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第课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练习课_第1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第课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练习课_第2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第课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练习课_第3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第课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练习课_第4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第课时“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随堂练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2)其他原因: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2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_和庄子;儒家学派的_、孟子和荀子;墨家学

2、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_等。老子孔子韩非子3意义思想解放(1)各派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运动。(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2)主张仁克己复礼私人思想核心:“_”,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_”。教育思想:首创_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_”,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3、,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仁政性本善(2)伦理观:主张“_”,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1)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2)伦理观:提出“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人之性恶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历史地位: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哲学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提出“_”的政治主张。(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_。(1)主张

4、: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2) 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_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韩非子大一统1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由孔子提出的是()A“无为而治”C“有教无类”B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解析】C A 项是老子的思想,B 项是法家思想,D 项是墨家思想,只有 C 项属于孔子的思想。2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的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庄子C韩非子)B孟子D老子人物;老子和庄子分别是春秋和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两位代表【解析】B3孔子曾问道于老子,

5、下列观点不可能是老子讲授的是()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以德治民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法自然”AC利用权术驾驭大臣BD【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项是儒家思想,项是法家思想,老子不可能讲授。故选 B 项。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成为秦始皇治国思想的流派是(A儒家C法家)B道家D墨家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符合秦始皇治国的【解析】C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

6、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另外,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建立起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到任何的束缚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并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此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针对练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条件。主要表现在()井田制和分封制的

7、日益瓦解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传播和交流ABCD【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条件,应该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着手,思考与之有关的社会背景即可。 四项都是当时的社会原因和条件。史料材料一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庄周庄子天下篇材料二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

8、恩绝矣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内物后,故能为万物主。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一材料二主题思想“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联系教材 “百家争鸣”问题探究1.材料一体现了“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意义。答案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动荡是“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源头,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

9、动作用。探究教材 P6 思考题。【参考答案】孔子、孟子、荀子对 “ 人性 ” 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 性相近 ” “ 性善论 ” “ 性恶论 ” 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B各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解析:“百家争鸣”是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所以 B 项不正确。

10、答案:B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对后世学术文化的发展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产生了重大影响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项都正确。答案:A3(2011 届辽宁铁岭六校第二次联考)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

11、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各派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在战国时期提出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是孟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项。答案:C4始终贯穿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解析:主张实施法治的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故 D 项排除;人性本善的观点是孟子的主张,不是三者的共性,故 C项排除;“有教无类”的主张是孔子所特有的,故

12、B 项排除;孔子的思想可划分为“仁”“义”“礼”三个阶段。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A 项为贯穿三者思想的思想主线。答案:A5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解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题目列出的四个选项中,A 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C 项是墨子的思想主张,D 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答案:B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C倡导“为政以德”B主张“克己复礼”D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答案】D【答案】B此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是(

13、)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2春秋时期,“学在官府”逐渐向“学在民间”发展,为3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A以法治国的思想C“人性本善”的思想B“民贵君轻”的思想D重农抑商的思想【答案】B【答案】A的是哪一派学说?()A法家B墨家C道家D儒家4战国时期,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5下列言论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兼爱”、“非攻”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答案】C()B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A儒家思想C“百家争鸣”6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的是【答案】C)7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