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构阅读话题、回归本真语文自新课改以来,诸多新式课堂粉墨登场,教师们精心上演各种养眼的“花式课堂”。然而,当我们洗净万般风情,透视新课堂下的学生学习,却经常遗憾地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的语言训练浅尝辄止,文本感悟走马观花,价值探讨浮光掠影,热闹的课堂,掩盖的是与语文本真的剥离。而在语文课堂中“话题”的创设,将引领我们穿过缤纷的迷雾,去触摸语文的本真。让话题的建构成为师生、生生、生本的互动平台,从而实现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激活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在“话题”中回归语文的本真。 一、走进文本,创设话题。让学生走进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学生只有走进文本,在具体的话题情景中与文本对话,去
2、获得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语文课堂才会枝叶茂盛、生气勃勃。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草船借箭对我启发甚大。他先是设境质疑、触发探究,而后便呈现话题,让学生潜心探究。王老师先是巧妙地导入:同学们,前些天,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王老师。王老师想来又想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整整读了25遍。你们想知道是个什么问题吗?(学生大声回答:想!)我暂时不告诉你们,请你们先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猜猜困惑王老师的会是一个什么问题?看谁有水平,猜的准。(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思索。)当学生呈现多元的解读后。王老师便顺势引出话题:“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学生在王老师创设的话题中走进
3、文本,开始合作探究之旅,之后的交流更是异彩纷呈: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周瑜想暗害他,我的根据是“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因为诸葛亮的才能要超过周瑜,而周瑜又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对他很妒忌,恨不得杀害他。有的则认为: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三天后必有大雾,我的根据是“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因为如果没有大雾,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就会全部落空,那么他一定会落在周瑜的圈套之中。 有的学生却说: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会想到鲁肃一定会借船给他,课文中说“鲁肃私自拨了20只快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
4、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候诸葛亮调度。”“私自”是偷偷地干,说明鲁肃没有把借船的事报告周瑜;“照诸葛亮说的”“等候诸葛亮调度”说明鲁肃很听诸葛亮的话,他是不会为难诸葛亮的。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确立了高质量的探究性阅读话题。这话题引领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情景中去感悟和理解。它具有集中性,它涵盖了课文的最大内容;具有深广性,它有相当难度,足以让学生花一番精力研究、探索;具有开放性,它答案多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具有逆向性,它必须根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一个话题,激活了课堂的精彩。二、立足文本,提炼话题。现在的语文课堂已远离过去支解文本的泥潭,但许多
5、时候,我们的课堂上却更多地浮现过分强调问题多元化、解读个性化,茫然地顺从学生的所谓“创造性”思维,放任学生“疯狂”想象,“古怪”解说,“荒诞”延伸,“无知”附会。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不着边际、啼笑皆非的声音。虽然我们也肯定课堂上有旁枝斜逸,但我们更希望教学过程不去远离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要立足文本,提炼有价值的话题,高效地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如我在执教月光曲的时候,我并没有因为对文本的熟悉而忽视潜心会文。作者以含蓄的笔触给我们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仅仅是想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个同情穷人的音乐家吗?兄妹俩聆听着月光曲时为什么会联想到月夜下浩瀚的大海?一个个问题引领着我与贝
6、多芬、与兄妹俩进行精神对话。我想起了贝多芬的命运、英雄,想起了贝多芬双耳的失聪这样边想边读着,我仿佛听见了贝多芬正在用月光曲轻轻告诉兄妹俩什么,也告诉我什么于是,一个话题就悄悄展现在我眼前 “是什么扣动了贝多芬心弦,让他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与激情?他想用音乐对兄妹俩说什么?”这个话题召唤着学生走上了探寻贝多芬心灵世界,感受月光曲心声的对话之旅。三、质疑文本,生成话题。学贵有疑,教师对学生须教其疑,更要在学生质疑文本中进行筛选、归类、升华,提炼生成话题。作为课堂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使话题富有新鲜感和即时性,使教学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让学生在话题中去探究释疑。 记得
7、学校举行教学研讨课,一位老师教爬山虎的脚一课,让我印象颇深。这篇课文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是一个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老师借助学生一个疑惑而提炼生成了一个精当的话题。(学生自主读文,质疑。)生: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会有脚?生: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生长的?生:爬山虎是植物,他怎么能爬呢?师:对呀,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呢?大家找出那些段落,细细的读文,抓住描写爬山虎“爬”的动作词。用你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爬山虎是如何爬的?(学生一番细读后,纷纷举手。)生:爬山虎爬的动作词有“拉”、“贴”。生:还有“触”,如果没有触着墙的,脚就会枯萎了,就不能爬了。生:还有“巴”呢。它也是一个动作词。就像我们学过的海底世界这
8、篇课文就有一个句子“贝类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边说着边做起了“巴”的动作。生:那我就朗读这个地方,读到动词的时候我读得大声些。(学生踊跃地展示学习成果)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这段,边读边想象,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这节课,学生在走进文本的过程中,围绕着“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这个话题对文本进行多样化的、个性的学习成果展示,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老师在面对学生的质疑中,只是机智地筛选了一个价值话题,便活跃了整个课堂。四、细研文本,探寻话题。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不言者”。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不仅可以通过字面来表示,也可以隐蔽于文字的“空白处”、“矛盾处”、“模糊处”等一些细
9、微之处。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体味情感,启迪思维的话题孕育处。而正因为其细微,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完全凭借其自身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生活阅历追求理解的个性化与深刻性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情感与思维的“生发点”,设计一个或多个富有启发性的话题来激活对话。如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前,我对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这几句话产生了质疑!作者只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怎么可以推断出周总理每晚都是如此?而这恰恰是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重点,我对这个别有深意的情感抒发进行了探索。当我看到一
10、篇篇当时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总理饱含深情的文章时,我触摸到了总理那为国家而跳动的脉搏,为人民而跳动的赤子之心。这样读着,我的疑惑悄然而释。我们的周总理,本来就不是常规的逻辑思维可以理解的。正是超越常理的忘我工作,才构成了周总理的伟岸人格,文章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彰显出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于是,在课堂教学时,我故设疑问:“作者看到的仅仅是总理的一个晚上,但是,他为什么如此坚定地告诉全世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个大胆的孩子和我先前一样,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逻辑错误,对此也产生了质疑。其他学生欲反驳,却又无从入手,言不达意。全体学生处于了愤悱之中。此时,我出示了当时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片段。当学生读完后,教室里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一些学生的眼里还出现了晶莹的泪花。我想,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在这样的对话中真正浸润了学生的心灵。一个话题,激活了语文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一年级英语上学期口语专项练习试卷
- 初中体育个人工作总结
- 成都市 2024-2025 学年小学五年级上语文期中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社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 2025年保卫培训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工程管理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下学期综合能力卷
- 2025年后勤部年度个人工作总结【3篇】
- 2025年健身器材维护与管理员实操测验题库及答案
- 兼职工作协议书模板2024年
- 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第3章 焊接机器人在线操作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输电线路安全施工培训
- 网红产品推广方案
- 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中的创新
-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 防止失密泄密总结汇报
- 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 《传染病肝炎》课件
- 新大学日语标准教程基础篇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