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法”历史上的四大流派--我对胎息法的认识之一关朝_第1页
“胎息法”历史上的四大流派--我对胎息法的认识之一关朝_第2页
“胎息法”历史上的四大流派--我对胎息法的认识之一关朝_第3页
“胎息法”历史上的四大流派--我对胎息法的认识之一关朝_第4页
“胎息法”历史上的四大流派--我对胎息法的认识之一关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胎息法历史上的四大流派关朝胎息法是内功练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什么是胎息法从古至今争论不断,未有定论.我是习武之人,习武练功几十年也练了几十年的胎息法.为了方便大家对胎息法有个比拟全面的熟悉,我首先梳理一下历史上胎息法的几种主要流派并加以简单点评,以供大家参考:一、以闭气功为主要练法的胎息法:以闭气功为主要练法的胎息法历史上主要有葛洪的抱朴子胎息法和彭祖闭气功.1、抱朴子闭息法:葛洪公元284-34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名医.著有?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又有?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良吏传?十卷、?集异传?十卷、?金匮药方?一

2、百卷、?肘后备急方?八卷、文集三十卷,又杂抄经史百家方技成三百一十卷.一共有五六百卷之多,所以前人曾感慨说“六朝著述之富,盖无如葛稚川者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六朝?.?抱朴子.内篇?,书成于公元三百一十七年.但本功法并非葛洪所创,而是葛洪根据师传整理而成.具体练法为每日子后午前取仰卧式,瞑目静心,摒绝杂念.先鼻缓缓吸气,吸气极满后闭目不息,随即默数数字,自一至百以上.当闭气至极,那么以口缓缓吐气,吸气或吐气皆须极细极微,毫无气息出入之声,以鸿毛置鼻孔处纹丝不动为标准.练习日久,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字可达数百以至数干,在此期间将自然出现胎息状态.“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那么道成矣

3、.2、彭祖闭气法:彭祖,姓钱名铿,典籍记载和民间传言都说他获寿800多岁据传当时70天为一岁,实为150多岁.彭祖闭气功功理主要是把人体肺部的空气吐净,使肺部包括整个人体内部形成真空,产生负压状态,并通过这种负压打通肺部经脉.按中医理论,肺朝百脉,肺脉一开,那么百脉俱开.在人体所有经脉中,哪里经脉与玄关相通那么相应的玄关也将被翻开.关朝点评:练习闭气法能使人长寿古文献记载和当今社会都有实例可以证实,从上述闭气法练法的表达中可以看到,闭气法修炼的目的是最终到达不以口鼻呼吸的“息停脉止境界.也就是人们把到达“息停脉止和“内呼吸作为胎息法最高境界的标志,但如何到达“息停脉止和“内呼吸的境界那么是自古

4、至今胎息法习练者探索的主要内容,也是各派争论的焦点.二、以后天返先天为宗旨,类比胎儿在母体内以脐带呼吸的方法而衍生的神阙功、命门功、会阴功海底功等“先天呼吸方法.?摄生三要?日:“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日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那么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此种练法的根本思想是把人出生后用口鼻通过肺部呼吸的方式称为后天呼吸,而把类似于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脐带获取氧和营养,打通与丹田相通的腹部假设干重要穴位如神阙肚脐、命

5、门、会阴阴跷、长强尾闾,从而从大自然获取能量与信息的呼吸方式称为先天呼吸.由于练法来源于胎儿的呼吸,故名“胎息法.这种练法的特点除了通过神阙、命门、会阴等穴位可以直接从外界获取“外气外,还在吸气后有一段不吸不呼的闭息阶段,即每一次呼吸是由吸气入息一闭气闭息一呼气长进这三个过程组成,称为一息.这种练法在闭息的时候可以激发身体的“气机,利用先天呼吸获得的外气与本身的元气结合,在闭息形成的较高腹压作用下自动冲击不通的经络,形成身体某些部位的自发活动,也称为“灵动或内动.这种练法比拟有代表性的现代著作有胡耀贞先生1958年由卫生部出版的?气功与保健气功?第二节.关朝点评:这种练法有三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6、:1、采取了有别于口鼻呼吸称为后天呼吸的先天呼吸,使人可以在本身的先天元气因衰老而逐渐减少时,获得补充自身气血的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道家也叫“采气,某些丹派称其为练习“外药的方法.也有称其为“添油接命练法.2、由先天呼吸的入息、长进之间的“闭息练法可以激活气机,使真气自行循经运行,打通自身的经络.这种练法可以防止在打通小周天时由于不当的上行意念引导而产生高血压、脑梗等弊病.这种练法就是“气通周天练法,属于内功练习中的“顿法.3、这种练法用先天呼吸代替口鼻呼吸后天呼吸从而逐渐到达“止息的目的.其中先天呼吸的具体练法有利用身体外表的皮肤细胞呼吸的“体呼吸法.体呼吸法实际是人体外表的细胞呼吸,我们

7、也可以相对于体内细胞呼吸的“内呼吸,称之为“外呼吸.武术中讲究推手的太极拳和大成拳为了增加身体外表的敏感性,都有类似的练法.有些拳种把这种全身外表细胞进行呼吸的练法所获得的“气叫“浑圆气以区别在身体内部通过经络导引的“经络气.除了体呼吸之外,还有通过身体一些特殊穴位进行出入息的练法,也有人称之为“穴位呼吸.这种练法我认为缺乏之处是在练成“体呼吸或“穴位呼吸等先天呼吸方法后,如何进一步到达“息停脉止境界的后续练法没有明确的理论,胡耀贞先生的女儿等把此练法的延续开展为气功的自发功.而我认为这种练法只是胎息法一个阶段的练法,不是胎息法的全部.三、以?胎息经?为代表的练法:?道藏?里所收的?高上玉皇胎

8、息经?,作者及成书年代已无考,但在葛洪?抱朴子遐览?中即有著录,可见其成书当早于东晋时期.其主要代表性观点是:“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故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假设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必,自然常在.勤而行之,是真道路.关朝点评:1、前边两种练法可以认为属于道家的“命功练法,而这里引入了“神的概念.要到达胎息的状态必须“性命双修,通过“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到达止念进而止息,通过“止息到达“入定.入定自然“闭视、闭听、闭息.入定的关键是如何“神气相注.2、这种练法不同于前述对“胎息的理

9、解,这里的胎是指在修炼的高级阶段修炼“阳神的一种方法,分为结胎、十月怀胎、元婴诞生和后天气断、元神显现等阶段,最后练成“阳神出窍的功夫.这种道家的高级功夫往往不介绍其具体的练法,后学者如果一开始就“固守虚无,常常事与愿违,成功者很少.由于要能“神气相注,首先要知道如何练气、如何修神、神气在何处相注、如何才能心不动念.习练者还应“性命双修,从有为法入手,逐步转化为无为法才是正路.四、佛家天台宗的?六妙法门?练法:很多人都认为“胎息法是道家功法,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佛家也有专修吐纳的门派,密宗、汉传佛教都有.汉传佛教中以修炼吐纳、呼吸之法为主的代表是天台宗止观坐禅方法.其代表著作是隋代高僧、天台宗四

10、祖智大师所著?六妙法门?和?天台小止观?.?六妙法门?全书主要在阐示天台三种止观中的不定止观法门.为智应尚书令毛喜之请,于金陵瓦官寺所说.自光大元年567至太建七年575,历经八年而讲说完成.智者大师的哥哥陈针当时为中军参将,在四十岁那一年,遇到张果老,这位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一见面就说:“啊!看你的相貌,阳寿已尽,一个月内必死无疑.他哥哥一听吓了个半死,赶紧回去找弟弟商量:“怎么办?张果老说我活不过一个月.智者大师答复:“嗯!没关系,我教你止观法门.这就是小止观的由来,原本是为他哥哥延长寿命而说的.他的哥哥很听话,就根据小止观的内容认真地修习,结果一个月之后不但没死,而且还活得很建康.到了第二

11、年再碰到张果老的时候,张果老吓了一跳,很惊讶地问:“你到底是吃了什么长生不死的药,才可以活到现在的?他就答复说:“我有一个弟弟,他告诉我修习止观,我只是根据他教的方法不断练习,才可以活到现在的.张果老听了不禁赞叹地说:“佛法真是不可思议,居然有这种长生不死的妙药,真可谓希有.六妙法门包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六妙门.智大师在?六妙法门?中指出:“一数为妙门.行者依息数故.即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A色7E.二者随为妙门者.行者因随息故.即能出生十六特胜.所谓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心受喜.七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

12、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三者止为妙门者.行者因止心故.即便次第发五轮禅.一者地轮三昧.即未到地.二者水轮三昧.即是种种诸禅定善根发也.三者虚空轮三昧.即五方便人.觉因缘无性如虚空.四者金沙轮三昧.即是见思解脱.无著正慧.如金沙也.五者金刚轮三昧.即是第九无碍道.能断三界结使.永尽无余,证尽智无生智入涅槃.直止为妙门.意在此也.四者观为妙门者.行者因修观故.即能出生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狮子迅奋三昧.超越三昧.炼禅.十四变化心.三明.六通及八解脱.得灭受想.即入涅槃.观为妙门.意在此也.五者还为妙门者.行者假设用慧行.巧善破折.返

13、还根源.是时即便生出空无想无作.三十七品.四谛.十二因缘.中道正观.因此得入涅槃.还为妙门.意在此也.六者净为妙门者.行者假设能体识一切诸法本性清净.即便获得自性禅也得此禅故.二乘之人.定证涅槃.假设是菩萨.入铁轮位.具十信心.修行不止.即便出生九种大禅.所谓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菩萨依是禅故.得大菩提果.已得今得当得.净为妙门.意在此也.他又指出:“修数者.行者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祥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是名修数.证数者.觉心任运从一至十.不加功力.心住息缘.觉息虚微.心相渐细.患数为粗.意不欲数.尔时行者应当放数修随

14、.随亦有二.一者修随.二者证随.修随者.舍前数法.一心依随息之出入.摄心缘息.知息出入.心住息缘.无分散意.是名修随.证随者.心即微细.安静不乱.觉息长短遍身入出.心息任运相依.意虑恬然凝静.觉随为出.心厌欲舍.如人疲极欲眠.不乐众务.尔时行者应当舍随修止.止亦有二.一者修止.二者证止.觉身心泯然不定.不见内外相貌.定法持心.任运不动.行者是时即作是念.今此三昧.琐复无为寂静.安隐快乐.而无慧方便.不能破坏生死.复作是念.今此定者.皆属因缘.阴界入法.和合而有.虚诳不实.我今不见不觉.应须照了.作是念已.即不著止.起观分别.观亦有二.一者修观.二者证观.修观者.于定性中.以慧分别.观于细微出入

15、息相.如空中风.皮肉筋骨三十六物.如芭蕉不实.心识无常.刹那不住.无有我人.身受心法.皆无自性.不得人法.定何所依.是名修观.证观者.如是观时.觉息出入遍诸毛孔.心眼开明.彻见三十六物.及诸虫户.内外不净.刹那变易.心生悲喜.得四处念.破四颠倒.是名证观.观相即发.心缘观境.分别破折.念觉流动.非真实道.尔时应当舍观修还.还亦有二.一者修还.二这证还.修还者.即知观从心生.假设从折境.此即不会根源.应当反观观心.此观心者.从何而生.为从观心生.为从非观心生.假设从观心生.即已有观.今实不尔.所以者何.数随止等三法中未有即观故.假设从不观心生.不观心为灭生.不为没生.假设不没生.即二心并.假设没

16、法生.灭法已谢.不能生观.假设言亦灭亦不灭生.乃至非灭非不灭生.皆不可得.当知观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即空.空故无观心.假设无观心.岂有观境.境智双亡.还源之要也.是名修还相.证还相者.心慧开发不.不加功力.任运自能破折.返本还源.是名证还.行者当知.假设离镜智.欲归无镜智.不离镜智缚.以随二边故.尔时当舍还门.安心净道.净亦有二.一者修净.二者证净.修净者.知色净故.不起妄想分别.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息妄想垢.是名净修.亦不能修所修及净不净.是名修净.证净者.如是修时.豁然心慧相应.无碍方便.任运开发.三昧正受.心无依恃.证净有二.一者相似证.五方便无漏道慧发.二者真实证.苦法忍乃至

17、第九无碍道等真无漏慧发也.三界垢净.故名证净.复次观众生空故名为观.观实法空故名为还.观平等空故名为净.复次空三昧相应故名为观.无相三昧相应故名为还.无作三昧相应故名为净.复次一切外观名为观.一切内观名为还.一切非内非外观名为净.故先尼梵志言.非内观故得是智慧.非外观故得是智慧.非内外观故得是智慧.亦不无观得是智慧也.关朝点评:1、从上述智者大师论述我们可知六妙法门不是把胎息法的“息停脉止作为终极目的,而是把“因此得入涅槃.还为妙门.意在此也.而止息只是“止的修炼中的一个环节.所以止观练法的层次要远高于前述练法.2、“六妙门属于不定禅法,只要巧行六法,在任何一个阶次上,都可生发无漏,迅速证道.圣悟法师说:“六妙门亦称不定止观,即是说修持者以不同的指导思想来修观,会有不同成就.假设以上述方法修,属世间禅.假设以小乘佛教的教理修观,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苦观空,观无我,到达契证无我而空的空三昧,这就是出世间禅了.如果以大乘教理修观,反观心性,从而契证真实,那么成为圆顿的出世间上上禅了.六妙法门中的核心秘法,相同于佛门修炼的抽象概念化,我们在修炼中要把这些概念化的秘法转换成具体的练法,这就涉及到在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对止、观各个环节的理解是否正确,理解的正确,我们修炼的效果就有出人意料的表达,如果理解不准确,不但效果打折扣,还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