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_第1页
《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_第2页
《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何必曰利教学设计景泰二中 景芸芸【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熟读课文。2.理解孟子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3.培养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而且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方式。这篇散文虽分为三节,但是文字浅显,学生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再结合课后注释就可以疏通文意。在内容理解上,教师尽量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历探究孟子要告诉我们的义利观,从而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自己的人格。【重点难点】1.理解孟子的义利观及其现实意义。2.培养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对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的写照。就一般而言,人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是,两眼只盯着财利的人会失去人生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择手段追财逐利的人会伤人更伤己。如果人与人之间都“以市道交”,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只剩下冷冰冰的交易了。所以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二、诵读感悟 1.学生集体诵读,注意读音,熟悉课文,整体感知。千乘(Shèng) 不夺不餍(yàn) 宋牼(kng) 然而不王者(wàng)跖之徒(zhí ) 孳孳(z) 利与善之间也(jiàn) 2.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孟子的义

3、利观。 (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将还原出一个历史画面:梁惠王、士大夫、庶人唯利是图、利益第一的形象惟妙惟肖,而孟子循循善诱、有礼有节的论辩下潜藏着一股不可遏止不可辩驳的气势。无论正反对比还是语言蓄势都是孟子论辩艺术的有效组成部分,最终以两次反问“王何必曰利”戛然收束,令人折服。学生沉浸在这种气势磅礴的论辩中会自然而然地去区别义与利,潜移默化地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这时学生自由发言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所以,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师随机选择部分学生所写内容进行展示,点拨。) 明确: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

4、平天下!孟子就是力图破除世人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确立仁义对社会人生的最高价值。三、赏析探究 1.找出孟子的观点,并分析论证方法。(学生快速找出,自由回答。) 观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正反对比论证: “先利后义”,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犯上; “先义后利”,正面阐释“义”的好处孝亲忠君。首尾呼应,突出立场:先义后利。 2.如何看待孟子对宋牼的批评?(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长展示结论,小组之间互相辩论补充,最后教师补充点拨。) 明确:孟子不是反对宋牼去劝楚王、秦王罢兵,而是反对他从“利”的角度劝说,提出了“先生之号则不可”的看法。在孟子看来,如果是因利罢师,可能会出现君臣成仇、父子反

5、目、兄弟割袍的情况,最终导致家破人亡。所以孟子说“何必曰利”。相反,如果是因仁罢师,则会君臣一体、父慈子孝、手足情深,最终则会称霸天下。孟子还是积极的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的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3.孟子一再强调“何必曰利”,是要求人们绝对不考虑利吗?(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长展示结论,教师补充点拨。) 明确:孟子开头就对梁惠王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结尾回到同样的意思,既形成呼应,又突出了立场。中间先说一通利字当头的坏处,接着说一通推行仁义的好处,孟子无论正面还是反面都是从“为

6、人臣”“为人子”“为人弟”的方面论述。他并不是要梁惠王绝对不考虑利,而是启发他把仁义放在私利之上。其实按照孟子的看法,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些话就是讲用仁义治国安身的莫大好处。孟子就是在世人面前宣扬仁义。 4.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快速总结) 明确:扬善圣贤之君 逐利杀人魔王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虽然做不了圣贤之君,也不可能成为杀人魔王。可是,我们一定要区分“利”和善!扬善,可以让我们更善良,人际关系更和谐,也更加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相反,一味逐利却可能使

7、我们迷失自我,失去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体验。四、拓展延伸 实践孟子的义利观有什么现实意义?鸡鸣而起,到底为谁辛苦为谁忙?(学生思考并写出自己的见解,可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教师随机展示学生所写的结论并点拨。) 孟子认为世人如若不培养仁义之心,不践履仁义原则 ,那么就不能简历亲善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将会是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社会将陷入混乱,国家将面临灭亡的危险。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怀义以相接”上下齐心,同心同德,“鸡鸣而起,孳孳为善”,将无往而不利。所以,人不要只顾匆匆忙忙,不要只抱怨生活太累太辛苦,而要忙里偷闲,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如果太看重利,在利害关系中不能自拔,“人为财

8、死,鸟为食亡”,那又是不是有些迷失本性了呢?更何况,如果一味逐利,不择手段,不惜铤而走险,那倒很可能成为“跖之徒”!当然,成就王业是封建思想。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只追求一己私利,会陷入利益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与他人建立的关系也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最终归属于卑下之流。只有“怀仁义以相接”,才能关系亲善,共同发展,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提倡创建的和谐社会吗?【相关链接】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孔

9、子在论语里特别提到有三种快乐是有益的,三种快乐是有害的。三种有益的快乐:第一种是乐于用礼乐来调节自己的生活。第二种是乐于在背后称赞别人的优点,这种快乐绝对没有后遗症。第三种快乐是乐于交许多好朋友。三种有害的快乐: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为骄傲而乐,到处游玩,游手好闲,每天大宴小宴,大吃小吃。这三种快乐都落实在物质享受上,那是有害的。孔子也不否认,那也是一种快乐,不过这种快乐有局限性,将来会有后遗症。孟子也说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称王天下的不在其中。这三种快乐是超过称王天下的快乐的,这三种快乐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其中第二种快乐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 惭愧)于人。抬头看天不觉得惭愧,低头看人也

10、不觉得惭愧。第二句,低头看人不觉得惭愧,这容易理解,我没有欺骗别人,我没有害过任何人,对任何人我都问心无愧。但是,什么叫抬头看天,不觉得惭愧呢?孟子说的所谓“天”,就是指人的心。抬头看天,等于是我问自己的良心,有没有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做过什么坏事。而且还指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对天要有一个交待就是我生下来是个人,人跟动物不一样,既然是个人,就有人的使命,就是要好好做个人,要把人性向善的要求,设法择善固执,追求止于至善。在孟子这本书里,特别强调要以尧舜之道为乐,尧舜之道是什么?就是行善,尽量帮助别人做好事。孟子说:舜与人为善,是说舜跟别人一起来行善,把别人的善拿来,在自己身上实践,这才叫与人为善,让大家一起来把善的行为有恒心地做下去。大家一起来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