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_(2.5)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及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_第1页
PM_(2.5)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及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_第2页
PM_(2.5)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及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_第3页
PM_(2.5)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及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M_(2.5 )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及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第一部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研究目的: 通过对三种不同的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方式的比较, 探讨该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建立一种成熟的、可重复性好的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为进一步细颗粒物 (PM<sub>2.5</sub>) 对冠心病的毒性研究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基础。研究方法 : 将 32 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 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 , 其余三组为造模组 , 分别喂以以下三种不同的高脂饲料 : 蛋黄组(10%蛋黄、 10%猪油

2、、5%白糖、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 74.3%基础饲料)、胆固醇组(4%胆固醇、10%猪油、 5%白糖、 0.5%胆酸钠、 0.2%丙基硫氧嘧啶、 80.3%基础饲料)、无丙基硫氧嘧啶胆固醇组( 4%胆固醇、10%猪油、5%白糖、0.5%胆酸钠、80.5%基础饲料),并在喂养初始 , 腹腔注射 V<sub>D3</sub>60万 IU/kg, 分三次 , 连续三天完成。正常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喂养期间监测体重改变 ,12 周后 , 处死大鼠 ,收集血清 , 检测血脂各项( TC、TG、 HDL、LDL), 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 ),并对冠状动脉

3、的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研究结果:1 、TC、LDL水平 : 胆固醇组蛋黄组无丙基硫氧嘧啶胆固醇组正常组。2、AI: 胆固醇组无丙基硫氧嘧啶胆固醇组和蛋黄组正常组。3、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 , 胆固醇组冠脉中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而蛋黄组、无丙基硫氧嘧啶胆固醇组均未见典型斑块形成。4、从造模第 4 周开始 , 蛋黄组及胆固醇组体重增长缓慢 , 甚至出现负增长 , 到造模结束时 , 两组体重显著低于正常组及无丙基硫氧嘧啶胆固醇组。研究结论 :1 、虽然大鼠等啮齿类动物本身并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但经过适当的干预后 , 仍可用于 AS模型的建造。 2、由 4%胆固醇、 10%猪油、

4、5%白糖、 0.5%胆酸钠、 0.2%丙基硫氧嘧啶、 80.3%基础饲料配制而成的高脂饲料饲喂 Wistar 大鼠 , 并于喂养初始 , 腹腔注射 V<sub>D3</sub>60万 IU/kg,12 周后 ,可成功建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3、在造模过程中 , 丙基硫氧嘧啶的使用 ,对于升高血胆固醇 , 促进 AS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 PM<sub>25</sub>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研究目的 : 摸索一种新的 PM<sub>25</sub>染毒方式 : 分别提取 PM<sub>2

5、5</sub>的水溶性成份( WSC)及酸溶性成份( ASC), 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染毒。并探讨WSC、ASC对于 AS大鼠的心脏毒性作用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 正常对照组、 AS模型组、 AS治疗组。AS模型组与 AS治疗组按照第一部分中的胆固醇组造模方法建造AS大鼠模型 ,AS 治疗组同时还给予阿托伐他汀 10mg·kg<sup>-1</sup> ·d<sup>-1</sup>灌胃治疗 ,AS 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提取 PM<sub>

6、;2.5</sub>的 WSC及 ASC。12 周后 , 将 WSC和 ASC以尾静脉注射方式、 PM<sub>2.5</sub>混悬液以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方式分别染毒各组大鼠(40mg/kg), 染毒 24 小时后处死。应用化学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法、凝胶滞留电泳等方法检测各项指标 (血脂、 MDA、SOD、IL-6 、TNF-、hs-CRP、ox-LDL、NF- B)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 :1 、WSC具有升高血清 TC、AI 、TNF-水平 , 激活心肌 NF- B 的作用。 2、 ASC具有升高血清 TC、TG、 LDL、 MDA

7、水平 , 降低血清 SOD水平 ,激活心肌 NF-B 的作用。3、AS模型与 WSC、ASC染毒具有交互作用 , 主要表现在升高LDL、AI 、IL-6水平 , 激活心肌 NF-B 的作用上。4、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 血清 TC、LDL、AI 、MDA、ox-LDL、BP水平均显著降低 , 血清 SOD水平显著升高 , 心肌 NF- B 的活化程度降低。研究结论 :1 、提取 PM<sub>2.5</sub>的 WSC及 ASC成份 , 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染毒大鼠 , 对于 PM<sub>2.5</sub>毒性机制的研究具有可行性。2、PM<

8、;sub>2.5</sub>对 AS大鼠的毒性作用与升高血脂、 氧化应激损伤和加剧炎症反应三个方面有关。3、PM<sub>2.5</sub>水溶性成份可能会通过加剧体内炎症反应 , 来发挥对 AS大鼠的心脏毒性作用。 4、PM<sub>2.5</sub>酸溶性成份对 AS大鼠的心脏毒性作用则可能与氧化应激损伤和加剧炎症反应有关。5、在建立 AS模型的基础上给予PM<sub>2.5</sub>染毒 , 则会加剧PM<sub>2.5</sub>的毒性作用 , 即两者有协同作用。 6、通

9、过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PM<sub>2.5</sub>对 AS大鼠的心脏毒性作用。 第三部分Atorvastatin单用及联合用药的干预作用研究目的: 探讨阿托法他汀单用 , 以及分别与氯吡格雷、氯沙坦、卡维地洛等临床常用药联合用药后的抗AS作用。研究方法 : 按照第一部分的方法 , 建立大鼠的 AS模型。 12 周后 , 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 (10mg·kg<sup>-1</sup> ·d<sup>-1</sup>) 、氯吡格雷(25mg·kg<sup>-1&l

10、t;/sup> ·d<sup>-1</sup>) 、氯沙坦(20mg·kg<sup>-1</sup> ·d<sup>-1</sup>) 、卡维地洛(20mg·kg<sup>-1</sup> ·d<sup>-1</sup>)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氯沙坦、阿托伐他汀 +卡维地洛灌胃治疗。 8 周后处死 , 分别检测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 :1 、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可显著降低 AS大鼠血清 TC、TG、LDL、ox-LDL、TNF-、hs-CRP水平 , 及心肌 NF- B 的活化程度。 2、当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用时 , 除以上改变外 , 还有降低血清 MDA、IL-6, 升高 SOD的作用 , 而且两者合用对升高SOD、降低 hs-CRP具有协同作用。 3、当阿托伐他汀与氯沙坦合用时 , 还出现了降低血清IL-6 、升高 SOD及降血压的作用 , 而且两者合用对降低心肌 NF- B 的活化程度具有协同作用。4、当阿托伐他汀与卡维地洛合用时, 还出现了降低血清MDA、升高 SOD的作用 , 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