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_第1页
(学科)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_第2页
(学科)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大墩中学 周小云摘要:正确培养学生发现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来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自然美。在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体验、分析与表现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关键词:发现美 欣赏 体验 感受美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这些美在于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它,有很多美在我们眼里掠过却没有发现他美的价值。正如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能看到盛开的鲜花是美的,居室的装饰品是美的,但是要发现古朴的老屋是美的,残旧的石头、墙

2、头的茅草及新生的绿苗等是美的,就不太容易了。对于后者,好多学生无法理解它们的美的存在,因此就无法发现美和创造美。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作品来发现美、感受美。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育教育的一环,教师必须创设情境,运用新颖的教法和手段营造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选择审美的对象,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形式美等等,最终只能是老师本人的感受和个人的欣赏,而学生不理解,不能正确地发现美、感受美的教学方法。美术欣赏的方法和渠道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开始,由表及里地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到形象的深层。当代作家

3、秦牧在虾趣一文中具体描述了一个美术欣赏活动的故事,他写道:“我家的客厅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一次,有农妇来倒人尿肥,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来,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一面连声啧啧赞叹:真象呀,就象和活的一模一样”。学生通过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对作品做出美不美、象不象,好看不好看的评价,这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发现其内在的美。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点拔。教师利用电化教学在视觉形式上点、线、面、色的强度和画面的吸引力要比课本强好多倍,并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再利用电脑多媒体光盘对图象放大、缩小定放等手段,配以音乐让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被带进充满遐

4、想的绘画艺术环境中。比如,中学美术教材第三册,欣赏荷兰17世纪最富有诗意的静物画家希达的作品餐桌上的静物一课时,通过多媒体,结合满屏局部,移动等形式配以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在屏幕上显示:你认为这幅作品美不美?美在哪里?学生欣赏后都说很美,但问他们在哪里?他们回答只是说很象,那些物品很贵重,于是我接过学生的话题继续展开:玻璃的透明是那么的逼真,酒的流动感是那么的令人陶醉,还有金属的光泽,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这个画家能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物品表现得那么美,在这幅画的欣赏引导下,我在屏幕上显示了另外一幅静物画,让同学们自己说说、讲讲此幅作品的美与不美,去发现、去认识美,并按要求让同学们讲了

5、身边很多平凡的却很美的东西去发现美。通过几次的练习,学生对美的感受得到了共识。二、通过亲自体验去了现美、感受美。美术教学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对自然事物的描绘和表现,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多更广泛地认识大自然,观赏自然界物体的特征变化,去发现美,就要把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让学生感受自然美。在对自然界景物的观察、体验、分析与表现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到野外去写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去表现大自然的一石一草、一花一木的美。和学生分析美在自然界存在的因素及美的形式规律在自然物体上的体现,如对一棵树的审美观察与分析:从整体观察形成态的变化与和谐,从局

6、部分析与叶的疏密对比,枝干的倾斜、长短、粗细、姿势的俯仰、顾盼、上下错落的因素等等。这些基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变化,体现着美的规律,形成自然界物体自身的存在美。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一幅美术作品,是作者对审美对象的认识和表达。即在作画过程中,画家用笔表现自己的主观感觉和理解,所以,往往很平凡的东西,却有很美的感觉。记得初次带学生出外写生,他们真是开心得跳了起来,在蓝天和白云底下,学生却不知从何物开始着手。我于是亲自示范,拿起画笔速写本画了起来,但见他们非常好奇,看到我在画很平常的石头,破屋甚为不解,我于是指着一丛发亮的小草对他们讲:平常而不起眼的草在阳光的照耀下,同样也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再补

7、上青色的石块,一明一暗,一黄一绿,一柔一硬,这不是很妙的美景吗?学生听后不由自主地打开画夹、画板画了起来。他们都想把别人不在意的美景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变成美的东西。我于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景点,去感受生活,去发现美、表现美。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交流认识,既培养了学生写生、作画的兴趣。掌握作画的方法,提高造型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美的认识,以及如何对生活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取舍把自然美变为艺术美。三、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举办画展,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学校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多,所接受的信息亦有限制,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的展览,让学生亲眼看到美术作品内容、艺术形式,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艺

8、术没魅力和社会效应,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亲自组织学生到职业中学、美术馆、或画室参观,学生们对着一幅幅美术作品赞叹不已,以前自己觉得很平凡的东西,如今却是那么的美!在观摩别人作画的时候,是那么的好奇和敬佩。外出参观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见识,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此基础上,举办学生作品展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四、通过多种学科融合起来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为了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学科相融合的方法,利用一首诗词,一首歌,一个故事引导学生发现美或作一幅画,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树青山日

9、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等等。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诗句中的色彩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诗中的含意去构思、想象选材等,将这些美景讲出来,如杜甫绝句一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根据诗句内容,让学生讨论,展现在我们的美景:前景:一对黄鹂(颜色:黄)在青翠的柳树(绿色)上鸣唱,中景:人(古时候的人)在草堂的西窗(位置是西边)往外眺望,屋是古屋,不是高楼大厦,草堂门前的浣溪中,、停泊着将要远航东吴的客船(船是小船)。远景:山峰(蓝色)上千年积雪(白色)的岷山雪景,天空中飞着一行白鹭。教师综合同学们对整幅面的描绘,产生情景交融,犹如亲临其境,获得自然美的享受。教师再根据同学们对美的描述,进行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