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第四章_第1页
[题目]第四章_第2页
[题目]第四章_第3页
[题目]第四章_第4页
[题目]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1节 地表水环境调查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环境现状调查的概念、污染源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质评价原则。教学重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评价原则教学难点:水质评价原则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媒体学时:2学时第1节 地表水环境调查一、环境现状调查n 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水土流失、生态调查、声环境 、社会经济、人文遗址、自然遗迹、人健康状况等二、污染源n 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环境问题是由污染源引起的。了解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方式,才能对环境问题进一

2、步认识,追根寻源。n 污染源分类:(1)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2)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源;(3)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4)固定源和流动源;(5)稳定源和瞬时源。 1.自然污染源n 生物污染源:病原体、鼠、蚊、蝇、其它。n 非生物污染源:火山、地震、泥石流、矿层、地下水等。 2.人为污染源n 工业污染源n 农业污染源n 生活污染源n 交通污染源3.工业污染源n 工业废气 n 工业废水 n 工业废渣 n 噪声n 产品4.农业污染源n 农药n 农肥n 农业废物n 水产养殖和畜禽饲养业 n 土壤流失5.生活污染源n 生活废气n 生活污水n 生活垃圾6.交通污染源n 噪声n 废气n 有毒有害产品环

3、境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3.3 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法 I= Ci/Csi 式中: Cii污染物现状监测值; Csii污染物评价标准值。 I>1超标 I1未超标题目:第2节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污染源分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熟悉跟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有关的概念,掌握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方法。教学重点: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方法。教学难点: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媒体学时:2学时第2节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方法一、基本概念1.地表水 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水域,如河流(包括河口

4、)、湖泊、水库等。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时,还包括有关海湾的部分内容。2.水污染源凡是对水环境质量可以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统称水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水污染源分类见下表。表1水污染源分类按排放方式点污染源 污染物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方式为点非点污染源 污染物产生的源点为面,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为面、线或点按污染性质持久性污染物 在地面水中不能或很难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分解、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 在地面水中由于生物作用而逐渐减少的污染物酸碱污染物 各种废酸、废碱等,水质参数是pH热污染 由排放热废水所引起,水质

5、参数是水温二、常用水环境评价标准1.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93)(3)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种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1)标准分级 A.排入GB3838二类水域和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B.排入GB3838四、五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C.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D.排入未设

6、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A和B的规定; (2)污染物分类 A.第一类污染物 B.第二类污染物三、工作等级1 概念 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划分评价等级。对各单项环境要素而言,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不同工作等级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深度不同:一级要求全面、详细且深入(定量);二级对单要素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定量与定性结合);三级仅须进行一般性评价,以定性为主对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而言,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要包含所有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2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1)工

7、程特点:工程性质和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2) 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3)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四、地表水工作等级划分方法1.划分依据 四项指标: (1)污水排放量 5个档次:20000 m3/d;1000020000 m3/d; 500010000 m3/d;10005000 m3/d; 2001000 m3/d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a.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

8、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b.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污染物类型数=1,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c.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3)地面水域规模A.河流或河口:指标为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Q。Q150m3/s为大河;15Q150m3/s为中河;Q15m3/s为小河。B.湖泊:蓄水面积为S 当水深10m时: S>50km2为大湖; 5S50km2为中湖; S5km2 为小湖。 当水深10m时: S>25km2为大湖; 2.5S5km2为中湖; S2.5km2 为小湖。(4)地表水

9、水质要求 以GB3838-2002为依据,根据当地地区环境质量要求确定。2.划分方法题目:第3节各类水质模型及其使用条件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完全混合模型和一维稳态模型及其适用条件;知道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并能使用以上模型作简单计算。教学重点:完全混合模型及其适用条件、一维稳态模型及其适用条件教学难点: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媒体学时:2学时第3节各类水质模型及其使用条件一、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水质影响预测的时段,按照水体自净能力的年内变化,一般按丰、平、枯水期分层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二级评价,至少应预测平、枯水期两个时段的水质影响(即水体自净一般和最

10、小两种情况)。 三级评价和二级评价时间要求较短时,可只预测枯水期一个时段(即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情况)。二、常用水质模式:(一)完全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式中:C均匀混合断面处水质平均浓度(mg/L);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P废水排放量(m3/s)。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二)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1、常用公式: 式中:c计算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c0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K综合衰减系数,1/d;u河流流速,m/s;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

11、。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2、一般公式:式中: k1耗氧系数; k3沉降系数; t水团传播时间,其中:(三)SP模式2.4.3.5 式中:D亏氧量,即饱和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浓度的差值,mg/L; D0计算初始断面亏氧量,mg/L; K2大气复氧系数,1/d;x经测点到计算初始点的距离,m。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l 污染物有耗氧性有机污染物;l 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l 河流为恒定流动;l 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四)河流混合过程段与水质模式选择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上游河段。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