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二B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二B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二B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30 分)1、液态金属或合金中一般存在 相(或结构) 起伏、 浓度 起伏和 能量 起伏,其中在一定过冷度下,临界核心由 相(或结构) 起伏提供,临界生核功由 能量 起伏提供。2、液态金属的流动性主要由 成分 、 温度 和 杂质含量 等决定。3、液态金属(合金)凝固的驱动力由 过冷度 提供,而凝固时的形核方式有 均质形核 和 异质形核或 非质形核 两种。5、铸件凝固过程中采用 振动 、 搅拌 和 旋转铸型 等物理方法实现动态结晶,可以有效地细化晶粒组织。6、孕育和变质处理是控制金属(合金)铸态组织的主要方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孕育主要影响 生核

2、过程 ,而变质则主要改变 晶体的生长过程 。7、铸造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一般要经历 液态收缩 、 凝固收缩 和 固态收缩 三个收缩阶段。8、铸件中的成分偏析按范围大小可分为 微观偏析 和 宏观偏析 两大类。9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理想刚塑性材料。10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屈服准则较符合实际的。11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12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13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s等于中间主应力s。14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 , 塑性、韧性降低 。 15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的现象叫超塑性。16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

3、的真实应变为e.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e.25,则总的真实应变e0.35。17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叫材料的 塑性 。二、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 18 分)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越强,其充型能力越好。 ( )2、金属结晶过程中,过冷度越大,则形核率越高。 ( )3、稳定温度场通常是指温度不变的温度场。 ( × )4、实际液态金属(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形核方式多为异质形核。 ( )5、壁厚不均匀的铸件在凝固过程中,薄壁部位较厚壁部位易出现裂纹。( × )6合金元素使钢的塑性增加,变形拉力下降。 ( × )7. 合金钢

4、中的白点现象是由于夹杂引起的。 ( × ) 8 . 结构超塑性的力学特性为,对于超塑性金属m =0.02-0.2。 ( × )9. 影响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和组织结构。 ( ) 10屈雷斯加准则与密席斯准则在平面应变上,两个准则是一致的。 ( × )11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 ( × ) 静水压力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 ( ) 碳钢中冷脆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硫元素的存在所致。 (热脆) ( × ) 塑性是材料所具有的一种本质属性。 ( ) 在塑料变形时要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变形硬化材料。 ( ) 塑性变形体内各点的最大正

5、应力的轨迹线叫滑移线。 ( × ) 二硫化钼、石墨、矿物油都是液体润滑剂。 ( ×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8 分)1、定向凝固原则答:定向凝固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距离冒口的距离由远及近,朝冒口方向凝固,冒口本身最后凝固。2、偏析答:铸件凝固后,从微观晶粒内部到宏观上各部位,化学成分都是不均匀的,这种现象称为偏析。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 16 分)1、什么是缩孔和缩松?请分别简述这两种铸造缺陷产生的条件和基本原因?答: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产生,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孔洞,称为缩孔;其中尺寸细小而且分散的孔洞称为分

6、散性缩孔,简称缩松。缩孔产生的条件是:铸件由表及里逐层凝固;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之和大于固态收缩值。缩松产生的条件是: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较宽,倾向于体积凝固。其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之和大于固态收缩值。2.简述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答:一、提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 二、合理选择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 三、选择三向受压较强的变形方式 四、减少变形的不均匀性五、计算题(每题14分,共28分)某理想塑性材料,其屈服应力为100N/mm2 ,某点的应力状态为4 2 32 6 13 1 5 = 求其主应力,并将其各应力分量画在如图所示的应力单元图中,并判断该点处于什么状态(弹性/塑性)。(应力单位 N/mm2) 。提示:3-152+60-54=0可分解为:(-9)(2-6+6)=0)。 Z X Y答案: 因此,该点处于弹性状态。2圆板坯拉深为圆筒件 , 如图所示 。 假设板厚为 t , 圆板坯为理想刚塑性材料,材料的真实应力为S,不计接触面上的摩擦 ,且忽略凹模口处的弯曲效应 , 试用主应力法证明图示瞬间的拉深力为: a) 拉深示意图 b) 单元体解:在工件的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