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规程_第1页
淄博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规程_第2页
淄博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规程_第3页
淄博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规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淄博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规程1. 总 则1.1 为保护我市城市古树名木,科学规范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和复壮技术措施,制定本规程。1.2 本规程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古树名木。1.3 本规程的制定参照了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淄博市城市绿化条例。1.4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除执行本规程外,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2. 术 语2.1 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2.2 名木树种珍贵稀有、树形奇特,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2.3 古树群10株以上集中分布的或有一定群落组成关系的古树群体。2.4 古树名木复壮对生长衰弱或濒危的古树名木所进行的改善生长

2、环境条件,促进生长,以达到恢复树势的措施。2.5 树冠投影树冠枝叶外缘向地面垂直投影后形成的影区。2.6 根系分布区树木根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伸展形成的区域。2.7 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平衡根系分布区域的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平衡关系。维持和调节营养元素平衡的目的,是使土壤中不发生元素缺失或元素过量。3. 一般规定3.1古树名木应在原有的立地环境下进行保护,单株和树群的保护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株应为树冠投影外延5m范围内。2 树群应为其边缘植株树冠外侧垂直投影外延5m连线范围内。3.2 古树名木必须挂牌保护。1 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实施一级保护,树龄在300至500年之间的古树实

3、施二级保护,树龄100至300年之间的古树实施三级保护。2 一级古树名木用红牌“XY”表示,二级古树用绿牌“XY”表示;三级古树用黄牌“XY”表示。(X为区县代号,Y为树木编号。如:张店第15号一级古树。即A15,第10号二级古树,即A10),名木再在编号后加“*”,即:XY*。3.3 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的诊断内容,包括土壤成分、植被结构、违章和废弃建(构)筑物、杂物、污染液体和气体及人为干扰。3.4 古树名木生长势可分为正常、轻弱、重弱、濒危,由专家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进行确定,其分级标准如下:古树名木生长势分级标准生长势分级分级标准叶片枝条干皮正常生长正常的叶片站叶片总量95%以上枝条生长正常、

4、新梢数量多,无枯枝树梢干皮基本上完好无坏死轻弱生长正常的叶片站叶片总量70%-95%新梢数量偏弱,枝条有少量枯死干皮局部有轻伤或少量坏死重弱生长正常的叶片站叶片总量20%-70%新梢很少,枯枝多干皮有局部坏死、腐朽或成为孔洞濒危生长正常的叶片站叶片总量20%以下枝杈枯死较多干皮多为坏死、严重腐朽或成为孔洞3.5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古树名木应判定存在安全隐患:1 树体腐朽且形成树洞的树木。2 树体枝干受外力影响导致倾斜角度大于20的树木。3 树体损伤导致枝干不坚固的树木。3.6 古树名木必须设立专项档案,专树专管。4. 保护与日常养护4.1 立地条件4.1.1 古树名木生长的土壤应疏松、透气

5、性好,有效孔隙度在10%以上,容重在1.35g/cm3以下,pH值在5-8之间,含盐量在0.3%以下。土壤立地条件发生改变,不适合古树名木生长的,应采取土壤改良措施。4.1.2 古树名木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应在7%20%之间。如含水量过高,应做排水处理;含水量过低,应适量灌溉。4.1.3 距树干5m范围内不得采用硬铺装,如确需铺装,应采用适当透气铺装材料。4.1.4 古树名木根系区域应适时进行中耕锄草,并保护其周围的有益植被。4.2 浇水与排水4.2.1 每年必须浇足返青水和冻水。干旱的年份,春、夏两季旱时也要补水。无铺装情况下,浇水面积应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浇水要浇足浇透。冬季可将自然降雪堆

6、在树下。4.2.2 存在土壤密实、板结或不透气硬质铺装等因素时,应先进行土壤改良再浇水。4.2.3 树木出现生理干旱时应进行叶面喷水。选用清洁水,喷水时间应选择晴朗的上午或下午,不应在炎热的中午,宜使用雾化设施,均匀喷洒树冠。4.2.4 地表积水应利用地势径流或原有沟渠及时排出;土壤积水必须设渗水井或铺设盲管等有效的排水设施,及时排除根部积水。4.3 施肥及营养元素平衡4.3.1 施肥前应先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叶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采用土壤施肥或叶面施肥的方式。4.3.2 古树名木应以土壤施肥为主,宜选用长效肥,每年施一次,以土壤解冻后树木萌芽前的早春或落叶后的晚秋为宜。4.3.3 施肥应以

7、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也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配制古树专用肥。4.3.4 施肥应采用放射沟或穴的方式,在吸收根密集分布区域内进行。4.3.5 施肥量应根据树种、树木生长势、土壤状况而定。4.3.6 土壤施肥无法满足树木正常生长需要时,应根据叶片缺素症状选择有针对性的叶面肥,选择晴天的上午或者下午,进行叶面施肥,直到叶面基本恢复正常。4.4 病虫害防治4.4.1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措施可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应做到人、树及环境安全。古树名木常见主要病虫种类的防治措施病虫危害类型常见主要种类 防治措施叶、花、果害虫刺

8、蛾类、袋蛾类、大蚕蛾类、天蛾类、尺蛾类、毒蛾类、夜蛾类、巢蛾类、枯叶蛾类、螟蛾类、灯蛾类、卷蛾类、叶蜂类、周蛾类、叶甲类(1)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5000-8000倍液;45%丙溴、辛硫磷乳油1000倍,12%噻虫嗪高氯悬浮剂1000倍喷洒防治;25%灭幼脲号1500-2000倍液、20%除虫脲悬浮剂5000-7000倍液喷洒防治。(2)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8000IU/毫克)500-800倍液喷洒防治。(3)白僵菌100亿孢子/克50-100倍液喷雾;1.2%苦参碱盐碱乳油800-1500倍液喷洒防治。(4)灯光诱杀成虫。蝉类、蚜虫类、

9、木虱类、粉虱类、蚧虫类、蝽类、蓟马类、叶螨类等(1)释放瓢虫、食蚜蝇、草蛉、蚜小蜂、蚜茧蜂等天敌昆虫进行防治;用黄色粘虫板诱杀粉虱及有翅蚜。(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40%啶虫咪毒死蜱乳油2500-3000倍液;12%噻虫嗪高氯悬浮剂1000倍喷洒防治,20%吡虫啉可溶性液5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喷洒防治;可采用50%吡虫啉杀虫单水分散粒剂灌根长效防治、蚧壳虫及叶螨类在冬季树木落叶后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枝干害虫天牛类、小蠹虫类、吉丁虫类、象甲类、木蠹蛾类、螟蛾类、透尺蛾类、茎蜂类、树蜂类、白蚁类等(1

10、)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进行防治。(2)12%噻虫嗪高氯悬浮剂+有机硅助剂30倍液枝干喷雾防治,成虫期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800-1000倍液整株喷施;也可用磷化铝片按每虫空1/4片堵蛀孔后用湿泥封孔(操作时必须确保安全),成虫期用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1:(200-400)倍液喷干;在被害部位包塑料布,内投3片-5片药片密闭熏杀;清除带虫害枝干。根部害虫金针虫类、象甲类、蝼蛄、金龟子幼虫(蛴螬)、白蚁(1)15%辛硫磷毒死蜱加水稀释均匀喷洒于土壤表层;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亩加水稀释均匀喷洒于土壤表层,随即浅翻土壤、灌水使土壤浸湿到虫体活动层。(2)人工捕杀成虫,清除

11、受害根部组织。叶、花、果病害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煤污病、叶斑病等查找浸染来源并切断传播途径;清除染病的叶、花、果;刮除病斑并集中销毁;常规可用多菌灵、粉锈宁、代森锌等杀菌剂普防喷洒防治,发病严重时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等专用杀菌剂喷洒防治。枝干病害溃疡病、丛植病、烂皮病、炭疽病、腐烂病、枯梢病等使用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施防治,入冬前枝干涂抹石硫合剂或喷施波尔多液预防病害发生;人工剪除病枝或刮除枝干病害并集中销毁;也可用枝干涂药、根部复壮的措施增强树势,减少发病。根部病害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茎基腐烂病、根癌病、根结线虫

12、病以及紫纹羽病等清除病残体,剪除浸染源;用立枯灵、多菌灵、K-84、E-26等常规杀菌剂杀菌剂灌根消毒;发病重时用30%噁霉灵水剂、30%噁霉灵精甲霜灵水剂等土壤专用杀菌剂灌根防治;增施生物有机肥和液体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根部抗病能力。4.5树体保护与支撑4.5.1 严禁在古树名木上乱划乱刻或晒晾衣物;严禁在古树名木旁挖土、取石;严禁在古树周围搭建、堆废土垃圾和架线;不得向树根周围泼生活、工业污水,堆放含有融雪剂的积雪。4.5.2 古树名木可以采取设置围栏、铺设铁篦子或木栈道等措施保护树体和根系分布区土壤。围栏宜设置在树冠垂直投影外延5m以外,围栏高度宜大于1.2m。铁篦子或木栈道的

13、长和宽宜大于2m。4.5.3 生长在高处、空旷地或树体高大的古树名木必须安设避雷装置。4.5.4 水灾预防保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位于坡地、池塘边的古树名木,应设置石驳、木桩和植物砌筑生态驳岸保护;2 对位于坡地、石质土等易冲刷地方的古树名木,应设立挡土墙;挡土墙结构安全、协调美观,不应使用混凝土材料。4.5.5 对宜受冻害和处于抢救恢复期的古树名木,应采取在其根颈部盖草包、覆土或搭建棚架进行保护;对树冠覆盖积雪的古树名木应及时清除积雪。4.5.6 严禁机械损伤古树名木。在古树名木附近施工时,应提前采取措施保护树体和根系。4.5.7 凡树体不稳或树体倾斜的古树名木,必须采取加固或支撑措施

14、。支撑部位要垫衬耐腐蚀性缓冲物,不得损伤树皮。4.5.8 古树名木枝干悬索牵拉、腐朽树干的防腐固化、树体修饰与支撑应以保护为前提。4.6 树冠整理4.6.1 树冠整理包括枝条整理和疏除花果。4.6.2 枝条整理应以去除枯死枝、病虫枝、劈裂枝,促进树势生长以及改善透光条件为原则进行,应做到人、树安全,严禁大幅度修剪。4.6.3 枝条生长与房屋、电线等发生矛盾时,应适当修剪进行避让。4.6.4 损伤枝条应剪除受伤部分,枯死枝条应剪除死亡部分,留茬长度应为15mm-20mm。剪口应处理成光滑斜面,活体截面涂伤口愈合剂,死体截面涂伤口防腐剂。4.6.5 对开花、坐果过多已影响树势的树木应在初花期或幼果

15、期进行疏花、疏果。5. 复 壮5.1土壤改良5.1.1土壤改良应包括对密实土壤、硬质铺装土壤、污染土壤和坡地土壤的改良。5.1.2密实土壤改良应采用土壤沟或坑改土和根系表土层改土的方式。1 土壤沟或坑改土可分为挖沟或坑、沟内安装通气管、添加改土物质等步骤。(1)土壤挖沟或坑应在多数吸收根系分布区布置,土壤改良面积应为多数吸收根系分布面积的一半,在树木营养面积大的地方宜挖沟,营养面积狭小的地方宜挖坑。(2)沟内安装通气管,宜选用直径为100 mm-150mm带有壁孔的PVC管,外罩无纺布;通气管应横竖相连横管铺沟底,两端各设一竖管,上端加带空不锈钢盖。(3)沟和坑内添加的改土物质应包括细沙、粗有

16、机物和腐殖质、有机无机复合颗粒、微量元素、生物活性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等。(4)掺入细沙后,改良土壤容重应达到1.1/cm3;掺入粗有机质和腐殖质,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大于20.0g/kg-30.0g/kg;掺入有机无机符合颗粒肥后,土壤氮磷钾的水解性氮应达到90mg/kg-120mg/kg,速效磷应达到10mg/kg-20mg/kg,速效钾应达到85mg/kg-120mg/kg;微量元素的施用量应为氮磷钾用量的2%-5%;生物活性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施用量应按照产品说明使用。 (5)改土物质与土壤混匀后填入沟、坑内至地面,然后压实、整平、围堰并及时浇水。2 根系表土层改土在沟和坑改土以外的区域进

17、行。疏松表土后掺入细沙、有机质、复合颗粒肥、微量原素、生物活性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等,与土壤混匀后,压实、整平地面后及时浇水。5.1.3 硬质铺装土壤改良包括铺设透气砖、木栈道和铁篦子。1 拆除古树名木植株改土区内地面硬质铺装时,应将下垫面的水泥砂浆层去除后再回填细沙和腐殖质,做到混匀、铺平、夯实。2 若采用透水砖铺设,铺设前应在多数吸收根分布范围内布置品字形孔位,孔距宜为1000mm-1500mm,直径宜为120mm-150mm,深宜为600mm-800mm。孔内应放入罩有无纺布的壁孔管材;管材内可放入陶粒、混匀的复合肥颗粒、微量元素、生物活性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等;透水砖与孔管平齐,管口加带孔

18、的不锈钢盖。3 人流活动频繁区域可铺设木栈道或鉄篦子,铺设前可先采用沟的方式进行土壤改良,再架设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龙骨,添加改土物质后,在其上铺设木栈道或鉄篦子。4 如地面无荷载要求,土壤改良后应种植耐旱地被植物进行覆盖。5.1.4 污染土壤包括渗滤液土壤、盐碱土壤和酸碱土壤。1 渗滤液土壤改良,应及时挖深沟并用大水冲洗,排出土壤内浓度过大的有机滤液。2 盐碱土壤改良,若表土层含盐量大于3g/kg时,应及时更换土壤;若盐水已渗入土壤深层,应立即灌大水洗盐,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1%-0.2%范围。3 酸碱土壤改良,若PH值小于5的土壤应施用生石灰进行中和;若PH值大于8的土壤应硫酸亚铁或硫磺粉

19、进行中和;土壤PH值应调整到5-8范围内,对PH值有特殊要求的树木另行确定。5.1.5换土时应保护根系,对直径大于5mm的根系应用湿麻袋片包裹,然后用干净的土壤回填。5.1.6坡地土壤的改良宜在春季植株萌动前进行,在树冠垂直投影的下水方向,用石砌成半圆状鱼鳞坑,深翻坑内土壤,去除石砾,放入复合颗粒肥、微量元素、生物活性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等,必要时宜加入保水剂。5.2 树洞修补5.2.1树洞修补应包括堵洞修补和洞壁修补。5.2.2对洞内腐朽物质湿度大、不通风、水分不易排出的树木进行堵洞修补;对树体多洞或树洞开裂、干燥、通风良好的树木应进行洞壁修补。5.2.3 堵洞修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堵洞修补

20、时,应将腐烂物清除至洞壁硬层。必要时可在洞底打孔清除腐烂物。2 清理后,在洞壁达到自然干燥状态后,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洞壁进行处理,并喷防腐剂,风干后涂抹熟桐油2-3遍。3 洞边应使用已消毒的刀和凿进行腐朽物清理、修整至活组织,然后涂伤口愈合剂。5.2.4 洞内架设龙骨应符合下列规定:1 龙骨架应选用干燥的硬木或钢筋等硬质材料并涂抹防腐剂。2 龙骨架应按照洞内形状大小制作,下端与洞壁接牢,上端高度应接触洞口壁内层与洞口平接。3 洞内支撑材料与洞壁之间应选用树脂胶粘牢固定,其他空间作为通气孔道。5.2.5树洞封口及造型应用铁丝网、无纺布封堵洞口。无纺布上应涂一层防水胶,选用干燥硬质木料制作成原树干

21、外形,与无纺布粘牢。粘结时应为封缝和树皮仿真预留一定空间。5.2.6洞口封缝时应在形成层下方切除木质部深和宽各为10mm-20mm,洞口周边修成凹槽型,并应在槽内涂生物胶,使木质部与造型洞壁材料密封。5.2.7 洞壁修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洞壁修补时,应做好清理工作,去除残渣,若局部凹陷积水应留有排水孔,然后涂抹杀菌剂和防腐剂。2 洞壁干燥后,表面应刷2-3遍熟桐油,使其表面均匀自然。3 若树洞开裂木质腐烂到地表以下,应将腐烂物清除,在洞壁涂防腐剂,在地表以下填土压实,高出地面100mm。5.2.8 洞壁设置通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在洞壁打3个直径为40mm-50mm的通气孔,背风面上下各

22、1个,迎风面1个。2 孔洞应从内向外略向下倾斜,孔内安装PVC管,外露10mm-20mm,管内罩钢丝网。5.2.9树洞修补后,应每年检查一次,出现通气口堵塞,洞边封缝开裂等问题应及时进行清理、修补。5.3 树体加固5.3.1 应根据树体主干和主枝倾斜程度、隐蔽树洞情况制定树体加固方案。5.3.2 树体加固应包括硬支撑、软支撑、活体支撑、铁箍加固和螺纹杆加固。5.3.3树体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干或主枝倾斜度大,有发生倒伏可能的,应采取硬支撑。2 主干或主枝倾斜度小,附近有附着物的,应采用软支撑。3 条件满足的可采用同一树种进行活体支撑。4 主干或主枝破损、劈裂、有断裂可能的,应采用铁箍或螺纹杆加固。5.3.4 硬支撑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 硬支撑材料可选用镀锌管或铁管、钢板、胶垫等。2支柱宜选用直径100mm-150mm的镀锌管或铁管支撑,铁管表面应涂一层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防腐漆。3 支柱上端应与被支撑主干或主枝之间安装涂有防腐漆的矩形曲面钢制托板,其内层应加软垫。4 支撑点应选在树体或主枝平衡点以上适宜位置,支柱与被支撑主干、主枝夹角不宜小于30。5 支柱接地点宜选在支撑点的重力线接地点之间,支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