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解读_第1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解读_第2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解读_第3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解读_第4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解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1、 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1、 用 “者 ”或 “也 ”表判断,其中“者 ”表停顿, “也 ”表判断。 “ ,者,, 也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者,, ”。 天下者,高祖天下。粟者,民之所种。 “ ,,, 也 ”。 梁,吾仇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 直接表判断,不用判断词和语气词。“ ,,, ”。 刘备,天下枭雄。3、 用副词 “乃 ”“ 则 ”“ 即 ”“ 皆 ” 非 “ ”等表判断。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扣之

2、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山下皆石穴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人非生而知之者4、 用动词 “为 ”“ 是 ”表判断。(判断词“是 ”出现较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翩翩两骑来是谁2、 被动句用 “于 ”表示: “ ,于, ”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不拘于时,学于余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故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用 “为 ”表示: “为 , ”“为 , 所 , ” 为所 “ , ”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巡船所物色行将为人所并若属皆且为所虏用 “见(受) ”表示: “见 , ”“ 见 , 于 , ”“ 受 , 于 ,

3、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用 “被 ”表示被动:“被 ,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被动标志,意念上的被动:戍卒叫,函谷举余羁縻不得还3、 倒装句1、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弗、无、莫等+代词宾语+动词) 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人莫之许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沛公安在?君何以知燕王?陈述句中,代词“自 ”作宾语,常常前置(反身代词“自 ”+ 动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举贤以自佐 “以 ”的宾语,有时前置(宾语+介词“以 ”) 余是以记之。一言以

4、蔽之方位名词作宾语前置(方位名词+介词) 沛公北向坐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用 “之 ”、 “是 ”(助词)将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惟命是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 定语后置1 用 “ 之 , 者” 或“ 者” 表示(中心词 +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村中少年好事者(中心词 +之、而+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用 “之 ”把形容词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3、 介宾短语后置,也叫做介词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则较多地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谓语动词+

5、介词结构+“于,”。以勇气闻于诸侯。耻学于师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以,”。皆不可拘以时月。覆之以掌谓语动词+介词结构+“如,” 焚拜如前人4、 主谓倒置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甚矣,汝之不惠!4、 省略句1、 省略主语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蒙后省(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自称时省(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予)手自笔录,(予)计日以还对话中省(刿)曰:“(公)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樊哙曰: “今日之事如何?”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2、 省略谓语动词 承前省一鼓

6、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蒙后省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邢人如恐不胜 对话中省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学)也。”3、省略宾语省略动词宾语(承前)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蒙后)哙侧其盾以撞(卫士),卫士仆地省略介词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折藏之,归以(之)示成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4、省略介词,省略介词“于 ”或 “以 ” 以钟磬置(于)水中试之(以)鸡5、其他省略省略中心词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省略兼语郑穆公使(人)视客馆省略定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省略分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

7、),功在不舍五、 疑问句文言文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1、 疑问代词:谁、何、曷、胡、安、孰、焉等。谁为哀者?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蹈死不顾,以曷故哉?君安与项伯有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且焉置土石?2、疑问语气词:乎、欤、耶、哉等壮士,能复饮乎?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方法指导对文言特殊句式,02年以后没有出现直接考查性质的客观题,而一般是放到翻译句子中考查,判断给出的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具体是哪一种,可以综合采用以下两种技巧:1、 翻译判断法:推测句子的意义,不改变结构翻译句子,将符合现代汉语规

8、范的译文和原句对照,自然发现原句句式的特殊之处,由此判断其句式。试题 1 在各句后划线处,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95上海卷)A 判断句 B 被动句 C宾语前置D 定语后置E 介词结构后置( 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3)吾属今为之虏矣解题思路 :采用翻译法。(1)翻译的时候要把“于长淮间 ”提前,翻译成“每天和北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出没”,所以是介词结构后置;(2)“宾客知其事者”要翻译成 “知道这件事的宾客”,是定语后置;(3)意思是“我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 ”,表示被动的意思,所以是被动句。答案: ( 1) E ( 2) D (3)B2、语法分析

9、法:具体分析句子的成分,可以进一步认识其句子结构,帮助判断出其为何种句式。同时,要特别注意标志性的词语和句式,如“见 ”常常表示被动, “中心词 +修辞语 +者 ”一般是定语后置。试题 2 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被省略的词。(88上海卷)( 1)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扑之,()入石穴中(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解题思路 :四个句子均出自课文,考查省略句的几种类型,采用语法分析法。(1) “入石穴中 ”,缺少主语,是承前省略,补上“虫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面 “其 ”

10、字的指代对象必须是人,所以,“生乎吾前”后要加 “者 ”;(3)“置水中 ”,中间省略介词 “于”;( 4) “以”后面缺少宾语“我 ”,要补上去。这道题目也可以同时结合翻译法,看看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补上什么成分,则很容易判断出原文省略了什么。答案 虫、者、于、我试题 3 与 “未之识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97 上海卷)A 古之人不余欺也B 石之铿然有声者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 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题思路: 未之识“ ”,由 “未 ”判断出是否定句,“之 ”作 “识 ”的宾语,宾语前置。A由 “不 ”知是否定句,“余 ”是 “欺 ”的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B由 “ ,者”猜测

11、可能是定语后置,分析之下“铿然有声 ”是 “石 ”的定语,确定猜测;C “奉 ”和 “侵 ”前省略了主语,是省略句;D由 “于 ”字可推测是介词结构后置,结合翻译法,意思是“比市人的语言多”,可以确定猜测。答案 A试题 4 与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01 上海卷)A 死生,昼夜事也B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C石之铿然有声者D 刑戮是甘解题思路 : 遗剑于路“ ”用翻译法判断,是“在路上丢失了剑”,是介词结构后置。 A “死生,昼夜事也”,从形式及意义可知是判断句;B“莫我肯顾 ”是否定句中代词“我 ”作 “顾 ”的宾语,宾语前置;C 见试题3“解题思路 ”,为定语后置;D由

12、“是 ”猜测是倒装句,再根据语法分析以及其意义,“刑戮 ”是 “甘 ”的宾语。所以 BCD 都是倒装句。答案 A例题精析1、 与 “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92上海卷)A 徒见欺 B 府吏见叮咛C百姓之不见保D 而自令见放为2、 与 “不敢与较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96上海卷)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古之人不余欺也C 吾属今且为之虏矣D 将以有为也3、 与 “未之识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97上海卷)A 古之人不余欺也B 石之铿然有声者C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 多于市人之言语4、 与 “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99上海卷)A 吾属今且为之虏矣B 此人一一为具言

13、所闻C 沛公安在D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5、 与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001 上海卷)A 死生,昼夜事也B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C 石之铿然有声者D 刑戮是甘答案:1、 B 2、 D 3、 A 4、 C 5、 A解析:1、题干和A 、 C 、 D 是被动句,B 项非被动句。2、题干和D 是省略句,A 是判断句,B 是宾语前置,C 是被动句。3、题干和A 项是宾语前置,B 是定语后置,C 是一般句式,D 是介宾短语后置。4、题干和C 项都是倒装句,A 、 B 、 D 项依次为被动句、省略句和判断句。5、 A 是判断句,题干和另三项都是倒装句;题干是介宾短语后置,B 是宾语

14、前置, C 是定语后置,D 是宾语前置。6、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2000年上海卷)卜居( )阳羡 (原文是: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 答案:于 解析: “卜居 ”意思为择地居住,“阳羡 ”是地名,作“卜居 ”的补语,依次省略一个介词 “于 ”。7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96 上海卷)(2 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98上海卷)(3(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99上海卷)(4 金玉是贱,人民是宝。(2000年上海卷)(5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01 上海卷)(6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02上海卷)(7 何谓得之于心。(0

15、1 上海卷)(8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01上海卷)(9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02上海卷)( 10)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04上海卷)答案:(1)村子里一个喜欢多事得年轻人驯养了一只蟋蟀。( 2)始终不被愚弄的和尚及庸俗的士人的开凿所玷辱。(3 终于用孙武做将领。( 4)把金玉看得很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5)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哭呀?”( 6)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 7)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8)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9)(我)大概将要死于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

16、呢?(10)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解析:(1)定语后置,“者 ”是其标志。( 2)被动句,用“于 ”表示。 (3)省略句,即 “卒以(之)为将”。(4)宾语前置,用“是 ”表示。 (5)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 ”作介词 “为 ”的宾语。 (6)判断句。用副词“乃 ”和语气助词“也 ”表示。(7)介宾短语“于心 ”后置。 (8)宾语前置,用“之 ”将 “望 ”的宾语 “何中 ”前置。(9)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 ”作介词 “以 ”的宾语。(10)被动句,用“为 ,所 ”表示。固定结构固定的文言句式, 又称固定句式, 它是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固定形式, 了解一些固定结

17、构, 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 安 , 哉:难道 , 吗? 如: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 哉?(2) 比及、及、洎, :等到 , 的时候 如:洎牧以谗诛(3) 不亦 , 乎:不是, 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4) 曾不:连 , 都不 如:曾不盈寸(5) 得无 , 乎:恐怕、莫非, 吧 如:得无异乎?(6) 得无 , 乎(耶)、无乃, 乎:表商榷语气,译为大概、恐怕, 吧,不是, 吗如:师劳之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览物之情,得无异乎?(7) 但(惟) , 耳:只不过, 罢了 如:惟手熟耳(8) 庸 , 乎、宁 , 乎、 顾(独

18、) , 乎(邪、哉)、岂, 乎(哉):全表反问,译为难道 , 吗,哪里, 呢,怎么 , 呢 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独畏廉将军哉?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9) 何 , 之有,何 , 焉为: “有何 , ”的倒装, “之 ”作提前标志,有什么, 的呢如:何陋之有?夫子何命焉为?(10) 何哉、何也:为什么呢如:哉而此独以钟名,何?(11) 何以:怎么、凭什么、用什么方法如:何以知之(12) 何(奚)为,:为何,为什么,如: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何(奚), 为:为什么要 , 呢,怎么 , 呢, 如:

19、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 何(奚)以, 为:反问语气,为什么要, 呢、用 , 做什么呢、哪里用得着 , 呢 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14) 何其 , 也:(表感叹)多么, 啊 如:何其哀也(15) 何者、何则(表设问):为什么呢?这是因为, 如: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16) 何所 , :是 “所 , (者),(为)何”的主谓倒装,相当于“所 , 的,是什么 ” 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17) 何故 , 为: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 , 呢 如:何故怀瑾握玉,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8) 何如、如何、奈何、若何、何若

20、:动词 “如、奈、若”+ 疑问代词 “何 ”构成,动词含有“楚之、对待、办”等意义, “何 ”翻译成 “怎么 ”,可以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如: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今日之事何如奈何取之尽锱珠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词组,构成“奈(若、如), 何 ”,译为 “对 , 怎么办;把 , 怎么样 ” 如: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得罪于晋,又得罪于楚,(19) 其 , 乎(与、也、邪、矣、哉):恐怕(大概、莫非), 吧、还是 ,吧、难道, 吗、真 , 啊 如:其皆出于此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0) 其 , 其 , :表选择,是, 还是 , 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乎?(21) 且 , 且 , ,载 , 载 , :表并列,又, 又 , 、一边 , 一边 , 如:(高祖)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忧心烈烈,载饥载渴(22) 若、如 , 然(者):像, 一样 如:貌若甚戚者(23) 孰与:跟 , 比较,哪个, 如:廉将军孰与秦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