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_第1页
模拟电子技术_第2页
模拟电子技术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根据电路图在实验板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2、学习设置和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掌握放大电路、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测量方法4、观察Rb、Rl的变化对输出波形和放大倍数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与测量2、放大倍数Av的测量3、观察并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4、观察Rb和Rl的变化输出波形和放大倍数的影响三、预习要求:1、复习单级放大电路的原理2、弄清放大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测试方法3、思考:当电路输出波形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时,电路应如何调整?对电路而言如果输入信号 Ui加大,输出波形将先出现何种失真?在测量放大电

2、路的放大倍数时,使用的是晶体管毫伏表,而不用万用表的交流档。测量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时,假设选取的串入电阻过大或过小,那么会出现测试误差,请分析测量误差。四、实验步骤:1、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与测试在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调节 W1,使Uce也5V,即可认为工作点调好,然后用 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分别测量静态工作点bo2、根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测试在B点输入端加f=500HZ、Ui=10mV的正弦交流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 形U0必须不失真。用晶体管毫伏表测试 UO、Ui的值,并记录即可求得 AV。Av=Uo/Ui表2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岀阻抗的测试值测试条件测试数据由测试值计算理论计算U0不 失

3、真RcRLUiUoAuRoAu=- 3 *Rc/r be3、输入电阻Ri的测试在A点输入端参加输入信号,在Uo不失真的情况下,测出 Us和Ui的值,那么根据下式可计算出RiRi=Ui/(Us-Ui)*Rs表3输入电阻的测试值测试条件测试值由测试值计算理论值Uo不失真Rl时的Uo与不4、输出阻抗Ro的测试 电路的输出阻抗是指从集电极输入的阻抗,分别测出接 接Rl时的Uo 根据下式可求得 Ro/ F XRo =仏 _i * RlUo丿5、工作点对波形失真的影响Uo调整Wi,增大时,观察输出波形为截止失真,减小时,那么为饱和失真,记录 示波器的波形。Uo五、实验报告要求:1、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

4、内容实验步骤等2、简述该实验的原理,画出电路图3、列出各测量的数据表格,进行计算,画出波形图,分析所测量的数据与理论 值相比拟分析误差原理实验二射极跟随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方法。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量方法。二、实验内容:1、直流工作点的调整。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3、测量输入、输出电阻。4、测射极跟随器的跟随特性。三、预习要求:1、参照教材有关章节内容,熟悉射极跟随器原理及特点。2、根据图2-1元器件参数,估算静态工作点,画交直流负载线。图2-1四、实验步骤:1、按图2-1电路接线。2、直流工作点的调整。将电源VCC + 12V接上,在B点加f= 1KH

5、z正弦波信号,输出端用示波器监视, 反复调整 W1及信号源输出幅度,使输出幅度在示波器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波 形,然后断开输入信号,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对地的电位,即为该放大器静态工 作点,将所测数据填入表 2-1。表2-1Ue? V?Ub? V?Uc? V?Ie? UeRe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Av接入负载RL仁5.1K Q,在B点加f=500HZ正弦波信号,调输入信号幅度(此时 偏置电位器 Wi不能再旋动),用示波器观察,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情况下测Ub、Uo值,将所测数据填入表 2-2中。4、测量输出电阻R0在B点加f=1KHZ正弦波信号,VB=100mV左右,接上负载 RL仁5.1K

6、 Q时,用 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测空载输出电压UO ( RL= a),有负载输出电压 U2(RL=5.1K Q )的值。 输出电阻为Ro= ( Uo / Ul 1 ) Rl那么将所测数据填入表 2-3中。S2-3UJ 1I1V?UL? mV?.&=? U0/Ut ? 1? Ri5、测量放大器输入电阻 Ri (采用换算法),在输入端串入 R=5.1K Q的电阻,在A点参加f=500Hz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 察输出波形,用毫伏表分别测A , B点对地电位Ui、UB。输入电阻Ri为UbRiUi Ub那么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4表2-4Ui? V?Ub? V?Ri= -1Us/55、测量射极跟随器的跟

7、随特性,并测量输出电压峰峰值Uopp。接入负载RL=5.1K Q ,在B点参加f=500Hz的正弦信号,逐点增大输入信号幅 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在波形不失真时,测所对应的UL值,计算出AV,并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值Uopp,与电压表读出的对应输出电压有效值比拟。将所测数据填入表2-5。表2-51234UiUlUoppAv五、实验报告:1、绘出实验原理电路图,标明实验的元件参数值。2、整理实验数据及说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得出有关的结论;画出必要的 波形及曲线。3、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比拟,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实验三集成功放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功率放大电路性能的了解2、掌握功率放

8、大电路根本参数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 在负载一定时,测试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ax2、测试该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n3、测试该功率放大器的频带宽度Af三、预习要求:1、复习集成功放主要参数的定义,弄懂各参数的根本测试方法2、查阅待测器件型号的参数,以便与测试数据进行比拟四、实验步骤:电路图如下所示:图3-11、测试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ax和效率n。按图接好线路,将信号源频率调到 500HZ (正弦波),逐步加大输入的幅度, 用示波器监视放大器输出信号, 至刚出现失真, 然后用毫伏表测量出此时的输出电压 Uo,计算输出功率2PoM=2Uo2/R L保持信号不变,将万用表串入电源,测出此时

9、电源电流Ie,计算电源消耗的功率(PE=Ucc*I E) 和效 率( n=PoM/P E)2、测试频带宽度Af。按图接好线路, 将输入信号幅值调整到适当幅值, 然后在保持此幅值不 变的情况下, 分别测量出各频率点所对应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幅值 (在低频段和高频 段频点取密些)。绘制出幅频特性曲线,由此曲线求出功放电路的频带宽度五、实验报告要求:1 、 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等2、整理测试结果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实验四 负反应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搞清负反应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和改善2、进一步掌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响应的测量方 法二、实验内容:

10、1、调整和测量静态工作点2、分析负反应对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3、分析负反应电压串联对输入阻抗的影响4、分析负反应对放大电路非线性失真的改善情况三、预习要求:1、熟悉反应电路的特点,反应类型的判别2、掌握放大电路的一般调试方法和测试手段3、复习负反应对放大电路性能改善原理并定量分析四、实验步骤:1、按下面的电路图接线+12V图4-12、调试静态工作点将电路接成开环状态即不接反应支路,负载开路在输入端 B 加f=1KHZ正弦信号,同时调整 W1、W2、Ui的大小,使输出波形到达最大不失真,分别测量各静 态参数并记录盍4-1诽蓉工作点潘试f E *16测试值口到达最大环尖直UciUeiUei

11、.UC2UE2UE2? ? ? ? ? ? ?UciUbiUeiUmUkUej3、分析负反应对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在B点加1KHZ正弦信号,并到达最大不失真,然后在开环和闭环的情况下,分别测量带负载和不带负载的两种情况下的Ui和Uo,再分别计算电压放大倍数,电压稳定性表示电压放大倍数稳定性的测试值表4-2放大倍数测试? ? ? ? ? ? ? ?UiUo=? ?Uo=A=dA/A=Uo?::A?=? ?Uof=La=dAof/A=Uof?:AQf=4、分析负反应电压串联对输入、输出阻抗的影响输入电阻的测试输入信号A点输入,利用输入端电阻 Ry,测试Rsi前后的信号Us和Ui 必须 是

12、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测量表牛3 输入电阻的测试测试条件测试值计算值UsUi输入电阻开环Ri=闭环Rif=输入电阻=Ui/ (Us- Ui ) *Rs输岀电阻的测试表4-4输出电阻的测试测试条件测试值测试值UoUo输出电阻开环R0=闭环R0f=/F、输岀电阻=业1 V丿屮rl观察负反应对放大电器非线性失真的改善情况在开环下加大输入信号,使Uo失真,然后在相同信号下将电路接成闭环,观察输出波形的改善情况5、频率特性改善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分别测试在闭环与开环情况的土3dB频率点,比拟两种情况下的通频带宽五、实验报告:1、简述实验的原理2、整理各测量数据并与理论值相比拟3、分析小结负反应对放大电

13、路性能的影响与改善实验五模拟运算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比例、求和电路的特点及性能。2、学会上述电路的测试和分析方法。二、预习要求:1、计算表5-1中的V0和Af。2、估算表5-3的理论值。3、估算表5-4、表7-5中的理论值。4、计算表5-6中的V0值。5、计算表5-7中的V0值。三、实验内容:5.1电压跟随器1、实验电路按如图5-1所示接线。2、按表7-1要求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总结电压跟随器的主要特点。表5-1V(V)-2-0.50+0.51W(V)R_=xR-=5.1K Q5.2反相比例放大器1、实验电路按图5-2所示接线。2按表5-2内容实验并测量记录。表5

14、-2直流输入电压Vi (mV)3010030010003000输出电压Vo理论估算(mV)实测值(mV)误 差5.3同相比例放大器1、电路加图5-3所示接线WOKFt.L张5-32、按表54和&实验测量并记录.査5M頁涼输入电圧Vi (mV)301003001000输岀电压V。理论估算3卩实测误差5.4比例求和实验1、实验电路如图5-4所示。RILOKR4曲【10QK10KX團5 -4反相求和放大电路2、按表7-6内容进行实验测量,并与预习计算比拟。表丘5% (V)0, 3-0,3昭CV)a 2Q 2M(V)5.5差动放大实验1、实验电路按图5-5所示接线。R4E 5-5双端输入求和放大电席2

15、、按表5-7要求实验并测量记录。表5-7Vil V120. 2Vi2 V0. 51. 8-0. 2Vo V五、实验报告:1、总结本实验中5种运算电路的特点及性能。2、分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误差的原因。实验六有源滤波器设计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有源滤波器特性的理解,熟悉有源滤波器电路参数的计算2、掌握有源滤波器幅频特性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要求:设计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指标:(1)截止频率fH = 300Hz。(2)Q =1(3)衰减为40dB/dec要求画出电路图。以上工作请在实验课前完成。三、实验步骤:1. 按设计所确定的电路参数,在实验箱上连接各实验单元,实现低通滤波器。2. 将信号发生器的

16、输出信号接入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并调整信号源的频率,在低通滤波器输出端测量所对应的幅值。可用示波器或交流毫伏表测试,并计录输入频率值和所对应的输出幅值,测量1012点。四、实验报告要求:1. 画出所设计的低通滤波器的电路图,并注明元件参数。2. 画出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实验七 方波、三角波发生器实验(开放性)一、实验目的:1、掌握波形发生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2、熟悉波形发生器设计方法。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 分析图7-1电路的工作原理,定性画出VO和Vc波形。2、假设图7-1电路R= 10KQ,计算VO的频率。3、图7-4电路中如何连续改变振荡频率?画

17、出电路图(利用实验箱上的元器 件)。四、实验内容:7.1方波发生器(1) 实验电路如图7-1所示,双向稳压管稳压值一般为56V。(2) 按电路图接线,C3取积分数C3,观察VO波形及频率并与预习比拟。(3) 分别测出WO= 10KQ , 100KQ时的频率,输出幅值并与预习比拟。(4 )要想获得更低的频率应如何选择电路参数?试利用实验箱上给出的元器件 进行实验并观测之。7.2 三角波发生电路(1) 实验电路如图7-2所示。(2) 按图接线,观测电路输出波形和频率。(3) 按预习时的方案改变三角波频率并测量变化范围。團7 4三角波境生电歸五、实验报告:1、画出各实验的波形图。2、画出各实验预习要

18、求的设计方案、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及结果。3、总结波形发生电路的特点,并答复:1波形产生电路需调零吗?2 波形产生电路有没有输入端?实验八整流、滤波、稳压实验开放性一、实验目的:1、熟悉桥式整流电路2、观察了解电容滤波作用3、了解并联稳压电路4、掌握直流稳压电源主要参数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桥式整流电路2、电容滤波电路3、并联稳压电路4、可调稳压电路三、预习要求:1、复习教材、整流、滤波、直流稳压电源局部关于电源的主要参数2、估算图2中输出电压范围四、实验步骤:1、整流电路按图8-1接线图8 -1用示波器观察 Ui及UL的波形并测量Ui、UA2、滤波电路接入C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用电压表测U2并记录接上RL,先调 W2=1,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调整W2使 RL=200Q,重复上述实验2、滤波电路接入DW电源输入电压不变,负载变化时电路的稳压性能改变负载电阻,使负载电流IL=1mA、5mA 10mA分别测量 UL、UR IL、IR。计算电源输出电阻。 负载不变,电源电压变化时电路的稳压性能用可调的直流电压变化模拟 220交流V电源电压变化,电路接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