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8.1力学实验全解课件_第1页
202X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8.1力学实验全解课件_第2页
202X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8.1力学实验全解课件_第3页
202X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8.1力学实验全解课件_第4页
202X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8.1力学实验全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大常见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三大常见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简介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的关系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u的大小的大小题型简介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例例1 1、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的读数;【答案】【答案】6.51cm6.51cm(6.51cm6.51cm、6.52cm6.52cm都对)都对)【解析】:刻度尺的读数说明【解析

2、】:刻度尺的读数说明刻度尺的读数是需要估读的,估读的原则是要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刻度尺的读数是需要估读的,估读的原则是要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也就是分度值的后一位。位,也就是分度值的后一位。在本题中所示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是毫米在本题中所示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是毫米(mm),(mm),所以在读数时要估读所以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毫米(到毫米(mmmm)的后一位;)的后一位;图图1 1中下面条带的长度应读为:中下面条带的长度应读为:6.51cm6.51cm,或,或65.1mm65.1mm,读数中的,读数中的“5”“5”是毫米(是毫米(mmmm)“1”“1”是估读的,也就是最小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的读数形是估

3、读的,也就是最小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的读数形式一定是式一定是x.xxx.xx(cmcm)或)或x.xx.x( mm mm)。)。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例例2 2、刻度尺的读数、刻度尺的读数【答案】【答案】6.25cm6.25cm【解析】:图【解析】:图2 2中中A A、B B 两点的距离式中的两点的距离式中的“5”“5”是估读的。是估读的。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解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说明:【解析】

4、: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说明:螺旋测微器是需要估读,螺旋尺的最小分度值为螺旋测微器是需要估读,螺旋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01mm0.01mm,所以当估读,所以当估读到下一位时需要估读到千分位;到下一位时需要估读到千分位;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S=X+NS=X+N0.010.01;S S 为最终读数,为最终读数,X X为主尺的读数,为主尺的读数,N N 为螺旋尺的读数(需估读)图为螺旋尺的读数(需估读)图3 3的读数为:的读数为:6.5+20.36.5+20.30.01=6.703mm0.01=6.703mm式中式中20.320.3的的“3”“3”是估读的;是估读的;螺旋测微器的最终读

5、数形式为螺旋测微器的最终读数形式为x.xxx(mm).x.xxx(mm).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说明:【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说明:游标卡尺的读数是不需要估读的但要满足与最小分度值的精确度一致游标卡尺的读数是不需要估读的但要满足与最小分度值的精确度一致性原则;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不同,读数形式则不同。性原则;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不同,读数形式则不同。游标卡尺的读数

6、形式为:游标卡尺的读数形式为:S=X+N.f , SS=X+N.f , S为最终读数,为最终读数,X X 为游标尺为游标尺“0”“0”刻线对应的主尺的读数;刻线对应的主尺的读数;N N为游标尺上除为游标尺上除“0”“0”刻线外第多少个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外第多少个与主尺上某一细线对齐的细线,细线对齐的细线,f f为分度值(为分度值(0.10.1、0.050.05、0.020.02)分度值的划分要看游标尺上小格子的数目;分度值的划分要看游标尺上小格子的数目;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

7、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题型一、三大常见力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与读数、 5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X.XX(mm)2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X.XX(mm)10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分度的游标卡尺最终读数形式为:X.X(mm),准确记住各刻度尺最,准确记住各刻度尺最终的读数形式,是估读问题的最终法宝。终的读数形式,是估读问题的最终法宝。故图故图5的最终读数为:的最终读数为:22mm+40002=22.40mm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例例7、在做

8、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如图所示,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距离为s,且,且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带的加速度大小a_m/s2,(计算结果保留,(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值)位有效数值)打第计数点打第计数点4时纸带的速度大小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_m/

9、s。请你依据本。请你依据本实验推断第实验推断第6记数点和第记数点和第7记数点之间的距离是记数点之间的距离是_ cm,纸带的,纸带的速度方向速度方向。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例例8、在、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

10、纸,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带上选择0、1、2、3、4、5的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跟0点的距离分别为,点的距离分别为,d1_cm d2_cm d3_cm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的瞬时速度为v2 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小车的加速度是a =_ m/s2.(结果保(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留两位有效数字)

11、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答案】1.20cm、5.40cm、12.00cm 0.21cm 0.60m/s2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题型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题型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例例9、在、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

12、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拉力F1和和F 2的夹角越大越好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

13、字母)(填入相应的字母)题型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题型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 (选填(选填“能能”或或“不能不能”)用一个量程为)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理由是 【答案】:(【答案】:(1)ABC (2)不能)不能 因为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因为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簧秤的量程簧秤的量程 【解析】:两个分力的夹角再【解析】:两个分力的夹角再60到到100度之间实验误差更小;度之间实验误差更小; 方法总结方法

14、总结: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注意事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注意事项1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调零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若读数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2 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 O位置一定要相同位置一定要相同3 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

15、,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大也不宜太小,在6060100100之间为宜之间为宜4 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量大些题型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题型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

16、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7.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要做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要做“三记录三记录”;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两;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两绳的方向和结点绳的方向和结点o的位置。的位置。用一个弹簧称拉橡皮条时要做到用一个弹簧称拉橡皮条时要做到“二记录二记录”;记录弹簧秤的示数和绳;记录弹簧秤的示数和绳的方向;还要做到的方向;还要做到“一注意一注意”,

17、结点结点o的位置必须在同一位置。的位置必须在同一位置。题型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题型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例例10、某同学想要精确的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某同学想要精确的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

18、度数值记作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记作L2;挂七个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71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用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表示的式子为:L_ 代入数据解得代入数

19、据解得L cm。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g取取9.8m/s2)【答案】答:【答案】答:L5, L6 答:答:6.85(6.84-6.86) 14.05(14.04-14.06) 答:答:L7 L37.20 L1.75cm 28N/m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解析】:【解析】:本实验用指针所对刻度尺示数标志指针位置。刻度尺读数应估读到最小本实验用指针所对刻度尺示数标志指针位置。刻度尺读数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因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故应估读到毫米刻度刻度值的下一位,因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是毫米,故应估读到毫米刻度下一位

20、,结果应为下一位,结果应为“.” mm(毫米的下一位是估读的),若以厘米(毫米的下一位是估读的),若以厘米作单位,小数点后面应有两位即:作单位,小数点后面应有两位即:“.”cm,故选出,故选出L5和和L6。答:答:6.85(6.84-6.86) 14.05(14.04-14.06)按照所给图示读数即可得出,按照所给图示读数即可得出,注意估读也应追求准确。注意估读也应追求准确。答:答:L7 L3 7.20(7.18-7.22)所给刻度尺的读数差值表示四个钩码对弹所给刻度尺的读数差值表示四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所引起的形变簧的拉力所引起的形变 。追寻前面三个差值的计算规律,即可得出。追寻前面三个差值的

21、计算规律,即可得出 L7L3=7.20cm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方法总结:方法总结: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要点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要点“二三四二三四”两种考法:两种考法:(1)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线,或根据弹力与)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线,或根据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线,利用其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与横轴的截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线,利用其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与横轴的截距

22、为弹簧原长。距为弹簧原长。(2)根据砝码质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处理相关问题。)根据砝码质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处理相关问题。三个不要:三个不要:实验过程中注意拉力不要超过弹簧弹性限度。实验过程中注意拉力不要超过弹簧弹性限度。测量弹簧的长度时,不要用手拉弹簧,在弹簧竖直状态下测量。测量弹簧的长度时,不要用手拉弹簧,在弹簧竖直状态下测量。在画在画F-L图像是时不要画成折线;图像是时不要画成折线;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四个要注意:四个要注意:要注意只知道弹力的大小时,弹簧可能被压缩也可能被拉伸,弹簧对要注意只知道弹力的大小时,弹簧可能被压缩也可能被拉伸,弹簧对

23、应的长度有两个值。应的长度有两个值。安装装置时要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安装装置时要要保持刻度尺竖直并靠近弹簧。为了减小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取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取平均值。在处理数据时要以弹簧弹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作图,在处理数据时要以弹簧弹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作图,连线得出结论。连线得出结论。例例11、某同学在、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

24、长度为l1,如图,如图1所示,图所示,图2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 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个、3个、个、4个、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别是l2、l3、l4、l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挂,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个钩码时,弹簧弹力力F2 N(当地重力加速度(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还需要测量的是要测量的是 。作出。作出F-x曲

25、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答案】:【答案】:25.85 0.98 弹簧的原长弹簧的原长【解析】:按照刻度尺的读数原则进行估读,【解析】:按照刻度尺的读数原则进行估读,F2=20.059.8=0.98N. 弹簧的伸长量,弹簧的伸长量, l是弹簧的总长是弹簧的总长l0是弹簧的原长。是弹簧的原长。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题型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0llx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例例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某同

26、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及质量m关系的实关系的实验,图验,图(a)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1)根据图根据图b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该实验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字)该实验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_;(2)实验中接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该为实验中接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该为_V除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除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器材外还需要_,(3)根据下

27、图可知砂桶的质量为根据下图可知砂桶的质量为_;(4)改变实验方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的质量如果在实验)改变实验方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的质量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忘记平衡摩擦力以下四幅图中哪个与之对应过程中忘记平衡摩擦力以下四幅图中哪个与之对应_,出现图出现图D 所示所示的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的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_;【答案】:【答案】:(1)3.19m/s2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2)220V 刻度尺刻度尺 (3) 0.5kg (4) B 不能保证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桶的质量不能保证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桶的质量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

28、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解析】:(【解析】:(1)根据逐差法:)根据逐差法:代入参数:代入参数: (注意时间间隔(注意时间间隔“T”为为0.04s)该实验要研究)该实验要研究F=ma的关系,第一种方的关系,第一种方案是控制案是控制m不变求不变求F 与与a的正比关系,第二种方案是控制的正比关系,第二种方案是控制m不变求不变求F 与与1/m的正比例关系;将三个参数种的一个参数控制不变,讨论另外两个的正比例关系;将三个参数种的一个参数控制不变,讨论另外两个参数的关系叫做控制变量法;参数的关系叫做控制变量法;221434)()(Tssssa222/19. 31004. 04)70. 672. 7()1

29、9. 621. 7(sma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2)打点计时器分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电火)打点计时器分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需要连接花打点计时器需要连接220V 的交流电源;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则需要的交流电源;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则需要连接连接6V 的支流电源;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计数点的间距;的支流电源;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计数点的间距;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3)图像的斜率为)图像的斜率为 F 为砂桶的质量代入参数为为

30、砂桶的质量代入参数为0.5kg;(4)该实验中认为砂桶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拉力)该实验中认为砂桶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 ,其实将小车和砂,其实将小车和砂桶当作连接体处理可以求得:桶当作连接体处理可以求得: 也就是说拉力也就是说拉力F 的值小于砂桶的值小于砂桶的重力的,但是只要保证的重力的,但是只要保证M远大于远大于m,就可得到,就可得到F近似等于近似等于mg;在实验中随着砂桶的质量不断增大,就不能保证在实验中随着砂桶的质量不断增大,就不能保证M 远大于远大于m了,所以拉了,所以拉力力F 的值就小于了的值就小于了mg。这时应该与。这时应该与D图对应;图对应;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

31、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Fammak1mMMmgF例例13、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的、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的控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在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不变时加控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在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象。图象。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1)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图

32、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2)本实验中是否仍需要细沙和桶的本实验中是否仍需要细沙和桶的 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_(填填 “是是”或或“否否”);(3)由图象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由图象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kg。【答案】:【答案】:(1)平衡摩擦力不足;平衡摩擦力不足; 否否 1kg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解析】:实验中默认为砂桶的总质量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解析】:实验中默认为砂桶的总质量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F,但其实是不,但其实是不等于的,分别对砂桶和小车受力分析:等于的,分

33、别对砂桶和小车受力分析: F=Ma(1) Mg=(m+M)a(2)联立联立1、2式可得:式可得:当当M远大于远大于m时,时,m可以忽略,此时可以忽略,此时F=mg。但在本题中因为在绳子上加了。但在本题中因为在绳子上加了力传感器,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直接通过力传感器读出,所以无需满足小车的力传感器,实验中拉力的大小直接通过力传感器读出,所以无需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桶的质量;质量远大于砂桶的质量;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题型五、探究加速度与外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mMmMgF题型六、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题型六、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例例14、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

34、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

35、一系列小点上打出一系列小点.题型六、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题型六、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回答下列两个问题: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 .(填(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滑块运动的时间滑块运动的时间t题型六、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题型六、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题型六、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题型六、结合物体的运动规律求摩擦因素;题型六、结合物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