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圆柱的熟悉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熟悉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局部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向图;熟悉圆柱侧向的展开图.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水平口一定的空间想像水平.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悉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向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在生活中肩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T来熟悉这样的形状.2、板书课题:圆柱的熟悉1 .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 .教学例1:熟悉
2、圆柱(1)熟悉圆柱的面.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外表,说说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卜两个面叫做底而,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2)、熟悉圆柱的高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上下和水柱的什么肩关?b.引导小结:水柱的上下和水柱的高后关.c.结合课本答复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向之向的距离叫做图.)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后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冏
3、标纸剪开,再翻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稳固练习全课小结反应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复原成圆柱的侧面,冉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1 .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2 .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圆柱的熟悉圆柱上卜两个面叫做底而,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4、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圆柱两个底向之向的距离叫做局.圆柱的图有无数条,局的长度都相等厂长方形沿高剪T斜着剪:平行四边形L止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一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一长方形的宽作业设计:教学后记:提醒:1、表格内容用5号仿宋,行距为固定行距18磅.2、教学过程可不写详案;3、此教案请务必注意美观.课题圆柱的外表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枳的计算方法.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枳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5、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引入探究新知1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 .口头答复卜面问题.(1) 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同学们,圆柱的外表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外表积.二、教学新识1 .圆柱的侧面积.(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2)推导公式.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3)小组讨论.(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即:S=Ch(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2 .
6、理解圆柱外表积的含义.(1)观察一下,圆柱的外表由哪几个局部组成?(2)圆柱的外表积是指圆柱表向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稳固练习师生小结公式: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3 .教学例4(1)出例如4.(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3)尝试计算(4)汇报订正.4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外表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局部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1 .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2 .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圆柱的表
7、卸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局员柱的外表积=员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2作业设计:例4:侧面积:3.14X20X30=1884(平方厘米)底囿枳:3.14X(20+2)2=314(平方厘米)外表积: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教学后记:课题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教学重点1、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2、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引入探究新知一
8、、复习引入1、复习旧知(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二、教学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2)教具演示.(3)通过观察,讨论.(4)引导归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即:V=Sh2、应用公式尝试完成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习题.3、教学例6(1)出例如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卜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稳固练习(2)学生尝试完成例6.(3)集体订正.杯子的底面积:3.14X(8+2)2=3.14X42=3.14X162、=50.
9、24(cm)杯子的容积:50.24X10=502.4(cm3)=502.4(ml)答:由于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三、稳固练习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师生小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结收获?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作业设计: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w£V=ttr2h例6:杯子的底面积:3.14X(8+2)2=3.14X42=3.14X16=50.24(cm2)杯子的容积:50.24X10=502.4(cm3)=502.4(ml)答:由于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教学后记:课题解决问题教学
10、目标1、通过观察比拟,掌握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水平,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拟,掌握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探究新知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那么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出例如7,(1)读题,理解题意: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局部的高18厘米
11、的圆柱.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2)质疑.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3)实物演示.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4)尝试解决.一.,一一、2_一.,一一2一3.14X(8+2)X7+3.14X(8+2)X18=3.14X16X(7+18)=1256(cm3)稳固练习师生小结=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2、引导归纳.求不规那么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变的特性,把不规那么图形转化成规那么的图形再求容积.三、稳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2、完成练习五的第12、14、15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12、么收获?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一,一一2一,一_、2一3.14X(8+2)X7+3.14X(8+2)X18=3.14X16X(7+18)=1256(cm3)=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圆锥的熟悉教学目标1、熟悉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2、熟悉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局部的名称.教学难点熟悉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探究新知一、情景引入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2、揭示课题:圆锥的熟悉.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
13、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2、教学例1,圆锥的熟悉.(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2)讨论交流.(3)熟悉圆锥的高.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4)引导归纳.圆锥的特征:底向是圆,侧囿个曲囿,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练习运用课堂总结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测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个扇形.三
14、、课堂练习1、活动游戏.将三角形制片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圆锥的熟悉圆锥的特征:底向是圆,侧向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作业设计:教学后记:提醒:1、表格内容用5号仿宋,行距为固定行距18磅.2、教学过程可不写详案;3、此教案请务必注意美观.课题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15、作能力和自主探索水平.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探究新知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方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T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3)实验探究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4)讨论探究.(5)引导界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
16、的体积的3练习运用课堂总结2、教学例3.(1)出例如3(2)理解题意.(3)引导分析.(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止.三、稳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2、完成练习六的第47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回枳X局圆锥的体积=lx圆柱的体积=1X底回枳X局33、-1字母公式:V=-Sh3作业设计:教学后记: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外表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
17、成知识体系.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3、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二、知识梳理1、结合教材第37页第1题,回忆圆柱、圆锥的特征.(1)圆柱的特征.(2)圆锥的特征.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1)出示圆柱的外表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答复:圆柱的侧面是指哪F分?它是什么形状的?(2)外表积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外表积的局部.3、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2598-2016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贴衬织物沾色的仪器评级方法》
- 多人投资合作协议书范本与多人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一)5篇
- 新解读《GB-T 30952-2014水位试验台校验方法》
- 新解读《GB-T 31079-2014社区地震应急指南》
- 新解读《GB-T 31156-2014太阳能资源测量 总辐射》
- 建筑行业行业员工劳务承包合同5篇
- 车间工人安全合同范本
- 苗木工程合同范本
- 工厂服装加工合同范本
- 美菱空调采购合同范本
- 小学生情绪调适心理课件
- 节能环保供货保证措施
- GB/T 23806-2025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
- 2025电化学储能生产指标管理办法
- 肿瘤患者心理抑郁护理
- 上班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 整机测评报告模板范文
- 2025-2030年中国工程承包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十个严禁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聚氨酯医用材料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