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苏教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苏教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苏教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苏教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才能。2、通过诗文对照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3、通过揣摩表情达意的词句,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通过交换,展开想象说话等多种方法,把体悟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诗文对照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难点:通过揣摩表情达意的词句,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通过交换,展开想象说话等多种方法,把体悟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引入情境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一起读。2、

2、暮春三月,一对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就要在黄鹤楼分别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一读。3、课文讲了谁送别谁?学生齐说板书:李白、孟浩然4、你能连起来说句话吗?二、品味赏析,朗读悟情一过渡:1、是啊,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浓浓的思念,送别是一杯醇醇的酒,盛着浓浓的情。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一对风流潇洒的朋友即将分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们的心情又将如何呢?轻轻的翻开书,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板书:依依惜别学习需要有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2、依依惜别就是说他们指名答复不忍分别,难舍难分。谁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个词的意思?再

3、慢些,你读,你读,你读,一起读。3、让我们把这个词语送到段落中,谁来读一读。A、“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风光,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1指名读。2如今请再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依依惜别之情。3为什么“藏从能看出来?4假如不藏会出现什么情况?5对啊,为了控制这种离愁的别绪,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风光。6假设是平日,李白与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7饮酒、吟诗、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而今天,就要分别了,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底藏,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份离别之情?指名读B、“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

4、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过渡:不忍别时终须别,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举起了酒杯说指名读李白的话1出示句子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读李白的话,你能读书哪些情感?2很多同学有了收获,不着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请大家默读一遍,用心读,用心触摸每个字和词,相信这次你会有更多的体会、收获,在你有所体会的字和词下面点上着重号3会读书,不仅能读懂李白的话,更能读懂李白的心,谁来说说从李白的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A、敬仰之情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2谁能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3李白如

5、此敬仰孟浩然,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4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孟浩然的诗篇?A、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帮他找个近义词吗?B、是啊,说到孟浩然你一定会想到一首诗?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吟诵,谁来背一背?指名背,是啊,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诗圣杜甫这样评价:清诗句句尽堪传读,意思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传。这就叫齐读。因此,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5李白不仅敬仰他的诗篇,还敬仰他的人品。李白这样赞美孟浩然出示?赠孟浩然?,a看看,上面的注释,能读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吗?b李白说“孟夫子啊,我特别亲爱您,因为您胸怀磊落,飘逸洒脱因为您抛弃了因为您只愿

6、卧于c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潇洒,不羡权贵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深深的敬仰呢?吾爱读d其实,我们大家知道,李白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仅是朋友,用王勃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e是啊,假设,你就是李白,面对着即将离去的兄长、老师,知己,真诚的表白出你的敬仰之情吧。谁来读?谁还想读?B、不舍之情1过渡:我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深的敬仰,还能从这段话读出什么感情?2不忍何日再见面。3是啊,同学们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和我们交通便利的现代大不一样,今天我们分别了,也许明天就能再见,而在交通极其落后的古代,这一别也许永远也见不了。是啊,谁再来读一读李白的最后一句话

7、。今天我听到了一份离别的伤感。师读今天4齐读今天5同学们这杯中盛的难道仅仅是满满的酒吗?6对友人的牵挂,不舍,祝福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这一杯酒中,齐读这段话,3、“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读2同学们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他想对李白说什么呢?3是的,所以今天的分别不必太伤感,是啊,孟浩然又何尝与他的好友分别,但作为兄长,此时更多的是在?抚慰,对,你就是孟浩然,抚慰一下你的兄弟读。4好一个永世不绝除了抚慰你还读出了什么?友谊像长江的波

8、涛永世不绝。友谊天长地久。读。既是说长江之水,更是说友谊天长地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4、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1师读2同学们,听着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特别重要?3什么叫伫立吗?长时间地站立伫立前面还有一个词叫仍然,从仍然,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站立的时间很长,4李白伫立在江边干什么呢?是在仰望蓝天白云吗?是在远眺江上美景吗?他在干什么?凝视着5李白对孟浩然的情就在久久伫立中,就在默默凝视的目光中,同学们,如今你们就是岸边的李白,面对着浩荡的江水,你的心情也会像这江水一样波澜

9、起伏,你回想起哪些美妙的画面,又有哪些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睁开眼睛,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上。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人的心声吧,岸边杨柳依依,李白望着孟浩然的船越去越远,心里默默的说指名说,还会默默的说“孟兄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默默的说指名说,谁还想说7多好的一对朋友,多感人的画面。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想此情此景,就连江边的繁华也会落泪,连岸边杨柳、江上沙鸥也为之动容。你怎样理解“杨柳依依、沙鸥点点?8作者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呢?寄情于景再往下看看,除了把情寄予杨柳、沙鸥,还有什么呢?一江春水是啊。永世不绝的长江之水寓意着永世不绝的朋友之情。9

10、同学们,一切语景皆语情,我们写文章就要做到情景交融。谁来,带着这依依惜别之情,读好这个自然段?指名读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是啊,这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送去的是祝福,留下的是思念;送去的是牵挂,留下的是眷恋。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冲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出示古诗,齐读。2、出示古诗,生齐读。3学到这,这首古诗的意思懂了吗?谁能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孤帆是什么意思。4再次读,5谁想在音乐声中,深情的诵读。6在这烟花三月,李白送别自己的好友去了美丽的扬州,李白多么想与他的好友一同前往啊,面对着涛涛的江水,他再次深情的吟诵到齐读。7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但黄鹤楼却

11、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吸引着无数的后人登楼远眺,浮想联翩,同学们,假设你有时机登上黄鹤楼面对滔滔的江水,飞翔的沙鸥,你一定会情不自禁想起两个人指板书,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指板书,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背古诗四、积累拓展1.搜集有关送别的诗句。五、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别李白 孟浩然依依惜别?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

12、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使得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络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冲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从进步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的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

13、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才能开展。因此,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试图沿着情感的纬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层层深化,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悟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一、创设情境,走进诗文。上课伊始,我用一个考虑题切入课文:“一对好友就要分别了,此时此刻,他俩儿的心情怎样呢?让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登上黄鹤楼去目睹那感人的场面。学生细细读文,从字里行间寻觅诗人的情感流露。他们从“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诗人与好友谁都不愿触动心底那份离愁,谁都不愿先开口说别离,或许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故作洒脱的依恋之意。再通过感情朗读李白的话“孟夫子,不知我们何日再见面,就满饮此杯吧!

14、体会李白对孟夫子的无限眷恋之情。学生通过品读孟浩然的话“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体会到孟浩然在宽慰好友,只要友谊长存,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外,我还适时地通过自己讲解和学生汇报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辅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通过品味课文语言,学生已真切地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感情。二、巧用资源,共鸣情感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写的情景时空跨度大,加之学生对人物以及古诗的背景理解又浅,学生就很难与文中人物“感同身受,尤其是文中提到“您的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以及对王勃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的引用,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让孟浩然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饱满起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李白产生共鸣,也对孟浩

15、然充满敬仰之情?我适时地把课外资料引入课堂,尽力拉近文中人物与学生的“心灵间隔 ,既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使孟浩然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变得“鲜活起来,对调动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三、注重朗读,读贯穿始终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才能,这一才能的获得主要是靠语文理论,而朗读是一项最根本、最经常的训练。张田假设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才能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本节课的朗读主要表达在以下三点:、读的目的性很明确。比方话别的场景,让学生一边分角色朗读,一边考虑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在第四小节目送场景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边轻声读一边考虑:在李白的眼中为何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条船?读出你的体会。在教学、自然段时,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考虑:这对好朋友他们有良辰美景下做什么?如此良辰美景为何无心欣赏?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每部分的教学中,做到让学生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读的形式多样化。在本节课上,我采用了个别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