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1]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1]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1]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1]_第4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新城二小 史艳舞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一定相对比较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对吸引学生听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着莫大的帮助。一 开展“亲近古诗文”活动,达到诵读积累目的。 教学中,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典诗文,每天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另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每一年段的诵读内容,对所选的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牢记在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博闻强记、积累了

2、学生的语言材料,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民族精神的熏陶。二 进行节日熏陶,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学中,利用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有关端午节的相关信息。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另外,还可以看影片屈原,开展吟诗词活动。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活动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体验,那

3、么,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讲授早这篇课文时,我穿插讲述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重要作品。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讲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因为课文描述的是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我先让学生了解谈迁的资料,然后又对国榷这部巨著作了简单的介绍,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到,一个知识渊博而又勇敢执着的老人,一生都在为他的理想奔走呐喊。显而易见,这样的插入效果肯定比较好,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四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是一个

4、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尸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

5、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云:“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

6、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2 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副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的春色。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如:民间工艺、民族艺术、古诗文赏析、风俗民情、神话传说、饮食文化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