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减低视近工作过程中调节和集合对青少年近视眼发展的作用研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视光学系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智宽,刘雯,蓝卫忠,陈林兴,陈翔,卢金华,曾骏文,蔡建豪,李丽中文摘要目的:研究能减低视近工作时调节与集合的棱镜组合式透镜对青少年近视眼发展的影响作用,并对其安全性与适应性进行评估。 方法:招募171名713岁广州市近视眼儿童(基础等效球镜度数在-0.50D至 -3.00D范围内、无近视眼家族史)分为单光镜组89名、棱镜1组(下加+1.5D)40名、棱镜2组(下加+2.0D)42名三组。所有实验对象在配戴前,戴镜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时进行电脑验光、散瞳检影、A超眼轴长度
2、测定及眼位测量。 结果:共有78.4%患者(134名)完成2年随访。单光镜组、棱镜1组及2组患者远隐斜改变量依次为(0.22±1.97)、(0.29±3.01)、(0.13±2.16)(P时间 * 组别0.35);近隐斜改变量依次为(-3.46±4.32)、(-2.10±4.79)、(-2.90±6.28)(P时间 * 组别0.14)。屈光度增长数值依次为(-1.50±0.67)D、(-1.18±0.60)D、(-1.04±0.66)D(P<0.01),棱镜2组的组别(P<0.01)是具有统计
3、意义的影响因素。眼轴增长值依次为(0.74±0.43)mm、(0.44±0.38)mm、(0.42±0.30)mm(P<0.01),棱镜1组与棱镜2组组别(P<0.05)及年龄(P<0.05)是具有统计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与单光镜相比,下加+2.00D的棱镜组合式透镜在控制近视眼患者负球镜增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眼轴长度相关,对远近隐斜无明显影响,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单光镜差。通过减低视近工作过程中调节和集合反应来控制青少年近视眼的进展的作用。关键词:近视眼 棱镜 调节 集合 临床试验 前 言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的屈光异常,中国
4、是近视眼的高发地区。在近视眼的发病机理中,形觉剥夺与光学离焦学说已得到普遍承认,近年来,调节因素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基于解决调节因素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已在多国进行过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大部分结果表明,渐进镜片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上与单光镜片的确存在统计学差异,但这种差异确无临床意义。同时,人们在对渐进镜片的研究中却意外发现内隐斜近视患者配戴渐进镜有良好的近视控制作用。因此,集合因素对近视的作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镜片下加1.50D2.00D基础上,加上一个基底向内三棱镜的棱镜组合式透镜,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能减低视近工作时调节与集合的棱镜组合式透镜的安全性、适应性以及对于青少
5、年近视发展的影响作用。目 的研究能减低视近工作时调节与集合的棱镜组合式透镜对青少年近视眼发展的影响作用,并对其安全性与适应性进行评估。对象和方法招募713岁广州市近视眼儿童随机分为单光镜组与棱镜1组(下加+1.5D)、棱镜2组(下加+2.0D)三组。单光镜组采用CR1.499树脂单光镜片,看远与看近均使用此眼镜;棱镜1、2组分别采用下加+1.50D与2.00D的棱镜组合式透镜作为近用眼镜,看远采用普通单光眼镜。一 入选标准经眼科门诊招募713岁双眼近视眼的广州地区儿童(性别不限),标准如下: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双眼近视眼等效球镜度-0.75-3.00D,散光1.50D,双眼屈光参差<
6、;1.00D;双眼矫正视力1.0或以上;无显性斜视;眼压正常;无其它眼科疾病;无隐形眼镜、双焦或多焦镜片、棱镜组合式透镜佩戴史;无近视眼家族史或父母仅为轻度近视眼者(<-3D);明白试验目的,承诺坚持带镜并同意在试验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其它治疗近视眼手段。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二 检查方法:(一) 客观近视眼度数及角膜曲率检查:予受试者美多丽(Mydrin-P,日本参天,0.5%托吡卡胺+0.5%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滴眼一滴,每五分钟一次,滴三次,半小时后检查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者进行电脑验光,采用自动模式进行检测,取三次检测值之平均值。(二) 眼轴检查:在电脑验光后予患者盐酸奥布卡因(O
7、xybuprocaine,日本参天 )一滴麻醉角膜,患者取平卧姿势,引导患者正视上方并进行A超检查(Quantel Medical Axis-,11Mhz 探头,France )。采用自动模式进行检测,取十次检测值之平均值。(三) 隐斜检查:在矫正视力后进行远(5米)、近(33厘米)的隐斜检查。远视标为0.5视力表大小的字母,近视标为小四号简体中文字。利用棱镜排对患者进行交替遮盖检查,直至患者眼球不动为止。(四) 集合与调节相关指标:1. NRC 、PRC:矫正视力后,先将排棱镜基底向内放置于患者的眼前,棱镜度由小到大依次增加(以2为增率),指导患者报道首次出现单个视标分裂为两个(破裂点),记
8、录增加的基底向内棱镜总量。再将排棱镜基底向外放置于患者的眼前,记录最后增加的基底向外棱镜总量,即为PRC,若增加至最大的棱镜度,患者仍无复视现象,此时记录为X。分别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2. NRA 、PRA:在综合验光仪中设置好患者的远距屈光矫正度数,将近距注视卡放置在40厘米处,照明良好,指导患者注视近距注视表上0.8的视标,双眼同时增加正镜片(以+0.25D为增率),直至患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正度数总量为NRA,再将双眼同时增加负镜片(以0.25D为增率),记录增加的总量为PRA。分别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3. NPC:患者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头朝向注视视标,检查者手持调节
9、视标40厘米开始移近被检者并指导被检者说出看见两个视标,同时观察被检者的眼睛,直至被检者报告看到两个像,或者观察到被检者的一眼离开了注视视标,记录该距离(由眼外眦部至视标的距离),即为被检者的集合破裂点。若被检者一直集合直至视标接近鼻子,纪录为TTN,分别平均做三次,取平均值。4. AC/A:患者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双眼通过马氏翼(Maddox Wing)的注视筒望去,指导患者报道白色箭头所指向的数字,并且说明位于注视中点“0” 的左侧还是右侧,记录所得数值M1。双眼添加一副1.00D的镜片,重复以上的动作,记录所得的数值M2, 最后计算AC/A= (M2- M1)/ 1.00D。(五) 阅读
10、距离的检查:患者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手持一份阅读资料,模拟日常生活阅读时的情况。家长在一旁监督,确保患者模拟的真实性。检查者用直尺测量从患者外眦平面至阅读资料的距离作为阅读距离。(六) 用眼负荷的评估:设计一份能全面反映患者日常视近活动具体情况的登记表,在每次随访时家长陪同儿童一同填写。该表是针对患者课后的视近活动而设计的。用眼负荷的大小以用眼时间与调节刺激量(阅读距离的倒数)的乘积来表示。(七) 棱镜度数的制定:根据阅读时集合的需求量与生理供给量的差值设定,计算公式为棱镜度()近用瞳距(mm)/习惯阅读距离(m)AC/A×下加度数(D)三 数据分析所有的实验对象在配戴初、配戴6个月
11、、配戴12个月、配戴18个月及配戴24个月时进行电脑验光、A超眼轴长度测定及眼位测量,棱镜组(棱镜1组与棱镜2组)进行集合与调节相关指标的测量,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2005年7月至2005年8月期间,总共招募了171名患者,其中单光镜组89名、棱镜1组40名、棱镜2组42名。最后共有78.4%的患者(134人),其中84.3的单光镜组(75人),70.0的棱镜1组(28人),73.8的棱镜2组(31人),严格按照要求完成2年随访。 一 基线资料统计分析的结果(一)分别对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隐斜量、眼轴长度等基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二) 双眼屈光
12、度数分析 三组实验对象双眼基线屈光度呈高度相关(r=0.850,P<0.01),双眼屈光度度数相差-0.01±0.39D(图1示), 无统计学差异(配对t检验t=-0.578,P=0.564),所以可以只对其中的一只眼睛进行分析。故以下结果均以右眼资料进行分析。表1 三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n134)基线指标单光镜组棱镜1组棱镜2组 Pn=75n=28n=31NNN性别男401319女351513年龄(岁)7510.97±1.472810.82±1.443111.03±1.660.86等效球镜度(D)右75-1.78±0.6
13、828-2.00±0.7231-1.98±0.730.22左75-1.76±0.7328-2.00±0.6631-1.84±0.780.34隐斜量(D)近61-0.48±5.4928-0.75±5.58310.68±4.570.50远61-1.05±1.6928-2.64±3.4031-1.35±2.150.08眼轴长度(mm)左7523.98±0.812724.00±0.683023.93±0.740.78右7523.89±0.862723.9
14、8±0.633024.00±0.730.93图1 双眼等效球镜差异比较二 眼屈光度改变量的结果(一)眼屈光度的改变结果根据表2得出,屈光度一年变化值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采用LSD统计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单光镜组与棱镜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屈光度两年变化值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采用LSD统计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单光镜组与棱镜1组、单光镜组与棱镜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单光组、棱镜1组-2.54,Z单光组、棱镜2组-3.05)。测量指标单光镜组棱镜1组棱镜2组Pn=75n=28n=31基线屈光度-1.78&
15、#177;0.68-2.00±0.72-1.98±0.730.22一年后屈光度-2.61±0.72-2.64±0.84-2.45±0.860.56一年屈光度变化值-0.75±0.47-0.64±0.42-0.48±0.400.01两年后屈光度-3.28±0.92-3.18±0.99-3.02±1.020.45两年屈光度变化值-1.50±0.67-1.18±0.60-1.04±0.660.00表2 两年右眼球屈光度变化结果表 图2 右眼屈光度改变量分布示意图
16、(二) 性别、年龄、基础度数、近隐斜、用眼负荷对屈光度改变量影响的结果分析以右眼等效球镜度改变量(Y)为因变量,以组别(X1-X3)、年龄(X4)、性别(X5)近隐斜(X6)、基线等效球镜度(X7)、用眼负荷(X8)为自变量,借助多重线性回归筛选影响因素,只有X3进入,F=6.623,P=0.002,R2=0.07。回归方程为:X3的偏回归系数为0.10,表明棱镜2组的屈光度改变量平均水平比单光组低0.10D。三 眼球生物学指标改变量的结果(一)眼球生物学指标改变量的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对眼球生物学指标一年改变量进行分析得出,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在三组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17、值均小于0.05,故采用LSD统计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得出以上四个指标单光镜组与棱镜2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水平及垂直角膜曲率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水平0.26,P垂直0.50)(表3示)。表3 第一年右眼眼球生物学参数变化结果表眼球生物指标改变量单光镜组(n=71)棱镜组1(n=28)棱镜组2(n=32)P前房深度(mm)0.11±0.170.06±0.170.02±0.100.02晶体厚度(mm)-0.04±0.13-0.03±0.14-0.02±0.120.00玻璃体腔长度(mm)0.42
18、177;0.310.20±0.180.15±0.230.00眼轴长度(mm)0.48±0.340.22±0.200.15±0.200.00水平角膜曲率(D)-0.04±0.25-0.03±0.50-0.01±0.270.26垂直角膜曲率(D)-0.03±0.34-0.08±0.45-0.01±0.410.50附注: 右眼眼轴总长、角膜水平及垂直曲率、前房深度一年变化值都不服从正态分布,P值均小于0.01,晶状体厚度及玻璃体腔深度的一年变化值在三组中方差不齐,P值均为0.039,故采用非
19、参数检验方法。采用非参数检验对眼球生物学指标两年改变量进行分析得出,以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在三组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三组间水平角膜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垂直角膜曲率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水平0.00,P垂直0.12)(表4示)。故采用LSD统计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得出以上三个指标单光镜组与棱镜1组、单光镜组与棱镜2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第2年右眼眼球生物学参数变化结果表眼球生物指标改变量单光镜组(n=75)棱镜组1(n=28)棱镜组2(n=31)P前房深度(mm)0.09±0.190.03±0.160.05±
20、;0.100.23晶体厚度(mm)-0.05±0.15-0.00±0.09-0.00±0.090.11玻璃体腔长度(mm)0.70±0.400.41±0.310.39±0.310.00眼轴长度(mm)0.74±0.430.44±0.380.42±0.300.00水平角膜曲率(D)-0.05±0.31-0.20±0.72-0.02±0.480.00垂直角膜曲率(D)-0.16±0.24-0.14±0.55-0.06±0.310.12附注: 以上各个
21、变量都不服从正态分布,P值均小于0.01;右眼玻璃体腔长度、角膜垂直曲率的两年变化值在三组中方差不齐,P值<0.05,故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二) 性别、年龄、基础度数、近隐斜、用眼负荷对眼轴长度改变影响的结果分析由于眼轴改变量正态分布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特点,所以,对其按四分位数间距分为1、2、3等级 ,以眼轴等级改变量(Y)为因变量,以组别(X1-X3)、年龄(X4)、性别(X5)、近隐斜(X6)、基线等效球镜度(X7)、用眼负荷(X8)为自变量,借助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因素。整个方程的P值为P=0.026,模型具有统计意义,进行拟合优度检测, P>0.05,结果只有组别
22、(X23)、年龄(X4)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取第1、3等级及第2、3等级比较,单光镜组眼轴长度改变量为参照,其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如下:即表明单光镜组眼轴长度改变量平均水平较棱镜1组、棱镜2组大,OR(X2)均为2.99,OR(X3)均为5.04,OR(X4)均为0.66。四 棱镜组内部分指标的分析结果(一) AC/A、NPC、NRC、PRC、NRA、PRA一年变化值的分析结果在一年的跟踪随访过程之中,阅读距离明显减少,NPC、NRC、NRA、PRA均减少(表6示)。表6 棱镜组内主观测量指标的一年变化值变量名称基线值一年值一年变化值 P值 或 或 或med(quartile
23、)med(quartile)med(quartile)阅读距离32.84±2.8430.86±3.491.98±3.440.01NRA-2.64±0.15-2.51±0.300.13±0.330.01PRA2.89±0.992.30±0.73-0.58±0.880.01NPC12(5)10 (2)0(5)0.03NRC8(2)8(4)0(6)0.02AC/A3(2)3(2)0(2)0.43较特殊的是PRC,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得到N=120>40,而且最小期望频数为6.50>5, 因此卡方值为
24、4.227,df1,P0.04<0.05,故可以认为一年之中前后两次的PRC的X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后X率明显降低。(二) AC/A、NPC、NRC、PRC、NRA、PRA两年变化值的分析结果在两年的跟踪随访过程之中,阅读距离明显减少,NPC减小,NRC与NRA、PRA增大,AC/A无变化(表7示)。表7 棱镜组内主观测量指标的两年变化值变量名称基线值两年值两年变化值 P值 或 或 或med(quartile)med(quartile)med(quartile)阅读距离32.84±2.8431.22±3.10-1.62±3.600.01NRA-2.64&
25、#177;0.15-2.78±0.39-0.14±0.330.01PRA2.89±0.992.98±1.650.08±1.710.01NPC12(5)10(2)-2(5)0.026NRC8(2)10(4)2(6)0.000AC/A3(2)3(2)0(2)0.760较特殊的是PRC,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得到N=118>40,而且最小期望频数为6.50>5,因此卡方值为4.236,df1,P0.04<0.05,故可以认为一年之中前后两次的PRC的X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后X率明显降低。五 对远近隐斜的影响结果图3 三种镜片对远隐
26、斜影响的比较图4 三种镜片对近隐斜影响的比较 安全性的评价指标是两种镜片对隐斜的改变量。单光镜组、棱镜1组与棱镜2组患者的远隐斜改变量依次为(0.22±1.97)、(0.29±3.01)、(0.13±2.16)(P时间 * 组别0.35)(图3示);近隐斜改变量依次为(-3.46±4.32)、(-2.10±4.79)、(-2.90±6.28)(P时间 * 组别0.14)(图4示)。对远/近隐斜各五次的重复测量资料进行三组间比较,结果得出:远隐斜的各个组间是有统计学差异的,F=2.00, P=0.02;而三个时间点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F
27、=0.71, P=0.59;组间和时间是无交互作用的,F=1.13, P=0.35,也就是说远隐斜不同的组的变化趋势没有差别的。近隐斜的各个组间是无统计学差异的,F=2.00, P=0.52;而三个时间点也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的,F=1.79, P=0.14;组间和时间是无交互作用的,F=1.56, P=0.14,也就是说近隐斜不同的组的变化趋势没有差别的。六 配戴适应性结果88.5%单光镜组患者在2-3天内对新镜片适应,93.5%单光镜组患者能在一周内对新镜片适应,此组均没有患者主诉不能适应新镜片。棱镜1组与棱镜2组共招募近视眼患者共82名,其中25名棱镜患者即刻适应该眼镜,没有任何不舒服,58
28、名(70.7%)棱镜患者在2-3天内对新镜片适应,73名(89.0%)棱镜患者能在一周内对新镜片适应。而棱镜1组与棱镜2组有9名(11.0%)患者因不能适应新镜片即时退出。在随访期间,6名(7.31%)不能严格按照试验要求被取消实验资格, 3名(3.66%)患者由于不喜欢棱镜的外观而要求退出实验,5名(6.10%)患者失访,所以本次分析中所采用的有效数据资料共59名(71.95%)。讨 论近视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视觉障碍1,是人眼屈光力相对眼轴长度过大的一种屈光不正, 即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 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近视分为轴性近视与屈光性近视, 无论
29、是眼轴的增长或眼球屈光力的增加,外界物像均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形成模糊的弥散圈, 通常近视的程度越高, 则远点离眼球的位置则越近。早年对近视形成及发展的解释,认为长时间的调节过度或调节痉挛导致近视,并从宏观上对其机制作出各种解释,如调节过度引起眼外肌机械压迫导致眼轴伸长,睫状肌对脉络膜的牵引,导致脉络膜萎缩,弧形斑出现。眼外肌压迫涡静脉引起眼压升高、血供不足等,并且认为眼轴的伸长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即调节过度导致机械压迫或牵引,从而引起近视的发展。通过减弱调节,去除这种作用,可以阻止近视的发展。所以,理论上而言,视近时添加正镜放松调节可以使近视眼儿童的病程减慢,多焦眼镜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而用于近视
30、控制的方法之一。目前报道渐进多焦点镜片对近视眼的加深确有控制作用, 但是临床意义不明显。Edwards M报道渐进镜片组相对于单光镜片组2年后近视眼病程减慢0.14D2。Leung JT为0.50D3, Shih YF4根据18个月的研究指出渐进镜片组相对于单光镜片组病程减慢0.21D, COMET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 Evaluation Trial)小组报道指出, 渐进镜片组相对于单光镜片组3年后近视眼病程减慢0.20D,眼轴增长减慢0.11mm,渐进镜片的临床作用主要体现在第1年6。但是在近视眼的发展过程之中,集合系统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仅减少调节而不减
31、少集合会破坏两者之间的平衡,容易产生外隐斜。正镜添加度数的增加会逐渐减少调节滞后,但是会使得视近时外隐斜的度数增加。6底向内棱镜的添加会抵消由于1.50D下加正镜带来的外隐斜,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调节滞后(-0.69 ± 0.54 D)。2.25D下加合并6底向内的棱镜能够同时将调节滞后与镜片诱导性的外隐斜降到最低。Cheng D指出对于伴有外隐斜的青少年进展性近视在给予双焦镜时,应当添加底向内的棱镜降低镜片诱导性的外隐斜,从而使得双眼的视觉功能更加完善5。Goss 在80、90 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7 ,1990年对615岁近视儿童戴双焦眼镜的研究表明,对伴有内隐斜的近视儿童戴双焦
32、眼镜能阻止近视发展,而对外隐斜及正位眼的近视则无明显作用。而且有报道指出,渐进镜片对于内隐斜的近视眼患者的近视眼发展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能机制是由于青少年中伴有内隐斜的近视发展比外隐斜及正位眼快,添加正镜通过减轻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镜片诱导性的外隐斜使内隐斜矫正到正位,从而阻止了近视的发展。由此看出,只有使调节与集台功能协调匹配,符合正常的生理才有利于眼球的正常生长,才能控制近视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棱镜组合式透镜是由一对特殊设计的棱镜型透镜组成,需要严格按照戴用者屈光状况、眼球参数(习惯的阅读距离、近用瞳距、AC/A)等来决定设计透镜的棱镜度和透镜屈光度,棱镜组合式透镜属于非接触式的物理光学
33、疗法,避免了其它各种因药物、接触型产品或手术疗法所可能导致的不适感或副作用。本研究招收广州市713岁近视青少年进行研究,他们生活环境、视近工作负担基本相似,故具有较好的同一性、均衡性,同时还详细的纪录了入选者的日常用眼情况和眼镜使用情况,将更科学地综合反映棱镜组合透镜的效果。并且,本研究的入选标准中还考虑到了近视患者的家族史问题。因为棱镜组合透镜主要针对“环境”因素起作用,而不能改变近视中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招选患者中排除中高度近视家族史的患儿,以最大限度的排除“遗传”因素的干扰。经过长达两年的临床观察发现,配戴棱镜组合式透镜对患者的远近眼位均无明显的影响,但是,配戴者的适应性较低,两年
34、内因为不能适应而导致11%的配戴者退出研究,同时,由于外观及其他的因素导致另外11%的配戴者退出研究,相比之下,单光镜的适应性良好,无因不能适应或不喜欢其外观而退出者。 COMET的三年研究发现8,渐进多焦点镜对度数较低、调节滞后明显、内隐斜的近视患者作用可能比其他近视患者更明显,这个发现与我们在试验设计之初根据近视的可能发病原因、加深速度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所设想的可能适应症相似,所以本研究与本课题组的另一研究项目(渐进多焦镜对国人青少年近视早期发展的影响作用)进一步严格制定了入选标准,缩小纳入范围。但是,没有发现比COMET更大的治疗效果(第一年COMET组间差别为0.18D,本课题组为0.1
35、3D)。研究者假设部分原因是与双方所使用的渐进多焦点镜下加度数不同有关(COMET的渐进多焦点镜下加为+2.00D,本课题组为1.50D),因为Leung JT报道渐进多焦点镜的作用大小是与下加度数的大小呈正相关的9。但是,在本研究中,下加度数分别为1.50D、2.00D的棱镜1组与棱镜2组,两年屈光度的改变分别为-1.18±0.60D、-1.04±0.6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即单独添加正镜放松调节并不能减慢近视眼儿童的近视发展。但实验中棱镜2组的近视眼患者在两年内近视眼发展的速度较单光镜组的患者速度慢,平均为0.46D。棱镜2组的患者眼轴的生长速度较单光镜
36、组慢,与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玻璃体腔深度等其他眼球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相一致。所以推断下加2.00D的棱镜组合式透镜通过调节与集合两个系统发挥作用。通过镜片上加置底向内(BI)棱镜,并给予1.50D或2.00D近用下加度数,人为将近距离视近阅读等用眼状态转为视远视轴时双眼平视状态,此时可最大程度放松患者视近工作时调节与集合功能。本研究中,两年后正负相对调节与负相对集合的绝对值均增大。为了能够保持视觉舒适,相对性调节的正的部分应尽可能大些。最低限度要与负相对性调节(即消耗的调节作用)相等。当正性部分较大时,患者就有大量的调节储备,因而感觉舒适。相反,如果正性部分太小,患者要经常地使用较大地努力方可
37、维持正常工作,因而易于引起睫状肌的紧张和疲劳,在临床上表现为视疲劳。为了保持近距离工作的舒适,调节贮备应当时调节刺激的两倍以上。本研究中以上三个指标同时变大,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近距离工作所需要的调节与集合功能贮备。但是,正相对集合的不可测得率明显降低,表明正相对集合的绝对值减少,可能由于基底向内的棱镜较大程度放松集合功能所致。但是,我们也发现棱镜组患者一年后正负相对调节变小,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所以,我们推测棱镜组患者在给予正镜放松调节功能之后,患者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调节功能有所下降,然后再代偿性增加直至两年观察期结束时。在实验过程之中,单光镜组的1mm的眼轴变化约伴随2D的屈光度
38、的改变,与根据标准视网膜平面与成人眼球屈光力换算得出的1mm的眼轴改变伴随3D屈光度改变的结论有所不同,在COMET小组进行的研究中也发现,1mm的眼轴改变伴随2D的屈光度的改变。儿童时期较多的眼轴增长在正视状态下已经出现,所以导致了眼轴与屈光度改变值1:11:2的比例关系10。受棱镜的外观、质地及使用方法的影响,棱镜组的失访率高,除设计时需要考虑改善外观及材料外,借鉴Jeffrey J等报道,设置2个月的适应期(run-in period),能大大增加患者的随访率11。适应期是早于实验前的一段时间,它可以增加实验中能够完成人数的比例,减少人群的失访比例,提高统计结果的可信度,使得研究人员在随
39、机分组前对结果有大概的评估。但是,适应期的设置会使得结果局限性,整个研究的时间延长,减少了样本数,在临床的实验运用适应期之前,必须对它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综合的考虑。所以,在整个实验的第一阶段,由于需要对棱镜组合透镜的适应性进行评估,不应设置适应期。但是,如果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则需要设置适应期,因为良好的随访率会大大增加统计的检验效能。另外,由于配戴棱镜对远眼位无明显的影响,是否可以考虑增大给予的下加与棱镜的度数以进一步放松视近时的调节与集合功能?而且,如何在本实验的基础之上结合个体的调节滞后与近隐斜参数定制最佳的棱镜组合式透镜也是下一阶段实验观察的重点。下加+2.00D的棱镜组合
40、式透镜较单光镜在控制近视眼患者负球镜增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眼轴长度相关。下加+1.5D、+2.0D棱镜组合式透镜对近视眼患者远近隐斜无明显影响,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单光镜差。通过减低视近工作过程中调节和集合反应来控制青少年近视眼的进展的作用。参考文献1.Sperduto, Seigel, Roberts.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the United States .Arch Ophthalmol , 1982,101: 405-407. 2.Edwards MH, Li RW, Lam CS, et al. The Hong Kong progressive l
41、ens myopia control study: study design and main findings.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43(9):2852-8.3.Leung JT, Brown B.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Hong Kong Chinese schoolchildren is slowed by wearing progressive lenses. Optom Vis Sci,1999 ,76(6):346-54.4.Shih YF,Hsiao CK,Chen CJ,et al.An intervention trial on efficacy of atropine and multi-focal glasses in controlling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综合体物业公司员工劳动纪律与职业素养协议
- 网络主播签约经纪公司服务协议模板
- 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与子女监护权具体规定
- 节能减排物业公司员工劳务合同及环保指标达成协议
- 玫瑰精油神经酸胶囊产品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模拟测试道德与法治试卷
-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第四版 练习与答案 朱崇娴 - 第1-5章
- 网络强国思想课件
- 朗读者比赛课件
- 抗菌技术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 JB T 6527-2006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
- 2022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详解(附古诗文翻译)5
- 定制手办目标市场调研
- 新版规范(201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详细应用)
- 机器学习基础讲义
- 产品耐压、绝缘、接地测试报告
-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事故调查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护理查房课件
- set2020标准文件编写工具软件使用说明书
- 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研究论文
-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液压调节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