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乡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学院(系) 新乡医学院专业 护理学研究方向 外科护理及管理年级 研 二学号 0910001导师姓名 张利岩研究生姓名 高东霞开题时间 2011.5二零一一年五月一日填 表 说 明1、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一般应于第四学期期中以前根据研究方向选定学位论文研究课题。2、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辩。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需注出全称。3、参加开题报告评议组的成员,应具有副高职及以上职称,评议组成员不得少于三人。开题报告结束后,由评议组组长综合评议组成员的意见,写出具体的评议结论。4、开题报告经学科专业所在学院院长或学科带
2、头人批准后,方可执行。5、开题报告一式四份,分别由研究生本人、导师、学科或学院、研究生部各保留一份存查,并作为检查报告执行情况的依据。5、答辩申请时,硕士生应向所在学院和研究生部提交此表。姓 名高东霞入学时间2009.8导师姓名和职称张利岩 主任护师课题名称肝移植住院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研究课题来源自选课题课题类型1. 基础研究 2. 应用基础研究 3. 应用研究 (选一项打)报告时间报告地点预计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2012.3开题报告评议组成员名单姓 名职 称姓 名职 称教授教授教授教授教授一、 立项依据1. 研究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其
3、高危因素;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高危因素的相关性。2.研究意义:探讨肝移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高危因素的相关性,为控制和减少肝移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多的国家,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BsAg携带率达9.09%,约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部分患者发展成为终末期肝病(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此时常规的内科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临床结局,原位肝脏移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自1963年Starzl1行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后
4、,肝移植技术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新一代强力免疫抑制剂药物的不断涌现,术后ICU水平的提高,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肝移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肝移植术在我国成为一种普通的例行手术,肝移植手术成功率达95%,良性肝病肝移植后一年存活率可达90%,三年存活率达80.5%2。通过肝脏移植,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根本的改善。肝移植受体由于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和用药的特殊性等,其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对于术后早期的预后来说,显得尤其重要。部分患者术后还需要静脉药物化疗。采用一次性外周静脉给药由于反复穿刺的机械刺激及药物外渗导致外周静脉和周围组织坏死。浅静脉留置针虽缓解了3-5天的反复穿刺,
5、但是外周血流未能达到使化疗药物迅速稀释的作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破坏仍然存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进入中心静脉,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PICC在静脉治疗领域的使用在全球广泛开展。中国大陆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引入PICC,目前已在大部分三甲级以上医院肿瘤化疗领域中广泛使用。PICC通常在肿瘤科、血液科、儿科使用,主要用于长期
6、输液、输注血制品、高渗、高酸碱性溶液以及全肠外营养(TPN)等领域。 PICC相比其它长期静脉留置导管有潜在优势:留置时间更长;不会出现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3;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痛苦;降低了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患者可带管回家。对需长期间断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非常受欢迎。然而,近几年关于PICC是否更安全、更经济、保留时间更长的争议越来越激烈4-8。因此,对于PICC并发症的研究有较多价值,并可为临床选择最佳静脉通路提供依据。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PICC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渗漏等。导管相关血
7、流感染是PICC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单独操作9。国外有研究报道PICC留置时间接近2年10,国内也有研究发现PICC留置时间达1年11个月11。 PICC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尤其适用于化疗患者,可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及静脉硬化,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血管坏死的危险,同时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导管维护方便,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12-15。PICC置管作为一项新技术,随着临床的广
8、泛使用也逐渐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注16。国内外研究发现肿瘤患者PICC其带来的并发症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40%17,18。在PICC带管期间任何时段都可能发生导管相关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置管后1个月内,从第5周开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19,20。 PICC置管时间的长短与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PICC的日常维护知识的掌握有关,特别是对PICC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关系密切21 。肿瘤患者的治疗疗程长,在化疗间歇期大多选择回家休养,目前在国内PICC专科门诊尚未完全建立,这类带管出院的患者,在非住院环境中由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执行导管的维护,出汗或其他原因导致贴膜潮湿时未能及时更换,
9、患者缺乏有关导管自我维护的相关知识,在基层医院换药未按正规程序操作,以及肝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使得全身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会造成PICC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如未及时冲管引起导管堵塞;因体位不正确、肢体活动过度,如倒立、严重呕吐等容易发生穿刺导管漂移或脱出、穿刺部位渗血血肿、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因侧卧后肢体受压时间过长,血液回流障碍引起肢体水肿等并发症。吴红娟等研究表明发现,肿瘤患者居家护理时出现各种并发症率为42. 5%,导管相关感染率高达11.2%,部分患者再次入院时需要重新置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22。尽管PICC大大解决了患者血管受损及反复穿刺痛苦的难题,但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导
10、管口常维护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在带管出院期间,导管自我护理能力的欠缺,使得PICC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这又给医护工作者及患者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抑制, 对入侵微生物反应的各阶段都被抑制, 包括中和毒素、吞噬和细胞杀菌作用、血清调理因素等23 , 使PICC 携管患者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良, 呈高血糖状态, 长期高血糖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发生感染24。有文献报道, 静脉置管的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呈负相关, 即免疫功能越低, 感染率越高25。化疗患者, 白细胞多少是反映其免疫力高低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越低, 机体抵抗力越低下, 越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药物也是引
11、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性之一, 脂肪乳剂、血浆、人体白蛋白、全胃肠外营养液等高营养药物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高pH 值、高刺激性的药物, 可损害硅胶导管, 部分药物沉淀在导管壁上, 随着深静脉置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引起深静脉置管管腔的部分或完全堵塞, 引起相关性感染26 ,导管置入后24 48 h后便有纤维蛋白鞘包绕导管周围, 形成一层纤维膜, 从而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寄生场所, 细菌繁殖、迁移, 并粘附定植在导管上, 而且不易受到宿主吞噬细胞和抗生素的作用, 因此, 留管时间越长, 导管的细菌定置率越高27 。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 代谢能力低下, 免疫力下降, 同时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 住院时间
12、长, 从而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大28 。综上所述,目前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较多,针对肝移植患者研究较少,且目前国内学者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报道绝大部分是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极少经过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参考文献1 卿恩明主编.器官移植术与组织移植术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68-272.2 夏穗生.当前肝移植外科应注意的问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5:262-2643 Vivien R. Griffiths. Peter Philpot.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s)
13、:Do they have a role in the care of critical ill patientJ.Intensive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02,18(1):37-47.4 Raad I, Davis S, Becker M, et al. Low infection rate and long durability of nontunneled silastic catheters:A safe and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for long-term venous accessJ.Arch Intern Me
14、d,1993, 153(15):1791-1796.5 Ryder MA:Peripheral access optionsJ.Surg Oncol C1 in North Am, 1995, 4 (3):395-427.6 Smith JR, Friedell ML, Cheatham ML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revisitedJ.Am J Surg, 1998, 176 (2):208-211.7 Dubois J, Garel L, Tapiero B et al.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
15、ntral catheters ininfants and children仁J.Radiology, 1997, 204 (3):622-626.8 Marsha Evans Orr.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what are the currentindications for Its useJ.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02,17(2,):99-104. 9. Todd J, Hammond P. Choice and us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
16、l catheters by Nurses J. Prof Nurse, 2004, 19(9):493-497.10. Kathleen CL. Experience with PICC at 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J. J Intraven Nurs, 1997, 20(6):141.11.赵杰.40例白血病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田.中华护理杂 志,2007,42(2): 174-175.12. Tolomeo C, Mackey W.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s) in the
17、 CF population: one center's experienceJ. Pediatr Nurs, 2003, 29(5):355-359.13.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 31-33.14.黄红健,彭南海,柏屏.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 73-75.15. C. Harter,T. Ostendorf,A. Bac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aut
18、ologous blood progenitor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malignancies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3,11: 790-794.16. Cheong K, Perry D, Karapetis C. High rate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urs J. Intern Med
19、 J, 2004, 34(5):234-238.17.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田.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18. Safdar N, Maki DG. Risk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used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J. Chest, 2005,128 (2):489-495.19. J. Walshe, F. Malak,J .Ea
20、gan,et al. Complication Rates Amo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2, 20(15): 3276-3281.20. YAP Y.-S., KARAPETIS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 line LEROSE S, et al . Reducing the risk of peripherally complications in the oncology settingJ.
21、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 2006,15, 342-347.21.何彬,陆月兰.健康教育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田.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 24(12A): 69-70.22.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23 陈敏, 张在伟, 尹维佳, 等. 医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耐药性 J .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 1 ( 1) : 170.24 吴乐霞, 胡琛亮. 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J . 实用全科医学,
22、2006, 4( 3) : 303-304. 25 李俊, 蔡柏蔷. 肺部反应成像肺部定量数据在诊断气流受限疾病中的价值J .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8, 7( 3) : 165-168. 26 陈 英. 导管感染因素分析 J . 医药论坛杂志, 2006,27(16):94. 27 董美平, 朱金强, 王文升.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32例J. 临床医学, 2009, 29( 5) : 97 - 98 28 芮铭安, 尹小燕, 梁燕仪, 等. 老年人留置深静脉导管继发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 J .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 3 ) : 329-330. 二、研究内容1.研究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研究的发生率;2.研究肝移植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3.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高危因素的相关性。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端人才招聘与人才派遣合同
- 零售科技智能零售解决方案研发与推广
- 建筑行业工程进度及质量证明书(7篇)
- 世界历史与文化背景模拟题集
- 电力行业设施设备运行安全免责条款合同书
- 高校图书馆与学校信息化合作协议
- 工程经济分析报告撰写试题及答案
- 工地冬季防寒健康教育
- 一年级校园防欺凌教育
- 运营效率提升方案计划
- 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查房课件
- 海南跨境电商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 妇科科室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
- 光伏电站事故处理规程
- 2023年湖北宜昌市住建局所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等级技术规范
- 第12课-拓印的魅力(课件)
- 卡氏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 钢箱梁制造运输及安装合同
-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控-课件
- 腹部体格检查-幻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