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督导反思_第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督导反思_第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督导反思_第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督导反思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四年级数学督导反思本次四年级综合测试数学部分测试说明:学生的整体的学习状况开展与实验小学等城区一类学校有着很大的程度差异,这个差异来自多方面,需要全方位的进展分析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现仅针对此次调研情况对四年级数学进展分析: 本次*总体情况:全年级应考61人,实考60人,四1班因病缺考1人,全年级A3人,B29人,C25人,D3人,年级平均分75分,及格率95%,优秀率5%,仅从分数来看,成绩偏低,现针对各部分进展仔细分析,找出低分的原因所在。 题型及扣分情况统计: 一、填空题共28分,共扣453分,得分率73%,平均每人扣7.55分 二、选择题共5分,共扣134分,得分率55%,平均

2、每人扣2.23分 三、判断题共5分,共扣115分,得分率61.5%,平均每人扣1.92分 四、操作题共6分,共扣20分,得分率94%,平均每人扣0.3分 五、计算题共30分,共扣342.5分,得分率81%,平均每人扣5.71分 六、解决问题共26分,共扣476分,得分率69%,平均每人扣7.93分 重要失分分析: 一、 填空题第2小题是比大小,共扣77分 从题型上分析,主要涉及简便计算和估算,还有一题是单位换算,这题扣分主要原因有三个:1是对简便计算的应用不非常清楚;2是老师在教学中对此类题目缺乏必要的指导,因为此类题目最不容易错的方法就是直接计算出来,然后再比较大小;3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真和

3、耐心来做这类题目。从这题的失分折射出平时教学时学生作业习惯不是很好,老师对作业细节的关注度不够。 二、填空题第11题,共扣81分 这题应用知识点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这题的失分看出来,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点没有很明确的认知,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题型。 三、填空题第16题共扣41分 这题知识点其实是乘法的定律,这种题型有一定的灵敏性,需要平时加强指导。 四、选择题和判断题扣分严重,共扣249分,这些题型是对本学期所教知识点的灵敏应用,从失分上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敏应用缺少练习。也说明平时的作业只是完成了书本要求的,而未有深化的要求。 五、计算题共扣343.5分,平均每人5.7

4、25分,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说明计算没过关,更不用说简便计算;第二证明这些学生的作业态度和*态度不好,至少不是很认真的去面对*和平时的作业,这涉及到习惯问题,好的习惯才能保证正确率的进步,才能保证*不会出现非受迫性失误。 六、解决问题共扣476分,除去第一题和第三题相对简单外,其它扣分都很严重。 从这类题型中看得出来,学生对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缺乏必要的认识的,至少有着很大一部分同学是有点茫然的,因此在计算时,无法很合理的理顺数据之间的联络,失分就严重了。 试卷难度认识: 这张试卷经过与任课老师沟通,有些题型是没有练习过的,因此学生在做题时考虑太久,明显时间不够用。如填空5、12,选择2

5、、4都从来没接触过,还有解决问题第4题是比较难的,学生根本没多少人能做得出来。 努力方向: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回归生活 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如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次*学生的答题也反映出了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无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问题。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将数学技能回归到生活中,用生活的思维和方式去理清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向现实生活延伸,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落到实处。 2.注重阅读才能和观察才能的培养 如今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题型,如图文题综合运用题等。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之

6、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才能较薄弱,原因是学生的阅读才能和观察才能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才能的培养。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假如只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题,而无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严重失误。学生答题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急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学生的过失性失分还是比较多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考虑,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重视老师管理学生和课堂教学才能的提升。

7、“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

8、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 管理学生和管理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班级管理好了,学生上课的思维专注度就高,学习效率也就高,这是环环相扣的。与当今“老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老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老师或“教习。可见,“老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老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老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老师为“教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