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调节作用_第1页
PD-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调节作用_第2页
PD-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调节作用_第3页
PD-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调节作用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D-1 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 细胞表达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调节作用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 我国的 CHD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估计:到 2020 年左右 , 我国会迎来冠心病的 “流行”顶峰。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人们从500 年前埃及木乃伊的动脉中就已发现粥样硬化性病变。人类认识 AS是一种疾病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相关研究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有关 AS的发病机制学说数量众多, 其中

2、包括内皮损伤学说、 脂质浸润学说、 血栓源性学说、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等。而自1999 年 Ross 提出 AS的炎症反应机制以来 ,AS 的炎症反应机制也已经广泛被医学界认可。研究证实 , 炎症参与了 AS形成及发展的各个阶段 , 直至最终的血栓并发症。而近年来 , 免疫因素在 A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在被人们认识并引起重视, 更有学者提出 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AS中 , 多种参与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相互协同、相互影响的网络, 炎症和免疫共同影响着AS的进程。T 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 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 它与 AS的关系国际上已有不少研究。 AS的病理改变特

3、点为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沉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形成。在人类AS的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 , 其中以 T 细胞为主。活动性斑块与稳定性斑块比较,T 细胞显著增加。许多关于人类和啮齿目动物的研究证实 ,T 淋巴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 影响损害的进展及重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T 细胞与斑块中其他免疫细胞及分子相互作用, 促进粥样硬化;2.T 细胞参与 ox-LDL 抗体、Hsp抗体等与 AS相关的自身抗体形成;3. 杀伤性 T 细胞溶解破坏巨噬细胞 , 释放大量促粥样硬化物质; 4.T 细胞在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及斑块破裂中可能起一定作用。T 细胞活化是其发挥

4、病理生理作用的前提。 而 T 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 , 第一个信号是 T 淋巴细胞表面的 TCR-CD3复合物同抗原递呈细胞 (APC)上的MHC-类抗原肽复合物结合, 赋予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但不引起T 细胞增生和分泌细胞因子;第二个信号是抗原非特异性的共刺激信号, 由T 细胞上的共刺激分子与 APC表面的配体结合所诱导 , 启动维持并调节活化级联反应, 决定了 T细胞是活化增殖 , 或者转变为无反应状态甚至凋亡。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及其配基有:B7/CD2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VCAM)-1/ 迟现抗原 (VLA)-4, 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LFA

5、)-1, LFA-3/CD2, CD40/CD40配基 ,CD70/CD27等。近年来 , 一些新的共刺激分子陆续被发现, 它们似乎在调节已活化的T 细胞反应中有独特的重要性。负性共刺激分子PD-1 (Programmed death-1) 和其配体PD-L (Programmed death-1 ligand)相互作用提供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信号, 和正性共刺激信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 综合调节免疫反应 , 在免疫活化和耐受中起关键作用。 PD-1 分子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激活诱导的抑制性受体, 是拥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 和免疫受体酪氨酸转换基序(ITSM) 的型跨膜蛋白

6、, 可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和 CD8+T细胞、 B 细胞、 NK细胞及骨髓细胞。PD-L1(B7-H1) 和 PD-L2(B7-DC)是 PD-1的两个配体 ,PD-L1 主要表达在树突状细胞、单核 / 巨噬细胞、 B 细胞、激活的 T 细胞 , 在内皮细胞、肿瘤细胞上也有表达 ,IFN- 、 可上调其表达。 PD-L2 在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上表达 ,IL-4 、GM-CSF在体外强力诱导树突细胞上PD-L2的表达。 PD-1-PD-L 结合后 , 发挥对效应 T 细胞的负性调控作用 , 可抑制 T 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 IL-10 、IFN- 等。在免疫反应的起始部位和效应部

7、位双重抑制免疫反应 , 防止过度的免疫损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自稳。PD-1 负性共刺激信号的缺失会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病变。动物实验显示 ,PD-1 信号缺失导致小鼠发生类风湿关节炎及狼疮样自身免疫性肾炎, 导致 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快速进展。增加 PD-1负性共刺激信号可使AS兔粥样斑块中 T 细胞浸润减少及炎性反应减轻 , 减轻实验性脑脊髓膜炎 (EAE)程度 , 使脊髓浸润的巨噬细胞、CD4+、 CD8+T细胞消失。近年来研究者们对PD-1 在临床疾病的表达的研究发现, 病毒感染 ( 如HBV、HIV) 、寄生虫感染、移植免疫、自身免疫病( 如系统性红斑

8、狼疮、系统性硬化 ) 、肿瘤等多种疾病 , 都存在 PD-1 及其配体 PD-L 的表达异常 , 显示出 PD-1 信号在对维持外周耐受及免疫自稳方面起到保护性作用。 他汀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 是有效的降脂药物。除调脂作用之外 , 他汀还具有包括改善内皮功能、增加 NO生物利用率、抗氧化、稳定斑块、调节祖细胞、抗炎、免疫调节等多重血管保护作用。其抗炎及免疫调节方面的功效已在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的应用中体现。 AS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 , 且具有自身免疫的特点 , 而 PD-1 在其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免疫负性调控信号分子PD-1 在

9、 CHD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PBTC)的表达情况的检测 , 初步分析了其在AS发病及进展中的意义; 利用特异性PD-1 阻断抗体研究其对AS患者 PBTC的免疫学调节作用 , 进一步推测 PD-1 在 AS中的调控机制;并通过观察辛伐他汀(Sim) 对 PD-1 在 CHD患者 PBTC上的表达的调节作用 , 为 PD-1 作为 AS免疫学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CHD患者PBTC上 PD-1 的表达目的:研究PD-1 在 CHD患者 PBTC上的表达 , 初步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 CHD患者 (55 例 ) 为研究对象 , 其中稳定性心绞痛 (SA) 患者

10、 27 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 28 例,30 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CHD患者为正常对照组 ,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 PD-1 蛋白及 mRNA在 T 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1. 直接免疫荧光观察PD-1 蛋白表达于 PBTC的表面。2. 流式细胞术检测 PD-1蛋白表达 PD-1在 PBTC上的表达在 SA患者组表达率为 (9.29 ±2.34)%,ACS患者组为 (8.19 ±2.36)%, 正常对照组为 (18.52 ±3.28)%。两组 CHD患者的 PD-1表达率

11、低于正常对照组 ,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3.RT-PCR检测 PD-1mRNA在 PBTC的表达 PD-1mRNA结果显示 SA组患者表达量为 0.552 ±0.079,ACS 组为 0.477 ± 0.081,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928 ±0.057(P<0.001)。结论: PD-1 在 CHD患者 PBTC上的表达明显降低 , 这可能在AS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作用。第二部分PD-1 对体外培养 CHD患者 PBTC的免疫学调控作用目的:研究PD-1 对体外培养 CHD患者 PBTC的免疫学调控作用。方法:PBTC分离

12、与纯化同前。 7 例 CHD患者和正常对照来自前一实验样本人群。正常人及 CHD患者的 PBTC新鲜分离纯化后 , 各分为 4 组, 与另一健康人来源的成熟树突状细胞 (mDC)以 20:1 比例混合 , 置于 37的 CO2培养箱共培养 ,72小时后收集各组上清液ELISA 法检测 IFN- 、IL-4 。3H-胸腺嘧啶核苷 (3H-TdR) 掺入率反映 T 淋巴细胞的 DNA合成。实验分组:1)PBTC组:PBTC加等体积的 PBS作为阴性对照组; 2)PBTC+mDC组: PBTC与 mDC共培养; 3)PBTC+mDC+PD-1Ig组: PBTC与 mDC共培养体系中加入鼠抗人PD-1

13、 抗体 ( 终浓度为 10g/ml) ;4)PBTC+mDC+Ig组: PBTC与 mDC共培养体系中加入鼠抗人同型对照 Ig( 终浓度为 10 g/ml) 。结果: 1.PD-1 共刺激分子对 CHD患者和正常人 PBTC增殖作用的影响:正常对照及 CHD患者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01)。PBTC+mDC+PD-1Ig组 3H-TdR掺入率较 PBTC+mDC组增加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加入同型对照抗体则无变化(P>0.05)。析因方差分析显示 ,CHD患者组 PD-1 阻断后 ,PBTC增殖程度低于对照组 , 即

14、PD-1 分子抑制 T 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 2.PD-1 共刺激分子对 CHD患者和正常人 PBTC分泌细胞因子作用的影响:正常对照及 CHD患者 PBTC组、 PBTC+mDC组、 PBTC+mDC+PD-1Ig组和PBTC+mDC+Ig组的 IFN- 、IL-4 表达量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LSD比较分析表明 ,PBTC+mDC组比 PBTC组 IFN- 和 IL-4 分泌增加有显著性意义 ( 均 P<0.001);在 PBTC+mDC组加入 PD-1-Ig 后,IFN- 和 IL-4 分泌均增加 , 有显著性意义 ( 均 P<0.001),而加入同型对照抗体则

15、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05)。析因方差分析显示 ,CHD患者组 PD-1 阻断后 , 细胞因子产生增加程度低于对照组 , 即 PD-1 抑制 T 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减弱。结论:CHD患者及正常人体内 PD-1共刺激分子在抑制PBTC增殖与分泌 IFN- 和 IL-4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HD患者较正常人比较这种抑制作用相对减弱。第三部分辛伐他汀对PD-1在 CHD患者 PBTC表达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辛伐他汀(Sim) 对 PD-1 在 CHD患者PBTC表达的调节作用 , 初步探讨他汀药物的免疫学调节AS的新机制。方法:取12 例 CHD患者新鲜外周血15ml, 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PBMC,并分为 3 个组:取分离出的 CHD患者 PBMC,同一患者细胞再分为空白对照组与Sim 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 PBS与 Sim( 终浓度分别为 10-6mol/L 和 10-5mol/L) 。24 小时小时后收集细胞 , 洗涤并调整浓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