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_第1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_第2页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 关键期 :有些研究者根据动物心理实验提出了“关键年龄”或“关键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早期 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 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3. 年龄特征 :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 是稳定的共同的。4. 智商 :是智力商数的概念,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5. 气质 :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

2、稳定的心理特征。6. 诱因 : 指能够激起有机体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和外部条件或刺激物。7. 意识 :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 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8. 挫折 :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时产生的不 良情绪反应。9. 构想 :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质的概念成特质。10. 焦虑(障碍) :指受不合平现实或不合平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11. 服从 :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12. 催眠 :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

3、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境 下由催眠师生诱导形成的。13. 心向 :也称“心理定势”,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14. 概念 :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 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示。15. 内涵:概念所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外延:是概念的范围16. 推理 :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 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17. 想像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8. 适应 :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提高感受性也可以降低

4、感受性。19. 手段(目的分析法) :先有个目标,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 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20. 性格 :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21. 个性特质 :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种。22. 口语板告 :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 内进行的活动,事后出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23. 心理健康 :1. 广义:指一种高效,满意而持续的心理状态2. 狭义: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24. 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

5、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 的心理。25. 信度 :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26. 常模 :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27. 应激 :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28. 效度 :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29. 从众 :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影响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30. 编码 :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31.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

6、在感觉的 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32. 社会知觉 :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判断和推测的过程33. 超感知觉 : 指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34. 思维 :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 现,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35. 创造性思维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 动。36.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7. 不随意注意 :指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和努力的注意。3

7、8. 随意后注意 :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39. 学习 :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 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40. 发现学习 :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41. 意义学习 :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42. 机械学习 :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43. 知识学习 :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适应方式,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44. 社会规范的学习 :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45. 接受学习 : 将别人的经

8、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 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和组织,以便在必要时再现或加以利 用。46. 智力 :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47. 流体智力 :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48. 晶体智力 :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般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它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不下降还会有 所增长。49. 社会干扰 :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在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50. 社会情化 :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个人付出的努力会比单独时完成任务偏 少的现象。51. 社会助长 :

9、 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52. 社会性发展 :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 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过程。53. 压力 :也叫应激,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54. 压力源 :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和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55. 躯体性压力源 :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 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56. 心理性压力源 :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57. 文化性压力源 :最常见的是文化迁移,即以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

10、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 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58. 社会性压力源 : 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景与事 件,它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P15659. 日节律 :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 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P3060. 生物节律 :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 钟”,随时跟着时间的进程。61. 需要 :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

11、动力源泉。62. 支配需要 :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人际关 系的需要。63. 情感需要 :指个体爱受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 感联系的需要。64. 包容需要 : 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 的需要。65. 记忆 :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66. 陈述性记忆 : 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 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语言表达。67. 程序性记忆 : 又称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括一系

12、列复杂的动作过程, 既有多个动作间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 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68. 情景记忆 :是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69. 语义记忆 :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 联系。70. 动机: 为了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 在动力。71. 社会动机 :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 赞赏。72. 成就动机 :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就会努力克服困难,

13、尽力达到目标的一种内 部推动力量。73. 匮乏动机 :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74. 工作动机 :是最为有效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 完善自己工作的表现。75. 内在动机 : 由个体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76. 成长动机 : 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人以往成就的动机,在这种动机驱使 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77. 交往动机 : 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 赞赏。78.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14、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 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进大脑而产生的。79. 超感觉 :是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的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80.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的临界值.81. 差别感觉阈限(视觉) :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82. 启发式 :通过观察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 的方法。83. 算法式 :指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解决问题84. 认知方式 : 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

15、的方式, 也叫认知风格。85. 社会刻板效应 : 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86. 首因效应 :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的现象。87. 近因效应 : 后来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88. 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 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89. 能力 :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90. 一般能力 :也叫“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们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适用于广泛

16、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的掌握知识。91. 特殊能力 :又称“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 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92. 测验法 :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 法。93. 心理测验 :指在对心理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94. 个体测验 :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验者进行施测的测验。95. 团体测验 :能够在同一时间内由一个主试对多名受测者进行施测。96. 个别智力测验: 指那种在同一时间内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的测验97. 实验法 :在控制条

17、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98. 爬山法 :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 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99. 观察法 :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然后对记录进行分析,以期 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100. 调查法 :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 理特征的研究方法。101. 情绪情感 :我们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02. 横断研究法 : 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103. 纵向研究法 :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 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