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_第1页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_第2页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_第3页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_第4页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 源 信 息 表标题: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关键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动态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描述:本课主要从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学生已有的认知中抽象出有关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概念和原理,逐步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科:化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上科版>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作者:陈 寅单位:上海市继光高级中学地址:上海市高阳路690号Email: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共2课时)第1课时 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设计思想本节课涉及的主题化学平衡,旨

2、在使学生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体现化学的学科思想。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学生已有的认知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化学平衡观念的建立对学习化学很重要,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置阶梯,采用图形、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念。在设计“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时候,应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正确结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B)(2)影响化学平衡

3、移动的因素(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等方法来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2)通过不同浓度FeCl3与KSCN溶液反应的实验,来认识浓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平衡”是自然科学中的普遍规律,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特征;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2难点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三教学用品实验用品(0.01mol/L FeCl3溶液、1mol/L FeCl3溶液、0.01mol/L KSCN溶液、浓KSCN溶液、试管若干等),多媒体四教学流程师生互动分析图像引入课题可逆反应定义学生活动1概念辨析学生活动2阅读思考学生活

4、动3绘制图像学生活动4分析图像学生活动5思考问题演示实验1FeCl3与KSCN混合1流程图演示实验2继续滴加FeCl3溶液学生活动6探究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学生活动7设计实验学生活动8得出结论小结2流程说明引入课题:通过思考若干个化学反应,逐步引入新课。教师提供的反应有: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过氧化氢分解;铜和稀硫酸混合;H2和I2在高温下混合;氧化铁和水混合;H2和O2混合后点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在这些反应中哪些能够发生反应,哪些不能?哪些反应很快,哪些较慢?如何加快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等?学生活动1:辨析NH4Cl受热分解以及重新化合的反应是否属于可逆反应?碳酸分解和重新化合的反应是否

5、属于可逆反应?学生活动2:阅读、思考教材53页的“思考与讨论”。师生互动:共同分析教材53页图6.22,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跟时间的关系图。学生活动3:教师提供的素材是表 20时,测定N2O4 2NO2反应的数据时间(s)020406080100c(N2O4)mol/L0.1000.0700.0500.0400.0400.040c(NO2)mol/L0.0000.0600.1000.1200.1200.120学生活动4:分析图像。讨论反应何时达平衡?计算达平衡时N2O4和NO2的速率。学生活动5:思考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不改变时,反应是否停止进行?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处于平

6、衡状态时,是不是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演示实验1:将10mL 0.01mol/L KSCN溶液与10mL 0.01mol/L FeCl3溶液混合后,观察现象。演示实验2:往KSCN与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mol/L KSCN,观察现象。学生活动7:设计实验,验证是否是原混合液中过量的FeCl3和加入KSCN溶液继续反应,使溶液颜色加深?学生活动8:学生得出浓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板书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个化学反应思考在这些反应中哪些能够发生反应,哪些不能?能够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思考哪些反应很快,哪些

7、较慢?如何加快H2O2分解反应的速率?引入课题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能否趋于完成。也就是说反应物能否全部转变为生成物呢?这是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提问如何实现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讲解3000以上高温也能实现分解水,但2000左右,在密闭容器中,H2O分解成H2和O2,同时发生H2和O2生成水的反应,这类反应我们称为可逆反应。从而引出可逆反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重新书写上述反应。分析书本上的可逆反应。讲解很多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有些化学反应的逆反应倾向很弱,从整体上看,反应实际上是朝着一个方向进行的。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另有一些反应,当逆反应发生的条件还没有具备时,反应物就已经耗尽

8、。例如,实验室用MnO2作催化剂,使H2O2分解的反应。这些反应习惯上称不可逆反应。但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反应在适宜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可逆反应。概念辨析NH4Cl受热分解以及重新化合的反应是否属于可逆反应?碳酸分解和重新化合的反应是否属于可逆反应?阅读思考教材53页,从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H2和I2有无完全转化为HI?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分析教材53页图6.22,通过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跟时间的关系图,理解可逆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绘制图像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反应时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要求将这些点连成光滑的曲线。分析图像讨论反应何时达平衡?计算达平衡时N2O4和NO2的速率。

9、思考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不改变时,反应是否停止进行?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是不是可逆反应进行到了最大限度? 学生回答:哪些能够反应,哪些不能。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回答:加热或加催化剂MnO2。回答:电解水。练习:书写水分解和化合的可逆反应。阅读:教材上的3个可逆反应。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根据教师要求绘出图像。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教学起点。对可逆反应概念进行辨析。试图通过图像分析,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动手绘制图像,来体验化学平衡的特征。设计问题的目的是想说明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问题则引出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影响化学平

10、衡移动的因素提出问题浓度是否会影响化学平衡?实验演示10 mL 0.01 mol/L KSCN溶液与10 mL 0.01 mol/L的FeCl3溶液混合后,观察现象。判断反应物的反应量变化情况。思考往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1 mol/L KSCN溶液,会有什么现象?实验演示往KSCN与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 mol/L KSCN,观察现象。讨论溶液颜色加深的原因,是否是原混合液中过量的FeCl3和加入KSCN溶液继续反应,使生成物浓度增加,溶液颜色加深?讨论设计一个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实验演示往原混合液中继续滴加1 mol/L FeCl3溶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

11、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浓度增加,颜色加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得出FeCl3过量的结论。讨论,并给出可能情况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分析、设计实验。学生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师生共同得出浓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提炼观点的能力。本课小结小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动、等、定、变);对于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减弱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通过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完成。对本节课内容作归纳、总结和提炼。2、主要板书§6.2 反应物如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NaCl + HCl NaC

12、l + H2O 2H2O22H2O + O2 Cu + H2SO4(稀) H2 + I2 2HI Fe2O3 + H2O 2H2 + O2 2H2O一、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三、课的小结1、可逆反应的定义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H2 + O2 2H2O 动:动态平衡2、化学平衡状态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v逆 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变: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移动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对于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减弱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3相关链接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是物质系统在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和变化情况下的宏观平衡。世界上

13、没有绝对的、静止的平衡,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例如,密闭容器内水的气液平衡,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平衡可用右式来表示:H2O(l) H2O(g),如果单位时间内从液相进入气相的水分子数(水的蒸发),恰好等于从气相进入到液相的水分子数(水的凝聚),该体系不再有净的变化,即密闭容器中水的蒸气压趋于某一定值,此时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凝聚)处于平衡状态,而且是一种动态平衡,因水的蒸发与凝聚仍在不断地进行,这虽然是水的状态的动态平衡过程,但其思想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一切的动态平衡过程。 自然界中的许多状态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例如生态平衡、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水平衡、化学平衡、物理平衡、贸易平衡、供求平衡等,

14、因此了解和学习有关动态平衡的知识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平衡论”的观点亦称“均衡论”,其主要观点认为平衡和渐变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正常状态,是无条件的、永恒的,而不平衡是反常的,因而否认斗争、飞跃、革命。“平衡论”是一种把平衡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哲学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铬酸根CrO42呈黄色,重铬酸根Cr2O72呈橙色。在水溶液中,铬酸根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存在下列平衡:2CrO42 2H+ Cr2O72 H2O。教师可以提问:若往铬酸钾溶液里加入硫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再加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若又加酸溶液,颜色将怎样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试图解释颜色变化原因。操作现象解释六教学反思Ø 本课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