析核对。查找和修正报告中的错误,保证委托人能正确地使用检测报告的数据和结果。 24.4 根据核查结果,组织编制“试验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 。如果需要补充检测,则检测组负责人应提出补充检测的可行方案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24.5 检测组负责人起草的“试验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应由检测组组长签字后转至技术负责人校核。 24.6 批准后的补充检测方案,由检测组负责人组织并监督试验人员实施,同时由试验人员出具补充检
54、测原始记录。 22 / 5124.7 在核查结束时,应起草一份核查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或补充检测报告的处理意见。 24.8 对“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的修改或补充容经核对无误后签字转至技术负责人批准签发。资料员负责归档和保管检测报告的修改/补充通知书,重新编制并打印检测报告。 25.25.废弃物品处理制度废弃物品处理制度 25.1 办公弃纸:集中收集破碎后,倾至场区指定的垃圾集中处理,严禁就地焚烧。 25.2 试验用水:不污染周围环境,不得在试验室区域形成新的积水,所有废水排放按场指定通道排出;产生的化学污水禁止直接排出,必须经稀释达到排放规定指标后排泄。 25.3 试验弃物:
55、所有试验所产生的废物,按指定的地点堆放,严禁乱堆乱放。 25.4 试验废油:严禁随意倾倒含油废水,废油应集中收集,减少油品的跑、冒、滴、漏,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集中后移交物资部门处理。26.26.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26.1 要遵循既有利于使用,又要保证安全的原则,管好用好化学药品,加强安全教育; 26.2 化学药品必须根据化学性质分类存放,统一管理;化学药品保管室要阴凉、通风、干燥、有防火、防盗设施。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有火源(如电炉通电)时必须有人看守。 26.3 存放药品要专人管理、领用,存放要建帐,所有药品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对字迹不清的标签要与时更换,对过期失效和没有标
56、签的药品不准使用,并要进行妥善处理; 23 / 5126.4 药品购进后,与时验收、记帐,使用后与时消帐,掌握药品的消耗和库存数量;不外借(给)药品,特殊需要借(给)药品时,必须经技术负责人批准签字。26.5 危险药品都要严加密封,并定期检查密封情况,高温、潮湿季节尤应注意。 26.6 对剧毒、强腐蚀、易爆易燃药品,要根据检测量具体领用,并要定期清点。用后剩余部分应随时存入柜。 26.7 用不上的危险药品,应与时调出,变质失效的要与时销毁,销毁时要注意安全,不得污染环境。 27.27.抽样管理制度抽样管理制度27.1 抽样过程包括确定抽样方案和取样,所取样品应具备代表性与完整性,并满足检测项目
57、需要,参加取样的人员对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负责。27.2 抽样应按产品技术标准(或测试方法)与相关施工规规定的方法执行,或按合同条款确定抽样方案。27.3 抽样方案必须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技术经济因素,在已颁布的国家抽样标准中选择适宜的抽样方法,或运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制定抽样方案。当技术标准与相应的基础标准发生矛盾时,执行产品技术标准规定。27.4 现场取样一般遵循随机抽取的原则,使用适宜的抽样工具和容器,所取样品应对总体具有充分代表性。27.5 取样:各种试样的取样方法、数量与规格,要严格按试验规程与特定细则进行,并妥善包装,做好标记。27.6 填写取样登记表,写明样品名称、炉号、出厂编号、数
58、量、工程名称、取样地点、代表数量、取样日期、试样编号、取样人与特殊说明等。 24 / 5127.7 送样(取样)时间,有耐久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选择至少在施工前 70 天取样、送样,有抗冻要求的施工前 120 天取样送样,其它普通混凝土、砂浆配合比选择与水泥试验要在施工前 35 天取样、送样,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与其它试样一般规定在施工前 7 天,送检,特殊情况除外。27.8 运送样品途中要做好保护、管理工作,对怕震动、颠簸的试样,要保证试样不变化、不受损。28.28.技术资料制度技术资料制度28.1 试验室的技术资料包括:仪器设备档案、台帐;产品图纸、各类检测原始数据和检验报告。28.2
59、 检测人员不得从事所检产品的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工作。28.3 检测报告、原始记录、受检产品图纸由资料员负责保管,并分类进行编号登记,严禁丢失、损坏。28.4 对原始检测数据外部人员一律不准查阅,不得泄露原始数据。28.5 仪器检定证书、检测报告,不得随意复制、散发。28.6 过期的试验资料实行销毁报批,登记,专人负责销毁。28.7 查阅资料由资料员查找、提供、登记,查阅者签字。28.8 查阅资料只能在本中心试验室查阅,且要按期归还,资料员签字确认。28.9 本试验室职工调离时,必须将承办或借阅的文件、图纸资料与个人记录的手册清退完毕,不准随身带走,不得泄露。29.29.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
60、管理制度29.1 加强全体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杜绝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25 / 5129.2 试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由中心试验室主任负责,各检测室负责人具体负责本检测室的安全工作。29.3 全体试验人员应自觉遵守有关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工具,不得违章作业。29.4 外来人员、新职员、实习人员,在未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方法前不得动用仪器设备。29.5 下班与节假日不再工作的操作室,必须切断总电源、水源、气源、关好门窗。29.6 严禁带电作业,检修仪器应切断电源,并应在闸刀上挂牌,工作结束后恢复原状。任何人未经挂牌人同意严禁合闸。2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人鱼》观后感(合集15篇)
- 海洋科技创新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案
- 供水管网优化升级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英语 含解析
-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物理含解析
- 甲状腺癌核医学诊疗体系
- 福州大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几何画板制作函数课件
-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非织造复合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知识产权法经典著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图书馆领域大模型创新应用需求调研报告V0-WN8正式版
- GB/T 10069.3-2024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3部分:噪声限值
- 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手册学习课件
- 2024年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220题)
- 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黄金卷06(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河北专用)
-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管道大开挖穿越公路施工方案
-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西安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工业大学
- 骨伤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省级一网统管网格化社会治理指挥手册(含事项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