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题 号一二三总 分(一 )(二)(三)得 分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0分)(1)欲为圣明除弊事,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_ _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3) 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4)鸡声茅店月,_ 。(温庭筠商山早行)(5)李商隐无题中,以花烘托哀伤之情,寄托离愁别

2、苦的两句是: “_ ,_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 ,_ ”两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7)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 ,_ ”,表现了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信念。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成(1)-(5)题。(13 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_ _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嶂、一道hóng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hóng( )沟 窒( )息 寂寥( )(2)文中划横线处应选择( )(3 分

3、)A.截然不同 B.大相径庭(3)文中“气象”一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是()(3分)A.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B.气象学C.情景;情况 D.气派;气势(4)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2 分)(5)请把划线句子改为反问句。(2 分)3.综合性学习:(12分)某校九年级以“自强不息谱写青春华章”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从下面句子中精选两句,组成一副贴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抄写到横线上。(2分)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一笔一划勾勒百年经典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一丝一线织出千年时光上联: 下联:_ (2)校团委决定举行“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演讲

4、比赛,以下是小明同学演讲稿的选段,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6 分)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甲尽管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乙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生命乃至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划线句子运用了_ _修辞手法,演讲时这句应读得 _(在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写)(2分)清新明快 舒缓平静 铿锵有力 悲壮豪迈甲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 _改为_ 。

5、(2分) 乙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_ 调换位置。(2分) (3)我的“中国梦”诗歌朗诵活动中,小华同学选择了艾青的诗歌。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 ,请你从艾青诗选中列出两首以“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并分析其中一首诗里“土地”蕴含的情感。(4 分)诗一:_ (1分)诗二:_ (1分)“土地”中蕴含的情感: (2分)二、阅读(55分)一(23分)树碑福爷安静地坐在村东头的树墩上,脸上的皱纹和树墩那皴裂的树皮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夕阳的余晖里成了一尊雕像。树墩的后头便是一所学校。一所只有9个孩子的学校。福爷是这所学校的看门人,其实也没啥可看的,除了一些缺胳膊断腿的桌椅板凳,便是小李老师

6、。这所学校具体存在多少年,小李老师不知道,福爷也不知道,他说他就在这所学校念了几年书,在这儿读过书的还有福爷的儿子、孙子,当然也包括小李老师。没事的时候,小李老师就喜欢坐在福爷的旁边一边陪福爷下棋,一边听福爷讲发生在学校里的那些陈年旧日事。福爷说你小时候蔫淘蔫淘的,你娘走得早,你爹一个人拉扯你们四个,顾上这个顾不上那个,村里哪家的饭你没吃过?你学习好,愣是让学校减免了你的学杂费!啧啧,加一起可好几块钱呢!为这,满儿他娘还找到学校也要减免学费呢!哧!也不看看满儿那成绩!回回大鸭蛋!不嫌臊得慌! .可如今滿儿在外面挣了钱,把他娘接走了,再也没回来.小李老师飞出了一个象,重重地凿在福爷的车上。谁像你

7、这个傻小子!念了大学,转个圈又回这个山沟来!看你那点儿出息.为啥回来别人不晓得,福爷您不晓得?小李老师摩挲着棋子低声说。我不晓得!福爷闷闷地回了一句,把脸扭向有些模糊的远山,流动的夕阳把福爷驳的身影扑倒在破旧的棋盘上。小李老师知道,福爷又想起了五儿。小李老师也想五儿。甲I五儿是山那边的孤儿,每座山的那边都有几个娃来这所学校上课,那时小李老师还是人们嘴里的李三儿。五儿和李三儿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大学毕业后,五儿回到了村里,当上了村小学的老师,李三儿不解地看着五儿如花的笑靥说,好不容易走出来,见了世面,还要回到山沟沟?我要守着咱们的村子!也要守着这所学校!五儿指着书声琅琅的教室说,好

8、看的眼晴被风吹得眯成了两条缝,但是却好像有两束阳光落在她的眼睛里。李三儿不敢看五儿的眼睛,转过身子,让自己逃离那两束阳光的捕捉,任五儿的身影在村头站成了一棵树。他回头看了看越来越模糊的五儿,向她挥了挥手。停在路边的小客车像一头巨鯨,一口将他吞进去,然后喷出一股黑烟,摇头摆尾地游进夕阳的光晕里。两年后,李三儿回到了村里,他没有看到五儿,也没有看到学生,只看到颓败的教室和在学校门口发呆的福爷。五儿呢?孩子们呢?五儿走了.福爷低着头,垂下了眼睑说,孩子们也都走了。乙当李三儿看到五儿的时候,那只是一张黑白照片,镶嵌在一块冰冷的石碑上,石碑立在学校后面一个孤零零的山坳里。丙那雨下得真大啊,水库的堤坝都快

9、垮了,长这么大岁数都没看过发这么大的水!为了救落在水里的小四儿,她忘了自己不会游泳.福爷说,那个山坳里可以遮挡风雨,不会再让五儿一个人去面对那么大的风雨了,我替她守着.小四儿是李三儿的弟弟。李三儿在五儿的碑前站成了一棵树。丁李三儿成了小李老师,把空无一人的教室变成了9个孩子的乐园,那是他翻山越岭才找回来的学生。福爷安静地坐在树墩上,眯着眼打盹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树墩的四周冒出了一根根的枝条,嫩绿嫩绿的,随着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欢快地摇摆着。夕阳的剪影里,有一个人。还有一块碑。(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12期,有改动)4.下面句子出自原文,它在原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 分)他想,两年前他离

10、开这个村子时,五儿是不是也这样泪流满面?A.甲 B.乙 C.丙 D.丁5.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补全- 段的故事情节。 (6分)五儿和李三儿一起上学,一起走出大山- 五儿为救小四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6.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析其表达效果。(6 分)(1)满儿在外面挣了钱,把他娘接走了,再也没回来.小李老师飞出了一个象,重重地凿在福爷的车上。(2)为啥回来别人不晓得,福爷您不晓得?小李老师摩挲着棋子低声说。 7.第- -段写福爷和小李老师下棋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4 分) 8.结合全文,请具体分析结尾两段的妙处。(4 分) 二(17分) 阅读习惯决定人生选择读书,是人们千百年来一直

11、在谈论的话题。人有丑俊,书有浅深。东汉思想家王充将当时的书分为三种:作、述、论。而今天书籍的种类更为繁多,有经典著作与流行书籍之别,有专业著作与大众读物之殊,有文字读物与视频读物之异。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和手机的普及,人类有可能真正实现“知识的普惠”,任何层次任何形式的书籍都能轻易得到。地铁里、公交上、休息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低头一族”。不过,这种情况让人“亦喜亦忧”-随着知识的日益普及化,知识也日益浅表化和碎片化。知识的浅表化和碎片化让更多的人不必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只要会“搜索”,无知可以显得有知,不学也可以显得博学。长此以往,我们既难以认知哲人理论体系的深刻严谨,也难以体验诗人情感的博大崇

12、高,甚至无法感受艺术作品的细腻美妙。因而,认识会越来越肤浅,心灵会越来越荒芜,审美会越来越庸俗。从来不去碰一碰原创性的经典,我们自己怎么可能会有原创性?经典阅读,常常是挑战性阅读。人类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还有公认的名著,这一类经典著作都是挑战性阅读的读物。一位西方作家曾调侃,所谓“经典著作”就是人人说好,但人人不读的那些书籍。的确,经典很多时候是在人们的书架上“供奉”,并不在人们阅读的案头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或是经典的深度超出了自己的智力范围,初读往往不知所云,如罗素的数学原理,弗雷格的算术基础。还有可能是自已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或时代相隔十分遥远,今人无法领略书中的美感,如屈原的骚賦

13、、杜甫的诗歌、但丁的神曲。这些经典是人类的精神宝库,但大多数人不得其门而入,它们只向那些勤奋坚毅者敞开大门。经典不是心灵的“可口可乐”,我们可以咕噜咕噜地一饮而尽,它们需要我们不断钻研才能常读常新。倘若真正读懂了这些经典,你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豁然。可惜,有“会当凌绝顶”雄心的人很多,但最后实现“凌绝顶”志向的人极少。弃难图易是人的天性,笔者也是如此:只要能读消遣读物就不读经典,只要能读中文就不想读英文,只要能读现代文学就不想读古代文学,只要看电视就不想读.可是,人与人拉开差距的关键,大多不是智力的高下,而是毅力与恒心的大小。客观来说,今天人们已经无法拒绝网络阅读占据大量阅读时间的现实。但

14、在互联网空间,可不可以也飘着一缕书香?其实,已经有很多机构行动起来。这不是,在年轻人手机App里占有重要位置的今日头条与抖音,联合了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光明日报,以及出版过许多经典读物的北京出版集团、中信出版集团、果麦文化等多家文化出版机构,启动了“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都来读书”-都来, 来哪里?简而言之,就是来到经典。“都来读书”,就是希望在网络阅读中培植深度阅读的土壤,希望大家在不拒绝网络阅读的同时,也能接触到经典阅读。其实,不同的阅读和思考习惯,短时间内看不出有什么差别,时间一长就出现天差地别:有的才华出众,有的“泯然众人”。你自己选择了什么样的阅读习惯,你就为自己选择了什么

15、样的人生。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0.第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6 分) 11.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 分)A.今天的书籍种类,有经典著作与流行著作之别,专业书籍与大众书籍之殊,文字读物与视频读物之异,比东汉思想家王充将当时的书分为作,述,论三种更为繁多。B.很多人即使没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只要会搜索,就能将无知表现得有知,不学也能显得博学,是因为知识日益普及化时也变得日益浅表化和碎片化。C.经典很多时候是在人们的书架上“供奉" ,并不在人们阅读的案头上,这是因为经典的深度超出了自己的智力范围,读起来往往不知所云。D.大家能

16、够在不拒绝网络阅读的同时,还接触经典阅读,这就是多家文化机构创办“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的目的。1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5分) 三(15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乌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

17、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 (3)上下一白 一: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5)及下船 及: 14.翻译句子(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5. 甲文段中太守和游人散去后,“_ ”是作者从听觉角度写山林景色。乙文中“ ”也是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两文作者将自己的志趣分别体现在哪个字中?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写作(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