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孟子和荀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主张,认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2.了解墨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主张,从其阶级性认识墨子的主张与儒家学派的不同。3.了解庄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主张,从其阶级性认识其思想消极的原因。4.了解法家学派韩非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主张,认识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简要了解孙膑的历史地位及其军事思想。6.概述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栏目索引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2)思想主张
2、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思想:孟子主张 说;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3)影响: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 ”,地位仅次于孔子。答案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孟子、荀子与儒家一仁政仁政人性本善人性本善亚圣亚圣温馨提示温馨提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但不是简单地继承,而是提出了“仁政”思想,将孔子“仁”的学说扩展到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施政思想。2.荀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2)思想主张
3、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 ”的唯物论观点。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政治思想: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对法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主张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答案温馨提示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礼法并施温馨提示荀子的思想虽然杂取百家,不被传统儒家所认可,但其强调治国应以礼教为主,所以他仍然属于儒家学派。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1)主张“兼爱”、“ ”,而“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非攻”是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4、(2)提倡“ ”,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 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之后就不受人们重视了。 墨子与墨家二答案易错警示 非攻非攻手工业者手工业者尚力尚力易错警示孔子的“仁”和墨子的“仁”不同:孔子所说的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仁是指没有等级差别的爱。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2.思想主张(1)提出了“ ”的观点。(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3)认为天与人“ ”,人必须顺应自然。 庄子与道家三答案温馨提示齐物齐物
5、不相胜不相胜温馨提示庄子和老子均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但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消极,充分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1.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 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 。(2)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3.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在西汉以后的1 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韩非与法家四答案温馨提示法家法家中央集权国家中央集权国家温馨提示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虽然不如儒家、墨家影响大,没有成为“显学”,但是因为它迎合了社
6、会发展趋势,被统治阶级认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历史地位:孙膑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2.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 中,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 的作用。 孙膑与兵家五答案孙膑兵法孙膑兵法人人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六答案政治理想政治理想理论武器理论武器温馨提示温馨提示“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实指而
7、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别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1.结构图示结构图示方法总结2.识记方法识记方法用列表法识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影响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孟子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荀子“天命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影响深远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战国时期的显学,被其他学派吸收,战国以后不被重视返回道家庄子“齐物”、“逍遥”;人必须顺应自然在文学、美学等方
8、面建树颇丰法家韩非法、术、势相结合;主张变法革新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兵家孙膑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史料探究1.孟子的思想材料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问题:材料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与孔子的问题:材料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与孔子的“仁仁”有何关系?有何关系?答案主张“仁政”。联系: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区别:孔子的“仁”即“爱人”,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孟子从孔子的“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重点难点
9、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答案答案2.荀子的思想材料一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荀子议兵材料二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大略问题:相对于孔孟问题:相对于孔孟“仁仁”“”“仁政仁政”的思想,材料一、二中体现的荀子思想的思想,材料一、二中体现的荀子思想有何特点?有何特点?答案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恩威并施,其思想更多地吸收了法家思想的特点。史论总结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伦理观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治国理念 “仁”、“为政以德”“仁政”、“施仁政于民”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10、民本思想强调“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提出“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观“克己复礼”较保守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题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史料探究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材料某历史学家写道:“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是从春秋末期到西汉王朝。在此期间,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变,土地所有权从国君和贵族手中滑出,重新分配。新兴的地主阶级,向世袭的贵族阶级挑战一个人的权力,决定于他的思想和能力,不完全决定于他的祖先成分中国所有的古哲学思想和文化创造,在这个时代纷纷出现,使华夏人的思想学术进入空前辉煌时代。”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
11、明这个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个“黄金时代黄金时代”的社会巨变有哪些?的社会巨变有哪些?答案答案巨变:(1)土地私有制代替了井田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分封制瓦解,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3)战国时士阶层的活跃,促进了文化的觉醒。(4)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2.诸子百家思想与和谐社会材料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2、,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答案举例: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答案史论总结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形成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
13、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建立起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3)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2.历史影响(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
14、动作用。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返回1.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等。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A.经济大发展 B.政治大动荡C.文化大繁荣 D.社会大变革D解析这些成语典故中虽然很多反映了诸侯纷争的事实,但是“毛遂自荐”、“朝秦暮楚”说明当时用人体制发生了变化,而“奇货可居”反映了商业发展情况,故只有D项能够完整概括各方面的因素。解析答案随堂达标检测 123456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儒家思想()A.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C.提供了政治理
15、想和道德准则D.提供了兼爱思想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主张“仁”、“仁政”,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故C项正确。A项是法家的思想主张;B项是道家的思想主张;D项是墨家的思想主张。C解析答案1234563.对下图思想家的话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解析答案123456A.三人是儒家思想家B.他们的主张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C.他们的主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D.他们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根据三人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者爱人”、“仁义”等,可得出三人是儒家思想家的结论,A项正确,可排除;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分析,B项正确,可排除;根据儒家思想在西汉以后成为
16、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思想这一史实可知D项正确,可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渐趋崩溃,诸侯割据混战,儒家的“仁政”、“民贵君轻”等思想不能满足当时统治者争霸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答案C1234564.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时指出:他们的主张,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主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 B.庄子C.墨子 D.韩非解析根据“最主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判断,这是墨子的思想主张,代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和要求。C解析答案123456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是哪一派别的思想()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材料体现了辩证法思想,属于道家的思想。B解析答案1234566.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3084:2025 EN Surface chemical analysis - Mass spectrometries - Calibration of the mass scale for a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
- 司机与汽车安全协议书
- 司机临时劳务合同范本
- 农村街房出售合同范本
- 南京墓地买卖合同范本
- 公司车辆质押合同范本
- 合伙人买车合同协议书
- 家庭护理行业市场分析
- 家居家装行业家居家装计划
- 厂房水泵销售合同范本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医院感染管理科十五五发展规划
- 学堂在线 实验室安全教育 章节测试答案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解读
- 医院特殊群体服务优先制度方案
- 2025年知识产权普法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垫付农产品采购资金服务合同模板
- 纳税申报实务说课课件
- 敦煌地貌课件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福建专用)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福建专用)原卷
- 9.25电动剪刀式升降车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