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下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计算的反思_第1页
新规范下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计算的反思_第2页
新规范下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计算的反思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规下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计算的反思摘 要:提高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长期预测精度,是大跨度桥梁设计中要解 决的一个关键冋题。考虑新规中可变作用准永久值的影响,分三个阶段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徐变变形进行理论分析,探讨预测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的方法,为此类桥梁的长期挠度预测与改良设计方面提供依据。关键词:桥梁工程;准永久值;分阶段;连续刚构;徐变变形;长期挠度预 测0前言现有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过大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尤其后期变形继续加大的问题出乎设计预测之外, 这也是广阔工程师们十分头疼的问题。 究其 原因主要是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程度与长期性严重估计缺乏。预应力混凝土连

2、续刚构桥由于混凝土的固有性能收缩徐变的影响,必然会造成桥梁结构的几何线型和力状态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某建于1997年的主跨270m连续刚构桥,至2003 年12月,实测下挠了 22 cm;某主跨245m的一座同类结构的大桥,跨中也严重 下挠,最大达32 cm。许多大跨度桥梁都有类似的现象,这会使桥梁运营期出现 不良线型而引起乘客的不舒适感,甚至危与高速行车时的平安。文献对主跨270m的连续刚构桥进行了连续7年的长期观测,结果是其主跨 跨中挠度因混凝土徐变、收缩等因素逐年增长,而且尚未停止。因此提高混凝土 收缩徐变的长期预测精度对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分析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 现实意义。本文的分析方

3、法可对该类型桥的使用状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探索出一个较准确预测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长期挠度的方法,为此类桥梁的长期挠度预测 与改良设计方面提供依据。1预测长期挠度的方法徐变变形预测的传统方法仅考虑一、二期恒载的长期作用,实践证明,该方 法对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程度与长期性估计缺乏,即目前对徐变变形还难于从理论上给出非常准确的预测,因此对实桥进行挠度观测和理论计算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规2采用以概率理论为根底的极限状态法,以大量调查实测资料和试验数据为根底,运用1统计数学的方法,寻求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规定在长期效应组合中应考虑可变作用准永久值的影响,使结构设计更符合客观实际。本文拟用文献提供的某

4、主跨270m连续刚构桥挠度长期观 测的实测数据,考虑新规中的准永久值来对理论徐变计算值进行验证,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最终对成桥后的长期徐变变形给出较准确的预测。由于桥梁结构在营运状态下的应力一般不会很大 一般,可以应用混凝土的 线性徐变理论,分批施加应力所产生的应变满足叠加原理。故本文分如下三个阶 段对实桥的徐变变形进行分析:第一阶段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但尚未进行二 期恒载施工的间隙时间;第二阶段是二期恒载施工完成后但尚未通车的传统长期 徐变挠度预测方法;第三阶段是考虑准永久值后运营期的长期挠度预测。2桥例分析2.1工程简介某主跨270m的双壁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为 150m+2

5、70m+15Qm主梁采用变截面箱形形式,桥宽 31 m分上下平行的2个单独 桥方案,单桥宽15m上部构造采用悬臂浇筑的施工方法,其挠度长期观测数据 如表1所示只列出一幅桥左线桥的主跨跨中挠度的数据进行分析。表1主跨跨中累计挠度实测数据1997-1998 -1999-2000-2000-2001 -2002 -2003-年月1205030111121212挠度眄00.6360.3196.83137.69161.92179.6207.492.2计算分析本文使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对该桥的徐变变形与其随时间的开展规 律进行3维有限元分析。利用ANSYS勺用户程序特性UPFS进行2次开发,嵌 入

6、新规中混凝土的徐变公式,混凝土的收缩按降温法等效考虑,利用ANSYS中单 元的生死功能模拟施工过程。建模时混凝土局部采用solid95实体单元;预应力 钢筋采用link8单元,ANSY防考虑预应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等效荷载法、初 始应变法、降温法,本文采用初始应变法,将混凝土和预应力筋沿桥梁纵向划分 为假设干单元,可以实现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共同工作, 通过每个单元不同的实常 数模拟力筋各处不同的应力,可以模拟应力损失的影响。但是该模型未考虑灌浆 过程,即对于力筋的滑动问题,实桥采用后法施工,在拉过程中,力筋与混凝土 之间没有粘结,存在接触与滑动,同时该阶段应按净截面计算应力,在拉完毕灌 浆后混

7、凝土与力筋建立了粘结,实际上该简化对计算结果影响非常小。 其有限元 模型见图1所示,该桥是按全预应力进行设计,因为现关心的是徐变变形,以下 计算仅给出徐变变形的计算结果,最后再与实测结果进行比照分析。第一阶段主体结构合拢后但尚未进行二期恒载施工的徐变变形表2为桥梁主体结构合拢后随龄期而增长的徐变变形值,可以看出:徐变引起主梁上拱负合拢后的天数dT02030405060中孔跨中竖向变位mr2.74 -4.58-6.57-8.71-10.71-12.28值,中孔跨中的徐变上拱变形均随时间而增长。表2桥梁主体结构合拢后随龄期而增长的徐变变形值以上结果说明:在一期恒载作用下的徐变变形随时间上挠,这对于

8、后期的徐 变变形是有利的,因此,尽量推迟二期恒载的施工时间能够减小后期的徐变变形。 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工期比拟紧,混凝土强度上来之后便立即施工二期恒载, 下面假设二期恒载的施工周期为 40天。222第二阶段二期恒载施工完成后的长期徐变变形全桥合拢后,二期荷载的长期效应组合的一局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据此对考虑准永久值后的长施工周期为40天,此时二期载施工完成后的跨中长期徐变挠度随时间的计算结 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一、二期恒载共同作用下的长期徐变变形是下挠的, 并且下挠值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到300天根本到达徐变半终值,1800天后根本 趋于稳定。表3二阶段徐变挠度随时间的计算结果

9、/伽持荷时间d150450750105014401800 |2160跨中竖向变位34.72 !53.66 618.3673.3477.6679.7181.65二:表中持荷时间指二期恒载施丄完成后开卜始的。运营阶段考虑准永久值以后的长期挠度预测 预测的方法仅考虑一、二期恒载与预应力效应;新规按旧规的传统长期徐变挠度2将可变作用准永久值作为期挠度作如下分析:表4三阶段考虑准永久值后的徐变挠度随时间的计算结果/伽持荷时间d1504507501050144018002160中孔跨中竖向变位58.4997.74130.02158.19 163.60 168.44 172.87注:表中持荷时间指二期施工完

10、成后开始的按实际工程中二期恒载的施工周期 40天,二期恒载施工完成后即通车,分 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可以看出,第三阶段的徐变变形也是下挠的,并且其下 挠值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计算值也比第二阶段大得多,更接近于实测值。3理论分析上述第二、三阶段的长期挠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照见图2所示注:横坐标中的天数是根据实测值年限换算得到的。图2第二、三阶段长期徐变挠度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照三个阶段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值比照分析说明: 第二阶段的理论值与挠度实测值有较大的差距,两者之间的差值在 40流右,最大达61%考虑准永久值 影响的第三阶段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预测7年的徐变变形差值仅为16.7%。

11、因此应用三阶段进行分析和推算桥梁营运期的长期徐变变形的方法是可 取的。但是,第三阶段5年后的长期预测挠度值与实测值仍存在一定的偏差,笔者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除了承受恒载作用 外,还要承受循环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中的可变作用频遇值)的作用,使得混凝 土结构的疲劳在长期性能分析方面成为不可无视的问题,和E.Ardaman4进行了 8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 结果说明:在疲劳加载 的前期,梁的变形很小,在加载后期,梁的挠度有显著的增大,这也同时验证了 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另外,由于双薄壁墩连续刚构桥主墩的受力特点(墩顶、底弯矩大;边墩外两片墩身的轴力差大;整

12、个结构受温度影响大)使两片墩的变 形不同,这也可能是主梁后期竖向挠度增大的一个因素。但是目前上述因素对长期徐变变形影响的定量计算尚未提出,为此,笔者建议,使用阶段的长期挠度预 测,应按三阶段分析的结果,考虑混凝土结构的疲劳与温度长期效应的影响,在 5年后乘以1.151.25的长期增长系数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对一主跨130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实桥(省红岭河高架桥)进行了三 阶段分析,该桥墩柱采用双薄壁式柔性墩,最大墩高45m预测的长期徐变挠度乘以1.2倍的长期增长系数后值为4.23 cm,并按此设置了 5 cm的预拱度。4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施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推迟二期恒载的施工时间,对减少长期徐变 变形是有利的。(2) 分析和推算桥梁的长期徐变变形应考虑新规中准永久值的影响。(3) 综合考虑混凝土疲劳与温度长期效应的影响,按上述三阶段预测的结 果,在5年后乘以1.151.25的长期增长系数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参考文献:1 志平,朱桂新,卫.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挠度长期观测J.公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