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特征造型_第1页
实体特征造型_第2页
实体特征造型_第3页
实体特征造型_第4页
实体特征造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 基于草图的特征34.2 设计特征194.3 复制特征31课程机械CAD技术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学期5课时18h累计课时38h授课教师王伟、魏权双上课时间6-11周课程类型理论+实验本周类型理论+实验课程章节目录 第四章 实体特征造型4.1 基于草图的特征4.2 设计特征4.3 复制特征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在SolidWorks 2005中,由于特征工具的造型方式更多地用于实际加工过程及模型铸造过程。同时特征是各种单个的加工形状,当将它们组合起来时就形成各种零件,也可以将一些类型的特征添加到装配体中,因此合理的应用特征工具,可以绘制出各种复杂的零件实体造型。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必须熟练

2、掌握SolidWorks中常用的特征工具。教学重点掌握基于草图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设计特征工具和复制特征工具对零件形状进行加工。教学难点扫描、放样特征的灵活运用教学手段PowerPoint幻灯片、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网站、多媒体课件、SolidWorks系统等。课后记深入了解SolidWorks2005的三维建模概念及其用户界面。第四章 实体特征造型在SolidWorks 2005中,特征工具的造型方式更多地用于实际加工过程及模型铸造过程。特征是各种单个的加工形状,当将它们组合起来时就形成各种零件。可以将一些类型的特征添加到装配体中。有些特征是由草图生成的;有些特征(如抽壳或圆角)是通过选择适当

3、的工具或菜单命令,然后定义所需的尺寸或特性所生成。因此合理的应用特征工具,可以绘制出各种复杂的零件实体造型。4.1 基于草图的特征基于草图的特征是以二维草图为截面,经拉伸、旋转、扫描等方式形成的实体特征。这样的特征必须先创建草图。4.1.1 拉伸拉伸是比较常用的建立特征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完成剖面草图设计后,将一个或多个轮廓沿着特定方向生长出的特征实体。生成拉伸特征的操作步骤为:1)生成草图。2)单击拉伸工具之一:l 特征工具栏上的(拉伸凸台基体),或单击菜单【插入】【凸台基体】【拉伸】,弹出 “拉伸”属性管理器,如图4-1(a)所示。l 特征工具栏上的(切除拉伸),或单击菜单【插入】【切除】

4、【拉伸】,弹出 “切除拉伸”属性管理器,如图4-1(b)所示。(a) (b)图4-1“拉伸”属性管理器窗口根据拉伸特征的类型,在属性管理器下进行如下设置:1. 拉伸开始条件,SolidWorks2005版本中可以对拉伸的开始条件进行定义:草图基准面:从草图所在的基准面开始拉伸。l 曲面/面/基准面:选择这些实体后,草图将从这些实体开始拉伸。l 顶点:草图从平行于草图所在基准面并通过所选顶点的面开始拉伸。l 等距:输入一个等距距离后,草图将从与草图所在基准面指定距离的位置开始拉伸。l 方向12终止条件:该选项用来决定特征延伸的方式,点击反向按扭可以设置拉伸方向与浏览中所示方向相反,各种终止条件效

5、果如图4-2所示。l 给定深度:设定(深度)。l 成形到顶点: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个顶点作为(顶点)。l 成形到面: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个要延伸到的面或基准面作为(面/基准面)。l 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个面或基准面作为(面/基准面),然后输入(等距距离)。选择转化曲面以使拉伸结束在参考曲面转化处,而非实际的等距。必要时,选择反向等距以便以反方向等距移动。l 成形到实体:在图形区域选择要拉伸的实体作为(实体/曲面实体)。在装配件中拉伸时可以使用成形到实体,以延伸草图到所选的实体。如果拉伸的草图超出所选面或曲面实体之外,成形到实体可以执行一个分析面的自动延伸,以终止拉伸。在模具零件

6、中,如果要拉伸至的实体有不平的曲面,成形到实体也是很有用的。l 两侧对称:设定(深度)。图4-2各种终止类型效果(a) 给定深度,(b) 完全贯穿,(c) 成型到下一面,(d) 成型到一点,(e) 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f) 两侧对称3 拉伸方向:默认情况下草图的拉伸是平行与草图基准面法线方向的。如果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边线、点、平面作为拉伸方向的向量,则拉伸将平行于所选方向向量。4 反侧切除(仅限于拉伸的切除):移除轮廓外的所有材质。在默认情况下,材料从轮廓内部移除。5 拔模设置:点击拔模,将激活右侧的拔模角度微调框,在微调框中指定拔模角度,从而生成带拔模性质的拉伸特征,效果如图4-3所示。

7、(a) (b) (c)图4-3 拔模的定义(a) 无拔模;(b) 10向内拔模角度; (c) 10向外拔模角度6方向2:设定这些选项以同时从草图基准面往两个方向拉伸。这些选项和“方向1”相同。7薄壁特征设置:薄壁特征为带有不变壁厚的拉伸特征,该选项用来控制薄壁的厚度、原角等,薄壁特征基体可用作钣金零件的基础,如图4-4所示。l 类型:设定薄壁特征拉伸的类型。l 单向:设定从草图以一个方向(向外)拉伸的厚度。l 两侧对称:设定同时以两个方向从草图拉伸的厚度。l 双向:可以设定不同的拉伸厚度: 方向1厚度和 方向2厚度。l 自动加圆角(仅限于打开的草图):在每一个具有直线相交夹角的边线上生成圆角。

8、圆角半径(当自动加圆角选中时可用),设定圆角的内半径。l 顶端加盖:为薄壁特征拉伸的顶端加盖,生成一个中空的零件。同时必须指定加盖厚度。(加盖厚度)为选择薄壁特征从拉伸端到草图基准面的加盖厚度。图4-4 薄壁特征(a) 单向; (b) 双向; (c) 顶端加盖; (d) 自动加圆角8所选轮廓:在图形区域中可以选择部分草图轮廓或模型边线作为拉伸草图轮廓进行拉伸。9特征范围:通过选择“选项”下的“几何体阵列”,并使用特征范围以选择应包含在特征中的实体,来应用特征至一个或多个多体零件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这些特征前,必须要生成添加多体零件的模型。l 所有实体:每次特征重新生成时,都要应用到所有

9、的实体。如果将被特征所交叉的新实体添加到模型上,则这些新的实体也被重新生成以将该特征包括在内。l 所选实体:应用特征到选择的实体。如果添加的新实体与模型中的特征交叉,则需要使用编辑特征来编辑拉伸特征、选择那些实体,并将它们添加到所选实体的清单中。如果不将新实体添加到所选实体清单中,则它们将保持完整无损。l 自动选择(当按一下选择实体时可用):首先以多实体零件生成模型时,特征将自动处理所有相关的交叉零件。自动选择比所有实体快,因为它只处理初始清单中的实体,并不会重新生成整个模型。如果按一下所选实体且清除自动选择,则必须从图形区域中选择您要包括的实体。l 受影响的实体(当清除自动选择时可用):在图

10、形区域中选择受影响的实体。4.1.2 旋转旋转特征是由草图截面绕选定的作为旋转中心的直线或轴线旋转而成的一类特征。通常是绘制一个截面,然后指定旋转的中心线。1. 生成旋转特征可使用以下准则:1) 实体旋转特征的草图可以包含多个相交轮廓。可使用所选轮廓指针选择一个或多个交叉或非交叉草图来生成旋转。2) 薄壁或曲面旋转特征的草图可包含多个开环的或闭环的相交轮廓。3) 轮廓不能与中心线交叉。如果草图包含一条以上中心线,请选择想要用作旋转轴的中心线。仅对于旋转曲面和旋转薄壁特征而言,草图不能位于中心线上。4) 当在中心线内为旋转特征标注尺寸时,将生成旋转特征的半径尺寸。当通过中心线外为旋转特征标注尺寸

11、时,将生成旋转特征的直径尺寸。若想显示尺寸符号,在重建模型后应用直径尺寸。2. 生成旋转特征的操作步骤:1) 生成一草图,包含一个或多个轮廓和一中心线、直线、或边线以用为特征旋转所绕的轴,如图4-5所示。图4-5草图2) 单击以下旋转工具之一:(1) 特征工具栏上的(旋转凸台/基体),或单击菜单【插入】【凸台/基体】【旋转】,弹出“旋转”属性管理器窗口,如图4-6(a)所示。(2) 特征工具栏上的(旋转切除),或单击菜单【插入】【切除】【旋转】,弹出“旋转”属性管理器窗口,如图4-6(b )所示。(a) (b)图4-6 “旋转”属性管理器3) 旋转”属性管理器中各可控参数如下:(1) 旋转参数

12、 旋转轴:选择一中心线、直线或一边线作为旋转特征所绕的轴。 旋转类型:l 单一方向:从草图以单一方向生成旋转,如图4-7(a)所示。l 两侧对称:分别从草图基准面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生成旋转,对称位置位于旋转角度的中央。l 双向:分别从草图基准面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生成旋转。设定“方向1角度”和“方向2角度”,两个角度的总和不能超过 360 度,如图4-7(c)所示。(a) (b) (c)图4-7 不同旋转类型的旋转结果(a) 单一方向; (b) 两侧对称; (c) 双向 角度:定义旋转所包罗的角度。默认的角度为 360 度,角度以顺时针从所选草图测量。(2) 薄壁特征:与拉伸薄壁特征一样,可

13、以生成旋转薄壁特征。(3) 旋转草图轮廓:在图形区域中可以选择部分草图轮廓或模型边线作为旋转草图轮廓进行旋转,操作方法与拉伸特征相同。4) 单击确定,生成如图4-8所示结果。图4-8 旋转特征4.1.3扫描扫描是指,将一条轮廓线或一个截面沿着一条路径移动,来生成基体、凸台、切除等特征,如图4-9所示。图4-9 扫描特征1. 扫描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对于基体或凸台扫描特征轮廓必须是闭环的;对于曲面扫描特征则轮廓可以是闭环的也可以是开环的。 路径既可以为开环,也可以为闭环。 路径可以是一张草图中包含的一组草图曲线、一条曲线或一组模型边线。 路径的起点必须位于轮廓的基准面上。 不论是截面、路径或所形

14、成的实体,都不能出现自相交叉的情况。扫描特征包括:“简单扫描”、“使用引导线扫描”、“使用多轮廓扫描”和“使用薄壁特征扫描”。2. 成扫描特征基本操作步骤为:1) 在选定基准面上绘制一个闭环的非相交轮廓。2) 生成轮廓将遵循的路径。使用草图、现有的模型边线或曲线。3) 根据需要,单击以下扫描工具之一:(1)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扫描)工具,或单击菜单【插入】【凸台/基体】【扫描】,弹出“扫描”属性管理器,如图4-10(a)所示。(2)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扫描切除)工具,或单击菜单【插入】【切除】【扫描】,弹出“切除扫描”属性管理器,如图4-10(b)所示。4) 在“轮廓和路径”下,执行如下操

15、作:(1) 单击轮廓,然后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轮廓草图。(2) 单击路径,然后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路径草图。5) 如果需要,在“选项”下进行如下操作:(1) 方向/扭转类型 对于简单的扫描,选择“随路径变化”或“保持法向不变”可控制结束处相切,如同4-11所示。 当选择“随路径变化为方向/扭转”类型时,在小型和不均匀曲率沿路径波动引起轮廓不能对齐的情况下,选项可使轮廓稳定。 如果扫描包括引导线,结束处相切可选择以下进行控制:“随路径和第一条引导线变化”和“随第一条和第二条引导线变化”,如图4-12所示。(a) (b)图4-11 无方向扭转的扫描(a) 随路径变化; (b) 保持法相不变。(a) (b)

16、 (c)图4-12随路径变化为方向/扭转(a) 草图; (b) 随路径和第一条引导线变化; (c) 随第一条和第二条引导线变化。(2) 保持相切如果扫描截面具有相切的线段,请选择此选项以使所生成的扫描中相应曲面保持相切。保持相切的面可以是基准面、圆柱面或锥面。其它相邻的面被合并,截面被近似处理。草图圆弧可以转换为样条曲线。(3) 高级光顺如果扫描截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圆弧,截面被近似处理,生成更平滑的曲面。草图圆弧可以转换为样条曲线。(4) 与结束端面对齐继续扫描轮廓直到路径所遇到的最后一个面。6) 如果需要,应用“起始处/结束处相切”它是在设置轮廓草图沿路径草图“移动”时,起始处和结束处的一种

17、处理方式。7) 薄壁特征:控制扫描薄壁的厚度,从而生成薄壁扫描特征,操作方法与拉伸特征相同。8) 单击确定。4.1.4 放样放样是指利用两个或多个截面在轮廓之间进行过渡生成的特征。放样的截面轮廓线可以是草图、曲线、模型边线,同时还要注意放样的第一个轮廓线和最后一个轮廓线可以是一个点。根据放样轮廓线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放样方式,当然她们可以同时运用在一个特征上: 简单放样; 使用空间轮廓线放样; 使用分割线放样; 使用引导线放样; 使用中心线放样。1. 简单放样生成简单放样的基本操作步骤:1) 建立轮廓需要的绘图基准面,绘制适当的轮廓线。2) 根据需要,单击以下扫描工具之一:(1)

18、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放样凸台/基体)工具,或单击菜单【插入】【凸台/基体】【放样】,弹出“放样”属性管理器,如图4-13(a)所示。(2)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放样切割)工具,或单击菜单【插入】【切除】【放样】,弹出“切除放样”属性管理器,如图4-13(b)所示。(a) (b)图4-13 “放样”属性管理器3) 选择相应的轮廓,使它们成为放样的截面。4) 如有需要,勾选“薄壁特征”选项,并进行设置。5) 单击确定,生成如图4-14所示特征。图4-14 简单放样特征2. 使用空间轮廓线放样使用空间轮廓线放样就是指放样的轮廓线中至少有一个是三维的空间轮廓线,空间轮廓线可以是模型面、模型边线。以实例

19、说明使用空间轮廓生成放样的操作步骤为:1) 首先生成如图4-15所示的旋转特征。2) 生成两个平行于旋转特征底面的基准面:基准面1距旋转特征底面70mm,基准面2距旋转特征底面150mm。3) 分别选择基准面1和基准面2为绘图面,建立如图4-16所示轮廓。4)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放样凸台/基体)工具,或单击菜单【插入】【凸台/基体】【放样】。5) 在“放样”属性管理器中进行如图4-17(a)所示设置,单击确定,生成如图4-17(b)所示特征。图4-15 首先建立的旋转特征(a) (b)图4-16 建立的放样轮廓线(a) 基准面1上的草图; (b) 基准面2上的草图。(a) (b)图4-17

20、空间放样特征3. 使用分割线放样分割线是将草图曲线投影到实体模型或曲面模型表面上产生的投影线,它将模型表面分割成多个分离表面,故称之为分割线。使用分割线放样是利用分割现在模型面上建立一个空间轮廓来生成放样特征的。以实例说明使用分割线轮廓生成放样的操作步骤为:1) 首先建立如图4-18所示基体特征。图4-18 基体特征2) 分别选取底座左右两侧为绘图面,绘制如图4-19所示草图。(a) (b)图4-19 绘制作为分割线的草图(a) 绘制对应大圆柱的矩形草图; (b) 绘制对应小圆柱的矩形草图3) 单击曲线工具栏上的,分别选取上一步绘制的草图,分别投影到大、小圆柱上生成分割线。4) 单击特征工具栏

21、上的,分别选取上一步生成的2条分割线作为放样轮廓面,如图4-20所示。5) 单击确定,生成如图4-21所示特征。图4-20 利用草图生成的分割线进行放样图4-21 分割线放样特征4. 使用引导线放样使用引导线放样是使用一条或多条引导线连接轮廓线生成放样特征,轮廓线可以是平面或空间的轮廓线,引导线控制特征中间的轮廓形状。以实例说明使用分割线轮廓生成放样的操作步骤为:1) 绘制一条或多条引导线。2) 建立几个参考面。3) 在每个参考面上绘制一个轮廓草图,当使用引导线生成放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线必须与所有轮廓相交。(2) 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引导线。(3) 引导线可以相交于点。4) 在

22、引导线及轮廓之间添加几何关系,最终生成如图4-22所示草图。添加几何关系时可以使用以下组合:(1) 通过推理的几何关系,确认引导线和轮廓交叉。(2) 在引导线和轮廓顶点或用户定义草图点之间的添加“重合”几何关系。5)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放样凸台/基体)工具,或单击菜单【插入】【凸台/基体】【放样】。6) 在绘图区域选择轮廓线和引导线,如图4-23所示。7) 单击确定,生成如图4-24所示特征。图4-22 基准面和草图图4-23 利用引导线进行放样图4-24 引导线放样特征5. 使用中心线放样使用中心线放样是利用一条曲线作为中心线生成放样特征,且特征的每个截面线都与中心线垂直,中心线必须与轮廓

23、线相交于轮廓内部。以实例说明使用分割线轮廓生成放样的操作步骤为:1) 首先建立一个圆柱体特征。2) 在圆柱体上生成一个分割线和分割区域。绘制一条曲线,该曲线必须与每个闭环轮廓的内部区域和所有分割线面相交。生成一个参考基准面,并在该面上绘制一个圆,见图4-25所示。图4-25 分割线、中心线和草图3)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按要求选择分割区域和圆作为轮廓线,选择曲线作为中心线,如图4-26所示。4) 单击确定,生成如图4-27所示特征。图4-26使用中心线放样图4-27 中心线放样特征4.2 设计特征基于特征的特征多数不必创建草图,但必须有已存在的特征。它们一般不能作为可变化的一方,实现基于装配体

24、关系的设计关联。主要有倒角、圆角、抽壳等。4.2.1倒角倒角工具是在所选边线、面或顶点上生成一倾斜特征。在机械加工中,为了让零件在保持整体形状的同时,减少锐边、角的不安全性,所以经常应用倒角方式。生成倒角的操作步骤为:1)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倒角),或 单击菜单【插入】【特征】【倒角】,弹出“倒角”属性管理器窗口,如图4-28所示。图4-28 “倒角”属性管理器2) 在“倒角”属性管理器下:(1) 倒角元素:从图形区域中选择要生成倒角的边线和面或顶点等倒角元素。(2) 倒角方式:选择生成倒角的方式。 角度距离:输入一个角度和一个距离来创建倒角,如图4-29所示。图4-29 角度距离倒角方式

25、距离-距离:用两个距离来创建倒角,如图4-30所示。图4-30 距离-距离倒角方式 顶点:用三个距离创建拐角倒角,如图4-31所示。图4-31 顶点倒角方式(3) 可以勾选“相等距离”复选框来指定距离或顶点的单一数值。(4) 倒角选项:控制倒角生成方式。 保持特征:选择该选项后,系统将保留无关的拉伸凸台等特征,如图4-32所示。图4-32 保持特征 切线延伸:选择该项后,所选边线将延伸至被截断处。(5) 选择一预览模式:完全预览、部分预览或无预览。3) 单击确定。4.2.2 圆角圆角以现有特征的棱边为基础,可以使零件产生平滑的效果。倒圆角一般应在实体特征的设计后期进行。若在前期建立,以后会由于

26、相关特征的修改及重新定义等操作而引起重生成失败。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用圆角边做参考。1. 在生成圆角时最好遵循以下规则:1) 在添加小圆角之前添加较大圆角。当有多个圆角会聚于一个顶点时,先生成较大的圆角。2) 在生成圆角前先添加拔模。如果要生成具有多个圆角边线及拔模面的铸模零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应在添加圆角之前添加拔模特征。3) 最后添加装饰用的圆角。在大多数其它几何体定位后尝试添加装饰圆角。如果越早添加它们,则系统需要花费越长的时间重建零件。4) 如要加快零件重建的速度,请使用一单一圆角操作来处理需要相同半径圆角的多条边线。然而,如果要改变此圆角的半径,则在同一操作中生成的所有圆角都

27、会改变。2. 生成圆角特征的操作步骤:1)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圆角),或单击菜单【插入】【特征】【圆角】,弹出“圆角”属性管理器,如图4-33所示。2) 在“圆角”属性管理器下设置各选项:(1) 圆角类型: 等半径:生成整个圆角的长度都有等半径的圆角。在选择“等半径”后,在属性管理器中通过设定“选项”来生成这以下圆角类型:l 多半径圆角:生成有不同半径值的圆角,如图4-34所示。l 圆形角圆角:在圆角边线汇合处生成平滑过渡,如图4-35所示。l 逆转圆角:定义从顶点处圆角开始混合的逆转距离。如图4-36所示。 变半径:生成带变半径值的圆角,可以利用控制点来帮助定义圆角,如图4-37所示。 面

28、圆角:混合非相邻、非连续的面,如图4-38所示。 完整圆角:生成相切于三个相邻面组(一个或多个面相切)的圆角,如图4-39所示。(2) 圆角半径:在微调框中输入所要创建的圆角半径。(3) 圆角元素:根据圆角类型在图形区域中选择实体边线或面作为圆角元素。(4) 选择一预览模式:完全预览、部分预览或无预览。(5) 逆转参数:逆转参数用来对边线中特定点单独设置圆角参数。(6) 圆角选项:设置圆角的扩展方式。3) 单击确定。图4-33 “圆角”属性管理器图4-34 多半径圆角特征带圆形角而应用了等半径圆角 无圆形角而应用了等半径圆角图4-35圆形角圆角特征 (a) (b)图4-36 逆转圆角特征(a)

29、 三条边线均应用了相同的逆转距离; (b) 三条边线均应用了不同的逆转距离。图4-37 变半径圆角特征图4-38 面圆角特征图4-39 完整圆角特征4.2.3抽壳抽壳工具会掏空零件,使所选择的面敞开,在剩余的面上生成薄壁特征。如果没选择模型上的任何面,可抽壳一实体零件,生成一闭合、掏空的模型,当然也可使用多个厚度来抽壳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想在零件上添加圆角,应在生成抽壳之前对零件进行圆角处理。欲生成一个统一厚度的抽壳特征的操作步骤为:1)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抽壳,或单击菜单【插入】【特征】【抽壳】,弹出“抽壳”属性管理器窗口,如图4-40(a)所示。2) 在“抽壳”属性管理器窗口中的“参数

30、”选项下:(1) 设定厚度:来设定您保留的面的厚度。(2) 为要移除的面: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面。(3) 选择“壳厚朝外”来增加零件的外部尺寸。(4) 选择显示预览来显示出抽壳特征的预览。3) 单击确定,生成如图4-40(b)所示特征。(a) (b)图4-40 “抽壳”属性管理器和抽壳特征4.2.4 拔模拔模是选取一些模型面按指定的方向生成一定角度的斜面,也就是将垂直的面斜削为具有坡度的面。其在机加工中的应用是为了使型腔零件更容易脱出模具。可以在现有的零件上插入拔模,或者在拉伸特征时进行拔模,因此可将拔模应用到实体或曲面模型。按拔模的生成方式和选择的参考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中性面拔模:

31、选取一个平面或基准面为中性面,拔模角度是从垂直于中性面来计算的。 分型线拔模:选取一个分割线为分型线,指定把模方向和角度生成把模特征;也可以根据需要生成阶梯拔模。 阶梯拔模:选取一个基准面和一条分割线为参考面和分型线,指定拔模方向和角度生成拔模特征。1. 将模型面拔模到中性面上的操作步骤:1) 绘制一实体特征,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拔模,或单击菜单【插入】【特征】【拔模】,弹出“拔模”属性管理器窗口。2) 在“拔模”属性管理器中,进行如下设置:(1) 在“拔模类型”中选择“中性面”。(2) 在拔模角度下,为度数设定一数值。拔模角度是垂直于中性面进行测量的。(3) 为中性面选择一个面或基准面。如有必

32、要,选择反向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拔模。(4) 为拔模面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要拔模的面。(5) 如果想将拔模延伸到额外的面,在“拔模沿面延伸”中选择以下一项: 无:只在所选的面上进行拔模。 沿切面:将拔模延伸到所有与所选面相切的面。 所有面:将所有从中性面拉伸的面进行拔模。 内部面:将所有从中性面拉伸的内部面进行拔模。 部面:将所有在中性面旁边的外部面进行拔模。拔模沿面延伸。3) 单击确定来生成拔模特征,如图4-41所示。图4-41 中性面拔模特征2. 使用分型线拔模的操作步骤:1) 绘制要拔模的零件。2) 按照所述插入分割线。3)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拔模,或单击菜单【插入】【特征】【拔模】,弹出“拔模

33、”属性管理器窗口。4) 在拔模类型下选择分型线。在某些条件下,选择“允许减少角度”复选框。5) 在拔模角下输入拔模角。6) 在拔模方向下,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条边线或一个面来指示起模的方向。请注意箭头的方向,如果需要,请单击反向。7) 在分型线下,在图形区域中选择分型线。注意箭头方向。如要为分型线的每一线段指定不同的拔模方向,请单击分型线方框中的边线名称,然后单击其它面。8) 选择拔模沿面延伸类型: 无:只在所选的面上进行拔模。 沿相切面:将拔模延伸到所有与所选面相切的面。9) 单击确定来生成拔模特征,如图4-42所示。图4-42 分型线拔模特征3. 使用具有阶梯拔模的分型线插入拔模角度的操作步

34、骤,在这里我们不再详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试着进行操作。4.2.5 孔特征孔特征就是在零件上产生各种类型的型孔,根据孔的形状可分为简单直孔和异型孔两种。基本操作步骤为:1) 选择孔的放置面。2)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简单直孔)或(异型孔向导),或者单击菜单【插入】【特征】【钻孔】。3) 如果选择“简单直孔”则比较简单,系统直接生成一个孔,但这里要注意的是对孔的定义只有孔的直径和深度。而没有孔的定位数据,孔的中心点就是选择放置面时鼠标的选择点。如果要对孔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在设计树中右击孔特征,并选择“编辑草图”选项,然后进行尺寸标注。4) 如果选择的是“异型孔向导”,则表示要生成异型孔,系统

35、弹出如图4-43所示的“孔定义”对话框。5) 指定孔的各项系数,单击确定生成孔特征。图4-43 “孔定义”对话框4.2.6 圆顶所谓圆顶就是选取实体的一个平面来指定一个高度产生一个凸起或凹陷的特征。基本操作步骤如下:1)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圆顶),或单击菜单【插入】【特征】【圆顶】,弹出“圆顶”属性管理器窗口,如图4-44所示。2) 在属性管理器中,进行如下设置:(1) 到圆顶的面:选择一个或多个平面或非平面。可将圆顶应用到重心位于所选面以外的位置,这样生成的圆顶为不规则的特形圆顶。(2) 距离:设定圆顶扩展的距离。(3) 反向:单击以生成一凹陷圆顶(默认为凸起)。(4) 约束点或草图。通过

36、选择一草图来约束草图的形状以控制圆顶。当使用一草图为约束时,距离被禁用。(5) 方向:单击方向,然后从图形区域选择一方向向量以垂直于面以外的方向拉伸圆顶。可使用线性边线或由两个草图点所生成的向量作为方向向量。(6) 单击确定生成圆顶特征。图4-44 “圆顶”属性管理器4.2.7 筋特征筋是从开环或闭环绘制的轮廓所生成的特殊类型拉伸特征。它在轮廓与现有零件之间添加指定方向和厚度的材料。可使用单一或多个草图生成筋,也可以用拔模生成筋特征,或者选择一要拔模的参考轮廓。生成筋的操作步骤为:1) 在基准面上绘制使用为筋特征的轮廓,基准面可以为:(1) 与零件交叉(2) 与现有基准面平行或成一定角度2)

37、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筋,或单击菜单【插入】【特征】【筋】,弹出“筋”属性管理器窗口,如图4-45(a)所示。3) 在属性管理器窗口中,进行如下设置:(1) 在“参数”下: 厚度:添加厚度到所选草图边上。选择以下之一:l 第一边:只添加材料到草图的一边。l 两边:均等添加材料到草图的两边。l 第二边:只添加材料到草图的另一边。 筋厚度。 拉伸方向,选择以下之一:l 平行于草图:平行于草图生成筋拉伸。l 垂直于草图:垂直于草图生成筋拉伸。 反转材料方向:更改拉伸的方向。 拔模打开/关闭:添加拔模到筋,设定拔模角度来指定拔模度数。 向外拔模 (在拔模打开/关被选择时可使用):生成一向外拔模角度,如消除

38、选择,这将生成一向内拔模角度。 类型。选择以下之一:l 线性:生成一与草图方向垂直而延伸草图轮廓(直到它们与边界汇合)的筋。l 自然:生成一延伸草图轮廓的筋,以相同轮廓方程式延续,直到筋与边界汇合。例如,如果草图为圆的圆弧,则自然使用圆方程式延伸筋,直到与边界汇合。 下一参考 (当为“拉伸方向”和“拔模开/关”选择平行于草图时可供使用)。切换草图轮廓,这样可选择拔模所用的参考轮廓。(2) 所选轮廓:列举用来生成筋特征的草图轮廓。4) 单击确定,生成筋特征,如图4-45(b)所示。(a) (b)图4-45 “筋”属性管理器和筋特征4.3 复制特征在这一节里,主要学习特征工具栏中的“线性阵列”、“

39、圆形阵列”、“镜像”以及菜单栏中的“曲线驱动阵列”、“表格驱动阵列”、“草图驱动阵列”命令,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在实例特征上复制一个或多个特征。4.3.1 线性阵列首先选中需要线性阵列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然后沿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进行复制,如图4-46所示,操作步骤如下:1) 首先选中要阵列的特征。2)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线性阵列),或单击菜单【插入】【阵列/镜像】【线性阵列】菜单命令,弹出“线性阵列”属性管理器窗口,如图4-46(a)所示。3) 在“方向1”方框中单击,然后在绘图区选择一条边线作为方向1,并按需要输入间距和个数。4) 在“方向2”方框中单击,然后在绘图区选择一条边线作为方向2,并按需要输入间距和个数。5) 单击确定,生成线性阵列特征,如图4-46(b)所示。(a) (b)图4-46 “线性阵列”属性管理器和阵列特征4.3.2 圆周阵列操作方法和“线性阵列”相似,其操作步骤为:1) 首先选中要阵列的特征。2) 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圆周阵列),或单击菜单【插入】【阵列/镜像】【圆周阵列】菜单命令,弹出“圆周阵列”属性管理器窗口,如图4-47(a)所示。3) 在“参数”下方框中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