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县工业余热利用供热方案614_第1页
宁晋县工业余热利用供热方案614_第2页
宁晋县工业余热利用供热方案614_第3页
宁晋县工业余热利用供热方案614_第4页
宁晋县工业余热利用供热方案6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宁晋县工业余热利用供热方案通过玉锋实业集团提供的相关资料可知,玉锋实业工业园区内有一定量的蒸汽余热和大量的冷却循环水余热,蒸汽余热主要有0.6MPa,222的饱和蒸汽,约100t/h,冷却循环水主要是冷却维生素B12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工艺所产生的,出水温度一般为22,进水温度为8,水量为6000t/h。根据业主相关意见,结合蒸汽余热及冷却循环水余热情况,从以下两种方案进行论述比较,以确定合理方案。一、 分布式热泵机组系统方案1、基本原理分布式热泵机组方案主要为在各小区建设热泵机房,将22工业余热水通过水泵输送至小区热泵机组,换热后低温水流回厂区,考虑到工业余热水温较低和热泵机组运行效率,为保证供

2、热效果,换热温差控制在10以内。热泵机组为分布式热源,根据小区后期建设情况自行选择厂址、电/燃气型热泵形式及其他。冬季长距离输送22/12常温水,采用无缝/螺旋钢管,需保温。管径较大,管网投资大;温差小,系统流量大,水泵能耗大,运行费用较高;首站相对投资较小,但末端热泵机房投资大。2、冷却循环水利用为了充分利用余热水,同时兼顾技术经济等因素,本方案确定热泵机组用循环水供回水温度为22/12,供回水温差为10,循环水水量为6000t/h,循环水管径为DN1000。提取的余热水热量Q=6000×1.163×10=70MW。循环水输送至小区分布式热泵机组,根据采用的热泵机组形式确

3、定不同的供热量,本方案按照电能水源热泵机组,cop取值为4,则能提供的热量约为95MW,供热面积约为200万。4、 系统特点分布式热泵机组系统布置灵活,可根据热用户发展情况分阶段建设热泵机组,厂区换热首站建设费用低,小温差大流量运行,管网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大。二、 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组系统方案1、厂区内可集中供热蒸汽量0.6MPa,158.8饱和蒸汽,约100t/h。2、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组蒸汽作为驱动源通过吸收式热泵机组,将冷却循环水中的余热量提取出来生产高温采暖水。驱动蒸汽最终变为80左右的凝结水回收至电厂锅炉。图1蒸汽式吸收热泵余热利用工艺图 单位蒸汽释放的汽化潜热及显热Q=2086+

4、335=2421kJ/kg 根据玉锋实业提供的资料,玉锋实业可用作采暖的低压0.6MPa饱和蒸汽量为100t/h,故可以释放的总热量为100t/h×2421kJ/kg=67.25MW。100t/h 的0.6MPa饱和蒸汽作为高温驱动热源,一般情况下,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制热cop在1.61.8左右,即利用1MW高温驱动热源可以得到1.61.8MW的热量。100t/h的0.6MPa饱和蒸汽驱动热源的总热量约为67.25MW,通过吸收式热泵从循环冷却水中提取余热量约为47MW,产生的总热量为67.25×1.7=114MW。驱动热源:0.6MPa中温中压饱和蒸汽,158采暖供回水温度

5、:90/60,循环温差30采暖水量:3268m³/h余热水供回水温度:22/12,供回水温差10可利用余热水量:4000m³/h可提取余热水热量:47MW供热面积约为250万主干管管径DN800。4、 系统特点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组系统将热源集中布置在玉锋实业厂区内,生产高温采暖水,实现大温差、小流量运行,管道投资较小,水量小,水泵运行能耗低,便于运行和管理,但厂区热源首站投资较大,供热面积受厂区驱动能源(蒸汽等)量的限制。三、 方案比较为了说明两种方案的投资和运行等方面的情况,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为了便于比较,两者均按照供热面积为100万进行说明。表1 初投资费用比较方案

6、 对比内容方案一分布式热泵机组方案二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组供暖热负荷40MW40MW主机选型10台;制热量4218kw/台制热量42.18MW(末端分布)3台;制热量15MW/台机组制热量45MW(热源主机)机房内初投资主机价格180万元×10=1800万元1000万元×3=3000万元机房辅助设备1200万元1000万元小计3000万元4600万元换热站初投资厂区内首站换热量30MW1500万元(厂区换热情况)小区换热站5座400万元中继泵站初投资1500万元1000万元合计6000万元5400万元初投资/60元/54元/表2 运行费用比较方案 对比内容方案一分布式热泵机组

7、方案二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组供暖面积10000001000000供暖热负荷40MW40MW主机选型10台;制热量4218kw/台制热量42.18MW(末端分布)3台;制热量15MW/台机组制热量45MW(热源主机)蒸汽用量无39.6t/h(高峰负荷)机房主要用电参数主机:N=811kw×10= 8110kw 6000V3Ø50Hz主机:N=12kw×3=36kw380V3Ø50Hz供水温度60出水温度高温机组出水最高7090出水温度最高可以达到95机房设备运行费用主机运行费用811×10×0.7×2880×70%&#

8、247;100万=11.44元/m2(36×0.7+39.6×150)×2880×70%÷100万=12元/m2循环水泵运行费用(22×10+55×10)×0.7×2880÷100万=1.55元/m2(18.5×3+90×3)×0.7×2880÷100万=0.65元/m2换热站循环泵运行费用(55×3+160×3)×0.7×2880÷100万=1.3元/m2(22×5+75×5

9、)×0.7×2880÷100万=0.98元/m2中继泵站循环泵运行费用160×3×0.7×2880÷100万=0.97元/m2110×3×0.7×2880÷100万=0.67元/m2采暖运行费用(/年)15.26元/14.3元/注:电费按0.7元/kw.h,蒸汽按150元/t;时间为冬季120天,每天运行24小时,机组年运行系数70%。(主要从耗蒸汽和耗电两方面比较,水量等较小影响因素忽略)四、 结论与建议根据对方案一和方案二投资和运行等进行的比较,可以得出,分布式电热泵机组方案在投资

10、和运行费用方面较蒸汽吸收式热泵机组方案略高。一、后期热负荷的发展,方案一管径DN1000,热力管径较大,且管道耐温耐压等级不高,低温水运行,最大供热面积约为200万;若扩大,则需进行高温改造,存在较大难度,首先换热首站需重新建造高温热源,末端热泵机房改造后无法与高温系统置换连接,仅能利用DN1000热力管道,造成了厂区换热首站和末端分布式热泵机组的闲置和浪费,同时增加了投资。二、方案二目前DN800热力管道能够满足250万热用户采暖,在设计时可以适当考虑增大管径,为后期热负荷的发展奠定基础,后期随着热负荷的发展,在厂区内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机房可以扩建或新建,高温运行管径也能满足要求,用户端可视负荷发展情况扩建或新建换热站,这样能最大限度利用已建设备及管道,同时能减少相应的投资。三、方案一采用的是小温差大流量的热源点状分布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便于各个小区单独管理和运行,同时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且随着负荷的增加,与其他高温热源进行联网的难度较大。且大流量水泵能耗较大。方案二采用的是大温差小流量小区建设换热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