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发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目 次前 言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评价指标体系25 评价方法8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9i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

2、时修订。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骏马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阳化纤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海安化纤业总商会。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ii1 适用范围本指标体系规定了锦纶6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锦纶6生产

3、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标体系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细则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598-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1191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GB/T 12998

4、水质 采样技术导则GB/T 16157-1996 采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603 锦纶牵伸丝GB/T 21534-2008 工业用水 节水 术语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HJ 536-2009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电位电解法HJ-734-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693-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FZ/T 51004 纤维级聚

5、己内酰胺切片FZ/T 54007 锦纶6弹力丝FZ/T 54044 锦纶6工业长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3 术语和定义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3.1 锦纶6 由己内酰胺水解开环聚合而成,是一类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的热塑性树脂,学名为聚己内酰胺或聚酰胺6切片,商品名为尼龙6切片,英文缩写PA6,国内通称锦纶6切片。3.2 锦纶6长丝用锦纶6纺制的合成纤维,学名聚己内酰胺纤维,中国俗称锦纶6长丝;根据用途分工业用长丝和民用长丝。3.3 FDY、HOY、DTY指锦纶6

6、民用长丝的主要产品,FDY是全牵伸丝,HOY是高取向丝,DTY是弹力丝。4 评价指标体系4.1 指标选取说明本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进行指标选取。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定量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排”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定性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4.2 指标基准值及其说明各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

7、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基准。在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基准值分为级基准值、级基准值和级基准值三个等级。其中级基准值代表国际领先水平值,级基准值代表国内先进水平值,级基准值代表国内基本水平。4.3 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见表13表1 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项权重值序号指标项分权重值级基准值级基准值级基准值生产工艺装备及技术0.201生产过程控制水平0.2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进行生产控制和管理2尼龙聚合装置是否采用浓缩液全回用技术0.2采用采用采用3聚合单线生产能

8、力水平(不适用工业丝生产配套的聚合)0.1260吨/日130吨/日50吨/日4纺丝装置24头以上(70D以下)高速纺高效节能技术0.2采用5对聚合的干燥风机等大型电机采用变频控制技术0.1采用采用6采用MVR技术0.1采用7采用电磁螺杆加热技术0.1采用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0.251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锦纶6(民用)切片kgce/t0.06160175190锦纶6(工业用)切片kgce/t0.06200220240锦纶6长丝(民用)FDYkgce/t0.06200240270HOYkgce/t0.06180220240DTYkgce/t0.06280320360锦纶6工业丝kgce/t0.06200

9、2402802单位产品取水定额锦纶6(民用)切片m3/t0.060.063.23.84.4锦纶6(工业用)切片m3/t3.23.84.4锦纶6长丝(民用)m3/t0.062.63.03.4锦纶6工业丝m3/t0.062.63.03.43单位产品原料消耗锦纶6(民用)切片有光t/t0.051.0031.0051.007半消光t/t0.051.0001.0021.004全消光t/t0.050.9850.9900995锦纶6(工业用)切片t/t0.051.004 1.0061.008锦纶6长丝(民用)FDYt/t0.050.9901.0001.010HOYt/t0.050.9901.0001.010

10、DTYt/t0.050.9800.9901.000锦纶6工业丝t/t0.051.0301.0351.040资源综合利用指标0.10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0.69590852废丝、废料综合利用率%0.4100污染物产生指标0.201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锦纶6(民用)切片m3/t0.10.40.70.9锦纶6(工业用)切片m3/t0.10.40.71.0锦纶6长丝(民用)m3/t0.10.6.0.91.2锦纶6工业丝m3/t0.10.71.01.32单位产品化学需氧量产生量锦纶6(民用)切片kg/t0.051.21.882.55锦纶6(工业用)切片kg/t0.051.22.13.0锦纶长丝(民用)k

11、g/t0.050.400.600.80锦纶6工业丝kg/t0.050.450.750.983单位产品氨氮产生量锦纶6切片kg/t0.050.400.600.80锦纶6纤维kg/t0.050.200.400.704单位产品废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产生量锦纶6切片kg/t0.050.250.30.35锦纶6纤维kg/t0.050.150.200.255单位产品废气二氧化硫产生量锦纶6切片kg/t0.050.400.600.80锦纶6纤维kg/t0.050.200.250.306单位产品废气氮氧化物产生量锦纶6切片kg/t0.050.200.300.40锦纶6纤维kg/t0.050.030.040.05

12、产品特征指标0.101产品一等品率锦纶6(民用)%0.25999796锦纶6(工业用)%0.25999796锦纶6长丝(民用)%0.25989796 锦纶6工业丝%0.25959390清洁生产管理指标0.15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执行情况0.2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1产业政策符合性0.2生产规模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区域环境规划,不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和机电设备。2清洁生产审核情况0.1按照国家和地方要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3环境管理0.1按

13、照GB/T 2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全。有健全的环境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档案管理情况良好。4环境应急预案0.15制定企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急设施、物资齐全(预案要通过相应环保部门备案),并定期培训和演练5危险废物处理处置0.15危险废物按照GB18597等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应制定并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申报危险废物产生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制定意外事故防范措施预案,并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6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0.1计量器具配备率符合GB17167、GB24789三级计量要求。计量器具配

14、备率符合GB17167、GB24789二级计量要求。总计注:(1)带的指标为限定性指标;(2)锦纶6民用长丝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指标按纤维标准纤度77.8dtex计算,其余纤度的品种按折算系数折算。(3)功能性锦纶6及功能性锦纶6纤维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及原料消耗按相同规格品种的本白产品的1.2倍计算。5 评价方法5.1 指标无量纲化不同清洁生产指标由于量纲不同,不能直接比较,需要建立原始指标的隶属函数。 (5-1)式中,表示第个一级指标下的第个二级指标;表示二级指标基准值,其中为级水平,为级水平,为级水平;为二级指标对于级别的隶属函数。如公式(5.1)所示,若指标属于级别,则隶属函

15、数的值为100,否则为0。5.2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通过加权平均、逐层收敛可得到评价对象在不同级别的得分,如公式(5.2)所示。 (5-2)式中,为第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第个一级指标下的第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其中,为一级指标的个数;为第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另外,等同于,等同于,等同于。当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某类一级指标项下某些二级指标不适用于该企业时,需对该类一级指标项下二级指标权重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二级指标权重值计算公式为: (5-3)式中,为调整后的二级指标权重,表示参与考核的指标权重之和。5.2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步骤第一步:将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现有企业相关指标与级限定性指标进行对比,

16、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将企业相关指标与级基准值进行逐项对比,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得分(),当综合指数得分()85分时,可与表2对比判定其所达到清洁生产水平级别。当企业相关指标不满足级限定性指标要求或综合指数得分()85分时,则进入第2步计算。第二步:将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现有企业相关指标与级限定性指标进行对比,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将企业相关指标与级基准值进行逐项对比,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得分(),当综合指数得分()85分时,可与表2对比判定其所达到清洁生产水平级别。当企业相关指标不满足级限定性指标要求或综合指数得分()85分时,则进入第3步计算。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必须达到或高于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不再参与

17、第3步计算。第三步:将现有企业相关指标与级限定性指标基准值进行对比,全部符合要求后,再将企业相关指标与级基准值进行逐项对比,计算综合指数得分(),当综合指数得分()85分时,可与表2对比判定其所达到清洁生产水平级别。当企业相关指标不满足级限定性指标要求或综合指数得分()85分时,表明企业未达到清洁生产要求。5.3 锦纶6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定 对新建锦纶6企业或项目、现有锦纶6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是以其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为依据,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的企业,分别评定为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根据我国目前锦纶6企业实际情况,不同等级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

18、价指数判定值规定见表2。 表2 锦纶6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判定表清洁生产水平等级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级(清洁生产领先水平)85,同时全部达到级限定性指标要求级(清洁生产先进水平)85,同时全部达到级限定性指标要求级(清洁生产基本水平)100,满足全部级定量定性指标要求6 指标核算与数据来源6.1 指标核算6.1.1单位产品取水量 (6-1) 式中:V生产吨原料或锦纶6新鲜水消耗量,t/t;Vi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及生产辅助环节所取新鲜水量,t;Wi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锦6纶合格品总量,t。6.1.2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6-2)式中:E吨产品综合能耗。指企业生产每吨相应产品所消耗的标煤量,企业

19、综合能耗统计参照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tce/t;Ei统计期内,各相应产品生产环节消耗的能源折成标煤量,tce;Wi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锦纶6合格品总量,t。6.1.3 废水产生量 (6-3)式中:Q产生生产每吨产品的废水产生量,t/t;Qi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环节废水产生量,t;Wi同一统计期内,企业锦纶6合格品总量,t。6.1.4 COD产生量 (6-4)式中:COD产生生产每吨产品的COD产生量。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末端治理设施前废水中COD总量与各类产品总产量之比值,kg/t;CCODi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排放COD浓度平均值,g/m3;QCO

20、Di同一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排水量平均值,m3;Wi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锦纶6合格品总量,t。COD浓度监测方法,采用重铬酸盐法(GB/T 11914)。6.1.5VOC产生量 (6-5)式中:VOC产生生产每吨产品的VOC产生量。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末端治理设施前的VOC总量与各类产品总产量之比值,kg/t;CVOCi统计期内,相应产品各工艺废气排气口(整瓶、瓶片车间加工车间排气口、纺丝空调排风口、组件清洗排风口、松弛热定型机车间排风口等)VOC浓度平均值,mg/m3;QVOCi同一统计期内,相应产品各工艺废气排气口排气量平均值,m3;Mi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锦纶6合格品

21、总量,t;VOC浓度监测方法,采用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6.1.6 二氧化硫SO2产生量 (6-6)式中:SO2产生生产每吨产品的SO2产生量。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末端治理设施前的SO2总量与各类产品总产量之比值,kg/t;CSO2I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末端治理设施前SO2浓度平均值,mg/m3;QSO2I同一统计期内,锦纶6各生产环节排放口排放烟气量平均值,m3;Ni同一统计期内,企业相应原料或锦纶6合格品总量,t;SO2浓度监测方法,采用定电位电解法(HJ/T57)。6.2 数据来源6.2.1 统计企业的物耗、新鲜水及能源使用量、产品产量、固体废物(废料、废丝)等,

22、以年报或考核周期报表为准。其中综合能耗指标在统计产量时,不同线密度产品以标准线密度除以实际生产线密度的商为系数,相乘折算产量。标准线密度取值:长丝为77.8dtex。6.2.2 核算污染物产生指标系指末端处理之前的指标,以监测的年日均值进行核算。处理后的污染物排放指标以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提供的近期(不超过三个月)检测报告为准。6.2.3 采样和监测如果统计数据严重短缺,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也可以在考核周期内用实测方法取得,考核周期一般不少于一个月。本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执行,并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详见表3。表3 污染物项目测定方法标准监测项目测定位置方法标准名称方法标准编号化学需氧量废水处理站入口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GB 11914氨氮生产车间废水排放口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产车间废气排放口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