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1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2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3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4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职业经理培训)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家年的企it咨询顾问经瞄,鲤过实战脸证可以落地执行的卓趋管理方案,值将您下靓拥有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要想在某一领域内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获得科学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套合乎该领域的科学、合理、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第一节研究设计、过程与原则一、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整个研究的能否顺利进行、研究结论是否科学有效,同样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遵循这一基本要求。当然,在进行研究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对先前的相关研究

2、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构思,从而进行详细的研究设计。广义的说,研究设计指的是根据研究目的,制定出关于被试选取、研究工具、相应的研究方法、施测程序及数据分析等等一系列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具体来说,一个科学、完善的研究计划和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目的是研究设计的首要任务,研究目的的设定直接影响到被试选取、研究变量的确定、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具体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如“领导者责任心的研究”与“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两个课题,由于其研究目的不同,其研究变量与测量指标、所选取的研究被试也自然不同。同样地,对于相

3、关性的研究假设和因果性的研究假设,也只有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加以检验。所以明确研究目的对于整个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明确研究目的能够使研究目标更清晰地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帮助研究者理清思路,确保研究任务高效、准确地完成。研究目的明确后,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也就大致确定了。选择研究对象实质上就是被试的选取或抽样问题。由于科学、合理地获取被试或样本资料,是采用各种推断统计方法对总体情况作出科学结论的前提,同时它还是研究者省时省力,节约研究费用,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所以被试选取要慎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采用科学抽样方法进行取样。样本选取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抽样的随机化。随机化是抽样的

4、基本原则,是指在抽样时,总体中每个被试是否被抽取,并不由研究者主观决定,而是每个个体按照概率原理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二是样本的代表性。所抽取的样本要尽可能地代表总体。可见样本的代表性正是根据部分推断整体的理论根据,而取样的偏差则会导致研究结论的无效。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是1936年美国全国新闻杂志联合会就总统候选人进行的民意测验,当时的取样对象是各州交通处登记在案的汽车和各城市的电话用户两类人。正式投票的结果表明罗斯福当选总统,与民意测验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次民意测验预测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在该项测验中,调查者的取样将多数没有汽车、电话的选民排除在外了,而正是这些人的投票决定了民意测验与最终结果之

5、间的差异。三是样本容量的合理性。受到研究经费的限制,大多数研究的样本容量不可能太大;但如果样本容量太小,抽样误差就有可能超过规定的要求,从而难以对研究的可靠性做出保证。所以,根据抽样公式科学地确定样本容量在整个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有关抽样的方法有多种,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机械抽样、整群抽样等,这里不在一一阐述。总之,就是要根据课题的要求和研究的可能性、经济性,选择并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抽样方案,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二)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在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变量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管理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

6、、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访谈法、个案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研究情景,在第二节中我们将会加以详细地介绍。而每种方法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如实验法有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其本质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并有效的操纵了自变量,并综合采用了随机取样、随即分配、前测和控制等手段。真实验设计又包括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配对组设计和混合设计。与真实验设计不同之处,准实验设计不需要运用随机化程序,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抽样,虽然可以设立控制组,但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背景条件不可能保证一定相同。因而,准实验设计通常被应用现场

7、背景的研究中,也可以用于某些模拟实验室的研究。准实验设计包括单组准实验设计和多组准实验设计。单组准实验设计又包括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回归间断点设计、间歇时间序列设计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多组准实验设计又包括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再如观察法,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采用时间取样或事件取样等不同的设计方式。这些不同的方法和设计方式都各有优点与局限性,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所以,研究者在进行具体的研究设计时,要根据研究的目的、被试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等等,选用最适当的方法来解决研究中所提到的具体问题。另外,在目前管理心理学的实际研究中,多种研究方

8、法的综合运用逐渐成为潮流,这种研究范式的优点在于多种研究方法的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会聚效度。如在一项有关员工工作压力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首先通过观察,了解员工工作压力的表现水平;进而选择典型员工进行深入访谈,探索员工工作压力的深层原因和内心体验;在此基础上,编制员工工作压力的有效测量工具,并对大量被试进行测量,了解员工整体工作压力的情况;最后根据大规模调查的结果,设计干预实验并加以实施,从而找到员工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三)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无论采用哪种或几种具体研究方法和设计方式去研究管理心理学中的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探讨一个或多个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关系,并以研究假设的形式对

9、其性质与密切程度进行预测。因此为了使研究思路更清晰,研究者往往需要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是因果还是相关等加以进一步明确。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中介变量、控制变量和无关变量等。与此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科学有效的界定。如果是定性研究的话,研究者重在明晰变量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是定量研究的话,研究者则需要对变量进行操作性定义并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其量化。如要研究员工的工作倦怠问题,就要根据已有的研究明确“工作倦怠”的概念实质;研究核心员工的激励问题,首先要对“核心员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观测指标可以是客观的或定量的(如工作绩效

10、、脑电活动、反应时),也可以是主观的或定性的(如满意、快感、内疚)。具体研究变量与测量指标的选用要与研究目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来选择。总之,确定研究的具体变量和制定客观可行的观测指标,是对课题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重要途径,对研究工作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科学评价研究结果的必要前提。(四)选用合适的研究工具确定了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后,研究设计工作就进入到确定研究材料与工具阶段。根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研究工具分为两类:一是购买或选用现有的研究工具和仪器。包括各种实验仪器、材料和心理测验量表。仪器如计时器、示波器、视野仪、色轮、听力计、实体镜、大小常性测量器、眼动仪、速示器、测谎

11、器、镜画等等;量表有卡特尔16项人格量表、韦氏智力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瑞文推理测验等等。至于选择哪种测验工具和仪器,要根据研究目的、被试特点和设计方式综合考虑选择。二是根据当前的研究需要自行编制相关的研究材料以及问卷。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问卷法是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果没有现有可供使用的问卷,研究者往往就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在预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五)数据统计分析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就要初步考虑如何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类,采用什么方法对收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挖掘,并据此对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内容提出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具体来说,在确定所要研究的变

12、量时,就要考虑进一步探究变量之间关系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采用哪种统计方法才能最有助于研究目的的达到。如果在研究前不加以考虑的话,就可能会出现等数据收集好后,找不到适当的统计方法及数据录入困难等情况;也可能会出现发现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在研究中并没有加以收集的情况,所有这些都会影响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关于具体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我们将在第三节中加以具体阐述。二、研究过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遵循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如图2-1所示。图2-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由上图可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也包括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和检验假设并作出结论。

13、具体过程在后面的研究报告的撰写中会详细介绍。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是没有终结的,一个问题解决后会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或假设,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过程。而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人类认识无限性的反映,也是研究不断前进和深化的过程。三、研究原则任何一门学科,为了揭示研究对象的各种规律而掌握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必须把握该学科研究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管理心理学也不例外。掌握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对研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和控制,对研究中的各个环节作以监督和指导,使研究更加科学、严谨,保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所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必

14、须首先掌握研究的基本原则。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开展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就是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获得反映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人的心理现象的大量数据和材料,然后通过科学的分析,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特殊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对这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无法直接的进行,只能通过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言语、行为、表情、心理活动的产品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质量等,进行间接的认识。这就

15、使得管理心理学研究较容易受到主观臆断的影响。因而,坚持客观性的研究原则,是对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客观性原则要求研究者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收集尽可能客观的资料和数据,并在客观事实和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推断。此外,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没有统一的或标准化的观察和测量尺度,研究者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因而观测数据可能会出现不尽相同的情况,所以要做到上述要求就需要研究者对待学术研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感,熟练的掌握研究方法,真正的做到研究的客观性。(二)系统性原则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和周围的环境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所以对于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一定要放到特定的环境

16、中,在考虑到各种因素对其的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研究来揭示其内在关系,而不可简单地去确定某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对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要充分考虑组织中各方面影响因素,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系统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近年来出现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处理系统不同层次间的数据嵌套的问题,允许在不同的分析水平引入不同的预测变量,从而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数据模型。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在不同的心理层面上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微观层次主要是指管理心理学中涉及到个体的心理问题:一是个体的知觉、学习、归因风格及其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二是个体的能力与胜任力在管

17、理中的作用;三是个体的气质与性格对管理的影响;四是为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而进行激励的问题;五是对于管理中领导心理的研究。宏观层次主要是从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的角度研究管理。具体来看,群体心理中的规范与压力、凝聚力与士气、合作与竞争等,组织心理包括组织文化以及创建学习型组织。事实上,微观和宏观层次只是我们为了研究方便进行人为的划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这两者都会涉及到,即微观水平上的宏观因素的影响和宏观水平上微观因素的影响,两者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三)发展性原则人的心理活动会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环境的变换发生变化,要探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就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如在企业管理中,为了研究一种新的激励措施

18、对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就需要查找以前的相关文献,也需要计算新的激励措施实施后,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等的变化情况。测量员工对新的激励措施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与追踪的具体途径,去发现员工刚刚产生或将会产生的各种心理上新动向。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不仅要注意组织中的个体、群体、领导和组织心理的当前的状况,还要能够展望并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四)应用性原则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证研究,良好的理论构建能更好的指导实践,而实证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在实践中检验了理论的可靠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进,缺一不可。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管理心理学都从心理学的角度,为管理

19、者在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策略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避免了主观、盲目地决策,保证了管理高效、有序地进行,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五)伦理性原则在进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时,和其它的心理学研究一样,研究者在采用一些控制情境或被试的研究手段或方法时,要特别注意在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如在被试不知情的情况下,要在研究设计中避免一些如威胁、欺骗等可能会对被试身心造成伤害的实验情境。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模拟监狱实验”就是违背伦理性原则的一个典型例子,该研究因为造成被试的心理紧张、情绪抑郁及野蛮粗暴等心理症状问题而遭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因而,作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者

20、一定要谨记、恪守这条原则。即便是研究成果有很大创新的前提下,一旦违背这条原则,都是不被允许的,其研究结果也不可能为学术介所接受的。(六)借鉴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我国从80年代初期才开始引进、介绍西方的管理心理学,中国的管理心理学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国内的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不能为建立中国的管理心理学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国外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有关科研成果大胆地批判吸收,努力做到“洋为中用”,就显得非常必要。贯彻借鉴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对国外的东西,采取分析的态度,批判地吸收,有选择地引进,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介绍、消化、吸收和运用。在我国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已经发掘出许

21、多重要的管理心理学方面的思想成果,而且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更多古人的管理心理学思想被介绍于世,我们使之更好的“古为今用”,以早日完善中国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第二节研究的主要方法前面研究设计中提到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所以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并掌握管理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才能进行研究。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些设备(如录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有计划、有目的地观测人的外在行为进而推断其内在心理活动的一种资料收集方式。如有些生态学家在自然环境中,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测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12年的观察,为研究动物行为和

22、心理积累了宝贵的资料。观察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进行观察。如为了了解公司总经理的管理风格,研究者以实习的名义担任总经理的助理,在工作的同时对总经理的日常管理行为进行观察。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由于身在其中能够得到真实可信的资料,但又不可避免地会渗入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从而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非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方法有助于保证被观察者活动的生态性,但研究者往往只能获得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资料,而不易了解其深层原因。第二,根据

23、被观察者的情景特点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自然观察是在被观察者不知道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如利用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最大程度地呈现了被观察者的真实状态,使得观察客观有效,但在自然状况下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干扰因素会影响到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对某种现象难以重复观察。控制观察是在被观察者知道并进行了一些条件控制的非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如在人才选拔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把所有的候选人组成一个小组,围绕某一焦点问题进行讨论,考官针对候选人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分。这种观察使观察者能在有限的时间中观测研究需要的现象,但由于在非自然条件下,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失

24、真。如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经常可以发现部分候选人存在过度表演的倾向,而另外一些候选人则过分拘谨,而这些与其日常工作中的表现相比都是有着明显的偏差的。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行为发生的当时和现场进行资料收集,也适用于被试不能直接报告(如聋哑人或动物)或报告可能失实的情景中。不足之处是观察法对于观察者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所收集到的观察材料会受到观察者能力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花费较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的信、效度难以保证。二、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被调查者在某些心理或行为上的状态。根据不同的调查方式分为三种调查法:电话调查法、面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电话调查法是通

25、过电话交谈来获取所要资料。这种方法省时省力、简便易行且调查面广,局限在于不能进行深度了解,获取信息单调并经常容易遭到被调查者的拒绝。面谈调查法是通过和被调查者面对面地有目的的交流探究其心理状况的一种方法。依据谈话的结构化程度,又可分为有组织的谈话和无组织的谈话,前者是事先拟定好谈话提纲,根据谈话提纲来进行访谈,整个谈话的过程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你问我答的形式,人才测评中的结构化面试就属于这种情况;后者是没有固定的模式,调查者随机提出问题,被试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主动地回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直接,被试的反应丰富,信息回收率高,不足是对研究者的谈话技巧要求较高,费时费力,被试容易产生防范心理。问卷

26、调查法是运用经过严格程序编制而成的问卷量表,让被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作答,然后对其回答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常用的问卷法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三种。是非法是提出一个问题后,要求被调查者进行“是"、“否”的回答,如“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你会偷拿公司的物品吗?";选择法是在问题后提供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通常情况下提供的备择答案为3-7个,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一个最适合的选项,如“你个人对于加班的态度是",答案为“非常支持”、“比较支持”、“无所谓”、“比较反对”、“非常反对”;等级排列法与选择法的呈现形式基本相同,但不要求被调查者进行唯一答案的选择,而是要求

27、其依据一定的标准如重要性的大小进行排序,如要求被调查者依据自己的喜爱程度对“赤、橙、黄、绿、秦、蓝、紫”七种颜色进行排序。需要注意的是,问卷的编制要有科学性,信、效度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调查时被试的选取要符合随机化的原则。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大范围内迅速实施,不仅省时省力,节约开支,不用署名,掩饰性低,还便于作量化分析;缺点是缺乏个性或针对性,对所获得的资料难以作质性分析,难以深入,不能把所得结论和被试的实际行为进行比较。三、测验法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和材料来测量被试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智力、个性、能力、兴趣等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测验又分为很多

28、类型: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常摸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等。无论属于哪种测验类型,在测验时都要求使用相应的标准化测验工具。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国内常用的能力测验有中国比内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瑞文推理测验;人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卡特尔的16项人格因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及当前广泛应用的MBTI(Myer-BriggsTypeIndicator)。测验个人兴趣、爱好的有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测验心理健康的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Checklist90),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29、SRHMS(Self-ratedHealthMeasurementScaleVersion)等。此外,还有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人际关系测验等等。此外,测验法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又称可靠性,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一致性程度。常用的测量信度的方法有重测信度、等值信度、折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主要有:第一,随机因素的影响。如被试身心变化、主试不按指导语去施测、施测情境的变化、以及取样不当和题意不清等因素,都会造成随机误差。第二,测验的长度。研究证明,测验越长,同质性项目越多,测量信度就愈高。然而,测验过长,被试生厌,也会降低测量的信度。第三,被测团体的异质程

30、度。一般来说,团体越异质,测验的信度就越高;相反,当测验用于同质性大的团体时,测验信度低。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由于信度是测量本身的自我比较,而效度却是有关测量与外部标准之间关系的评价,所以,效度的评定估算更为复杂。效度测量主要有内容效度、预测效度、同时效度、构思效度以及聚合效度与辨别效度。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主要有:第一,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的选材与构思、测验的长度、项目的难度、辨别力和编排方式等都会影响测验的效度。第二,测量程序。测量程序标准化是测量效度得到保证的必要条件,其中主要包括测量程序设计、测量手册的配备和实施、程序的标准化、指导语、场地的布置、时间限制等。第三,效标

31、的特征。效标是衡量测验是否有效的参照标准,选择一个好的效标是测量效度的前提条件。第四,样本团体的特点。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效度,同一测验对于不同被试的测验功能并不一致,效度也会因此不同。如,同是一份智力测验,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被试是测智力的,但对于文化程度很低的被试就可能是测文化程度的。同时,样本的异质性会使样本分数的全距增大,在其它条件均等的情况下提高效度系数。此外,样本容量越大,测量的标准误差就越小,实测分数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好,效度就越好。但是,样本容量很大的情况下也会导致本身无效的侧验当作有效,所以也要注意这一点。测验法的优点是测验的编制和使用十分严谨,信、效度较高;常模已建立好

32、,可以直接用于对比研究,经济实用;和问卷法一样易于定量分析。缺点和问卷法相似,所得结果难以纳入定性分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影响测验结果。四、实验法实验法是把所研究的个体或群体放在设计好的情景中,研究者通过操纵和控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使被试的心理产生变化,从而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验环境的不同,实验法又分为现场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在现场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通过操纵某些自变量以观测因变量的变化,从而分析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方法。现场实验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这正是实验由实验室走向现场的主要原因

33、。二是与现场实验法能揭示心理现象之间、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现场实验法应用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是关于超级市场中的背景音乐的研究。在超级市场中是否播放音乐或播放何种类型的乐曲,对顾客在市场中的消费行为是否有影响呢?这个问题不仅有趣,而且很有应用价值。研究者根据日常经验提出了一个假设,即不同水平的音响将影响顾客在超级市场内的行为(如低音量将减缓人的行动,而高音量将加速人的行动)。实验是在两个规模不同的超级市场里进行的,时间是星期五下午和星期六下午。实验的自变量是播放音乐的音量,因变量是购物时间长短和花钱总量。研究者在顾客走出超级市场后向顾客提出以下问题:你是否意识到了背景音乐?请对音乐的响度进行评价;

34、是否喜欢这一乐曲?研究结果表明,高音量组与低音量组的顾客在花钱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购物时间上有明显差别,即在高音量的市场中,顾客一般更迅速地选购货物。这一结果说明,顾客购买同样价值的物品,在高音量的背景音乐下会进行得更快。研究者建议将这一研究结论应用到不同需要的超级市场中,以控制超级市场中不同区域的人流量。现场实验法的优点是外部效度比较高,可以研究许多在实验室中无法开展的研究课题,并能够根据研究进展的具体情况采取及时的调整。不足之处是条件不容易控制,花费比较高。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通过操纵一个或几个自变量并观察它们对因变量的作用。例如,研究者告诉一个群体的参与者,他们在先前完成

35、一项困难的管理任务时表现不好,而告诉另一组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同样的任务,但事实是两组的行为表现根本没有被评估。然后研究者要求两组再同时完成另一项任务并预测真实的行为表现。自变量是积极或消极的反馈,因变量是第二次完成任务的表现。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中处于主动地位,根据实验要求来操作和控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当检验假设的环境状况并不现实时或假设已经在自然情境中被检验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可以再现这一情境时,实验室实验法是最有用的。不足的地方是实验法的人为性及其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使得研究结果推广程度受到限制,外部效度较低;此外,由于现实原因,实验室实验法常常采用大

36、学生作为被试。然而,很多大学生都没有真正地参加过工作,他们和企业中正式的雇员是有差别的,这也会影响到研究结论的推广。同时,在实验室中模拟组织结构和过程的许多特征是极其困难的,如组织中员工离职行为和低的绩效不可能在实验室环境单独再现和考察。反过来,实验室从事的许多工作是处理那些无法应用于现实生活或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再现的问题。如一个组织不可能为了符合一个理想模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虽然可能找到优秀的员工,但人员更换将可能影响士气和绩效。五、个案法个案法也叫案例法,是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和调查,获取广泛的信息和资料,全面了解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的方法

37、。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个案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对组织中的某一团体或群体,如某个小组、车间以及整个企业进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帮助其解决问题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例如为了探究某企业员工的高离职率现象,研究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和该企业的领导、管理者以及员工进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有关离职现象原因的详细材料。这份材料就是一个个案,个案产生的过程就称为个案研究过程。个案法有时和其它方法(如观察法、测验法、传记法等)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收集到更丰富的个人资料。个案法的优点是研究比较深入,能及时地提供动态的信息,对个体或组

38、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有很大帮助。不足是由于研究对象为个案,样本不具代表性,使得研究结论难以推广,外部效度偏低;而且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采用较少。上述几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管理心理学的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不只是采用一种方法,而是同时兼用几种方法,使之取长补短,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如我们在使用调查法或实验法时,会加入一些个案来丰富、拓展研究内,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此外,新的方法也不断涌现,例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更趋科学化。第三节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一、数据分析管理心理学对于研究结果的数据处理主要采用数理统计

39、分析的方法,用以确定指标的平均数值、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异程度等一系列因素。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集中趋势分析、离中趋势分析、抉择分析、相关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一)集中趋势分析人们为了大概了解一组测量数据的基本情况,首先需要知道这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度量集中趋势最常用的指标有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数平均数常用的符号是,代表一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它又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两种。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这里汇代表总和,代表每次测量所得的数值,代表测量的总次数。(例1)某车间10个工人的绩效考核成绩分别为:80、75、66、75、67、71、74、81、90、68,求这个车间

40、绩效考核的平均成绩。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这里代表同一数值出现的次数。(例2)四个小组参加专业面试,第一组8个人,平均分数是89分,第二组6个人,平均分数是81分,第三组10个人,平均成绩是83分,第四组7个人,平均分数92分,求总平均分数是多少?中位数常用的符号为,它指的是把全部测量数值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列后,最中间点的数值。实际计算时,常有两种情况,第一是为奇数,那么项的数为中位数;第二是为偶数,那么数列最中间的两项数据相加之和除以2,即为中位数。(例3)某班组11位工人的月奖金收入分别为:1300、1010、950、1500、1201、1304、912、1130、971、953,15

41、30,求其中位数。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912、950、953、971、1010、1130、1201、1300、1304、1500、1530。,所以中位数应该是第6个数,即=1130为中位数。(例4)计算例1中绩效考核成绩的中位数。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66、67、68、71、74、75、75、80、81、90。,所以中位数应该位于第5个数和第6个数之间,第5个数是74,第6个数是75,故。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用Mo表示。它也是一种集中量数,也可以来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一般的计算众数的方法,就是将所有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用观察法直接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得到众数,如

42、果有次数分布表,自表中次数最多的那一组的组值可以作为众数。(例5)计算例1中绩效考核成绩的众数。把例1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66、67、68、71、74、75、75、80、81、90。可以发现其中75出现的次数最多,共2次,故众数Mo=75。(二)离中趋势分析为了了解一组测量结果靠近平均数或中位数的分布状况,需要分析它们的离中趋势。比如两组观察数据,它们虽然具有相同的平均数和观察总数,但具有不同的离中趋势。如:第一组:60,66,71,77,83,90;第二组:67,70,73,76,79,82。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74.5,但是第一组的比较分散,离散程度大;第二组的数据比较集中,离散程度小

43、。所以,要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仅用集中量是不够的,还要计算表现离中趋势的差异量。度量离中趋势常见的指标有四分位数、方差和标准差。四分位数就是剔出掉一组数据中最高的1/4和最低的1/4的数据,然后计算中间的一半数据的全距,再除以2而得到。这个差异量数能够反映出数据分布中中间一半数据的散步情况,通常用符号Q来表示。它的计算公式为:(例6)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其四分位数。52,61,74,65,82,74,83,92,86,71,75,68,96,88,77,80,98。将上述数据排序如下:52,61,65,68,71,74,74,75,77,80,82,83,86,88,92,96,98。因为,应该是

44、第个数,即第9个数,。第一四分位数就是前9个数的中位数,即第5个数,;第三四分位数就是后9个数的中位数,即第13个数,所以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2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符号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s或SD表示;若用b表示,则是指总体的标准差。本节只讨论样本的数据,故方差的符号用s2,标准差的符号用s。,方差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公式中是各数据的平方和;是各数据总合的平方。(例7)7个求职者参加某企业的面试,得分依次为80、76、88、73、72、84、79,求其标准差。表2-1801.11.21640076-2.98.415776889.18.2877

45、4473-5.93.48532972-6.94.765148845.12.607056790.10.01624155228.7543730=4.1(三)抉择分析抉择分析就是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形下可能有或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它主要包括结构关系指标和对比关系指标两种。结构关系指标是用百分比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对比关系是用百分比表示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8)采用问卷法调查某企业100名职工的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如下:非常不满意不满意说不清楚满意非常满意-2-10+1+220人30人20人20人10人根据上面数据计算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职工与参加测量的总人数的结构关系指标和满意

46、与非常满意的职工的对比关系指标。结构关系指标:(20人+30人)/100人=50%对比关系指标:(20人+10人)/(20人+30人)=60%(四)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于揭示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根据两个变量变化的方向不同,还可以分为正相关、负向关和零相关。两个变量变化的方向相同,就是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的方向相反,就是负相关;而当两个变量的变化方向没有一定的规律时,就是零相关。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相关系数的范围是从+1经过0到-1。同样数值的正相关与负相关表示同样大小的相关,只是方向相反而已。相关分析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如相关系数为0,表示两组变量之

47、间没有任何关系;相关系数为0.3-0.5,表示两组变量之间存在中等关系;相关系数为0.5-0.7,表示存在显著关系;相关系数为0.7-0.9,表示存在密切关系;而相关系数为1,表示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计算相关系数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根据两组变量的具体数值进行计算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其适用条件为:(1)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型随机变量;(2) 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3) 两个变量的取值必须是对应的数据;(4) 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其公式为:上面代表相关系数。代表一组变量,代表另一组变量。(例9)某单位10名员工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和智商得分如下表,求专业知识考核成绩

48、和智商的相关系数。表2-2序号专业成绩(X)智商()1801376400187691096027313453291795697823691194761141618211482142672420164116445711335041176899443674127547616129939877612657761587695768651184225139247670969117476113689807310751225625148849150总合73412753762816324194087把上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如下:10940877341275=10376287342.1016324112752=0

49、.80第二,根据两组变量的等级进行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其适用条件为:要求两个变量都至少是顺序水平的(当然也可以是等距量表或比率量表)但不一定要求它们服从正态分布,故适用范围比较广。其公式为:上面代表等级相关系数,代表两组变量的等级之差。(例10)例9中10名员工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和他们的自学能力及其等级如下表,计算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和自学能力的等级相关系数。表2-3序专业成绩专业成绩等级自学能力等等级差数差数平房号级(d)(d2)18023-1127364243698.510-1.52.2548212-11571770067455.5-0.50.257763124865109119698.

50、580.50.25107545.5-1.52.2573417由上表得出:=1-=0.90(五)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利用一个变量或一组变量的变化来估计或预测另一个变量或一组变量的变化。回归分析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这里简要介绍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通常分为两大步骤:第一是建立回归方程。在回归模型中,凡是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都称为线性回归模型,否则,就称为非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指的是只有一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自变量X的值,那么因变量Y的值就是“+BX加上一个随机误差£。但

51、是,这个模型只是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只能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有限次(n次)独立观测,得到n组观察值:(Yi,Xii,X2i,,Xpi)i=1,2,,n依此来建立回归方程。设是与Xi,X2,,Xp对应的预测值,则一元线性模型的方程就是:由于e是随机误差,不能用于预测,且平均数为零,所以没有包含在上述方程中。第二步是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的显著性检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线性关系的检验,即检验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否用线性模型来表示,通过回归方程的检验来实现。二是在线性检验的基础上对回归方程的回归参数进行检验,即检验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这两种检

52、验实质是一样的,而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这两种检验的功用就不同了。(例11)根据上面例9的数据,求根据专业知识考核成绩(X)估计智商(Y)的回归方程,并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首先,建立回归方程:计算回归系数:将,代入公式得:所以,根据专业知识考核成绩估计智商的回归方程为:其次,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关系检验(1)提出假设:H0:两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H1:两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2)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3)确定临界值:时,;时,(4)作出统计推断:由于值高于,所以专业知识考核成绩与智商之间的线性关系成立,即H1成立。(六)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探究数据的基本结构,简化数据,并对探索出的因素进行命

53、名的适用于多元统计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1904 年,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有关因素分析的文章,标志着因素分析方法的产生。在随后的三四十年,随着因素分析的理论和数学基础的逐步完善,被作为一般的统计工具使用。五十年代至今,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统计软件的出现,使得因素分析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医学、地质学、气象学和市场营销等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因素分析,现代统计学还有许多用于探索多变量数据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多元方差和协方差分析、通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这些都是常用的高级统计方法,作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掌握。限于本书的

54、篇幅,这里不再一一加以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统计书籍。第四节研究报告的撰写科学研究的最后一步就是撰写研究报告,这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对整个研究及其成果的呈现和展示,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学术交流和评价的基础。所以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是研究者必备的研究素质,下面介绍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基本要求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一、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关于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国内在这方面尚没有权威性的书籍和手册,因此,我们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发行手册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内的一些权威期刊,如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征稿要求总结出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一)标题标题是对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的简要

55、概括。它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表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二是可作为编制分类索引和查找文献的线索。例如,某项研究的标题为“教师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就明确了研究的主要变量是工作倦怠,研究对象为教师,这就非常便于进行文献搜索。另外,标题下面一般要注明作者及其工作单位,便于研究者间的进一步学术交流和探讨。(二)摘要摘要是对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方面概括总结,包括研究目的、被试选择、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研究结果及结论等。摘要的字数一般限制在300字以内。需要注意的是,摘要是放在最后写,是对文章精髓的浓缩,所以要简洁、精练,使读者在看完摘要后能对该研究有个基本的认识。(三)引言引言也称为前言、序言或问题的提出。引言和下面要介绍的方法、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等构成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在引言部分,研究者首先要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相关内容以及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做以明确和介绍,然后回顾该研究先前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对有关文献进行有条理地分析和评价,即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假设。这个过程要求语言简练、精辟,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其中文献综述部分包括目前有关该方面的已有的不同的观点、结论和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并不是对以往研究的简单罗列,而是着重对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果的演变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已有的研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或有待解决,哪些研究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