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翻译目的论简介 即就是skopostheory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翻译目的论 (skopostheorie) 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 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aim) ”、"目的(purpose) ”、"意图 (intention) ”和"功能(function) ”等词。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 功能作基本的区分:“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 是由接受者
2、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一一译文所 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 译都指向一定的手中,因此翻译实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 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
3、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 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
4、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 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 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 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而任何翻译 活
5、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片名翻译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因此我们需要对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目的论”流派 做简单了解。第三阶段:贾斯塔霍茨一 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 ,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克里斯汀 娜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
6、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 A 奈达(Eugene Nida )提出,奈达师从几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 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 语言学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但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 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
7、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简介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 A 奈达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 ,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 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P67)。形
8、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 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语谚语“ white as sn
9、ow ”翻译成汉语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白如雪”。但是,中国南方几乎全年无雪,在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中,没有“雪”的概念 ,如何理解雪的内涵 ?在译文中,译者可以通过改变词 汇的形式来消除文化上的差异。因此,这个谚语在汉语中可以译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鹭毛”(郭建中 ,2000 ,P63) 。再如,英语成语“ spring uplike mushroom ”中“mushroom原意为“蘑菇”,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 因为在 中国文化 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笋”。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
10、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郭建中,2000 , P67),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例如:"He thi nks by in fection , catchi ngan opinion likea cold. ""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伤风,他就染上感冒。”(文愜庆,1998 ,P122)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 ,原文的内涵并不是靠词汇的表面 意义表达出来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里。因此,如按照英汉两种语言字面上的对等来翻译,原句译为“他靠传染来思维,象感冒一样获得思
11、想”,这样 ,原文的真正意义就无法清楚地表达。事实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与英文对等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内涵。于是,译者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汇直接说明、解释原文的内涵,以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译作。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Euge ne Nida "Dyn amic equivale nee" (or " functional equivale nee") con veys t
12、he essential thought expressed in a source text if necessary,at the expense ofliterality ,originalsememeand word order ,the source text's active vs. passivevoice ,etc.Because dyn amic equivale nee eschews strict adhere nee to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of the original text in favor of a more natur
13、al render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it is sometimes used when the read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is more important than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riginal目的论的贡献弗美尔(Vermeer 1989: 186)宣称,目的论有三点贡献:(1)这个理论把经常遭到否认的事实明确地提了出来,让人意识到其存在;“(应)由任务决定目的”这个概念,扩大了翻译的可能性,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替译者松了绑,让他们不 必局限于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因而常常是毫无意义的直译
14、;(3)它把译者的责任列入了议程,并且扩大了其责任范围,指出其译文必须发挥预期的功能,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目的论引起的争议(1)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有其目的;(2)并非所有的翻译都有其目的;(3)功能方法逾越了翻译目的 的限制;目的论不是一个独创的理论;功能翻译理论不是建立在经验发现基础之上的;(6)功能翻译理论会产生惟命是从的译者;(7)功能翻译理论不尊重原作;(8)功能翻 译理论是一种编译理论;(9)功能翻译理论不适合文学翻译;(10)功能翻译理论以文化相对论为特征。功能对等论在翻译史上是同等效果论的变体。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同等效果论的是英国翻译理论家 泰特勒。1790年,他在翻译原理简论一文中
15、为“好的翻译”下了一个定义 :“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 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使得译文语言国 家的人们能够清晰的领悟 ,强烈的感受 ,正像使用原 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 ,所感受的一样” 1 33。这就是 说,好的译文应该能够在不同语言社会里和原作产 生同等效果 ,德国翻译理论家考尔在 1896年的翻 译艺术一书中称之为 comparable effect ( 效果相 等) 。 2 54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 实践一书中说道 :“ Dynamic equivalence is therefor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recep 2 tors of the message in the recep tor languag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申报护理市级课件要求
- 2025年建筑设计师入门模拟题集与答案详解初级
-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 诗经秦风蒹葭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三助式教学课件
- 江苏苏州2014-2021年中考满分作文78篇
- 用电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中考新突破教学课件
- 了解纸藤花教学课件
- T/CCT 008-2023智能化选煤厂建设分级评价
- DB31/T 477-2018旅行社服务质量要求及等级划分
- 2025年中国振动筛设备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规范化治疗及进展
- S7-1200 PLC原理及应用基础 课件 第5章 S7-1200 PLC的模拟量处理
- 江苏盐城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班费收支统计表
- 建行善担贷合同协议
- 餐饮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 2024年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全集第10章至16章节讲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