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实验指导书2013要点_第1页
统计实验指导书2013要点_第2页
统计实验指导书2013要点_第3页
统计实验指导书2013要点_第4页
统计实验指导书2013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统计实验实验一数据整理和数据描述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能熟练的进行统计数据的录入、分组、汇总及各种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二、实验内容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统计分组、数据透视分析、绘制统计图三、实验步骤(-)数据的排序数据:等候时间打开“数据整理.xls”工作簿,选定“等候时间”工作表。利用鼠标选定单元格A1:B37区域在菜单中选择“数据”中的“排序”选项,则弹出排序对话框。在排序对话框窗口中,选择“主要关键字”列表中的“等候时间”作为排序关键字,并选择按“升序”排序。由于所选取数据中已经包含标题,所以在“当前数据清单”中选择“有标题行”,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到排序的结果。(二)分类汇总

2、数据:电器销售量先选择需要分类汇总的数据区域,然后选择“数据”菜单中的“分类汇总”选项,则打开“分类汇总”对话框。(分类汇总前先排序一下,本题中按订货单位或电器种类排序)在“分类字段”的下拉式列表中选择要进行分类的列标题,在“汇总方式”的下拉式列表中选择行汇总的方式,在资料“电器销售量”中分别选择按“订货单位和电器种类”进行分类,选择按“求和”进行汇总,单击“确定”按钮,便得到分类汇总的结果。(三)数据筛选数据:移动电话调查(1)点击Excel表中的任意一格,选择“数据”菜单,点击左键,选择“筛选”中的“自动筛选”命令。这时在表格第一行的每一格右下角会出现下拉箭头。要筛选出移动电话类型为神州行

3、的用户,就点击“数字移动电话类型”这格的下拉箭头,选择神州行,就显示出所有神州行的用户。再点击这个下拉箭头,选择“全部”,又恢复原状。(2)要筛选出每周通话次数最高的前3名用户,可点击“每周通话次数”这格的下拉箭头,选择“前10个”,出现一个对话框,输入3,就显示出次数最高的用户。(3)要筛选出通话次数都大于30次的,性别为男的神州行的城市用户,需要使用高级筛选”命令。使用高级筛选时,必须建立条件区域。这时需要在表格以外的地方制作条件区域。现将第一行(标志名称)复制到如E1,分别在名称对应的下方键入“城市”、“30”“神州行”、“男”,然后在数据菜单上选择“筛选”中的“高级筛选”,出现对话框,

4、在“列表区域”中,点击有红色箭头的图标,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住A1不放,向右下方拉动,直到D1001,这时表格就在一个闪烁的框中。其次选择“条件区域”,点击红色图标,用鼠标左键又选中从E1到H2,最后点确定,结果就出来了。如想要再试一次,就选择“数据”菜单中“筛选”的“全部显示”,全部数据恢复。(四)统计分组用Excel进行统计分组和编制频数分布表有两种方法,一是函数法;二是利用数据分析中的“直方图”工具。L函数法在Excel中利用函数进行统计分组和编制频数分布表可利用COUNTIF()和FREQUENCY()等函数,但要根据变量值的类型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函数。当分组标志是品质标志时应使用COUNT

5、IF()函数:当分组标志是数量标志时应使用FREQUENCY()函数。(1) COUNTIF()函数COUNTIF()函数的语法构成是:COUNTIF(区域,条件)。具体使用方法举例如下。【例10,1某学院某系某毕业班学生共有30人,他们的毕业就业情况如下表。试编制此调查数据的频数分布表。表10T某毕业班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表学生编号性另IJ年龄工作单位学生编号性别年龄工作单位1男24事业单位16男23企业2男21企业17男23国家机关3女22事业单位18女19企业4女23事业单位19男22事业单位5男21企业20女22企业6男21企业21男22企业7女22国家机关22女20自主创业8女20企业2

6、3男20企业9男23事业单位24女23企业10女23企业25女23企业11女24企业26男24事业单位12男21企业27女21企业13女23企业28男20国家机关14男23事业单位29女20企业15女20企业30男21企业操作步骤:(1)打开“数据整理”文件,选择“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表”。(2)选择单元格G2至G5区域,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常用函数”或者选择“统计”也可以,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COUNTIF”。(3)单击“确定”按钮,Excel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在数据区域“Range”中输入单元格D2:D31,在数据接受区

7、间Criteria中输入单元格F2:F5。(4)由于频数分布是数组操作,所以,此处不能直接单击“确定”按钮,而应按Ctrl+Shift组合键,同时敲“回车”键,得到频数分布。事业单位7企业19国家机关3自主创业1(2) FREQUENCY()函数FEQUENCY()可以对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数分布。其语法形式为: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K中:Data_array为用来编制频数分布的数据,Bins_array为频数或次数的接收区间。【例10.2】某班64名学生成绩如“学生成绩表”,试编制英语成绩的频数分布表。操作步骤:1)打开“学生成绩表”:

8、在单元格12中输入“分组”,在J2中输入“分组组限”,在单元格K2中输入“频数”:在13:17区域中依次输入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表示分组方式,但是这还不能作为频数接收区间;在J3:J7区域中依次输入59、69、79、89、100,表示分组组限,作为频数接收区间,它们分别表明60分以下的人数,60分以上、70分以下的人数等,这与前列分组方式是一致的。(2)选择单元格K3至K7区域,在“插入”菜单中单击“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常用函数”或者选择“统计”也可以,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FREQUENCY”。(3)单击“确

9、定”按钮,Excel弹出“频数分布”对话框。在数据区域Data-array中输入单元格E2:E65,在数据接受区间Binsarray中输入单元格J3:J7(4)由于频数分布是数组操作,所以,此处不能直接单击“确定”按钮,而应按Ctrl+Shift组合键,同时敲“回车”键,得到频数分布。2、利用直方图”工具进行统计分组直方图分析工具是一个用于确定数据的频数分布、累计频数分布,并提供直方图的分析模块。它在给定工作表中数据单元格区域和接收区间的情况下,计算数据的频数和累积频数.具体使用方法举例如下。仍以“某班学生英语成绩表”为例,试编制此调查数据的频数分布表。操作步骤:(1)在“工具”菜单中,单击“

10、数据分析”选项,弹出“数据分析”对话框。注意:如果用户在Excel的“工具”菜单中没有找到“数据分析”选项,说明用户安装Excel不完整,必须在Excel中重新安装“分析工具库”内容。具体安装方法如下。在“工具”菜单中,单击“加载宏”选项。选中“分析工具库”和“分析工具库-VBA函数”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将会引导用户进行安装。如图所示。加载宏?区如果用户在安装Excel时选择的是“典型安装”,则需要使用CDROM进行安装,如果用户在安装Excel时选择的是“完全安装,则Excel会从硬盘中直接进行安装。无论是何种情况,安装完毕后,“数据分析”选项会自动出现在Excel的工具菜单中。(2)

11、在“分析工具”列表框中,单击“直方图”分析工具,则会弹出“直方图”对话框。(3)选择输入选项输入区域:在此输入待分析数据区域的单元格引用:接收区域:表示分组标志所在的区域,在此输入接收区域的单元格引用,该区域应包含一组可选的用来定义接收区间的边界值,这些值应当按升序排列,如本例中的“分组组限”。关于这一点,与前面所讲的FREQUENCY函数一致。在“输入区域”中,输入$E$1:SE$65:选好接收区域的内容:$J$2:$J$7.标志”选项打钩。(4)选择输出选项输出选项中可选择输出区域、新工作表或新工作薄。在这里选择输出区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区域,也可以直接输出一个单元格,该单元格代表输出区域

12、的左上角,这里常常只输入一个单元格,因为我们往往事先并不知道具体的输出区域有多大。输出选项中还有以下选项:柏拉图:选中此复选框,可以在输出表中同时按降序排列频率数据。如果此复选框被清除,Excel将只按升序来排列数据。累积百分比:选中此复选框,可以在输出表中添加一列累积百分比数值,并同时在直方图表中添加累积百分比折线。如果清除此选项,则会省略累积百分比。图表输出:选中此复选框,可以在输出表中同时生成一个嵌入式直方图表。本例中,我们选中“累积百分比和图表输出两个复选框。(5)单击“确定”按钮,可得输出结果。注意:在默认的直方图中,柱形彼此分开,如果要将其连接起来,操作步骤如下:单击某个柱形,双击

13、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数据系列格式”选项,弹出“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选项”标签,将间距宽度从150改成0,点上“依数据点分色”,再单击“确定”按钮,得到直方图。(五)数据透视分析数据透视主要是处理以文字形式表现的资料,如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分为单变量表格与双变量表格,前者称为单向表,后者称为交叉表。1、单向表【例10.3】某移动通讯公司要制定新一年的销售计划,需要向市场了解移动用户对数字移动电话类型的需求。经过问卷设计,在该地区抽取了1000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关于移动电话用户消费行为的一些数据资料,试根据工作表中的数据分析该地区移动电话用户的电话类型偏好。(

14、1)打开“数据整理.xls”工作簿,选定“移动电话调查”工作表。(2)单击“数据”菜单中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选项,Excel弹出数据透视表向导对话框。(3)根据向导要求,第1步是指定“数据源类型”和确定所需创建的“报表类型”。选择“数据列表或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选择“数据透视表”作为报表类型。最后单击“下一步”。(4)第2步是确定数据区域,本例中数据所覆盖区域为Al:D1001单元格,单击“下一步”按钮,向导给出第3步操作对话框窗口。(5)第3步确定数据透视表的位置。选择现有工作表,并利用鼠标将数据透视表的位置确定在E1单元格中。6)单击“布局”,Excel弹出对话框窗口,选择右边的“

15、数字移动电话类型”字段,并将它拖到左边的“行”区,再选择“数字移动电话类型”字段,将其拖放在“数据”区域中,显示为“计数项:数字移动电话类型”,以便进行数据汇总。(7)双击数据区域中的“计数项:数字移动电话类型”字段,打开“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在“汇总方式”列表中选择“计数”。如果想选择数据显示方式,可单击图右侧的“选项”按钮,则EXCEL弹出“数据显示方式”。住”数据显示方式”的下拉选项中确定“占同列数据总和的百分比”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则版式调整完毕。再单击“确定”按钮,回到数据透视表步骤3。(8)单击数据透视表步骤3中的“完成”按钮。2、交叉表【例10.4】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希望根

16、据上例中的调查结果,确认不同性别的用户,其移动电话类型偏好是否存在着不同。(1)打开“数据整理.xls”工作簿,选定“移动电话调查”工作表。(2)从“数据”菜单中选择“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报告”选项,得到“数据透视表对话框”窗口。在第1步之中选择“数据清单或数据库”与“数据透视表”,单击“下一步”按钮。(3)在第2步中,确定数据区域A1:D1OO1,单击“下一步”按钮(4)在第3步中,确定数据透视表的位置,将其位置调整到“H1”单元格。然后,单击“布局”按钮,打开“布局”对话框。(5)将对话框右边的“数字移动电话类型”字段拖到左边的“行”区作为分组变量,再将右边的“性别”字段拖到“列”区,作为交叉

17、分析的变量,最后将右边的“性别”字段拖放到“数据”区域中,并选择计数项。如果希望结果是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则可双击数据区域中的“计数项,性别”,则会弹出“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选择”占同列数据总和的百分比”选项,来表示所出现的频率,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又回到“版式”对话框。(6)单击“确定”按钮,回到第3步,要注意数据透视表的位置定在单元格H1,最后,单击“完成”按钮,得到交叉表。(六)用Excel绘制统计图利用Excel绘制统计图比较方便,Excel提供“图表向导”工具,帮助创建适合于数据信息和分析目的的各种图表,Excel提供的统计图有多种,包括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

18、而积图、环形图等等,各种图形的绘制方法大同小异。图表操作的基本步骤:(1)使用“图表向导”工具制作图表之前,选定数据所在的单元格,如果希望数据的行列标题显示在图表中,则选定区域还应包括含有标题的单元格。(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表”选项,按照“图表向导”4个步骤的指令进行操作。第1步“图表类型”:每种类型的图表都有两种以上的子类型,选中所需要的图形以及它的子图形,单击“下一步”按钮。第2步”图表数据源”:选定包含数据和行列标志的工作表单元格,即便工作表包含多个行列标志,也能在图表中显示它们。生成图表时,应将各行列标志包含到选定区域中。若预览图表看去很合适,则表示所选数据区正确。单击“下一步

19、”按钮。第3步“图表选项”:为选定的图表设置某些标准选项。修改这些设置时,随时查看预览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设置是否合适。单击“下一步”按钮。第4步“图表位置”:可以将图表放置在工作表上,或者单独置于一张新的图表工作表上,在这一步中,我们为图表工作表命名,或者选择现有工作表的名称,单击“完成”按钮。具体使用方法举例如下。L条形图与柱形图【例10.5薪酬是众人所关心的主题,也更是当代经理人所关心的主题。北京、上海、深圳三个由经理人的薪酬是我国经理人“薪酬市场”的晴雨表。1999年经理人杂志所作的薪酬调查发现:所调查的经理人中,平均月收入最高的是上海经理人,为7767元:其次是深圳经理人,为7602

20、元;最后是北京经理人,为7288元。结论应当是最高为上海经理人。那么此结论是否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1)打开“数据整理xls“工作簿,选择“薪酬”工作表。(2)在Excel的“插入”菜单中选择“图表”选项,Excel会启动图表向导,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窗口。在“图表类型”列表中选择“柱形图”,在“子图表类型”列表中选择“三维簇状柱形图”,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数据源对话框。(3)在这步对话框中,主要是选择数据源。单击“数据区域”右端的“压缩对话框”按钮,打开工作表,在工作表上将鼠标指向单元格A1,按下鼠标左键,拖到B4单元格,再单击“压缩对话框”按钮,回到源数据对话框。确定A1:B4单元格

21、作为此图的数据源,同时,也应注意数据系列是以行还是以列方式排列,如果正确,此时,便有一个预览的图形,如满意可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图表选项”对话框。(4)单击对话框上方的“标题”页面,在标题中输入“三城市薪酬比较”;在“图例”页面中选择底部,至于其他功能则不需改动与填加,这些过程都会在图表预览框中看到,如果满意,单击“完成”按钮结束,得到图形。(5)双击所绘制的图形,则会得到对话框。单击“字体”页而,在“字体”列表中选择“宋体”,在“字形”列表中选择“常规”,在“字号”列表选择“10”02、折线图将平而中的交点相继联接起来所得图形称为折线图,它一般用于描述某一变量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情况。【

22、例10.6】已知1990年至1999年各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试观察一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发展趋势及其变动规律。(1)打开“数据整理.xls”工作簿,选择“零售额”工作表。0131定基发展速度:,匕%九%定基增长速度二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二环比发展速度T用Excel进行环比发展速度、定期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期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打开数据资料的“速度分析指标”(1)在单元格A3、A4、A5、A6、A8、A9、A10、A12中分别输入“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

23、均增长速度”:(2)在单元格C3中输入“二C2/B2*100”,按回车得2001年的环比发展速度;(3)依次在单元格D3至G3中重复步骤:或把光标移至C3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G3区域松开,得2002至2005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4)在单元格C4中输入“=C2/$B$2*100”,回车后得到2001年的定基发展速度;(注意B2是相对引用,复制时会改变,SB$2是绝对引用,复制粘贴时不会改变)(5)把光标移至D4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G4区域松开,得到2002至2005各年的定基发展速度;(6)在单元格C5中输入“二C3-100”

24、,回车后得到2001年的环比增长速度;(7)把光标移至C5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G5区域松开,得2002至2005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8)在单元格C6中输入“二C4T00”,回车后得到2001年的定基增长速度;(9)依次在单元格D6至G6中重复步骤:或把光标移至C6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G6区域松开,得2002至2005各年的定基增长速度:(10)在单元格G8中输入“二(G2/B2)(1/5)”,回车后得到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11)在单元格G9中输入“二(C3/100*D3/100*E3/100*F3/1

25、00*G3/100)(l/5)”,回车后得到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12)在单元格G10中输入“二(G4/100)(1/5)”,回车后得到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以上三种都是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13)在单元格G12中输入“=G8T”或“二G9-1”或“二G10-1”,回车后得到1996年到2005年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公式:xn=又=叵oV为x=xlxX2x-xXn=K/nxX=R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三)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1、移动平均法(1)趋势图直接预测法【例10.8已知1993年第1季度到1997年第四季度的某地区

26、的季度零售额资料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操作过程如下:产生“年季”变量打开“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XLS”工作簿,选择“移动平均”工作表。在C列选定任一个单元格,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列”选项,则原来C列的内容被移到D列。在Cl单元格中输入标志“年季”,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2&CHAR(13)&A2M,再把单元格C2中的公式复制到C3:C21O根据图中资料绘制销售额趋势图打开“插入”菜单中的“图表”选项,Excel弹出“图表向导”对话框。在“图表类型”列表中选择“折线图”选项:在“子图表类型”列表中选择“数据点折线图”。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向导步骤2对话框。在“图表数据源”对话框中,在数

27、据区域输入“C1:D21,并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图表选项”中,选择“标题”页面,在“图表标题”、“分类(X)轴”、“数值(Y)轴”中分别填入“某地区销售额趋势图”、“季度”和“销售额(万元).选择“网格线”页面,把“数值(Y)轴”下的“主要网格线”设为空。选择“图例”页面,取消图例显示。单击“完成”按钮,得到趋势图。在图表中插入趋势线进行预测单击图表以激活它,选取垂直轴,双击或单击鼠标右键并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坐标轴格式”选项,Excel弹出对话框如下图所示。打开“刻度”页面,在“最小值”、“最大值”、“主要刻度单位”中分别输入200、450和50;打开“字体”页而,设置字号为“8”。单击“

28、确定”按钮。选取水平轴,双击或单击鼠标右键并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坐标轴格式”选项,Excel弹出对话框。打开“对齐”页面,取消自动设置;打开“字体”页面,设置字号为“8”。单击“确定”按钮。选取图中的折线,单击鼠标右键并从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趋势线”选项,打开“添加趋势线”对话框。选择“类型”页面,在“趋势预测/回归分析类型”框中选择“移动平均”,设置“周期”为4。(2)利用Excel创建公式预测【例10.9已知1993年第1季度到1997年第四季度的某地区的季度零售额资料,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操作步骤如下:(注意:奇数项是一次移动平均即可,而偶数项是两次移动平均)打开“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工

29、作簿,选择“移动平均”工作表。在单元格E1中输入“公式预测值”。在单元格E3中输入公式“二RVERAGE(D2:D5),此处需要相对引用以便复制。下拉公式把单元格E3中的公式复制到E4:E19各单元格中。第二次移动平均:在F4中输入公式“二AVERAGE(E3:E4),下拉公式把单元格F4中的公式复制到F5:F19各单元格中。得到4项移动平均。(3)移动平均分析工具预测打开“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xls”工作簿,选择“移动平均”工作表。在单元格Fl、G1中分别输入“分析工具预测值”和“预测标准误差”o从“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选项,在弹出的“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中“移动平均”选项,并单击“

30、确定”按钮,此时将出现“移动平均”对话框。在输入区域中输入D1:D21,选定标志位于第一行,间隔设为4,在输出区域中输入F2,即输出区域。选择图表输出和标准误差。单击“确定”按钮。使用移动平均分析工具注意事项移动平均分析工具自动将公式放在工作表中。不管是奇数移动还是偶数项移动,用分析工具都只移动了一次,这是其不足。所以有一定差距。请注意上表中用两种方法所得出的输出结果的差异:用移动平均分析工具得到的移动平均值较直接输入公式法输出结果下移了一个单元格。这意味着用数据分析工具所计算的第一个值,即293.6,是对1983年第三季度的预测。移动平均法的不足之处计算一次移动平均值必须储存多个实际值,当预

31、测项目很多时,就要占据相当大的预测空间。注重最近的几个实际值,没有利用La期以前各期的数据信息。只对最近的一期进行预测,不能对更远的未来做出预测计划。2、趋势模型法(1)使用LINEST函数计算回归统计值【例10.10】有某公司99年1至10月份的销售量资料,试用最小平方法进行趋势预测,并预测11、12月份的销售量。操作步骤如下:打开“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xls”工作簿,选择“趋势”工作表。在E1中输入“回归统计量”。选择E2:F2,单击“粘贴函数”,Excel弹出“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中选择“统计”,在“函数名”中选择“LINEST”函数,则打开LINEST函数对话框。在Know

32、n_ysKnown_xs和Stats后分别输入A2:A11、和1。按住Ctrl+Shift组合键,单击“确定”按钮。得0.8342428.8586670.834242为X的系数m,8.858667为常数b根据图中的计算结果可以写出如下估计方程:y=8.86+O.83x据此方程计算预测值:在D1单元格中输入“拟合值”。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二SFS2+$E$2*A2.将D2单元格中的公式下拉到D3:D11各单元格。作业:预测下一期。(2)使用趋势函数TREND求预测值在单元格C1中输入“拟合值”。选定C2:C11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函数”选项,将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中选择“

33、统计”,在“函数名”中选择TREND函数,单击“确定”按钮,将打开TREND对话框。在known_ys中输入在known_x*s中输入A2:A11:由于不需预测,故忽略new_x,s;本题意在保留常数项,故忽略const。按住Ctrl+Shift组合键,单击“确定”。也可以在选定单元格C2:C11的情况下,输入数组公式“二TREND格2:Bll,A2:A1D”,按住Ctrl+Shift组合键,按回车犍。(3)趋势预测仍使用上图中的数据,预测过程如下:在区域A12中输入11。在单元格C12中输入公式:=TREND(B2:B11,A2:A11,A12)该公式的含义是,给出区域中的y变量和A2:A1

34、1中的x变量之间的关系,当x值为11时,y值是多少。(四)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1、同期平均法【例10.11根据数据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季廿指数,并今年4月份禽蛋增加值100万元,预计今年10月份的禽蛋增加值为多少?(见季节变动测定的表)计算思路:第一步:列表,将各年同月的数值列在同一栏内:第二步:将各年同月数值加总,求出月平均;第三步:将所有月数值加总,求出总的月平均:第四步:求季节指数S二各月(季)平均/全期各月(季)平均X100/.第五步:画出季节指数图第六步:预测10月份的禽蛋增加值。用Excel进行季节变动的测定与预测中的同期平均法的计算:(1)在单元格A7、A8、A9、N1中分别输入“总

35、和”、“月平均数”、“季节比率”、“总和”:(2)选择单元格B2至M6区域,单击自动求和图标按钮,得不同年份各月增加值的总和;(3)在单元格B8中输入“二B7/5”,回车得1月份的各年平均增加值;(4)依次在单元格C8至M8中重复步骤,或把光标移至B8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M8区域松开,得2至12月份各年平均的增加值:(5)求出各年每季平均增加值44.45放于N8;(6)在单元格B9中输入rt=B8/$N$8*100,回车得1月份的季节比率42.74;(7)依次在单元格C9至M9中,重复步骤;或把光标移至B9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

36、M9区域松开,得2至12月季节比率。并进行验证是否需要调整。若季节比率的和为4(当按月是为12),则不需要调整。否则要进行调整:“4/季廿比率的和”所得的商作为调整系数,乘以原来的季节比率得到最后的季节比率。2、趋势剔除法(1)计算移动平均值(季度数据采用4项移动平均,月份数据采用12项移动平均),并将其结果进行“中心化”处理(二次移正),得到各期的长期趋势值T。(2)计算移动平均的比值,即将序列的各观察值除以相应的中心化移动平均值I,得到包含了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季节变动指数。(3)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各比值的季度(或月份)平均值,即季节指数。(4)季节指数调整,各季刊指数的平均数应等于1或

37、100%,若根据第三步计算的季节比率的平均值不等于1时,则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方法是:将第三步计算的每个季节比率的平均值除以它们的总平均值。【例10.12按趋势剔除法计算表中某企业电视机销售量的季行指数,表10-3某企业四年的季度电视机销售量(千台)年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第一年4.84.166.5第二年5.85.26.87.4第三年65.67.57.8第四年6.35.988.4首先,将用移动平均法求得长期趋势值(,然后利用公式5,4=毛/7;计算出各季的包含了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季节变动指数。(1)在单元格DI、El、Fl中分别输入“四项移动平均”、“移正平均7;和剔除长期趋势

38、后的值s,g/:(2)在单元格D4中输入“=(C3+C4+C54C6)/4,回车得第一个四项移动平均;(3)依次在单元格D5至D16中,重复步骤(2);或把光标移至D4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D16区域松开,得第二个至第13个四项移动平均:(4)在单元格E5中输入“二(D4+D5)/2,回车得第一个四项移动平均的移正平均:(5)依次在单元格E6至E16中,重复步骤:或把光标移至E5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E16区域松开,得第2个至第12个四项移动平均的移正平均:(6)在单元格F5中输入“二C5/E5”,回车得第一个剔除长期趋势后的值:

39、(7)依次在单元格F6至F16中,重复步骤;或把光标移至F5单元格右下角,当光标变为黑十字星时,按住鼠标右键并拖到F16区域松开,得第2个至第12个剔除长期趋势后的值。K次,利用同季平均的方法计算出电视机销售量时间数列的季行指数,消除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1)把上题计算出的季节变动指数按年份和季节在Excel表格中排列好:ABCDEF1季节变动指数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2(包括循环_不规则变弱)3第一年1.0961.1134第二年0.9710.841.0751.1565第三年0.9180.8391.1091.1416第四年0.9080.8347各季总和2.7972.5133.283

40、.418C各季平均0.9323330.8376671.0933331.136667(2)计算出“各季平均”以及总平均数:(3)计算各季平均/总平均数,得各季季节比例(季节指数)。求得的季节指数分别是:0.93,0.84,1.09,1.14.和为4,不需要调整。如果上一步求得的四个季节指数的总和不为4,还要进行调整。四、实验作业1、2000年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某地区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时期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工业总产值(万元)3433447.0519.7548.7703.6783.9请计算各种动态指标。2、某县20042007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数据如下(

41、单位:万公斤)年份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200413.113.97.98.6200510.811.59.711.0200614.617.516.018.22007LS.420.016.918.0(1)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季节变动:(2)用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变动;(3)拟合线性模型测定长期趋势,并预测2008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实验三参数估计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能熟练的用Excel的描述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了解Excel中的各种参数估计统计函数,能够运用Excel统计函数对正态单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二、实验主要内容1、综合指标的计算2、熟悉用于参数估计的各种统计函数3、正态单总体

42、参数的区间估计三、基础理论知识1、总体均值区间估计的基本内容当总体方差b?已知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可以构造均值的置信区间为:当总体方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263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2、必要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样本量的大小为:为抽样极限误差必要样本容量与总体方差、抽样极限误差,置信水平之间具有下述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体方差越大,必要样本容量越大,必要样本容量与总体方差成正比:置信水平越大,必要样本容量越大,二者成正方向关系:抽样极限误差越大,样本容量就越小,二者成反方向关系。3、总体比例(成数)区间估计比例(成数)抽样分布的平均误差为

43、:比例(成数)置信区间是:pZq2(“:),+ZeJ;估计总体比例(成数)的必要样本容量=z*”一)四、实验步骤(-)综合指标的计算和理解1、集中趋势的测定与分析【例10.13某企业的生产部门使用抽样方法检测一批新产品的质量,该批产品的抗拉强度见原始数据。管理人员希望知道这批产品的抗拉强度的平均水平,以决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由此需要计算抗拉强度的均值、中位数与众数.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抗拉强度”工作表。在单元格A23中输入“均值”,在A24中输入“中位数”,在A25中输入“众数”。(2)选定单元格B23,插入选均值函数“AVERAGE”。单击“确定”,则弹出“AVERAGE”函数对话窗口

44、。(3)在Number1区域中输入数据B2:B21后,对话窗口底部便显示出计算结果。如果对话窗口中没有计算结果,便说明计算有错误,需要再检查一下。(4)也可以直接在单元格B7中输入均值函数公式“二AVERAGE(B2:B21)”,然后敲回车键,得到同样结果。(5)在单元格B24中输入公式“二MEDIAN(B2:B21)”计算中位数。(6)在单元格B25中输入公式“二MODE(B2:B21)”计算众数。说明:在计算众数时,如结果为N/A,说明不存在众数。2、离中趋势的测定与分析如下图所示,三个不同的曲线表示三个不同的总体,其均值相同,但离中趋势不同。X263(1)用Excel函数计算标准差与样本

45、标准差可以利用Excel来创建公式进行标准差测定,也可以利用Excel中的工作表函数来直接进行计算。操作步骤如下:打开“抗拉强度”工作表。单击工具栏中的“函数”快捷按钮,弹出对话框如前述所示的“粘贴函数”的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统计”,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总体标准差函数STDEVPo在数据区域中输入B2:B21,单击“确定”按钮结束。样本标准差的计算方法与其相同。(2)四分位数与四分位距将总体分成相等的四个部分的测定数为四分位数。位于总体第25%位置的数值是第1四分位数Q”位于总体第50与位置的数值是第2四分位数位于总体第75%位置的数值是第3四分位数Q,0四分位距是总体中第3四

46、分位数与第1四分数之差。四分位距可包括位于总体分布中心的50%,它能集中地反映总体的特征。仍以抗拉强度为例,计算数据的最小值、第1四分位数、第2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四分位距。打开“数据描述分析.xls”工作簿,选择“抗拉强度”工作表。在单元格A27、A28、A29、A30和A31中分别输入“最小值”、“第1四分位数”、“第2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最大值”和“四分位距”。在B27单元格中打开“插入”菜单,单击“函数”选项,在“函数类型”列表中选择“统计”,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四分位数函数QUARTILE,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四分位数对话框窗口。在四分位数函数QUARTILE的对

47、话框中,在Array中输入数据区域B2:B21:在Quart中输入0,表示计算最小值或第0四分位数:单击“确定”按钮,其值便显示在单元格B27中。D”,计算第1四分位数。 2)”,计算第2四分位数。 3)”,计算第3四分位数。4) ”,计算最大值。在单元格B28中输入“二QUARTILE(B2:B21,在单元格B29中输入“二QUARTILE(B2:B21,在单元格B30中输入l=QUARTILE(B2:B21,在单元格B31中输入“二QUARTILE(B2:B21,在单元格B32中输入“二B30-B28,计算四分位距。3、分布形态的测定与分析对于一组数据,不仅要描述其集中趋势、离中趋势,而且也要描述其分布形态。这是因为一个总体如果均值相同,标准差相同,但也可能分布形态不同。另外,分布的形态有助于识别整个总体的数量特征。总体的分布形态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分布的对称程度,另一个是分布的高低。前者的测定参数称为偏度或偏斜度,后者的测定参数称为峰度。在统计分析中,用偏度指标对其进行测定。偏度数值等于零,说明分布为对称:偏度数值大于零,说明分布呈现右偏态;如果偏度数值小于零,说明分布呈左偏态。峰度是掌握分布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