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建 筑筑 透透 视视第一章第一章 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与画法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与画法 透视投影是用中心投影法中心投影法将形体投射到投影面上,从而获得比较接近人眼观察的视觉效果,且具具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等特点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等特点的一种单面投影。 一般来说,形体所有表面的形状在这种投影图都发生了变形发生了变形,因此作图时关键之处是要遵循透视投影作图的基本规律,解决好度量问题解决好度量问题。 本课程将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符号,以及绘画透视图最基本的方法视线法和度量法。图1-1 透视投影的形成 透视图是用中心投影法作出的投影,其形成过程大致上如图所示:图2 基本术语和
2、符号 (5)站点 e:视点 E在基面上的正投 影,相当于人站 的位置。(10)视线:即投射线,过视点与形体上任何点的连线。(6)视平线 HL: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即过主点Vc所作的水平线。(7)主点 Vc:视点在画面的正投影,即过视点作画面所得到的垂足(在平视透视中)。(8)视距 D:视点到画面的距离。(9)视高 H:视点到基面的距离。投影的透视。 以上术语必须弄清楚它们的含义,在绘画实践中逐步加深认识。 但是当给定但是当给定点点A A的的基透视基透视a a之后之后, ,点点A A的空间位置的空间位置( (前后前后) )就可以惟一确定了。就可以惟一确定了。(1) 视点视点 E 确定之后
3、,空间一点点(景物景物) A 在画面画面 P上有惟一确定的透视 A 。但反过来仅据 A 却不能完全确定点A在空间的位置。因为在视线视线EA上所有点的透视都重合于A。 点与其基透视共同反映点与其基透视共同反映点的准确空间位置。点的准确空间位置。点的透视规律之一点的透视规律之一图1-3 点的透视规律点的透视规律之二:点的透视规律之二: 点的点的透视透视与该点的与该点的基透视基透视同在同在一条垂直于一条垂直于基线基线GLGL的竖线上。的竖线上。图1-3 点的透视规律点的透视规律之三点的透视规律之三 在画面上的点在画面上的点, ,它的透视与本它的透视与本身重合;它的身重合;它的基透视基透视也与基面投也
4、与基面投影重合,并且落在基线上。影重合,并且落在基线上。 图1-4 与画面相交的基面 平行线的透视特征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一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一 与画面相交的与基与画面相交的与基面平行的直线的灭点面平行的直线的灭点必在必在视平线上视平线上。灭点与灭点与迹迹点点的连线为的连线为其全长透视其全长透视。图1-5 与画面垂直的基面 平行线透视特征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二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二 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与画面垂直的基面平行线的灭点线的灭点与主点与主点VcVc重合重合(a)EF(a)EF1 1BA BA Efba FEfba F1 1为天为天际点际点 但它们基透视的灭点仍在视平线上它们基透视的灭点仍在视平线上
5、。(b)EF(b)EFd dCD CD Efcd(Efcd(基透视基透视) )FdFd为为地下点地下点 与画面相交的一般位置直线有两种情况:与画面相交的一般位置直线有两种情况: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三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三 前高后低(上斜变线)和前低后高(下斜变线)的前高后低(上斜变线)和前低后高(下斜变线)的斜线透视,其灭点分别在视平线上方和下方。斜线透视,其灭点分别在视平线上方和下方。 从这两图可看出,其中F1与与f或或Fd与与f分别在垂直于HL的一条竖直的投影连线(灭线)上。图7 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和在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特征直线的透视规律之四直线的透视规律之四与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与画面平行的
6、直线没有灭点。图1-7 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和在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特征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五直线的透视规律之五 位于画面上的竖直位于画面上的竖直线的透视与本身重合。线的透视与本身重合。 在一般情况下平面图形的透视特征仍为平面图形(但当平面通过视点时,其透视将积聚成一直线)。 由这些直线透视组成的轮廓,就是该平面图形的透视。由这些直线透视组成的轮廓,就是该平面图形的透视。 在这个透视图中原来相互平行的轮廓不再相互平行,原来长度相等的图线也不再相等,而产生了“近大远小近大远小” 的变化。 因此,这里也用建筑物的正投影图绘制透视图。具体作图步骤如下:用正投影图正投影图表达出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然后再根据正
7、投影图画出建筑物的透视图,以审视其外观设计质量。 (1)选定一张图纸即画面画面P P,根据给定的条件或要求在适当的位置画出基线画出基线GLGL和视平线和视平线HLHL如右图的上半部所示。(2)在画面P P的下方画出基的下方画出基面面G G上的所有投影上的所有投影。(a)(3)过e点作ef1ad、ef2ab分别与GL相交于f1、f2,过f1、f2作投影连线分别与画面P上的视平线HL(b)相交得两个灭点两个灭点F1F1、F2F2(可参阅图a)。(4) 由于点a在基面G的GL上,所以点A也在画面GL上;在画面P上连接AF1和AF2得矩形直角边AD和AB的全长透视。(5) 在基面G上画出视线的基面投影
8、ed和eb分别与GL相交于dx和bx; 过dx和bx分别引投影连线与画面P上的全长透视AF1和AF2相交于D和B;于是AD、AB分别为直线边ad、ab的透视。(b)图9 某建筑物平面图的透视画法另外,把基面G上的投影放在画面P的下方,作图时在视觉上感到不便,不如把它移到画面P的上方为好。 作图:作图: 在图纸的适当位置上画出基线及视平线之后,便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视平线上的两个灭点F1、F2和平面图主体轮廓的全长透视AF1、AF2; 取其有效部分就可以得到该建筑物平面图的透视基透视。 对平面图中部凸出的部位,可顺其方向用直线引至基线上得点1、2、3,于是就可以在画面上画出凸出部分的全透视。图9
9、某建筑物平面图的透视画法课堂练习 : 根据已知条件,画45基透视(透视图)。 例如图10a所示,设已知建筑形体的两面投影及GL、HL和e等有关条件,作透视图。 作图步骤:作图步骤:一、画平面图的基透视(图10b);(c)画入主体高度图10 用视线法画建筑形体的透视图(b)再画副体高度图11一点透视图1-11 二点透视图1-12 二点透视(a) 当画面垂直于基面,方形景物两相邻主立面与画面倾两相邻主立面与画面倾斜成某种角度斜成某种角度而视点位于画面的前方时,所得到的透视图因为在长度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和宽度两个方向上上各有一个灭点各有一个灭点,所以称之为二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二、二点透视二、二点
10、透视图1-12 二点透视图13 三点透视 此外,无论是那一类透视,当所当所选取选取视点的高度视点的高度远远远远高于高于建筑形体时建筑形体时,在这种情况下画面上的图像就会显示出“俯视”的效果,通称“鸟瞰图”,在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常采用鸟瞰图。 各种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都可归各种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都可归纳在一个和数个正纳在一个和数个正平行六面体内。它平行六面体内。它们都具有们都具有长、宽、长、宽、高高三组主要方向的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这些轮廓线,这些轮廓轮廓线与画面线与画面可能平行,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也可能不平行。第一节第一节 平行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
11、律平行透视的形成、特点和透视规律一、平行透视的形成和特点一、平行透视的形成和特点 ShhggHPss长宽高主点213hhDshh主垂线图图3-图图3-23-2图图3-33-3ABCDEFGHIJLMhKh主垂线ABCDEFGHIJLMhKh主垂线一个面一个面一个面一个面一个面一个面两个面两个面三个面三个面两个面两个面真高线真高线S(站点)(站点)Shhh(主点)s(a)(b)hgg gg(P)(P)(P)(P)真高线真高线S(站点)(站点)Shhh(主点)s(a)(b)hgg gg 从图a中可以看出左侧的立方体紧靠画面,右侧的立方体距画面有一段距离。 注意两注意两个立方体与个立方体与画面的位置
12、画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 ?真高线真高线S(站点)(站点)Shhh(主点)s(a)(b)hgg gg真高线真高线S(站点)(站点)Shhh(主点)s(a)(b)hgg gg真高线真高线S(站点)(站点)Shhh(主点)s(a)(b)hgg gg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按图中的已知条件,利用站点和主点(视线法)(视线法)作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phhDS距点主点gg主点距点SDhhgggghhDS距点主点真高线 下图给出了两个立方体的下图给出了两个立方体的平面图平面图、画面线画面线、视视平线平线、主点主点和和距点距点D的位置的位置,现在利用主点,现在利用主点和距点作平行透视图。和距点作平行透视
13、图。如图先作立方体的如图先作立方体的底面透视。底面透视。作图步骤作图步骤一一 : 1.1. 首先作首先作出直角水平变线的出直角水平变线的全长透视全长透视。2.2.在平面图中在平面图中作作4545辅助线辅助线分别交于分别交于PLPL上(以后作图上(以后作图可省去),用直线分别连接可省去),用直线分别连接D D点,在两全长透视中得点,在两全长透视中得到方形最远端的截点后,即可画出方形底面透视。到方形最远端的截点后,即可画出方形底面透视。217217180845180217217水平面图PPhhhhgg真高线真高线gghh845123412341234SSSDD图(图(a)2172171808451
14、80217217水平面图PPhhhhgg真高线真高线gghh845123412341234SSSDD(b)217217180845180217217水平面图PPhhhhgg真高线真高线gghh845123412341234SSSDD图(图(c c)S(a)SDhhgg立面图立面图gghhDSSDhhgg立面图立面图gghhDS(b b)hhhhss(a)(b)23001100190028001502800hhSD1500400400190010001500700150010008000500030040023001100190028001502800hhSD150040040019001000
15、15007001500100080005000300400hSDghgDSh40019001000150070015001000h 按照室内布置的已知条件(如图),利用主点和移近了的距点作图画出室内景三面墙和顶棚及地面的透视。画出室内景三面墙和顶棚及地面的透视。步骤一: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二: 在基线上定出窗户的宽、在真高线上定出窗户在基线上定出窗户的宽、在真高线上定出窗户的高,画出窗户的透视。的高,画出窗户的透视。步骤三:步骤三:画出床头柜和写字台平面图的透视画出床头柜和写字台平面图的透视。步骤四:步骤四:画出床和书架平面图的透视。画出床和书架平面图的透视。步骤五:步骤五: 根据立面图,选定
16、真高线定出床,写字台、床头柜及根据立面图,选定真高线定出床,写字台、床头柜及书架各部的高度,完成其透视。书架各部的高度,完成其透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房屋室内景的平行透视平面图立面图边,立方体的边,立方体的两组直立面都两组直立面都不与画面平行,不与画面平行,而成一定夹角而成一定夹角的透视,叫成的透视,叫成角透视。角透视。第一节第一节 成角透视的形成和特点和透视规律成角透视的形成和特点和透视规律一、成角透视的形成和特点一、成角透视的形成和特点以以正方形正方形和和 立方体立方体为例,如果正方形的两对水平为例,如果正方形的两对水平(1 1)由于立方)由于立方体的两组直立体的两组直立面是相互垂直面是
17、相互垂直的,因此它们的,因此它们与画面的夹角与画面的夹角之和必然是之和必然是9090,这就限,这就限定了两组水平定了两组水平边的灭点的位边的灭点的位置。置。 图中的两立方体的直立面与画面的夹角都是45,它们的两组水平边的灭点必然是距点。DsDs=Ss=Ss(3 3)立方体两直立面与画面的夹角不相等时,立方)立方体两直立面与画面的夹角不相等时,立方体的两组水平边的灭点在视平线上主点两侧的余点;体的两组水平边的灭点在视平线上主点两侧的余点;与画面与画面夹角大夹角大的水平边灭的水平边灭点离主点近点离主点近,与画面,与画面夹角小夹角小的水平边灭点的水平边灭点离主点远离主点远。hgppghsSD1D2a
18、bceabce平行平行c1c1b1b1hgppghsSD1D2abceabce平行平行c1c1b1b1 如图如图 ,首先画出视平线,首先画出视平线hh、基线、基线gg、画面线、画面线pp和和立方体的平面图立方体的平面图,确定主点确定主点s和视点和视点S的位置的位置,然后作透然后作透视图。视图。hgppghsSD1D2abceabce平行平行c1c1b1b1hgppghsSD1D2abceabce平行平行c1c1b1b1hgghsD1D2abcec1b1ACbEF1F2sShgpacea1b1e1abcehgpba2平行平行(a)F1F2shgabcehgBAECa2a1A2e1E1课堂练习:
19、用灭点法作60、30成角透视。(二)利用余点和站点(视线法)画成角透视图。(二)利用余点和站点(视线法)画成角透视图。 1. 利用站点与形体的各点连线(视线)作形体的底面透视。 2. 利用真高线画出形体的高度透视,完成其成角透视图。(三)利用主点和余点(主点法)画成角透视图。(三)利用主点和余点(主点法)画成角透视图。 A . 利用主点与一个近余点底面透视。(a)例一B. 利用真高线画出形体的高度透视,完成其成角透视图。 这种方法是利用消灭于主点的直角水平变线作为辅助线,使之与其他透视线相交,以求得所需点的透视位置。这种方法在灭点位于画幅以外时,常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b)例一例二 A . 利
20、用主点与一个近余点底面透视。(三)利用主点和余点(主点法)画成角透视图。(三)利用主点和余点(主点法)画成角透视图。B. 利用真高线画出形体的高度透视,完成其成角透视图。(一)(一)利用水利用水平变线的迹点平变线的迹点和灭点(灭点和灭点(灭点法)画图中两法)画图中两个正六棱柱的个正六棱柱的成角透视图。成角透视图。 (立面图)(平面图) 首先按平面首先按平面图画出两六棱图画出两六棱柱的轮廓线和柱的轮廓线和一些辅助线与一些辅助线与画面画面P相交,相交,得到有关直线得到有关直线的迹点的迹点。把这。把这些迹点以主垂些迹点以主垂线为基准,移线为基准,移到图到图(b)的基线的基线上。上。见后页图:见后页图
21、:(a)二、家具及日常用具的成角透视画法举例二、家具及日常用具的成角透视画法举例(一)写字桌的成角透视画法(一)写字桌的成角透视画法 为了在画幅内获得较大的透视图,现利用近余点和站点作成角透视图。1. 在平面图上延长bc及其平行线与画面相交的所有相关的迹点(也可编号)和有关各点与站点S连接,与画面线PL相交得各点。2.作写字桌的平面图的透视(步骤略)3.选定真高线依次完成透视图4.加粗轮廓线,可进行适当的修饰(二)电冰箱的成角透视画法(二)电冰箱的成角透视画法 根据图中尺寸,利用余点F、量点M画成角透视图。 根据平面图确定冰箱的透视角度、视高、及视距(注意视距和冰箱高度的关系,否则会失真);在
22、此基础上定出近余点和量点。 定出视平线HL与基线GL后,首先,利用余点F、量点及真高线画出外形轮廓。然后,画出主要部件并略加修饰。三、房屋外貌和室内的成角透视画法举例三、房屋外貌和室内的成角透视画法举例(一)房屋外貌的成角透视画法(一)房屋外貌的成角透视画法利用两个余点和迹点(灭点法)画平面图中的成角透视图 提示:要把透视图画得更精确一些,就要先采用一个辅助水平面降低了的基面。 房屋三视图及视平线、画面线PP和站点S的位置 如按常规作图,透视平面图很难清晰。 现先采用一个辅助水现先采用一个辅助水平面,即降低了的基面作平面,即降低了的基面作透视平面图透视平面图。33004570362080018
23、00504006002001504570600580520180052055052028001000500600586330560540660630例1: 根据一卧室平面图尺寸,自选一视点(视高1.6M)作其成角透视图(30、60)。(二)(二) 室内景的室内景的成角透视画法举成角透视画法举例例ssFHLGL2001600作图步骤:(略)提示:本图用主点和一个近余点(主点法)作图。最后完成图例例 2 图为室内设施等正、侧立面图及视平线的高度。 室内景的成角透视画室内景的成角透视画法举例法举例 图中上部为室内家具布置的平面图及站点S、主点s、近余点F2的位置。现利用主点和近余点作室内家具布置的成
24、角透视图。F F2 2 先画室内框架先画室内框架透视,在画窗户。透视,在画窗户。 注意家具的高度注意家具的高度尺寸,运用真高尺寸,运用真高线画出。线画出。 可稍加修可稍加修饰,完成透饰,完成透视图。视图。图1-14 视锥及视域图15a 站点位置的选定 如图15a上所示,过站点e作一左一右两条外围视线与基线相交,此两个交点之间距离B称为画幅宽度,当视当视距距D D取取1.5B1.5B时,所对应所对应的视角的视角约3737。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视距D 大小应以(1.5-2.0)B为宜。图15b 站点位置的选定 保证站点位置在画幅宽度B的中部1/3范围以内,一般说来越接近中垂线的位置越好,以保证画面不失
25、真(15b)。图1-17 画面与建筑形体的三种相对位置图18 量点的概念及其应用 在投影图中运用量点作透视图的过程图18b 运用量点作透视图的过程COSCOS=ef1:F1F2=ef1:F1F2COSCOS=ef2:F1F2=ef2:F1F2图19 用量点法作建筑 形体的二点透视(本例以偏左为佳)任取VO及过VO引一垂线并按视距D(本例取约1.5B,B为画幅宽度)截取站点e,通过e在GL上定出f1、f2、m1、m2四个点,在任选视高H,见图19a。图19b全长透视aF1b1M1和aF2和d1M2,它们两相交得点b、 d;再分别过b、d向F2、F1作透视线相交于c,便可得到建筑主体的基透视。ad
26、为Y方向的边长,于是便可在图b中以点a为原点在基线GL上向左截取abab1 1=2ab=2ab,向右截取adad1 1=2ad=2ad得b1、d1两点,分别作 如图,它的四条边分别以1 1、2 2、3 3、4 4四个点在坐标轴上定位,其中点1 1在在-Y-Y的方向上的方向上。于是在图b的基线GL上分别定出11、21、31、41四个点并连接各自的量点,在在X X轴上求得轴上求得3 3、4 4,在,在Y Y轴上求得轴上求得1 1、2 2.然后分别过1、2、3、4各点作透视线就可得副体部分的基透视。图19 用量点法作建筑形体的二点透视 因为画图过程中不不像视线法作透视图那样受建筑受建筑平面图图形大小的限制平面图图形大小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任意大任意大的透视图形的透视图形,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得比较多。 前面说过,透视投影是比较接近人眼视觉效果的一种单面投影,应用它去表现建筑物时则统称为建筑透视图。根据建筑设计图(正投影图)绘制透视图是,如果采用视线法,费时费事,所得图形又受投影图大小的制约,不甚实用;如果采用量点法,则有可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本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分析当建筑物与画面的相对位置处于某种角度时灭点、量点、主点之间相互位置关系,以简化绘图程序,获得又快又好的效果。第三章第三章 建筑透视图的实用画法建筑透视图的实用画法 第一节第一节 几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