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1年2月语言文字应用Feb. ,2001第 1 期Applied LinguisticsNo.1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肖奚强(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本文讨论有关偏误分析的三个问题。1.偏误用例的选取。要区分失误和偏误,二者之间存在难以区分的中间状态,故必须对分析的对象进行甄别和筛选。2偏误用例的分类。有两条基本原则:(1)差异大于共性的宜分开讨论 ;(2)共性大 于差异的宜归入一类讨论。3偏误用例的分析。有三条基本原则:(1)解释必须合乎语言规律;(2)应尽量从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3)分析应力求深入浅出。关键词语法,选取,分类,偏误分析中图分类号
2、H1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5397(2001)004& 07A Few Basic Problems about Grammar Error - Analysishe Second Discussion of the Series on Grammar Error -An alysisXiao Xi-qiang(International Student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7)Abstrac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problems on grammar
3、 error- analysis. The first is screening of error sentences .It is necessaryto disting uish erro rs from mistakes . There are fuzzy zone between them , sowe need to screenthe objects of analysis. The sec on dis classify ing of err oneon sse nten ces. There are two basicpri nciples 1) . it is suitabl
4、e to separate the objects of an alysis w he n their heteroge nity is more prominent ;2) it is suitable to include them in the samecategory when their homogenity is more promiror -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basicprinciples :1) explanation must收稿日期2000- 01- 08作者简介肖奚强,男,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汉语语义分析
5、方向博士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及语言习得理论。*该项研究为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号:00SJD740005泗亠却 15hitin Acadeniic JournaI bJeetrojiic Puh 1 iWr.ng i leuAll riglits reserved. http:,六 2001年第1期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 本原则-49conform withthe vules of Chinese; 2) the point of view ought to be able to analyze the most; 3) the analyzeought to
6、strive to explain to prinal sinplicity .Key words: grammar, screen, classify , error-analysis80年代中期以来,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受到普遍的重视,陆续发表了不少论文,还出版了几本专著;许多院校还专门开设了偏误分析”的课程。但从现有的文献看,偏误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一些文献中并未得到体现。本文拟从偏误用例的选取、偏误用例的分类和偏误用例的分析三个方面谈谈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就教于大方之家。一 偏误用例的选取1. 1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教师每节课都或多或少地在给学生纠错。但孤
7、立地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这首先反映在对偏误分析的对象的选取上。一般认为,偏误分析要区分失误”和 偏误”这两个概念。失误是在特殊情境下产生的偶然现象 < 比如说话时临时改变主意,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紧张等等,都会造成失误。失误是不成系统 的,它不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操本族语的人也常出这样的错误;一旦出现这种错误,说话人 有能力改正它。偏误则是对正确的语言规律的偏离。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它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12。也就是说,失误是外在的因素而并非语言习得的内在因素所造成的,它不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它的主要特点是:失误与失误之间是彼此孤立的,不具有语言习得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而偏
8、误则是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中介语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偏误与偏误之间是成系统、有规律地联系着的。因此,偏误分析从理论上说,可以发现语言习得规律并深化我们的认识;从实践上说,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避免偏误,指导教学。而失误对于偏误分析则没有太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而不应成为偏误分析的对象。1. 2 不过,虽说失误和偏误的差别在理论上是明确的,但在实际操作上并不那么容易区分。正因为如此,有些文献才将失误作为分析的对象。外卜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3(以下简称病句分析冲就有不少失误的用例。如该书P277有如下偏误用例:(1) 我们汉语说得比他一点儿。(2) 我比他跑得一些。这两个用例在 一点儿” 一些”前都缺少
9、一个充作补语中心的形容词,这样的失误是操本族语的人因粗心马虎等缘故也会出现的成分残缺”现象。它只是学生的失误造成的,并不带有普遍性。其P282也有同样的成分残缺”的例子:(3) 听说别的大学的情况也这里一样。(4) 父亲看到弟弟我一样喜欢音乐,很高兴。再如该书P93有如下分析用例:(5) 谢力跟他朋友那儿来。(6) 他刚跟我这儿走。例(5)例(6)只是误将 跟”用作从”,而 跟”完全没有 从”的意思。这样的错误要么是学 生完全没有掌握汉语规律的胡猜乱蒙,要么是学生的粗心马虎等因素所致。不管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它们都不反映偏误的系统性。因此充其量只需指误,而不需进行偏误分析。当然,这些用例可能并不
10、是说话人可以自我改正的失误,如例(5)例(6);学生可能就是没有掌握好这些词语或格式的规律才产生的偏误。从这一点看,例(5)例(6)是偏误而不是失误 。但从偏误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来看,它们并不反映语际或语内迁移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所以这样一些纯属个人的非系统的错误,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偏误。我们似可将这种现象看作失误和偏误之间的 中介物。因为它是个别的、不成系统的,所以这种中介物对于以分析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偏误现象为目的的偏误分析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价值。我们指出这种现象的目的,在于把它从偏误分析对象中排除出去,从而避免在偏误和失误的非此即彼的二分中将其归入偏误而加以分析。1. 3因此,我们可以说,偏误
11、分析的对象不是学生所产生的所有的错句,它是这些错句中剔除了失误和那些中介物之后所剩下的那部分一反映语言习得系统性和规律性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偏误用例才是偏误分析的对象。由此可推知,在进行偏误分析之前,我们必得对分析对象进行精心的甄别和筛选。但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它必须建立在对汉语语法规律和学 生偏误规律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否则,选取”就无从谈起。二偏误用例的分类选定要分析的偏误用例之后,为了更好地说明偏误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还必须对这些用例进行分类。分类可因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2 1第一,不宜将不同类的偏误放在一起分析。这样可能忽视它们之间的区别,影响分析的深度。如外国人学汉
12、语语法偏误分析4(以下简称 偏误分析)17有如下偏误用例:(1) 罗马大学也上汉语课的时间不多。(2)他们不同意你的意见,也我的看法跟你不一样。(3) 今年也庄稼长得不错。(4) 这个规定也我能理解。(5)我跟他们一样,也汉语水平不高。(6)他们唱了一个歌,也我们唱了一个歌。(7) 我过去在大学学习时很少用汉语写文章,后来在北京工作了四年,也写文章的机会不多。如果简单地把这些偏误用例放在一起,认为它们都只是误将副词也”放在主语前,而不作进一步的分析,就抹杀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其实例(2)例(6)与例(1)、例(7)的认知心理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直接将也”误置于名词前,这偏离了汉语副词的句法功能,是
13、学生易于掌握而又易于出错的方面,究其原因是学生将有关联作用的副词简单地等同于连词,类似的偏误常见于 就”还”、却”等等。而后者的偏误虽然貌似前者,也可作同样的分析;但如果从句法成分的线性排列的角度看,例(1)和例(7)的也”后紧接的都是动词短语上汉语课”写文章”,它们与也”组合成 也上汉语课”也写文章”在句法上并不错;问题是 上汉语课”写文章”在 这儿不是句子的谓语,而只是名词的定语。例(1)和例(7)的偏误出在说话者没有弄清也”应该放在所关联的句子的谓语动词/形容词之前,而不是句中随便哪个谓词(短语)前。病句分析P300认为偏误用例他一个也不会写汉字”他一点儿也不会说中文 ”可分别 改为 他
14、一个汉字也不会写”他一点儿中文也不会说 ”,(从而将它们概括为 一也(都) ”格式,并解释说:在动词谓语句中,' 一加量词用在主语或提前的宾语之前 ,' 也(都)'与 否定副词 ' 不(没有)'紧接主语或提前的宾语之后与之呼应 。”我们认为将一个N也/都不V” 与一点儿(N)也/都不V(N) ”作同等分析并不合适。病句分析的概括说明只适用于 一个N也/都不V ”,如他一个汉字也不会写”,再如:(8) 他一个苹果也不想吃 。(9) 他一瓶啤酒也不想喝 。但并不适用于 一点儿(N)也/都不V( N)” ,虽然我们有时可以将N放在一点儿”的后面,如他一点儿中文
15、也不会说”;但我们也可以将 N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如 他一点儿也不会说中文”。再如:(10) 他一点儿也不会喝啤酒。(11) 他一点儿也不想吃苹果 。我们发现一个N也/都不V”中N只能位于一个”的后面。而一点儿(N) 也/都不V (N)”中的N的情况则比较复杂:有的只能位于一点儿”之后,如科长工作辛苦,业余时间一 点乐趣都没有”,他走了好几年,一点消息也没有”;有的只能位于 V之后,如你呀,六十岁的 人了,还像小孩儿似的,一点儿不也爱惜自己。”你上午对我的态度就象对小孩,跟我打哈 哈,一点都不尊重我”;有的既可位于一点儿”之后,也可位于V之后,如高老师,你这个人真 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天下第一
16、的好人,一点儿都没架子,待人可真心呢!”一点亏都不吃”, 到时候既还本,又付利息,个人是一点儿也不吃亏的。”由此可见,认为N只能位于一点儿”之后并不反映语言事实的全貌。2 2第二,不宜将同类的问题分成各不相关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这样既可能事半功倍,又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有些偏误分析的文献对一些副词(如还、更、比较、很、非常”等)的偏误用例一个一个地进行分析,但缺乏相互之间的比较和提纲挈领的概括。如果能在概括比较的基础上说明它们之间的语义、句法上的同异,则也许可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同时也能避免一些就事论事的重复。比如比较”很”非常”等绝对程度副词,用在句中语义是自足的,不需要再有比较对象
17、,所以它们不能用于比较句,因此诸如我比他很高”他比我跑得 很快”之类就不能说。而 还”、更”等相对程度副词,用在句中语义是不自足的,所以在语义上需要有比较对象;但还”、更”对比较对象的句法要求又不一样,前者要求比较对象一定要在句中同现,如只能说 我比他还高”,不能说 我还高”;而 更”的比较对象则既可以是显性的,如我比他更高”,也可以是隐含的,如我更高”。一些词语的语义、句法特点正是在和相关的或 对立的单位的比较中才更为显豁、更易把握5。23我们在对语料进行分类时,究竟是分好还是合好 ?这关键要看分类的对象之间的共 性大还是差异大。共性大于差异,则宜归入一类;差异大于共性,则宜分立。但不管是分
18、是合, 在分析中都应同时注意分析对象与相关或对立单位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才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偏误用例的分析选取偏误用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的目的,就是要对其进行偏误分析。对偏误用例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对语言习得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这样,分析才能有的放矢,指导教学。否则,分析就可能偏离语言规律,产生误导。偏误分析可有不同的角度,如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等等,一个偏误分析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选取分析的角度,既要考虑分析的准确性,又要力求易于理解、便于教学。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些文献对偏误去 | 7-uU I J Jillt u V J Ji. J
19、U L I.1-C4- * "J I. I1*L h J KJ 鼻匕” jTi .1 II I 1 % I 匸乃匸 L 匚-II I f 12001年第1期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 本原则-51的分析详述以上观点3. 1语法偏误分析的目的,应该是指出偏误,解释规律。最起码的要求是分析必须符合语言规律。如果对汉语的结构规律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解释的力度就会受到影响。偏误分2001年第1期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 本原则-53,否定副词 不”就应当放在疑问代,龙力比谁不清楚?,比看什么电视节目不强 ?,以上三例中 的 不”都可置于析认为如果比”字句是反问句且比较的后项是疑问代词时 词的后
20、面,该书举的例子是(1) 那个淹死的小妞子的龙须沟,它比谁不厉害!(2) 此话一出,全场愕然。赵晓梅的工作量究竟是多少(3) 要有一副麻将、三个牌友,凑成一桌,玩儿它个半宵 我们认为偏误分析这里的解释并不完全合乎语言事实'比”字之前而语义不变:“它不比谁厉害龙力不比谁清楚 ?-玩儿它个半宵不比看什么电视节目都强 7病句分析则认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是在比”之前用否定副词 不”。该书所举病句中的不”的确都该用在 比”字前,但不能因此就断定不”都得用在 比”字前,如上举诸例。再如:看来这机器人要学坏,比人速度不慢。”如果分析与语言规律相悖,就可能产生新的误导。病句分析在分析 再”的偏误用例(
21、即本文3 .3的例(10)、例(11)时说 表示客观可能和主观意愿的动作将来重复时,用' 还不用'再”。其实 再”在(10)、( 11)中的偏误仅仅在于其句法位置弄错了,并非语义上不可以请看 现代汉语八百词的用例:(4) 我还能再见到你吗?(5) 你敢再赛一场吗?(4)表客观可能,(5)表主观意愿,都可以用再”;(4)最能说明问题:还”用于情态动词 '能”前,再”则在其后。再如也”所关联的对象大多在上文中出现,如你喜欢读书,我也喜欢。但有的对象也可以是双方共知的背景而被隐去,如我也喜欢读书”这一句就有隐含的上文。它可能是某人喜欢读书”,也可能是 我喜欢干某事”,不管隐含
22、的关联对象是什么,我也喜欢读书”单独看都是个合法的句子。但病句分析P71却认为类似的句子是偏误用例:(6) 在这里我也看了青年们写的诗。该书的解释是:病句(中)只有一种情况,不存在用也”的同类事物的并列关系,句中不该用也”。这样的解释并不合乎语言事实。因为例(6)带有隐含的上文,这些信息不一定非得用显性的语言表示出来。3.2分析的角度可有多种,这就有一个选取角度的问题。偏误分析应尽量从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进行。否则,就可能事半功倍,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偏误分析P19有如下偏误用例:(7) 我跟哥哥一样,特别也喜欢音乐。(8) 他向老模范学习,热情地也送医送药上门。(9) 在联欢会上小朋友们唱完,我
23、们高兴地也唱了一个。该书以属于不属于类同项来解释也”的位置问题。病句分析也有类似的解释。我们认为以类同”这样的语义概念的解释不太容易把握。很可能甲认为属类同项而乙认为不是。我 们在向学生解释这种现象时,曾试图以 类同”加以说明,但往往不太容易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接 受。如果我们从词的次类的角度找出规律 、给以解释,也许更易把握。比如,我们可以给出这 样一条语法规则:也”与 热情”特别”高兴”等形容词连用作状语时,也”一般置于这些形容 词的前面。这种句法上的说明比语义上的 类同项”的说明要直接得多。因为语义上的解释必 须有形式上的支持,否则就可能越解释学生越糊涂 。与此同时,解释的语言应尽量准确,避
24、免误导。在第二节中我们谈到偏误分析对一些用例归类不当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该书对也”的解释也不太准确。该书认为“也'字的位置总在主语后面,谓语前面。'但那7个用例中至少例(1)例(4)的 也”是用在谓语(主谓短语作谓 语)前的,为什么又有偏误呢?这也许正是我们的解释不严密所造成的偏误。我们一方面说副词可以修饰谓语,一方面又说副词不能修饰主谓谓语。那主谓谓语究竟是不是谓语?学界的争议我们可暂且不管。在现有的理论框架中我们还是有可能尽量使解释严密一些的。比如我们可以说,也”用于修饰充当谓语的谓词性成分,不能修饰体词性成分。(根据这条解释,学生就不会产生以上的疑问了。3 .3偏误分析的
25、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造出正确的句子,所以偏误分析的同时一般要给出修改的句子。修改的原则首先是不改变句子的原义,第二是尽量少改变原用的词语。这就相应地要求分析应深入浅出,尽可能少绕弯子。请看下面的用例:(10) 桂林有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今年我去了,明年我再要去一次。(11) 他作的菜你吃了以后,一定再想吃。病句分析将(10)、( 11)分别修改为:(12) 桂林有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今年我去了,明年我还要去一次。(13) 他作的菜你吃了以后,一定还想吃。将(10)( 11)改为(12) ( 13)当然可以,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再”与 要”想”等情态动词连用的问题。可将(10) < 11)改为
26、:(14) 桂林有中国最美丽的风景,今年我去了,明年我要再去一次。(15) 他作的菜你吃了以后,一定想再吃。(14)(15)不但和(10)( 11)表达了相同 的意义,而且没有更换原 句的词语,并且说明了(12) < 13)说明不了的 再”的使用规律:再”与情态动词连用,一般都在其后边。(下面再举两 例:(16) 我明年会再来南京。(17) 我下午能再见到你吗 ?在把(10)( 11)改为(14) (15)之后,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说明(10) ( 11)还可以改为(12)、(13) ;并借此说明 还”和再”的句法差异:还”必须放在情态动词的前面,而再”则一般放在情态动词的后面。但我们不应舍
27、本逐末,把本可就事论事的问题绕着弯子说。四结语以上论述的要点可概括如下:4. 1学生的错句包括失误和偏误。二者是连续统的两极,它们之间存在中间状态。因此 失误和偏误之间有时是难以区分的,所以必得对偏误分析的对象进行精心的甄别和筛选。4. 2偏误用例的分类可因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必须注意两条:第一、差异大于共性的对象宜分开讨论;第二、共性大于差异的对象宜归入一类讨论。4 3偏误分析的基本目的是找出规律,指导教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是:第一、解释必须合乎语言规律;第二、应尽量从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析应力求深入浅出 ,尽可能少绕弯子。4 4 本文以语法偏误分析为例讨论了偏误分析的基本的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对其他类型的偏误分析,如语音的、词汇的,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附注 他一点儿也不会说中文”不一定不能说,下文将有论述。 这两个格式中的 不”包括 不”和没(有)”,为使格式简洁,仅以不”代之。 详细的讨论与这儿的论题不合,不宜展开。有关问题将另文探讨。 一些熟语性的主谓结构除外。有关论述可参文献4 P18。 实际语料中也有少数再”在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租拆除合同(标准版)
- 广告刊登合同(标准版)
- 午托租赁合同(标准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统计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社会研究方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b卷)
- 2025-2030中国地铁产业前景研发创新与未来投资风险预警报告
- 2025-2030中国围巾行业消费态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贵阳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招聘岗位竞聘模拟题及答案
- 隧道施工应急预案与响应方案
- 2025年广播电视技术能手预选赛竞赛试题含答案
- 食品添加剂培训课件
- 2025年健身教练专业技能测评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环卫人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诉讼业务培训课件
- 2025青海黄南尖扎县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警务辅助人员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12345热线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